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四諦
「諦」:就是我們俗話講真理,諦實之理,它是實實在在的,決不是虛妄的。有四種,說的是世間因果與出世間的因果。「四諦」是苦、集、滅、道。
「苦」:「身心酬業,患累逼惱」,這八個字就把六道的眾生說得清清楚楚。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是什麼?酬業。過去造業,現在來酬償,造善業得善報,惡業得惡報,討債、還債、報恩、報怨。覺悟的人,在一生當中把這個東西擺脫掉,逆來順受,要求超越,人生就有意義。如果在一生當中不能把結業解除,不能超越生死輪迴,你想想看,這個人生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諸位千萬不要被世間名利誘惑。一定要警覺,要辦自家的真事,要辦自家的大事,什麼妄想都不要打,老老實實的念佛。志同道合的同修在一起,如果有機緣,建立道場弘法利生。身心的確是酬業,而我們自己又不會轉業,這就苦了。「患累逼惱」:這是說人生這一生的感受,苦;這是講「世間果」,先說果好懂,因為是現前的感受,我們很親切的能夠體會得到。
「集」:有果必有因,集就是因。果報從哪兒來的?「起惑造業,招集來苦」,這裡面有三個字:「惑、業、苦」,這就是六道輪迴的原因,六道輪迴的道理。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起惑、造業、受苦,受苦又迷惑,迷惑再造業、再受苦,永遠這麼輪迴。這是「世間的因」。
佛教導我們要覺悟。「應知」:世間的苦果應該要知道。「應斷」:招集苦報的業因應該要斷掉。能夠斷,當然就不受這個苦,就超越輪迴。苦集這兩條是世間因果,這是真諦。
下面兩條是出世間的。出世間也先說果,果是什麼?滅。「滅」:滅煩惱、滅生死。「結業已盡」,滅盡了。「無生死累」:涅槃、寂靜、圓寂,都是滅的意思,把惑業苦滅掉,超越三界六道生死輪迴。這是「出世間果」。
果報當然有業因,因就是「道」。道的範圍非常廣大。「正助雙修,能至涅槃」:涅槃就是前面講的滅,涅槃是梵語,意思就是功德圓滿、清淨寂滅。如果我們用前面佛教大意三句話來說,「自淨其意」是正修,就是修定、修慧,定慧是正修;戒是助修,「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就是助修。
乙、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前面介紹過,此地特別注重十二因緣的修法。十二條是連環的,裡面有一個斷掉,就統統斷掉;所以緣覺所用的方法比聲聞要巧妙。十二因緣裡面有因有果,果上不能了斷,一定要從因緣裡面斷。十二因緣講三世因果,過去、未來的因果我們沒法子斷,我們不能回到過去,能斷的範圍只有現在的因果。現在果不能斷,現在的因緣只有三條:「愛、取、有」,這三條斷一條就證辟支佛,就成功了。如果是修學大乘法門,淨土念佛是大乘法,能斷一條,馬上就證得一心不亂,成就念佛三昧。我們能不能在一切法裡把愛心斷掉?這個愛是貪愛,這一個字就是見思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一個愛字代表這些,把愛斷掉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就是斷見思煩惱,理一心是分破無明。
十二因緣有「流轉」、「還滅」二門。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互為因果;無明是因,行就是果;行是因,識是果;識是因,名色是果。到末後,老死是因,無明是果,它又轉回來,永遠是循環的。按照順序去「流轉」,這就是六道輪迴;如果顛倒過來,稱為「還滅」門。為什麼有老死?因為有生;沒有生,就沒有老死。沒有「有」,就沒有生;沒有取,就沒有「有」,沒有愛,就沒有「取」。這裡面斷一條就全斷,三界繫縛就得到解脫。「流轉生死門」,相當於四諦的「苦集二諦」;「還滅涅槃門」,相當於「滅道二諦」。
參考資料:
http://www.bfnn.org/ book/books/0400.htm# a11
四聖諦 –苦 聖 諦 、 集 聖 諦 、 滅 聖 諦 、 道 聖諦
集諦是不只是屬於精神方面的, 有物質界, 有精神界。
集諦乃集合世間一切苦, 苦有八苦, 有物質界, 有精神界。
佛 陀 說 : 世 間 有 八 種 苦 惱 (前四苦 - 物質界, 後四苦 - 精神界)
一)生 苦 : 生 命 甫 離 母 體 , 初 度 面 世 , 煩 惱 業 力 , 逼 迫 煎 熬 。
二)老 苦 : 年 老 體 弱 , 雞 皮 鶴 髮 , 縱 然 健 康 好 , 但 亦 難 免 有 退 化 跡 象 。往 往 力 不 從 心 、 善 忘 、 癡 呆 等 病 態 。
三)病 苦 : 人 生 任 何 年 紀 都 可 能 有 疾 病 。 由 牙 痛 到 感 冒 , 以 至 施 手 術 大病 , 都 有 苦 楚 。 更 不 要 說 血 壓 高 、 癌 病 、 愛 滋 、 心 臟 病 了 。
四)死 苦 : 撤 手 塵 寰 , 一 切 都 要 捨 離 而 去 。
五)愛 別 離 苦 : 恩 愛 感 情難 捨 難離 。
六)怨 憎 會 苦 : 冤 親 債 主 , 自 己 討 厭 的 事 物 ; 當 一 旦 會 遇 時 , 真 個 是 仇 人 見面 , 分 外 眼 紅 。 激 動 、 憤 恨 、 鬥 爭 、 敵 對 , 相 持 怨 , 永 無 了 期 。
七)求 不 得 苦 : 世 間 榮 樂 、 幸 福 , 包 括 上 述 的 各 樣 苦 惱 , 要 它 離 開 , 永 遠 都 不接 觸 到 , 但 卻 求 之 不 得 。
八)五 陰 熾 盛 苦 : 五 陰 是 生 命 , 包 括 色 〈 身 〉 受 想 行 識 〈 精 神 〉 。 在 日 常 生 活中 , 應 付 無 數 衝 擊 和 壓 力 , 精 神 和 肉 體 都 飽 受 逼 迫 , 時 常 疲 倦 煩 惱 。 上 述 八 苦 交 煎 , 佛 陀 並非 悲 觀 主 義 ; 而 是 四 聖 諦 中 , 除 了 苦 諦 , 還 有 集 諦 、 滅 諦 、 道 諦 去 解 釋 , 以 及 受 持 修 習 , 解脫 生 死 輪 迴 。
沒有癡煩惱, 就沒有貪煩惱和嗔煩惱 -
貪, 嗔, 癡 是三根本煩惱, 三位一體, 互為相連。
斷其中一根, 其它两根即斷。
例如:
多貪眾生, 修不淨觀。斷貪煩惱, 冇愛之源, 便冇恨生起, 斷愛恨即超生死。
多嗔眾生, 修慈悲觀。斷嗔煩惱, 冇嗔之源, 便冇愛生起, , 斷愛恨即超生死。
多癡眾生, 修因緣觀。斷癡煩惱,, 冇三界內的孰着愚暗的事, 冇愚痴, 就有智慧超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