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劉向《螳螂捕蟬》解釋及語譯

2006-11-04 1:36 am
我想要劉向《螳螂捕蟬》解釋及語譯!
thx!!!!!!!!!!!!!

回答 (2)

2006-11-04 1:40 am
✔ 最佳答案
春 秋 戰 國 的 時 候 , 吳 國 與 楚 國 相 連 。 本 來 兩 國 都 相 處 得 十 分 太 平 , 但 是 突 然 有 一 日 … …
大 臣 : 不 要 ﹗ 不 要 ﹗ 不 要 斬 我 的 頭 呀 … …
兒 子 : 阿 爹 ﹗ 阿 爹 ﹗ 沒 事 吧 ?
大 臣 如 夢 初 醒 , 滿 頭 大 汗 , 喘 著 氣 地 告 知 兒 子 幾 天 前 在 朝 中 的 發 生 的 事 。 原 來 大 王 下 了 御 旨 , 要 攻 打 楚 國 。 可 是 , 楚 國 一 向 都 比 吳 國 強 得 多 , 而 偏 偏 大 王 卻 一 意 孤 行 , 更 說 誰 逆 意 便 要 人 頭 落 地 。 當 時 , 朝 廷 的 官 員 及 將 軍 也 不 發 一 言 , 大 概 大 家 也 怕 性 命 不 保 。 面 對 此 困 境 , 大 臣 終 日 悶 悶 不 樂 , 更 發 惡 夢 。
    兒 子 看 見 阿 爹 那 麼 苦 惱 , 於 是 想 了 一 個 辦 法 。 他 一 直 在 吳 王 的 後 花 園 等 足 三 日 三 夜 , 終 於 等 到 大 王 的 出 現 。 當 吳 王 問 他 何 解 那 麼 入 神 , 連 衣 服 被 露 水 打 濕 也 不 知 道 , 他 便 訴 說 :
「 我 看 到 一 隻 蟬 伏 在 樹 上 , 但 他 不 知 道 身 後 有 一 隻 螳 螂 已 經 對 牠 虎 視 眈 眈 , 而 這 隻 螳 螂 亦 不 知 道 有 隻 黃 雀 已 經 靜 悄 悄 飛 過 來 對 牠 唾 言 三 尺 。 唉 ﹗ 這 隻 胸 有 成 竹 的 黃 雀 又 怎 會 估 到 自 己 是 別 人 的 獵 物 呀 ﹗ 他 們 只 顧 眼 前 利 益 , 而 沒 有 考 慮 身 後 的 危 險 。 小 人 相 信 大 王 一 定 明 白 到 當 的 玄 機 吧 ﹗ 小 人 告 辭 。 」
    終 於 , 吳 王 打 消 攻 打 楚 國 的 念 頭 。 而 相 傳 吳 王 更 為 隻 黃 雀 風 光 大 葬 , 以 謹 記 今 次 的 勸 諫 。
解 說
出 處 :   漢 代 劉 向 《 說 苑 . 正 諫 》
解 說 :   解 作 只 顧 眼 前 利 益 、 目 光 短 淺 , 一 心 圖 謀 侵 害 別 人 , 而 沒 有 考 慮 有 人 也 在 算 計 自 己
例 句 :   這 班 壞 人 正 想 火 併 另 一 個 盜 竊 集 團 , 獨 吞 這 一 批 賊 贓 , 沒 想 到 螳 螂 捕 蟬 , 黃 雀 在 後 , 警 方 已 佈 下 天 羅 地 網 , 把 他 們 緝 拿 歸 案 。
英 文 直 譯 :   While the praying mantis is seizing the cicada, the oriole is lurking behind it, ready to jump on it.
英 文 意 譯 : While you focus on gaining something, you may not be aware of the danger behind.
英 文 生 字 :
螳 螂   praying mantis
蟬     cicada
黃 雀   oriole
捉 住   seize
埋 伏   lurk
意義一:

螳螂要捕捉前面的蟬,不料黃雀在後面正要啄食牠。比喻只貪圖眼前的利益,卻忽略了背後的災患。又作﹂螳螂捕蟬、黃雀伺蟬。﹁

例句一:

