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多少個朝代?

2006-11-03 6:05 pm
歷史上有多少個朝代?那幾個?我好想知。thank you.>.

回答 (5)

2006-11-03 6:10 pm
✔ 最佳答案
19個!!!!!!!!!!!!!!!!!!!!

夏朝 前2070年 - 前1600年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46年
周朝 前1046年 - 前256年
西周 前1046年 - 前771年
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晉始為戰國)
戰國 前475年 - 前221年
秦朝 前221年 - 前207年十月
西楚 前206年二月 - 前203年十二月
漢朝 前202年 - 220年
西漢 前202年二月 - 8年十二月
新朝 9年 - 23年
東漢 25年 - 220年
三國 220年 - 280年
曹魏 220年 - 265年
蜀漢 221年 - 263年
孫吳 222年 - 280年
晉朝 265年 - 420年
西晉 265年 - 316年
東晉 317年 - 420年
十六國 304年 - 439年
漢前趙 304年 - 329年
成漢 304年 - 347年
前涼 314年 - 376年
後趙 319年 - 351年
前燕 337年 - 370年
前秦 351年 - 394年
後秦 384年 - 417年
後燕 384年 - 407年
西秦 385年 - 431年
後涼 386年 - 403年
南涼 397年 - 414年
南燕 398年 - 410年
西涼 400年 - 421年
夏 407年 - 431年
北燕 407年 - 436年
北涼 397年 - 439年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南朝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南朝齊 479年 - 502年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南朝陳 557年 - 589年
北朝439年 - 581年
北魏 386年 - 534年
東魏 534年 - 550年
北齊 550年 - 577年
西魏 535年 - 556年
北周 557年 - 581年
隋朝 581年 - 618年
唐朝 618年 - 907年
五代十國 907年 - 979年
五代 907年 - 960年
後梁 907年 - 923年
後唐 923年 - 936年
後晉 936年 - 946年
後漢 947年 - 950年
後周 951年 - 960年
十國(902年 - 979年)
吳越(907年-978年,893年開始割據)
閩國(909年-945年,893年開始割據,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南平(924年-963年,907年開始割據,即荊南國)
楚國(907年-951年,896年開始割據)
吳國(902年-937年,892年開始割據)
南唐(937年-975年)
南漢(917年-971年,905年開始割據)
北漢(951年-979年)
前蜀(907年-925年,891年開始割據)
後蜀(934年-965年,925年開始割據)
宋朝 960年 - 1279年
北宋 960年 - 1127年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遼朝 947年 - 1125年
西遼 1132年 - 1218年
西夏 1038年 - 1227年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元朝 1271年 - 1368年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清朝 1636年 - 1912年
共和體制
中華民國 1912年 - 1949年(只計在中國大陸的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 1949年 - 至今
2006-11-04 1:00 am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金(南北對峙)、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 都城名稱出現之多,在我國所有古都中,沒有任何一座古都可與洛陽相比,洛陽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其厚重的程度也略知一二了。 ...
1912年共和體制在中國確立以前,最高統治權力是以家族世襲為主的,這些世襲王族的更替組成中國朝代。
*朝代列表~
夏朝 前2070年 - 前1600年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46年
周朝 前1046年 - 前256年
西周 前1046年 - 前771年
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晉始為戰國)
戰國 前475年 - 前221年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名不正言不順,確立了國號就名正了,代表一個新的國朝從此誕生。同時這也是有說法的:《史記•五帝本紀》曰:“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那麼國號由什麼決定呢?一般來說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所或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係;寓意吉祥。
1/ 夏:
據傳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
2/ 商:
相傳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3/周: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于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4/秦:
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穀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5/漢: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6/魏:
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
7/蜀:
  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幫稱“蜀”。歷史上也稱“蜀漢”。漢指東漢的繼續。
8/吳:
  孫權活動于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9/晉:
司馬昭逼魏帝卦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10/隋:
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后襲用此卦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11/唐:
  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12/遼:
遼原稱“契丹”,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13/宋:
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14/西夏:
拓拔思恭佔據夏州(今山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15/金:
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16/元:
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17/明:
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18/清:
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複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係,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秦朝 前221年 - 前207年十月
西楚 前206年二月 - 前203年十二月
漢朝 前202年 - 220年
西漢 前202年二月 - 8年十二月
新朝 9年 - 23年
東漢 25年 - 220年
三國 220年 - 280年
曹魏 220年 - 265年
蜀漢 221年 - 263年
孫吳 222年 - 280年
晉朝 265年 - 420年
西晉 265年 - 316年
東晉 317年 - 420年
十六國 304年 - 439年
漢前趙 304年 - 329年
成漢 304年 - 347年
前涼 314年 - 376年
後趙 319年 - 351年
前燕 337年 - 370年
前秦 351年 - 394年
後秦 384年 - 417年
後燕 384年 - 407年
西秦 385年 - 431年
後涼 386年 - 403年
南涼 397年 - 414年
南燕 398年 - 410年
西涼 400年 - 421年
夏 407年 - 431年
北燕 407年 - 436年
北涼 397年 - 439年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南朝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南朝齊 479年 - 502年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南朝陳 557年 - 589年
北朝439年 - 581年
北魏 386年 - 534年
東魏 534年 - 550年
北齊 550年 - 577年
西魏 535年 - 556年
北周 557年 - 581年
隋朝 581年 - 618年
唐朝 618年 - 907年
五代十國 907年 - 979年
五代 907年 - 960年
後梁 907年 - 923年
後唐 923年 - 936年
後晉 936年 - 946年
後漢 947年 - 950年
後周 951年 - 960年
十國(902年 - 979年)
吳越(907年-978年,893年開始割據)
閩國(909年-945年,893年開始割據,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南平(924年-963年,907年開始割據,即荊南國)
楚國(907年-951年,896年開始割據)
吳國(902年-937年,892年開始割據)
南唐(937年-975年)
南漢(917年-971年,905年開始割據)
北漢(951年-979年)
前蜀(907年-925年,891年開始割據)
後蜀(934年-965年,925年開始割據)
宋朝 960年 - 1279年
北宋 960年 - 1127年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遼朝 947年 - 1125年
西遼 1132年 - 1218年
西夏 1038年 - 1227年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元朝 1271年 - 1368年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清朝 1636年 - 1912年
民國(1912年 - 1949年後在台灣)
共和國 1949年 -
[編輯]

