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有脊椎動物和無脊椎的動物。體內沒有脊椎的動物,科學家稱之為無脊椎動物,數目比體內有脊柱的脊椎動物還要龐大。為了方便研究動物﹐科學家把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又分成了更小的類群。一些主要的動物類群包括魚類﹑昆蟲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同一類群的動物有一些相似的特徵﹐例如形態、活動的方式等。
已知的無脊椎動物有兩百萬種。牠們的外貌各不相同﹐但大多數的體形較小。大體上可分為節肢動物和無節肢動物。
無節肢類無脊椎動物(包括水母﹑水蛭、蚯蚓、海星﹑章魚和蝸牛等),可大致分為蠕蟲類和非蠕蟲類。蠕蟲類的動物又分為環節動物和非環節動物。下圖所示為無脊椎動物的分類情況。 從黑暗的海底深處到高山頂端﹐無脊椎動物生活在地球的各個角落。牠們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類群之一﹐早在十億年前已經存在了。
學生及研究人員近年的研究結果顯示米埔是無脊椎動物的重要生境,過往曾錄得超過20種科學界新發現的無脊椎動物,包括一個新的蟹品種 Parasesarma maipoensis 及兩個蛾品種 Schrankia bilineata 及 Thalassodes maipoensis 。
單在米埔的蘆葦叢便找到 400 多種無脊椎動物,包括一種瀕危的蜻蜓 Mortonagrion hirosei 。
(無脊椎動物是沒有牙齒的.)
無脊椎動物(Invertebrate)是背側沒有脊柱的動物,其種類數占動物總種類數的95%。它們是動物的原始形式。正如BBC主持人大衛·阿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所言:「如果一夜之間所有的脊椎動物從地球上消失了,世界仍會安然無恙,但如果消失的無脊椎動物,整個陸地生態系統就會崩潰。」
----------
形態分類
如果按形態學分類的話,無脊椎動物首先按照組成的細胞數,分為單細胞動物(Protozoa)和多細胞動物(即後生動物 Metazoa)兩種。前者所有的動物有爭議,例如眼蟲,會因為其體內的葉綠體被歸入為植物。
多細胞動物在被分為側生動物(Parazoa)和真後生動物(Eumetazoa)。前者包括海綿動物,扁盤動物和中生動物。這三種動物和真後生動物缺乏聯繫。組織分化程度低。
接下來,真後生動物按照其身體對稱方式被分為輻射對稱動物和兩側對稱動物。前者包括刺胞動物門和櫛水母動物門。
然後將兩側對稱的動物按其體腔的有無,有的話是真是假,分為三類,即無體腔動物(Acoelomata),假體腔動物(Pseudocoelomata)和真體腔動物(Eucoelomata)。但是紐形動物門介乎於假體腔動物和真體腔動物之間,分類位置有疑問。無體腔動物的代表是扁形動物。假體腔動物的體腔並不是由中胚層包繞的,是原腸未完全退化的產物,代表動物是線蟲動物和輪形動物。真體腔動物的體腔是有中胚層包裹的。
真體腔動物接着按原腸孔(Blastoporus)的發展分為原口動物(Protostomia),後口動物(Deuterostomia)和過渡類型觸手動物(Tentaculata)。後口動物的代表是棘皮動物(和非「無脊椎動物」的脊索動物)。過渡類型包括帚蟲動物,腕足動物和苔蘚動物三種。其他的真體腔動物都是原口動物,包括節肢動物,緩步動物,有爪動物,軟體動物,星蟲動物,螠蟲動物門和環節動物等。
這種分類有很大問題,比如紐形動物的「無家可歸」,而扁形動物,線蟲動物是原口動物,卻因為體腔不是「真體腔」而沒有「資格」去被歸類。觸手動物有很多後口動物的特徵,比如輻射卵裂,體腔是由內胚層內陷形成的中胚層包裹的。但是來自分子生物學的證據卻表明它們是原口動物。
----------
按遺傳學分類
按遺傳學分類和按形態學分類出入在於兩側對稱動物中。
按遺傳學分類的話,兩側對稱動物首先按原腸孔的發展去向分為原口動物和後口動物。在形態學分類中的過渡類型觸手動物則被全部歸到原口動物中。
原口動物接着會按照蛻皮假說被分為兩種:蛻皮動物和冠輪動物。蛻皮動物的特徵是,這些動物在一種名叫蛻皮激素(Ecdyson)的作用下,會退去身體表面的角質層外皮。節肢動物,線形動物,緩步動物和有爪動物都屬蛻皮動物。冠輪動物的特徵是發育經過擔輪幼蟲階段(但有些動物發育過程中並不經歷幼蟲階段,很好的例子是蚯蚓)或是有觸手冠。軟體動物門(Mollusca)、環節動物門(Annelida)、紐形動物門(Nemertea)、星蟲動物門(Sipunculida)、螠蟲動物門 (Echiura)、須腕動物門(Pogonophora),苔蘚動物門(Bryozoa)、內肛動物門(Entoprocta)、腕足動物門 (Brachiopoda)和帚蟲動物門(Phoronida)都屬於這一冠輪動物。
這種分類方法沒有形態分類學的問題。但也有一些小問題,例如有爪動物的分類位置(位於蛻皮動物和冠輪動物之間)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