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佛?何謂菩薩?何謂羅漢?

2006-11-03 9:49 pm
請有緣人解答。謝謝。

回答 (6)

2006-11-03 9:55 pm
✔ 最佳答案
佛是佛陀耶的簡稱,日文唸「仏」(佛)為ほとけ(Hotoke)與佛陀耶音近。最早,這個詞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覺悟者」。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覺悟的人,是一個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印度話稱這種人叫「佛陀」。

在佛教書籍里,以下這些稱號都是指「佛」: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佛陀還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種大樂、十八大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等等。

目錄 [隱藏]
1 佛教徒眼中的佛
2 世俗的理解和文藝作品中的佛
3 作為哲學思想的佛
4 參考



[編輯] 佛教徒眼中的佛
與其它宗教里至高無上的神不同,佛教徒認為佛不是造物主,不是萬能的,也不掌管人們的吉凶禍福。比如佛陀不能改變人們所作的業,也沒法度化無緣之人,當然也不能造出一塊自己搬不動的石頭。

佛教認為佛陀是具有無上智慧和圓滿覺悟的,稱為無上正等正覺(梵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與佛教徒是師生關係,佛教徒自稱為「佛弟子」,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因此正信的佛教徒對於佛陀的態度,是尊敬與感恩,而不是崇拜,更不是恐懼。

按照小乘佛教的觀點來看,佛陀只是一個真正得到究竟圓滿覺悟的人。

大乘佛教認為,人人都可以成佛,而且世界所有生命的最終歸宿都是成為佛。不過從凡夫到成佛一般要經歷三大阿僧祗劫。有的教派認為可以即心即佛,立地成佛。只要心中沒有妄想、分別、執作,就是佛的境界。


[編輯] 世俗的理解和文藝作品中的佛
世俗對佛的理解比較複雜,這種理解與文藝作品的創作和廣泛傳播互為影響:

其中有一部分的理解是與佛教對佛的理解一致的。
此外世俗中的佛也是一個神,是神化了的釋迦牟尼。
此外,佛還往往被理解為神的一個類屬。比如彌勒佛、燃燈古佛等等。
在這種理解中,佛是佛教神中最高等級的一類神,其下還有菩薩、阿羅漢等等。

這種理解一般來自於中國的民間世俗文化,此時的佛教已經被大大中國化了。在這一類理解中,神分為幾個系統(或曰派別),分別是佛教神、道教神、以及擬人化的一類有著封建官方等級系統,並有明確統治區域的神,比如天上的玉皇大帝、托塔天王,地上的山神、土地神,水域的河神、龍王,地獄(或曰冥間、冥界)的閻王等等。此外還有一些不易歸類的神。


[編輯] 作為哲學思想的佛
在中國文化中,佛也指一種思想,準確地來說是指一種哲學思想。然而中國的幾大哲學思想也往往演繹為各具特色的政治統治策略(比如在統治上,秦代奉法家思想,西漢初奉道家思想,後奉儒家思想)、個人的思想傾向,故在中國,我們一般就簡而謂之思想,而不作過細的分類。

佛作為一種思想,與之並舉的有道和儒。這是對中國傳統社會影響最大的三種思想。在這種理解中,佛也作釋,以其創立者釋迦牟尼的中文譯名而來。所以我們可以在中國的許多文字作品裡看到「儒道佛」或者「儒道釋」的說法,原因即在此。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梵語:bodhisattv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翻成漢語的意思叫「覺有情」,追求覺悟的有情眾生。佛教認為,從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一直到圓滿成佛,總共有五十二個階級。

南傳佛教認為菩薩是在佛法失傳之後,在未來成佛、重新開啟正法之教的修行者,南傳經典里提到的菩薩只有兩位,即成佛前的釋迦牟尼和未來佛彌勒菩薩。此外,上座部佛教所定義的菩薩也包括了一切發願在未來成為佛陀聖弟子的修行者,即聲聞菩薩。菩薩的主要修行內容就是十度波羅密。