朝代歌訣
歌訣一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歌訣二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歌訣三
三皇五帝夏商周,歸秦及漢三國休。
晉終南北隋唐繼,五代宋元明清收。
歌訣四(香港中學生常用簡易版本)
黃虞夏商周,春秋戰國秦,
兩漢三國晉,晉後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歌訣五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又兩晉,南朝北朝來並存。
隋唐五代又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
歌訣六
唐堯虞舜夏商周,歸秦及漢三國後。
魏晉南北隋唐繼,五代宋元明清民。
歌訣七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傳兩晉,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與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編輯]

共和體制
中華民國 1912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 1949年 -
中華民國(台、澎、金、馬、東沙群島、南沙太平島) 1949年 -
2006-11-03 6:27 pm
有:商 周 秦 漢 晉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total 有11個
ps:夏唔計既原因係冇史書記載
ps2:三國o個d唔計,因為統一先叫一個朝代

2006-11-03 10:28:24 補充:
新朝係計西漢既一件亂事
2006-11-03 6:09 pm
共和體制之前的朝代列表
夏朝 前2070年 - 前1600年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46年
周朝 前1046年 - 前256年
西周 前1046年 - 前771年
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晉始為戰國)
戰國 前475年 - 前221年
秦朝 前221年 - 前207年十月
西楚 前206年二月 - 前203年十二月
漢朝 前202年 - 220年
西漢 前202年二月 - 8年十二月
新朝 9年 - 23年
東漢 25年 - 220年
三國 220年 - 280年
曹魏 220年 - 265年
蜀漢 221年 - 263年
孫吳 222年 - 280年
晉朝 265年 - 420年
西晉 265年 - 316年
東晉 317年 - 420年
十六國 304年 - 439年
漢前趙 304年 - 329年
成漢 304年 - 347年
前涼 314年 - 376年
後趙 319年 - 351年
前燕 337年 - 370年
前秦 351年 - 394年
後秦 384年 - 417年
後燕 384年 - 407年
西秦 385年 - 431年
後涼 386年 - 403年
南涼 397年 - 414年
南燕 398年 - 410年
西涼 400年 - 421年
夏 407年 - 431年
北燕 407年 - 436年
北涼 397年 - 439年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南朝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南朝齊 479年 - 502年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南朝陳 557年 - 589年
北朝439年 - 581年
北魏 386年 - 534年
東魏 534年 - 550年
北齊 550年 - 577年
西魏 535年 - 556年
北周 557年 - 581年
隋朝 581年 - 618年
唐朝 618年 - 907年
五代十國 907年 - 979年
五代 907年 - 960年
後梁 907年 - 923年
後唐 923年 - 936年
後晉 936年 - 946年
後漢 947年 - 950年
後周 951年 - 960年
十國(902年 - 979年)
吳越(907年-978年,893年開始割據)
閩國(909年-945年,893年開始割據,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南平(924年-963年,907年開始割據,即荊南國)
楚國(907年-951年,896年開始割據)
吳國(902年-937年,892年開始割據)
南唐(937年-975年)
南漢(917年-971年,905年開始割據)
北漢(951年-979年)
前蜀(907年-925年,891年開始割據)
後蜀(934年-965年,925年開始割據)
宋朝 960年 - 1279年
北宋 960年 - 1127年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遼朝 947年 - 1125年
西遼 1132年 - 1218年
西夏 1038年 - 1227年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元朝 1271年 - 1368年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清朝 1636年 - 1912年

[編輯] 朝代歌訣
歌訣一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歌訣二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歌訣三
三皇五帝夏商周,歸秦及漢三國休。
晉終南北隋唐繼,五代宋元明清收。
歌訣四(香港中學生常用簡易版本)
黃虞夏商周,春秋戰國秦,
兩漢三國晉,晉後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歌訣五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又兩晉,南朝北朝來並存。
隋唐五代又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
歌訣六
唐堯虞舜夏商周,歸秦及漢三國後。
魏晉南北隋唐繼,五代宋元明清民。
歌訣七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傳兩晉,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與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歌訣八 (1972,1973 年馬來西亞古晉中學劉延森老師)
三皇五帝夏商周,戰國歸秦繼漢劉,
三國魏晉南北繼,隋唐五代宋元明。
歌訣九
黃帝唐虞夏商周,
秦漢後分三國志,
晉分東西南北朝,
隋唐後有五代起,
宋元明清民國成。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19: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3000051KK0067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