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一些營養會對身體有什麼疾病

2006-11-05 1:17 am
如果沒有一些營養會對身體有什麼疾病?
請詳細列出對身體的影響,好處和壞處.。例如:沒有維他命A會怎樣等.....請用英文作答,可以的話用中文翻譯!
多謝!!!~~~
更新1:

*******我想要中英對照**********

回答 (2)

2006-11-11 6:53 am
✔ 最佳答案
常用的維生素與礦物質
—功能與副作用簡表

(2002/11/09)

維生素 功能 副作用 / 過量服用的危險
維生素 A (脂溶性)
(Retinol 視黃醇
Carotene 胡蘿蔔素) 形成視紫素、預防夜盲(night-blindness)
維持黏膜健康 肝臟中毒,病徵包括腹痛、肝脹大、
頭痛、皮膚乾裂及出現橙黃色斑點
維生素 B1
(Thiamine 硫胺素) 維持黏膜、神經和肌肉健康,
預防腳氣病(beriberi) 倦睡、
過敏反應﹕皮膚泛紅發癢、氣喘
維生素 B2 (G)
(Riboflavin 核黃素) 形成輔酉每(coenzyme)FAD,為細胞呼吸所須
維持黏膜健康、神經、眼睛和皮膚健康 尿呈暗黃色、噁心、嘔吐
(腎功能有問題者容易中毒)
維生素 B3
(Niacin 菸鹼酸) 形成NAD和NADP兩種輔酉每(coenzyme)
為新陳代謝所必須 皮膚發紅發熱、黃疸、肝功能損壞
(正常人體內可自行合成,無須額外服用)
維生素 B5
(Pantothenic acid 泛酸) 作為新陳代謝所必貿之輔酉每(coenzyme) 影響柏金遜藥物效用
(正常服用則沒有問題)
維生素 B6
(Pyridoxine 呲哆素) 協助腦部正常功能、新陳代謝所須之
輔酉每(coenzyme)、促進維生素 B3的生成 感覺神經系統疾病﹕手腳笨拙、麻木
(與口服避孕藥同服可引致憂鬱)
維生素 B9 (M)
(Folic acid 葉酸) 協助 DNA和蛋白質合成、紅血球生成 形成結晶破壞腎臟、隱藏惡性貧血問題
(在惡性貧血者中可引致不可逆的神經問題)
維生素 B12
(Cobalamin 氰鈷胺素) 協助 DNA合成、治療貧血
(腸胃部分被切除者可能需要額外補充) 與大量維生素 C一起服用,
耳道和鼻孔會流血
維生素 C
(Ascorbic acid 抗壞血酸) 防止氧化、強化血管
預防壞血病(Scurvy)—皮下、牙齦出血 頭痛、下腹絞痛、多尿等
可能導致腎結石
維生素 D (脂溶性)
(Calciferols 鈣化固醇) 控制鈣與磷的吸收、骨骼形成
預防佝僂病(rickets) 高血壓、心率不整、
軟組織鈣化﹕動脈硬化及器具受損
維生素 E (脂溶性)
(Tocopherols 生育酚) 防止氧化、
維持正常生長、繁殖、紅血球生成 增加血凝塊風險、影響免疫和性功能
(過量服用會耗盡維生素 A)
維生素 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不飽和脂肪酸) 維持皮膚和毛髮健康,協助腺體作用 肥胖
維生素 H (脂溶性)
(Biotin 生物素) 維持皮膚、汗腺、神經等的正常健康