大乘佛教認為,菩薩是佛的脅侍,每位佛有兩位脅侍菩薩:西方過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兩位脅侍菩薩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西方三尊);中間現在裟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脅侍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釋迦三尊);東方未來琉璃光世界藥師佛的脅侍為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藥師三尊)。現在佛和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迴中的眾生度化成佛。

佛經中所舉出菩薩的異名有:開士、大士、尊人、聖士、超士、無上、自在、勇健、大道心成眾生、身業無失語業無失意業無失、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清淨、身業無動語業無動意業無動等。


[編輯] 四大菩薩

這個中亞洲的雕像刻畫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正在做菩薩的時候。四大菩薩一般指:

文殊菩薩 - 釋迦牟尼左脅侍
普賢菩薩 - 釋迦牟尼右脅侍
觀音菩薩 - 阿彌陀佛左脅侍
地藏菩薩 - 有「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悲願

[編輯] 八大菩薩

宋代的菩薩漆金彩繪木像關於八大菩薩有多種說法。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裡稱八大菩薩為: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通常佛教造像多依此經。

《藥師經》說: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菩薩、寶檀花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

《七佛八菩薩經》說:文殊菩薩、虛空藏菩薩、觀世音菩薩、救脫菩薩、跋陀和菩薩、大勢至菩薩、得大勢菩薩、堅勇菩薩。

《舍利弗陀羅尼經》說:光明菩薩、慧光明菩薩、日光明菩薩、教化菩薩、令一切意滿菩薩、大自在菩薩、宿王菩薩、行意菩薩。

《般若理趣經》說:金剛手菩薩、觀世音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拳菩薩、文殊菩薩、才發意轉法輪菩薩、虛空庫菩薩、摧一切魔菩薩。

阿羅漢(梵語:अरिहन्त arhat),簡稱為羅漢,是依照佛的指示修習四聖諦,脫離生死輪迴而成正果的人。

目錄 [隱藏]
1 位階
1.1 上座部佛教
1.2 大乘佛教
2 意義
3 相關條目



[編輯] 位階

[編輯] 上座部佛教
根據南傳佛教的定義,阿羅漢是依照正法修行而達到涅槃的聖者,包括了佛陀、辟支佛和聲聞阿羅漢。在佛劫之中,即還有佛法流傳的時代里,不會有第二尊佛或其他辟支佛出現,只有聲聞阿羅漢出現。聲聞就是聽聞佛法的意思。

自佛陀初轉法輪以來,至今已有成千上萬的弟子成就阿羅漢果,還有眾多的弟子成就三果、二果和初果。


[編輯]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所指的阿羅漢有二,一指小乘四果阿羅漢,同上所述。此位階已斷除了六道所持的見思煩惱,脫離輪迴,入了四聖法界,不再分段生死。小乘阿羅漢的果位次於菩薩,為協助佛和菩薩普救世人,有500羅漢之多,其中玄奘也是500羅漢之一。最重要的是十八羅漢,各有其護持的主要對象。

阿羅漢的第二個意義可指大阿羅漢,實際位階為大乘法雲地菩薩,為十地菩薩中的第十地,修行位階僅次於圓滿佛果與等覺菩薩。除了入一真法界已見性,斷除了六道持有的見思煩惱、四聖法界尚有的塵沙煩惱,四十二品無明也僅剩兩品未破。依大乘見解,釋迦牟尼佛常隨十大弟子實際皆為大阿羅漢。


[編輯] 意義
梵語阿羅漢意譯為無學,指的是從比丘因地修行畢業,所學圓滿;依大、小乘見解各有其義。其尚有三義:

應供:阿羅漢福慧俱足,為眾生之福田,供養阿羅漢可以修福,以其能教眾生如何修福、修慧、斷煩惱。
殺賊:「賊」指煩惱,使眾生有損。阿羅漢斷除煩惱,故云「殺賊」。
無生:無生是不生不滅,出了三界六道輪迴。
2006-11-11 10:13 am
想給你一個簡單的解釋:

