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於二十年代在民主方面的成效

2006-11-03 6:22 am
唔該大家幫幫忙~

回答 (1)

2006-11-03 6:27 am
✔ 最佳答案
自1955年到1993年,自民黨總裁的選舉方法由最初的派內互相內鬥,勝者為王而產生 (由1955-1960年)。其後在1960年至1976年由黨總裁在離任前推薦(但有時亦要得到內支持),由1976年到1985年變成要由“首相製造者”田中角榮支持才能成為首相,及到後期(1985-1993年)要由另一位“首相製造者”竹下派的金丸信支持才能成為首相。在整段時期的,自民黨的總裁表面上是選舉而產生,實際上是在選舉背後,在各派系互相制衡、互相協調下的產物。因此令到有一些首相是靠自己的實力登上自民黨總裁之寶座 (如田中角榮),亦有一些首相是因為各黨派為了互相制衡及沒有合適人選下,由各大黨派推舉出的弱勢首相(如三木武夫、海部俊樹)。由此可見,日本政壇中,黨內各派的鬥爭及黨內元老的力量是影響到自民黨總裁產生的原因。



日本名義上是行“內閣制”,但日本首相的影響力及遠遠不及西方國家政府的“內閣制”。在<五五體制>中,自民黨總裁同樣是日本首相,但由於自民黨總裁的誕生往往需要各不同派系的支持及協調,因此,自民黨總裁上任後往往要以分配一些內閣職位分給支持他任黨總裁的派系,這無形是削弱了首相自己在內閣的權力。如當首相開罪了這一些合作中的派系,這些派系的閣員可以請辭並在國會中與其他派系合作提出不信任動議,令整個內閣倒台。所以,自民黨總裁往往在施政時要考慮其他派系的利益及反應,故此以他名義推出的政策未必是他真正想推出的,而首相的權力因此亦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成為各大派系的傀儡。


收錄日期: 2021-04-19 17:35: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2000051KK048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