(生蛋白會破壞維生素 H) (腸內細菌可生產,
正常人無須額外服用)
維生素 K (脂溶性) 促進凝血因子產生、防止不正常出血 引致溶血並損害肝功能,損害嬰兒腦部
維生素 P (Bioflavinoids) (與維生素 C相輔相成) (未知)
礦物質 功能 副作用 / 過量服用的危險
鈣 (Ca, Calcium) 維持神經和肌肉功能、骨骼成長
預防佝僂病(rickets)、維持正常凝血作用、
協助維生素 B12發揮功能 便秘、口渴、虛弱、抑鬱、高血壓、
肌痛或骨痛、心跳不規律
氯 (Cl, Chlorine) 維持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形成胃酸
(日常飲食已足夠) 引致酸鹼失衡﹕虛弱、昏迷
鉻 (Cr, Chromium) 加強胰島素的功效
(食物中的鉻一般不帶毒性) 鉻中毒﹕鼻中隔穿孔、肺癌、
損害肝腎功能
鈷 (Co, Cobalt) 催化維生素 B12的作用 甲狀腺及心肌肥大、心臟病
銅 (Cu, Copper) 多種蛋白質和酉每(enzyme)的重要成份
促進紅血球生成 貧血、肌痛、腹痛
氟 (F, Fluorine) 幫助骨骼保持鈣質、干擾牙斑菌生長 齒斑、胃痛、腹瀉、黑便、
嘔吐(可能帶血)
碘 (I, Iodine) 甲狀腺素的重要成份、
維持正常代謝和成長
(甲狀腺腫患者應經醫生診斷是否需要
服用碘質) 頸或喉部腫脹、血便或黑便、
心跳不正常
鐵 (Fe, Iron) 血紅素和肌紅素的重要成份、
預防貧血(anemia)
(對部分貧血患者—如地中海貧血—
服用鐵質有害無益) 腹痛、胸痛、血便、昏睡、心跳急促
血色素沉著病﹕肝功能受損、青銅色皮膚等
鎂 (Mg, Magnesium) 制酸和輕瀉,
協助神經和肌肉功能、骨骼成長 嘔吐、虛弱、
呼吸困難、血壓低、心律不整
錳 (Mn, Manganese) 代謝酉每(enzyme)的輔助因子(cofactor)
(日常飲食中已經足夠) 錳中毒﹕抑鬱、陽萎、抽搐、
柏金遜病症狀
鉬 (Mo, Molybdenum) 一種酉每(enzyme)的成份﹕
將核酸轉為尿酸 痛風症 (正常人無須額外服用)
磷 (P, Phosphorus) 骨骼、脂肪、蛋白質、酉每(enzyme)等
的成份、維持酸鹼平衡 抽搐、呼吸急促、心律不整、
腎功能受損
鉀 (K, Potassium) 維持電解質和酸鹼平衡、
肌肉、心臟和腎的正常功能 抽搐、麻痺、血壓低、
心跳不正常或停止
硒 (Se, Selenium) 防止氧化和退化
(控制頭皮屑的功效尚未證實)
(除非所住地區土壤缺硒,
否則日常飲食已經足夠) 牙患增加、禿頂、指甲脫落、噁心
鈉 (Na, Sodium) 維持電解質和酸鹼平衡、
維持血壓或神經傳導
(除大量脫水的情況外,
日常飲食已經超出所需) 高血壓、水腫、昏迷
硫 (S, Sulphur) 部分氨基酸的成份
(因此一般蛋白質都含有硫) (一般人不需額外服用,亦無已知副作用)
釩 (V, Vanadium) 功能不明,但參與骨骼代謝作用
(日常飲食已足夠) (一般人不需額外服用,亦無已知副作用)
鋅 (Zn, Zinc) 防止氧化、促進細胞分裂、修補和成長、
保持味覺 噁心不安、昏睡、腹痛、不正常出血