佛是圓滿覺悟人生真理的人。所謂完滿有三重意思:自己覺悟,教導他人使他人亦覺悟和最後令到所有和佛有緣的,應該覺悟的人都覺悟了,就成佛了。

菩薩是修行佛法,但心願主要是要先服務他人,令更多人可以明白和得到佛法真理作為修行的重點的。初級的菩薩甚至可以是未了生死的修行者。

羅漢是已覺悟到人生真理,不再要受輪迴生死所控制的修行者。他們是自己已經解脫了,但要成佛則要多教導他人,令到有足夠的人也明白真理,才可以成為佛。

打個比喻:假如佛算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則羅漢是已唸完大學,有足夠能力去創業的畢業生。而菩薩則是沒有上大學,但邊幹邊學的實幹份子。
2006-11-03 10:09 pm
佛是佛陀耶的簡稱,日文唸「仏」(佛)為ほとけ(Hotoke)與佛陀耶音近。最早,這個詞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覺悟者」。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覺悟的人,是一個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印度話稱這種人叫「佛陀」。

在佛教書籍里,以下這些稱號都是指「佛」: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佛陀還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種大樂、十八大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等等。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梵語:bodhisattv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翻成漢語的意思叫「覺有情」,追求覺悟的有情眾生。佛教認為,從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一直到圓滿成佛,總共有五十二個階級。

南傳佛教認為菩薩是在佛法失傳之後,在未來成佛、重新開啟正法之教的修行者,南傳經典里提到的菩薩只有兩位,即成佛前的釋迦牟尼和未來佛彌勒菩薩。此外,上座部佛教所定義的菩薩也包括了一切發願在未來成為佛陀聖弟子的修行者,即聲聞菩薩。菩薩的主要修行內容就是十度波羅密。

大乘佛教認為,菩薩是佛的脅侍,每位佛有兩位脅侍菩薩:西方過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兩位脅侍菩薩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西方三尊);中間現在裟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脅侍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釋迦三尊);東方未來琉璃光世界藥師佛的脅侍為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藥師三尊)。現在佛和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迴中的眾生度化成佛。

佛經中所舉出菩薩的異名有:開士、大士、尊人、聖士、超士、無上、自在、勇健、大道心成眾生、身業無失語業無失意業無失、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清淨、身業無動語業無動意業無動等。

阿羅漢(梵語:अरिहन्त arhat),簡稱為羅漢,是依照佛的指示修習四聖諦,脫離生死輪迴而成正果的人。

上座部佛教
根據南傳佛教的定義,阿羅漢是依照正法修行而達到涅槃的聖者,包括了佛陀、辟支佛和聲聞阿羅漢。在佛劫之中,即還有佛法流傳的時代里,不會有第二尊佛或其他辟支佛出現,只有聲聞阿羅漢出現。聲聞就是聽聞佛法的意思。

自佛陀初轉法輪以來,至今已有成千上萬的弟子成就阿羅漢果,還有眾多的弟子成就三果、二果和初果。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所指的阿羅漢有二,一指小乘四果阿羅漢,同上所述。此位階已斷除了六道所持的見思煩惱,脫離輪迴,入了四聖法界,不再分段生死。小乘阿羅漢的果位次於菩薩,為協助佛和菩薩普救世人,有500羅漢之多,其中玄奘也是500羅漢之一。最重要的是十八羅漢,各有其護持的主要對象。

阿羅漢的第二個意義可指大阿羅漢,實際位階為大乘法雲地菩薩,為十地菩薩中的第十地,修行位階僅次於圓滿佛果與等覺菩薩。除了入一真法界已見性,斷除了六道持有的見思煩惱、四聖法界尚有的塵沙煩惱,四十二品無明也僅剩兩品未破。依大乘見解,釋迦牟尼佛常隨十大弟子實際皆為大阿羅漢。

