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春秋戰國的學術思想問題!急!!!!

2006-11-04 7:06 am
你贊同道家思想中老子認為只要「絕聖棄智」,「無為而治」就能安穩太平的主張嗎?試抒己見。

提示 : 「同意」的可考慮以下因素 :
(1) 這些主張能減少人與人的衝突機會 ;
(2) 知識,抱負,作為皆會引致利益衝突。

「不同意」的可考慮以下因素 :
(1) 這些主張使人無法適應環境的變遷 ;
(2) 人為,環境等因素皆影響到社會的安穩太平。


最好200字左右LA!!THX呀!! >3

回答 (1)

2006-11-04 8:10 am
✔ 最佳答案
我同意老子所提倡的「絕聖棄智」,「無為而治」。
首先要說明「無為」並不是甚麼也不做,讓時間白白流逝的意思。
它的意思是當你面對一件事的時候,固然要去面對,但不可強求,要順其自然,如果強求的話,則有違自然,對自己或週遭都有不好的影響。
老子相信人與人之間本身是和睦的,大家天生不會是敵對的,就是因為對某件事有所強求,所以才會產生了對立,人與人之間才有衝突。
而「無為」不會令人無法適應環境的變遷,因為人類是會自己調節自身來適應環境的變遷。
「絕聖棄智」,係老子的道家思想對孔子的儒家思想的挑戰。
儒家思想一向為老子所唾棄,因為他認為孔子所教授的東西是非自然的,是一種強求,是用腦去記的。
這些都不是知識,因為老子認為知識是在心中的,知識不是學,而是去感覺、知識不是用記的,是運用的。
用腦只是將腦中的東西拿出來,它永遠不會進化,它永遠是過去的,平常所謂的持續學習只是將已經成為過去的東西印入腦袋,它永遠不會創造現在。
而人去利用這些東西的時候,強求了,所以帶給自己和週遭不良的影響,使社會有了分歧,從此人利用這些東西去維護自己,產生了不公平、階層、貧富,這些都帶來了一個動盪的社會。
而心是感覺的,他沒有過去,感覺是沒有過去的,它只有現在,拋棄了知識的人,心靈是純潔的,他的心沒有過去,永遠是純潔的。
知識是主動去找尋的,這又成為了強求,使貪念出現,利用這些知識創造的東西馬上成為了過去,不會在未來或是現在,這樣又要再主動去找尋,再強求。
而心中的感覺永遠是現在的,再出現的感覺,又成了現在,感覺不用強求,感覺就是感覺。
只會有人說求知識,而不會有人說去求感覺、有人說現在的感覺,而不會有人說現在的知識。

2006-11-04 00:31:47 補充:
或者加多個故事。有三個人千辛萬苦爬到一個高山上,見到有一個人站在山頂上,於是三人就猜那個人為什麼會來這裡。第一個人猜:「他一定走失了羊,來高一點的地方找」這個人從經濟的角度出發,是徹底的陷在知識的陷阱之中,使他認為一個人來到這麼的高點一定是因為這麼「實隙」的原因。第二個人猜:「不,他應該是在等人」這個人從比較心的角度出發,但仍脫離不了有為了某個「原因」的想法。

2006-11-04 00:31:58 補充:
第三個人猜:「他可能是單純想呼吸新鮮空氣」這個人的答案看起來最不實際,但是卻離知識的陷阱最遠,因為在知識的陷阱中的人不可能會想到這一點的可能性。於是三人一齊走到那個人的身邊問他為什麼上來這個山頂,及說出自己的猜測。那個人答:「我不為什麼,我只是站著而已」老子的「無為」就是如此。它沒有任何的原因,沒有目的,不存在時間的問題,他隨心中所想去做,要是你問那人「為什麼站在這裡?」,他可能也答不到你,因為只是感覺而已,是隨心的。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18: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3000051KK0458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