(註﹕基本上所有維生素都有導致過敏的可能,視乎個人體質而定)
2006-11-05 1:26 am
缺乏碳水化合物會引致疲勞,身體需分解蛋白質以放出熱能,而體內水份、鈉(sodium)、鉀(potassium)及氯化物(chloride)都會失去應有平衡。身體熱能不夠,容易怕冷,體重會逐漸減輕,動不動就易疲勞,身體各種機能也會有衰退的現象。所以適當地攝取碳水化合物是必要的。

食物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身體所需的熱能以維持生命。而熱能則主要來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可儲存於體內,而且是一般飲食的主要成份。

碳水化合物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單糖類﹝純糖﹞─例如葡萄糖及果糖,可從生果及蜜糖中獲得。
二糖類﹝複合糖﹞─例如食物中最常見的蔗糖、麥芽糖及乳糖。甘蔗、甜菜、發芽中的大麥及哺乳類動物的奶汁都含這類複合糖。
多糖類﹝非糖類﹞─例如澱粉質、動物澱粉及纖維素。它們都可在穀類﹝米、玉米及小麥﹞、麵、馬鈐薯、豆類、動物肝臟及骨骼肌肉,以及植物纖維部份獲得。

最近美國CBS電視網製播了一個「我要活下去」的節目。把一群人分成兩組﹐丟到無人荒島上﹐與大自然搏鬥謀食求生存﹐創造了高收視率並引起廣大的迴響。對他們來說﹐抓到了魚或老鼠是令人雀躍的事﹐這代表著大家能有更好的體力面對明天…

 魚和老鼠是島上少數能提供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也難怪這個節目會引起「習慣」於高度文明的現代人這麼大的反思﹐現代文明的富足生活是人類史上少見的﹐大家所探討的都是營養過剩或動物性蛋白攝取過量所造成的問題。其實蛋白質是重要的﹐它的來源也是珍貴的﹐蛋白質是形成身體各種器官及組織的原料﹐也是體內各種荷爾蒙的主要成份﹐並調節各種生理機能﹐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地方不需要蛋白質。蛋白質一公克可以提供4大卡熱量﹐不過相對於其它不可取代的功能﹐提供熱量反而最不經濟。

 缺乏蛋白質﹐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會下降﹐也會使體內多餘的水份無法排出﹐造成水腫﹐還會使肌肉失去彈性﹑頭髮變色﹑生長停滯﹑消化不良﹑血球及荷爾蒙無法製造…最後內臟器官退化衰竭﹐導致死亡。歷史上因為蛋白質營養不良而生病死亡的案例不計其數﹐即使是現在﹐從北韓到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蛋白質缺乏還是很普遍的現象。

 蛋白質只是一個總稱﹐是由氨基酸構成﹐而氨基酸有二十餘種﹐它們就像字母排列一樣﹐不同的的氨基酸排列構成不同的蛋白質。黃豆中的蛋白質和米穀中的蛋白質不同﹐豬肉中的蛋白質和牛奶中的蛋白質不同﹐但不管是哪一種蛋白質﹐吃到肚子裏面就會消化成這二十餘種氨基酸﹐這些氨基酸再依需要重新排列﹐合成所需的蛋白質與酵素。有些氨基酸可以在人體肝臟內由其它的氨基酸轉換而成﹐稱為非必需氨基酸﹐有些氨基酸肝臟沒辦法自己合成﹐必需由食物取得﹐稱為必需氨基酸。

 因此營養學家在評估蛋白質的品質優劣與否﹐就是看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是否合乎人體所需要。一般來說﹐動物性蛋白質的品質比植物性蛋白質來得好﹐但也有例外﹐例如魚翅及動物膠質(如豬腳雞爪等)就是很差的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通常是缺了一兩樣必需氨基酸﹐而影響蛋白質品質﹐例如米穀蛋白缺離氨酸(lysine)﹐黃豆蛋白缺甲硫氨酸(methionine)。但如果米飯與黃豆共食(如吃飯配豆腐或煮黃豆飯)﹐彼此所缺的氨基酸就能互補﹐也就相當於攝取到高品質的蛋白質﹐這點對吃素的人尤其重要。蛋白質的品質以蛋類及乳品為最好﹐其次是魚貝及瘦肉﹐黃豆蛋白則是植物性蛋白中品質最好的。

 每天需要攝取多少蛋白質?這和蛋白質的品質有關﹐如果蛋白質品質不好﹐提供的氨基酸無法被身體所利用﹐一部份就被排出體外﹐另一部份就會轉換成熱量或脂肪。也就是說﹐這些氨基酸並沒有被用在蛋白質應有的功能上﹐被「蹧踏」了﹐只能攝取更多的蛋白質彌補。蛋白質的品質好﹐氨基酸能充份被身體所利用﹐被「蹧踏」的少﹐需要量就少。美國人以動物性食品作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因此他們的蛋白質建議攝取量只有每公斤體重0.8公克。台灣以往的建議攝取量是每公斤體重1.1公克﹐近幾年向下修正為每公斤體重1.0公克﹐也是因為國人動物蛋白的攝取比例增加的原因。

 蛋白質這麼有用﹐多吃好不好?答案是不好﹐過多的蛋白質﹐不會幫您長更多的肌肉﹐也不會讓您更為耳聰目明﹐它們最後也是被蹧踏﹐也是被「斷頭」﹐也是變成熱量和脂肪。蛋白質過量會增加肝腎的負擔﹐也會增加維生素B6的損耗﹐還會促進鈣與鋅等礦物質的流失。另一方面﹐富含動物性蛋白質的食物﹐也代表高脂肪﹐高膽固醇﹐攝取過量對心血管也有潛在的危險﹐也因此美國政府建議每個人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不宜超過建議量的兩倍。