意義
梵語阿羅漢意譯為無學,指的是從比丘因地修行畢業,所學圓滿;依大、小乘見解各有其義。其尚有三義:

應供:阿羅漢福慧俱足,為眾生之福田,供養阿羅漢可以修福,以其能教眾生如何修福、修慧、斷煩惱。
殺賊:「賊」指煩惱,使眾生有損。阿羅漢斷除煩惱,故云「殺賊」。
無生:無生是不生不滅,出了三界六道輪迴。
2006-11-03 9:56 pm
佛是佛陀耶的簡稱,日文唸「仏」(佛)為ほとけ(Hotoke)與佛陀耶音近。最早,這個詞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覺悟者」。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覺悟的人,是一個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印度話稱這種人叫「佛陀」。

在佛教書籍里,以下這些稱號都是指「佛」: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佛陀還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種大樂、十八大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等等。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梵語:bodhisattv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翻成漢語的意思叫「覺有情」,追求覺悟的有情眾生。佛教認為,從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一直到圓滿成佛,總共有五十二個階級。

南傳佛教認為菩薩是在佛法失傳之後,在未來成佛、重新開啟正法之教的修行者,南傳經典里提到的菩薩只有兩位,即成佛前的釋迦牟尼和未來佛彌勒菩薩。此外,上座部佛教所定義的菩薩也包括了一切發願在未來成為佛陀聖弟子的修行者,即聲聞菩薩。菩薩的主要修行內容就是十度波羅密。

大乘佛教認為,菩薩是佛的脅侍,每位佛有兩位脅侍菩薩:西方過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兩位脅侍菩薩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西方三尊);中間現在裟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脅侍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釋迦三尊);東方未來琉璃光世界藥師佛的脅侍為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藥師三尊)。現在佛和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迴中的眾生度化成佛。

佛經中所舉出菩薩的異名有:開士、大士、尊人、聖士、超士、無上、自在、勇健、大道心成眾生、身業無失語業無失意業無失、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清淨、身業無動語業無動意業無動等。

阿羅漢(梵語:अरिहन्त arhat),簡稱為羅漢,是依照佛的指示修習四聖諦,脫離生死輪迴而成正果的人。

上座部佛教
根據南傳佛教的定義,阿羅漢是依照正法修行而達到涅槃的聖者,包括了佛陀、辟支佛和聲聞阿羅漢。在佛劫之中,即還有佛法流傳的時代里,不會有第二尊佛或其他辟支佛出現,只有聲聞阿羅漢出現。聲聞就是聽聞佛法的意思。

自佛陀初轉法輪以來,至今已有成千上萬的弟子成就阿羅漢果,還有眾多的弟子成就三果、二果和初果。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所指的阿羅漢有二,一指小乘四果阿羅漢,同上所述。此位階已斷除了六道所持的見思煩惱,脫離輪迴,入了四聖法界,不再分段生死。小乘阿羅漢的果位次於菩薩,為協助佛和菩薩普救世人,有500羅漢之多,其中玄奘也是500羅漢之一。最重要的是十八羅漢,各有其護持的主要對象。

阿羅漢的第二個意義可指大阿羅漢,實際位階為大乘法雲地菩薩,為十地菩薩中的第十地,修行位階僅次於圓滿佛果與等覺菩薩。除了入一真法界已見性,斷除了六道持有的見思煩惱、四聖法界尚有的塵沙煩惱,四十二品無明也僅剩兩品未破。依大乘見解,釋迦牟尼佛常隨十大弟子實際皆為大阿羅漢。

意義
梵語阿羅漢意譯為無學,指的是從比丘因地修行畢業,所學圓滿;依大、小乘見解各有其義。其尚有三義:

應供:阿羅漢福慧俱足,為眾生之福田,供養阿羅漢可以修福,以其能教眾生如何修福、修慧、斷煩惱。
殺賊:「賊」指煩惱,使眾生有損。阿羅漢斷除煩惱,故云「殺賊」。
無生:無生是不生不滅,出了三界六道輪迴。
參考: 維基百科
2006-11-03 9:55 pm
佛 】

為「佛陀耶」的簡稱,乃梵語之音譯,為如來十號之一。
如來十號為:「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一般習慣簡稱「佛」。

【 佛 】

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

全稱佛陀、佛馱、休屠、浮陀、浮屠、浮圖、浮頭、沒馱、勃陀、馞陀、步他。意譯覺者、知者、覺。覺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覺之大聖者。
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者,凡夫無一具足,聲聞、緣覺二乘僅具自覺,菩薩具自覺、覺他,由此更顯示佛之尊貴。對佛證悟之內容,諸經論有種種說法。對佛身、佛土等,各宗派亦各有異說。但大乘則總以「至佛果」為其終極目的。 稱讚佛之功德有種種異名,即如來十號,或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或世尊、世雄(斷世間一切煩惱之雄猛、雄健者)、世眼(世間之引導者)、世英(世間優秀者)、天尊(五天中之最勝第一義天),或大覺世尊(簡稱大覺尊)、覺王(覺皇)、法王、大導師、大聖人、大沙門、大仙(大僊,仙人中之最尊者)、大醫王(如應病與藥之名醫,應心病而說法者)、佛天(五天中之最勝第一義天)、佛日(比喻佛為太陽之語)、兩足尊、二足尊、兩足仙、二足仙(以上四名為二足生類中之最尊者之意。又二足即具足願與行,或福與慧者之意)、天中天(諸天中之最勝者)、人中牛王(比喻佛為牛王之語)、人雄師子(人中之雄者,恰如獸類中之獅子)等種種異名。 佛為能化之人,可教導我人,故稱之為能人;由是阿彌陀佛即稱為安樂能人(安樂世界之能人)。另有以能人為能仁,能仁即釋迦之意譯;故又借釋迦佛之名,遍指一般殊勝之佛。佛所特有之殊勝德性,具足於其身者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此外尚具有十力、四無所畏及十八不共法等殊勝之能力。又,佛有七項殊勝功德超越常人,稱為七勝事,或稱七種最勝、七種無上,即身勝、如法住勝、智勝、具足勝、行處勝、不可思議勝、解脫勝等。佛之定、智、悲均為最勝者,故稱大定、大智、大悲,配於斷德、智德、恩德等三德,合稱為大定智悲。 過去世所出現之佛(過去七佛、燃燈佛等),稱為過去佛或古佛。未來將出現於娑婆世界之佛(彌勒佛),則稱後佛或當來佛。早期,佛係指歷史上之佛,亦即指釋尊而言。其後復產生過去七佛之思想,而後更有未來佛與彌勒佛之產生;今於釋尊與彌勒二佛之間,別有無佛之世。小乘認為現在世不可能二佛並存,至大乘佛教時期隨其世界觀之擴大,認為於一時中有多佛並存。例如,東方有阿佛及西方有阿彌陀佛,同時在現在他方世界,復有無數(如恒河沙之數)佛存在,即所謂十方恒沙諸佛。故一般以小乘為一佛說,而大乘為多佛說。 小乘中之大眾部則認為,其他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有其他諸佛存在,故主張「一界一佛,多界多佛」之說。有部則主張多界一佛說;此時之「界」,係指三千大千世界而言。此外,三世諸佛指過去莊嚴劫之千佛、現在賢劫之千佛以及未來星宿劫之千佛,合三劫為三千佛;其佛名出於三劫三千佛名經,佛名會即指據此經之說而行之法會。又,入佛道之因緣,稱為佛緣。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6011115635
參考資料:
知識+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梵語:bodhisattv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翻成漢語的意思叫「覺有情」,追求覺悟的有情眾生。佛教認為,從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一直到圓滿成佛,總共有五十二個階級.
菩薩是佛的脅侍,每位佛有兩位脅侍菩薩:西方過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兩位脅侍菩薩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西方三尊);中間現在裟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脅侍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釋迦三尊);東方未來琉璃光世界藥師佛的脅侍為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藥師三尊)。現在佛和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迴中的眾生度化成佛。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F%A9%E8%96%A9&variant=zh-hk