﹁ 他呀,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想要坑害別人,卻被人黑吃黑了。



出處一:

《莊子.山木》:「莊周游乎雕陵之樊,:::,覬一蟬,方得美陰,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在《吳越春秋》和《說苑》二書中,也有這個故事。

戰國時代,一次吳王準備發兵去攻打楚國,但是朝中大臣們都認為以目前的情勢來看,吳國如果對楚國用兵,恐怕有弊多於利,於是紛紛前來勸諫。但是,剛愎自用的吳王,不喜歡聽到不同的意見,於是下了一道命令說:﹁有誰瞻量勸我不要出兵楚國,就處以死罪,絕不寬貸。﹂於是,量臣們便不敢再去進諫。

這時,吳王身邊有個叫少孺子的親信,他想要進諫卻又不敢,於是想出一個辦法來:他每天一大早就起來,手上拿著彈弓,身上懷著彈丸,在主宮的後園中遊玩。即使是露水沾溼他的衣服,但他仍不回去。如此過了三天,果然引起吳王的注意,吳王問他說: 「你何苦每天來這裡把衣服弄得這麼濕呢? ﹂ 少孺子回答說:「園子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高踞枝頭,牠一面大聲地叫,一面喝著露水,一付悠然自得的樣子,卻不知道後面有一隻螳螂,正舉起雙臂要捕食牠呢! 而正要捕捉蟬,卻不知道身後有一隻黃雀正伺機啄食牠,至於那隻只想捕食螳螂的黃雀,卻不知道樹下的我正拿著蟬丸瞄準牠呢! 這三種動物,都專注於眼前的利益,卻忘了後面有禍患,真是可笑又可悲啊! ﹂

吳王聽了少孺子的話以後,幡然省悟說:「對,我懂了!﹂於是就停止出兵攻打楚國。
2006-11-04 5:31 am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意義一:

螳螂要捕捉前面的蟬,不料黃雀在後面正要啄食牠。比喻只貪圖眼前的利益,卻忽略了背後的災患。又作﹂螳螂捕蟬、黃雀伺蟬。﹁

例句一:

﹁ 他呀,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想要坑害別人,卻被人黑吃黑了。



出處一:

《莊子.山木》:「莊周游乎雕陵之樊,:::,覬一蟬,方得美陰,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在《吳越春秋》和《說苑》二書中,也有這個故事。

戰國時代,一次吳王準備發兵去攻打楚國,但是朝中大臣們都認為以目前的情勢來看,吳國如果對楚國用兵,恐怕有弊多於利,於是紛紛前來勸諫。但是,剛愎自用的吳王,不喜歡聽到不同的意見,於是下了一道命令說:﹁有誰瞻量勸我不要出兵楚國,就處以死罪,絕不寬貸。﹂於是,量臣們便不敢再去進諫。

這時,吳王身邊有個叫少孺子的親信,他想要進諫卻又不敢,於是想出一個辦法來:他每天一大早就起來,手上拿著彈弓,身上懷著彈丸,在主宮的後園中遊玩。即使是露水沾溼他的衣服,但他仍不回去。如此過了三天,果然引起吳王的注意,吳王問他說: 「你何苦每天來這裡把衣服弄得這麼濕呢? ﹂ 少孺子回答說:「園子裡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高踞枝頭,牠一面大聲地叫,一面喝著露水,一付悠然自得的樣子,卻不知道後面有一隻螳螂,正舉起雙臂要捕食牠呢! 而正要捕捉蟬,卻不知道身後有一隻黃雀正伺機啄食牠,至於那隻只想捕食螳螂的黃雀,卻不知道樹下的我正拿著蟬丸瞄準牠呢! 這三種動物,都專注於眼前的利益,卻忘了後面有禍患,真是可笑又可悲啊! ﹂

吳王聽了少孺子的話以後,幡然省悟說:「對,我懂了!﹂於是就停止出兵攻打楚國。
參考資料:
http://163.21.2.41/t127/book1.htm


收錄日期: 2021-04-30 14:03: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3000051KK0249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