 現代人可以很容易的從乳品﹑蛋類﹑魚貝﹑肉類及黃豆製品(如豆腐﹑豆漿﹑豆干﹑素雞等)取得充足良好的蛋白質。吃素的人應增加黃豆製品的攝取﹐注意氨基酸的互補﹐並建議適量攝取牛奶與雞蛋。生長發育﹑手術前後﹑傷口癒合﹑骨折復原﹑懷孕哺乳﹑燒傷失血…也需要更多的蛋白質。

 蛋白質及氨基酸的重要性人盡皆知﹐但是一些斷章取義的訊息﹐仍然使許多人對這個營養素產生了誤解。其實它也是個重要但不宜過量攝取的營養素﹐也很容易從食物中取得。除了食物來源外﹐有特殊需要的人也可遵照醫師及營養師的指示適量攝取高蛋白營養補充品。

缺乏鈣礦物質會導致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疾病,會使骨骼逐漸變得脆弱,最後很容易就發生骨折。骨質疏鬆症患者最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是髖部、手臂──通常在腕部上方,以及脊椎。發生在脊椎部位的骨折,稱為脊椎骨折。脊椎骨折的病人身高會變矮,背部會嚴重彎曲,造成駝背。
 
  每年有許多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只是跌個跤就發生髖部或手臂骨折,或只是咳嗽,或彎腰就發生背部骨折。想想看,支撐了你一輩子的骨骼,居然會變得這麼脆弱,連咳嗽都會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症通常是經過多年的累積,使骨骼變得愈來愈單薄、愈來愈脆弱。我們必須在骨骼還沒有遭到嚴重破壞,以及骨折發生前,確認患者是否患有骨質疏鬆症。若有,必需趕緊進行治療,使病情不再繼續惡化。遺憾的是,骨質疏鬆症是個隱形殺手,通常不會產生任何疼痛,所以患者往往要等到發生骨折之後,才曉得骨質疏鬆症已不知不覺地侵蝕了自己的身體。這就是為什麼你必須了解自己是否面臨骨質疏鬆症的威脅,以便採取預防措施。若發現已有骨質疏鬆症,也能與醫生一起想辦法阻止骨質疏鬆症的惡化。


缺乏維生素A時﹐不但會失明﹐也會造成皮膚乾澀﹐細菌感染﹐營養吸收不良﹐最後造成生命危險。在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每年有數十萬到數百萬的孩童﹐因為缺乏維生素A導致失明﹐甚至喪命。

缺乏維生素B群(即B1、B2、B3、B6及B12),輕者將使體內代謝生化功能發生問題,長久缺乏維生素B群,都會使細胞的活力下降、營養不均衡時整個免疫系統會衰弱﹐將導致身體慢性病如肺炎及胃潰瘍的臨床症狀。

缺乏維生素C常見的現象有貧血、出血塊、易感冒、流鼻血、消化不良。缺乏會發生的疾病:精神過敏、動脈硬化、風濕症、光禿頭、高膽固醇、膀胱炎、感冒、血糖過低、心臟病、肝臟病、肥胖超重、蛀牙如壞血病、易患鼻竇炎及皮膚長痱子。

維生素 D缺乏的特徵為骨骼的礦物化不足,或有去礦化的現象。在兒童出現的缺乏症狀則因骨礦物化不足而導致佝僂症,症狀包括長骨端變寬、佝僂病性串珠,骨骼變形,如前額凸出、弓形腿、膝內翻。在成人則導致骨質軟化的徵狀。

缺乏維生素E時可能會發生產生自由基、傷害細胞引發腫瘤先兆。婦女缺乏維生素E也可導致不育。

缺乏維生素K症狀初期的症狀是夜盲症,患者接受強光刺激後,視紫分解但無法快速補充,適暗能力不佳而在光線變弱時視覺不良。接著有乾眼症、淚腺上皮組織角質及角膜軟化而失明。

2006-11-04 17:26:38 補充:
http://hk.search.yahoo.com/language/?t=&fr=slv1Yahoo!搜尋語言工具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31: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4000051KK0340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