關於五百羅漢的來歷,在佛典中有多種說法,例如:

  一、據《十誦律》卷四所記,認為佛祖釋迦生時,即有弟子五百人,在佛說法時常隨侍左右,已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五百位聲聞,稱為「五百羅漢」。

  二、依據《法住記》,認為十六羅漢各有駐地,各有部下,從五百羅漢到一千六百不等,五百羅漢是其中最起碼的一組……。

  三、《法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其中記有佛為五百弟子(羅漢)授記之事。

  四、據《舍利弗問經》中記載,弗沙密多羅王滅佛法後,有五百羅漢重興聖教。

  五、西晉竺法護所譯《佛五百弟子自說本經起》,記載了佛滅度之次年,迦葉尊者與五百羅漢(比丘)最初結集(即編纂佛經)的事;南傳佛教又有五百羅漢參加在斯裏蘭卡舉行第四次結集的傳說。

  六、根據《賢愚經》所記,認為他們前身是五百隻大雁。一次雁王誤入網中,獵人欲待捕殺,雁群中一雁在雁王前撕心裂肺地哀叫,雁群亦在半空中盤桓而不去。獵人由此大為感動,便放了雁王,此雁王即是佛祖釋迦牟尼,五百大雁即五百羅漢。

  七、據《大唐西域記》,南海之濱有一株枯樹,內中穴居五百蝙蝠。一日眾商侶燃火取暖,其中一人誦讀經藏,蝙蝠聞經,不避火燒而心歡喜!此五百蝙蝠即在迦濕彌羅國結集之五百羅漢的前身。

  八、據《智度論》,五百仙人飛行空中,有甄陀羅女於雪山池中載歌載浴,眾仙聞女歌聲,心狂意亂,頓失禪定,失足墮地。此五百仙人即五百羅漢。

  九、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他們是佛祖感召下的五百強盜,放下屠刀而成羅漢的。

  總之,有關五百羅漢的傳說,在佛經中多有記載,各各有其不同因緣,且充滿神異,但都沒有一一記下名號。

  早在唐代有畫家開始創作五百阿羅漢形象了。《五代名畫補遺》記載,唐代著名雕塑家楊惠之在河南府廣愛寺塑了五百阿羅漢,這是最早的五百阿羅漢形象。五代時期,崇拜阿羅漢之風興盛,吳越王錢弘俶造五百銅羅漢於天臺山方廣寺。後周顯德元年(954年),道潛禪師得到吳越王錢忠懿的許可,遷雷鋒塔下十六大士像於凈慈寺,創建五百羅漢堂。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造羅漢像五一六身,奉安於天臺山壽昌寺。宋代以後,各地寺院中普遍設羅漢堂供奉五百羅漢。現存的五百羅漢堂有北京碧雲寺,成都寶光寺、蘇州西園寺、常州天寧寺、寧波七塔寺、上海龍華寺、武漢歸元寺、昆明節竹寺等處。

