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終其孔子一生,雖然他的仕途多失意,但他在中華文化之影響十分深遠。
政治方面,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後,儒家便成為中國歷來的"正統之學",若想飛黃騰達,或想實現政治抱負,非要讀儒家不可。這可解釋了中國歷來的讀書人、官員都是儒生。
教育方面,孔子所開創的私人講學之風,流傳後世而增大其規模。當儒學成為"正統"官學之後, 中國的教育事業便以它為中心,儒家文化得以興盛。小孩,若家境不太差,能夠供養他讀書的話,自小開始就要誦習儒家經典,為未來立身處世舖路。這可反映了儒學深入民心的程度。
思想方面,儒家所主張的"仁",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讀書人, 以"仁"為本所推展開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可 說是中國讀書人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孔子的思想,歷來有 不少人研究、繼承和發揚光大。戰國時便有"亞聖"孟子、主張"性惡" 的荀子;使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漢代大儒董仲舒。
唐代的古文家韓愈,以儒家思想為中心來推動其"古文運動";以及宋明理學的代表朱熹、 王守仁等,他們的學說都是建基於儒學而有所闡發(當然有所偏頗和走向極端)。新文化運動雖然將儒家思想批評得一文不值,但近 現代學者也開始重新研究儒家的學術價值,現在大儒唐君毅先生 便是當中的佼佼者。甚至西方的漢學家,也都十分重視儒學;現在美國政府倡導的家庭觀念,就是基於這些漢學家的研究而實行 出來的產物。
社會方面,由於學習儒學可以使平民晉身統治階層,提高社會地位,所以傳統中國社會便出現四民之說:"士、農、工、商。"士即位讀書人,中國古代讀書人皆是儒生,位列四民之首。不論他們出身如何,總之能出仕為官,就會受到尊重。反之,則百般凌辱。因此,中國社會的分化十分嚴重。讀書人有他們的清高,但下層人民連生計都成問題,文化出現斷層,而令儒家的理想抱負不能廣及民間,"大同"世界的"眾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理想沒曾出現。
總括而言,儒學影響著中國二千多年來的文化,現在我們的生活也受孔子的思想所影響。當然,這是有好有壞的,我們在學習儒學時,不要被各種有所預設觀點的作者所誤導,要以一顆清明的心,去體會箇中價值,這才得其精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