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該是「類固醇」...我都係睇其他答題者而已...
哮喘病人要長期用吸入式類固醇控制病情,濕疹病人要用類固醇藥膏減輕皮膚的徵狀,嚴重「飛滋」(口腔痱子)可能要塗用類固醇藥膏使它們速速消失……可是,類固醇的不良副作用,街知巷聞,以至病人拒絕用藥。但藥劑師指出,只要使用得當,這兩類類固醇既能發揮療效,副作用亦較輕。
今天「健康新探」列舉部分類固醇藥膏及噴劑,讀者不妨與手邊的類固醇對照,增加對所用藥物的認識。
口服式劑量較大
沒錯,類固醇有副作用,劑量大的話,會影響兒童生長、圓臉、骨質疏鬆……但是,也要分清楚是口服、外用,還是吸入式的。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教育總監崔俊明指出,口服類固醇一般為5至15毫克(mg)不等,劑量較大,但類固醇藥膏及吸入式類固醇噴劑,劑量遠遠低於口服的。
以控制哮喘用的吸入式類固醇為例,劑量以微克(mcg或?訞g)計,一般由50至250微克不等,有些達400至500微克,視乎病情需要。若換成毫克標示,50微克相等於0.05毫克,與口服的5毫克相比,只是一百分之一,分量明顯輕得多。
為何這麼輕的劑量能達到預防哮喘復發的療效﹖崔俊明稱,原因在於吸入式類固醇直達氣管,直接抑制氣管發炎之故。又由於劑量小,副作用亦可相對減低。醫學研究已指出,兒童使用吸入式類固醇控制哮喘,最終對其成長高度沒有影響,而愈早使用,哮喘控制愈佳﹔反而不依指示使用的話,病情會惡化。
藥膏藥效分四級
至於外用類固醇藥膏,根據藥效(potency)分為四級﹕極高、高度、中度及低度,而藥效不單取決於類固醇的成分比率,還要視乎與類固醇合成的鹽劑種類——即成分欄中第二個英文字,以及不同質地的劑型——軟膏(ointment)、乳膏(cream)、藥水(lotion)或溶液(solution)等三項因素上。
舉含0.05%的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藥膏為例,是軟膏還是乳膏,已屬兩個不同藥效等級﹕前者屬極高,後者屬高度。
為什麼要注意外用類固醇的藥效等級﹖崔俊明稱,因為各有不同的治療範圍及注意事項﹕
●用途
極高至高﹕常用於治療慢性、表皮角化及增厚的皮膚炎,例如濕疹﹔
中至低﹕有效治療較薄皮膚的發炎,例如位於面部的皮膚炎。
劑型方面,其中軟膏含油分較多,滲透力較強,能被皮膚吸收,適用於較厚的四肢皮膚上﹔乳膏膏質相對不油膩,可用於急性皮膚炎﹔而藥水比乳膏含更多水分,質地較稀,相對適合較薄的皮膚。
●範圍
手腳﹕可以使用極高至高度藥效的類固醇藥膏﹔
面部﹕應用低度藥效的﹔如需使用高度藥效藥膏,不應使用超過兩星期。
●對象
老人及嬰兒只宜使用低度藥效的,前者是基於他們的皮膚較薄,後者則由於他們體型細小,避免吸收過量。
●時限
極高﹕一般不能超過三星期(除非皮膚受影響的範圍較小)﹔
高及中﹕一般為三個月或以下,但不建議在面部使用。
極高、高、中度效能的類固醇藥膏,均要間斷使用,即情好轉時應停用,有問題時才再塗,避免連續使用,以免類固醇經皮膚入血,帶來副作用。
●次數
大多數類固醇藥膏每天只宜塗1至2次,低度藥效的塗用次數或會較多,視乎醫生指示。
使用時,只要按指示使用,便可減低副作用﹕
‧不可貪多,薄塗患處便可﹔
‧塗用後洗手,以免誤吞﹔
‧除非醫生指示,否則塗後不要用紗布包紮或其他東西覆蓋,以免增加類固醇入血的機會﹔
‧不要擅自延長療程。
吸入式類固醇方面,醫院管理局單張指出,使用後,記緊用清水漱口,減少藥物停留口腔內引起像鵝口瘡的副作用。崔俊明強調,對於外用及吸入式的類固醇藥物,適當使用,有助減輕病情,病人及家長均毋須恐懼。
至於「為何醫生開的濾固醇(幾天劑量)要食哂~??? 」
其實我覺得佢有少少似消炎藥咁...例如哮喘咁...唔曾發病初期處理好...
就好難斷尾...
因為我男友正正係因以前處理得唔夠好...搞到而家十幾年都比哮喘煩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