  由於五百羅漢的盛行,南宋時有位高僧道素上人特為五百羅漢一一編號定名,並專門刻了一道《江陰軍乾明院五百羅漢名號碑》,他定名的五百羅漢第一位是阿若憍陳如尊者,即最初跟隨佛陀出家的五比丘之一,第五百位叫願事眾尊者。就這樣,本來沒有家世、沒有姓名的佛典裡的五百羅漢被具體化、個性化了。自此,佛寺羅漢堂中的五百羅漢都援用其名。道素所為雖然是附會之舉,但他確立的五百羅漢每一位都有經典依據和歷史來源,有 些是佛的大弟子,如第四位須跋陀尊者;有些是印度佛教史上的著名祖師、高僧、如龍樹、龍猛、無著、世親等;還有一些中國佛教史上的大德,如悟達尊者(第一 一七尊)、善慧尊者(第一三一尊)、法眼尊者(第一五一尊)……等共有四十九尊者,都是經過嚴格篩選而定的。值得指出的是,這個五百尊羅漢的名號記載,並不是最早的,就目前有關文獻來看,現存較早的是廣西宜山縣白龍洞摩崖上,發現了北宋元府元年(1098)的《供養釋迦如來住世十八尊者五百大阿羅漢聖號》摩崖碑刻,且排列順序與道素和尚有所不同。必須說明,以白龍同摩崖和乾明院碑相比較,兩者所列羅漢名號和排列次序雖不完全相同,前者鐫刻雖早於後者三十六年,但因發現甚晚,所以,自宋代以下,尤其是近現代的寺廟中,有羅漢堂供奉五百羅漢的,均大致以乾明院碑為根據。

  事實上這些羅漢,固然滿足了五百之數,如果仔細研究,是極為混亂的,不符合佛經上所說五百聲聞弟子(羅漢),至於名號,有的用梵名,有的則為漢名,極不規則,稽其出處,都是從一些經論或傳說雜湊而成。
參考資料:
http://72.14.203.104/search?q=cache:5KEMHmyjeQYJ:www.hkbuddhist.org/magazine/507/507_03.html 五百羅漢 來源&hl=zh-TW&gl=hk&ct=clnk&cd=17

2006-11-03 14:00:42 補充:
中國的十八羅漢是由十六羅漢加上兩位羅漢,乾隆所欽定的十八羅漢。分別是:賓度羅跋囉惰闍(Pindolabharadvaja) 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 迦諾迦跋釐惰闍(Kanaka-bharadvaja) 蘇頻陀(Suvinda) 諾距羅(Nakula) 跋陀羅(Bhadra) 迦理迦(Karika) 伐闍羅弗多羅(Va-jraputra) 戍博迦(Svaka) 半託迦(Panthaka)
參考: 知識+
2006-11-03 9:55 pm
佛是佛陀耶的簡稱,日文唸「仏」(佛)為ほとけ(Hotoke)與佛陀耶音近。最早,這個詞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覺悟者」。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覺悟的人,是一個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印度話稱這種人叫「佛陀」。

在佛教書籍里,以下這些稱號都是指「佛」: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佛陀還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種大樂、十八大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等等。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梵語:bodhisattv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翻成漢語的意思叫「覺有情」,追求覺悟的有情眾生。佛教認為,從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一直到圓滿成佛,總共有五十二個階級。

南傳佛教認為菩薩是在佛法失傳之後,在未來成佛、重新開啟正法之教的修行者,南傳經典里提到的菩薩只有兩位,即成佛前的釋迦牟尼和未來佛彌勒菩薩。此外,上座部佛教所定義的菩薩也包括了一切發願在未來成為佛陀聖弟子的修行者,即聲聞菩薩。菩薩的主要修行內容就是十度波羅密。

大乘佛教認為,菩薩是佛的脅侍,每位佛有兩位脅侍菩薩:西方過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兩位脅侍菩薩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西方三尊);中間現在裟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脅侍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釋迦三尊);東方未來琉璃光世界藥師佛的脅侍為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藥師三尊)。現在佛和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迴中的眾生度化成佛。

佛經中所舉出菩薩的異名有:開士、大士、尊人、聖士、超士、無上、自在、勇健、大道心成眾生、身業無失語業無失意業無失、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清淨、身業無動語業無動意業無動等。






阿羅漢(梵語:अरिहन्त arhat),簡稱為羅漢,是依照佛的指示修習四聖諦,脫離生死輪迴而成正果的人。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03: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3000051KK0142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