牛仔褲點解叫牛仔褲?

2006-11-05 5:13 am
牛仔褲穿得多,
佐係牛仔褲點解叫牛仔褲??

回答 (2)

2006-11-05 5:16 am
✔ 最佳答案
若要追溯牛仔褲的根源和歷史,一位代表性人物不能不堤,他就是美國牛仔褲之父-LEVI STRAUSS:美國 LEVI'S STRAUSS AND CO. 的創辦人,美國牛仔文化歷史的先驅。

  LEVI STRAUSS 原籍為德國,1847 年發跡於美國三藩市,當時已受賣帆布維生。後來發覺當地礦工十分需要一種質地堅韌的褲子,於是他把原來造帳幕的啡色帆布造了一批褲子,賣給了當地礦工。而後十分成功,眼見成績理想,便迅速成立了 LEVI'S STRAUSS AND CO.,主力生產牛仔褲,而 LEVI'S 的神話由此展開。

  LEVI'S 王國的成功,要算是由 LEVI'S 501 開始,501 的誕生是當 LEVI STRAUSS 在 1873 年與另一夥人 JACOB DAVIS 把他們生產的扣鈕牛仔褲上所用的「撞釘」註冊專利。當時的 501 是一種縮水後十分合身的的效果,極受當時工人們的歡迎。因此有人認為 LEVI'S 牛仔褲是早年有助於建設美國夢的產物。三十年代的牛仔褲全是扮演工作服的角色,不過遂有趨向於便服的傾向,但仍以實用設計為主。六十年代,LEVI'S 王國在歐洲大幅拓展業務,隨後便席捲了整個歐陸,生意額與名氣隨之暴升。

  牛仔褲文化發展至七十年代已是全球性的集體潮流.在款式上變化上有突破性的演變。由傳統的直腳款式,變化出闊角褲、喇叭褲來。又由喇叭褲演變至八十年代的蘿蔔褲。牛仔褲的外型變化,在七、八十年代可說是各走極端。LEVI'S 這段期間,在款式演變上一直有跟進潮流。而踏入八十年代後期,牛仔褲由以前講究合身貼服,進化為追求原始牛仔褲味道的直身裁剪,此風一起,LEVI'S 501 又掀起了另一個牛仔褲潮流,連帶九十年代也受此潮流影響。除 501 再次回流外,LEVI'S 的現代系列中也有三大分支,分別以不同顏色商標小旗做區分。「紅旗」為反對過分貼身的「追尋原本」的時尚而設 (501 也算在內);「銀旗」推銷「現代基本」的款式:特別講究高品質和洗水過程及製作效果;「橙旗」除基本款式外,還發展其他時髦款式,是一系列質料上呈緊貼潮流的產品。

  踏入九十年代,LEVI'S 的宣傳手法,更是迭創新猶。產品銷量有著更上一層樓的發展。而 LEVI'S 的神話由 1847 年至今已超越個半世紀。的確是牛仔和美國文化的一項奇蹟,而相信這個神話依然會流傳下去。
2006-11-05 5:19 am
對於絕大部分的衣物,只要有一個微細的小洞或者洗不去的污漬,我們都無法掩飾點點厭惡之情,有時更會義無反顧將之扔進垃圾桶─但牛仔褲卻例外。我們會覺得牛仔褲看起來太簇新反而土氣,甚至認為牛仔褲看起來愈陳舊愈破爛愈靚,所以想盡辦法把它弄得陳舊破爛,或索性花數以萬元計買二手牛仔褲,還當作買了古董一樣興奮……

「爛即是美」審美學
耐穿─本來就是牛仔褲的核心價值。19世紀初,原本在美國三藩市經營帆布生意的猶太裔商人Levi Strauss,見到當地一班礦工「爛身爛勢」,根本沒有合適的褲子可穿,於是便興起用帆布造褲的念頭。當1853年第一批牛仔褲製成以後,旋即大受歡迎,從此開創了Levi掇這個牛仔褲品牌王國。

至於為什麼牛仔褲愈爛才算愈靚?其實跟現代人覺得身形極瘦胸脯極大才算是「身材好」一樣沒客觀的美學根據。不過其中一個原因可能跟美國所崇尚的「開拓精神」有關─百多年前在美國興起的「淘金熱」,霎時為這國家添上一層充滿財富和無限可能的夢幻色彩。昔日屬於低下階層的礦工,有一天忽然被「聖化」為美國的「開荒者」,牛仔褲也逐漸「得道升天」,一同化身為他們引以為傲的美國精神。

牛仔褲粗糙耐用,本來是難以破損的,但當時礦工穿梭於山石洞穴之間工作,就連牛仔褲也被磨爛─破爛,成為殘留在牛仔褲上開荒精神的痕跡。及至牛仔褲升格成潮流服飾以後,磨損和破爛,成為展現牛仔褲粗獷型格的最佳「裝飾」,並順理成章為消費者帶來情感投射─現代人發揮「冇樣就整樣」的創造精神,將好端端的一條褲用盡挖洞、抽鬚、補釘、刷白等諸般的方法,為的就是模擬一種陳舊的味道。穿上一條阿媽視為「爛溶溶」的牛仔褲後,那些粗獷不羈有型具挑戰開拓精神的遐思,隨著褲管直貫進腦袋,自信的笑容立時在嘴角綻放。「爛即是型」的概念,後來更被「知識化」發展起來─怎樣爛才算美?還講究布料的重量磅數和「貓鬚」的分佈等等,就像一門專門知識供人研究。牛仔褲美學,由此而成。

二手的獨特
當然,身處一個物質豐裕、體力勞動機會不多的社會,你若想把一條完好的牛仔褲「穿爛」,大抵要抱著昔日愚公移山的決心不可。不過作為一個聰明的城市人,我們沒這份耐性,但又有那份一蹴而就的野心,因此好端端一條簇新的牛仔褲,生產商也先要用盡各種技術,把它弄得看起來有點殘舊,甚至有點破爛來吸引消費者。後來,更引伸了一種耐人尋味的交易─買賣二手牛仔褲。

昔日牛仔褲所蘊藏的「開荒精神」,及至後來嬉皮仕演繹成「爛身爛勢」的頹廢,其實都是代表著一種敢於挑戰的信念。不過隨時間流逝,這些價值都被簡化為一個字的集體感覺─型!因著每條二手牛仔褲破爛的位置和程度都不可能相同,故此每一條褲都是獨一無二,代表著一份有別於工廠式「啤製」出來的獨特個性。所以,在這個各人在別人心中都是面目模糊的社會中,穿上一條被公認為「爛得有型」的二手牛仔褲,彷彿能提升你內在的獨特性,從而感覺到一份「我就是我」的自我存在滿足感。

故此,一條二手牛仔褲動輒上萬元,你別以為這是盲目非理性消費的表現。因為對於那些「千人一面」的「潮人」來說,找到善心人割愛出讓珍貴的二手牛仔褲,跟得到別人器官捐贈一樣,同是功德無量,善哉善哉。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04: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4000051KK049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