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蒙古族有什麼"婚禮"的特色?

2006-11-03 3:43 am
我想知蒙古族有什麼"婚禮"的特色?
但我只想知道"婚禮"不想知其他東西,我的要求是越多越好,越多資料就越好了,但如果介紹了其他資料那就不算了,那時我拎可不選最好答案

回答 (4)

2006-11-03 3:47 am
✔ 最佳答案
蒙古族婚禮充分表現了這個古老民族勤勞勇敢和能歌善舞 的獨特風格。由於分佈廣闊,各地婚俗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 比如,新郎佩帶火鐮、蒙古刀和弓箭,致頌詞,祝詞和對歌等都是蒙古族婚禮的共同點。   
東部地區接親時新娘坐轎車,大門口對歌,洞房門口致頌詞、祝詞,更為精彩的是歡送送親賓客時搶新郎的帽子,以試雙方的機智勇敢和坐騎快慢。這既保留了傳統習俗,又表現了農區特點。   
西部牧區接親時新娘騎馬,整個婚禮儀式充滿了牧區特點。 西部牧區婚禮申最為熱鬧而又比較完整地保留傳統習俗的還是鄂爾多斯婚禮。迎親那天,雙方的親戚朋友著盛裝聚集在雙方家中。接親的隊伍由新郎、接親親家、伴郎組成,新郎身背弓箭,男方的親友們在門口以歌聲送接親隊伍出發,新郎一行來到女方家要繞蒙古包一圈,才能下馬。伴娘此時用毛氈攔住新郎的隊伍,開始對歌,伴娘要考間男方很多問題,男方的接親親家要對答如流。經過一番盤問,女方對接親隊伍的回答滿意了,新娘才可以把禮物獻上,伴娘撤去白氈,請客人進蒙古包裡,蒙古包裡隆重的「烏查」(全羊席)開始。新郎在歌聲中向新娘父親獻上哈達。新娘此刻在另一座蒙古包裡打扮一新與好友們依依惜別。   
宴席結束,新娘要去夫家了,娘家人唱著「送女歌」送行。接 親隊伍回到新郎家,只見門前燃著兩堆火,新娘要拉著新郎從火堆另一端遞過來的鞭梢,從火申間走過。這儀式象徵著愛情堅貞不渝,隱含純潔辟邪、興旺發達之意。   
進蒙古包後婚禮開始,揭去新娘頭上的紅蓋頭,新娘一一拜 過公婆和親戚長輩。新郎手執銅壺,新娘手端放有銀碗的酒盤向賓客敬酒,被敬酒者一定要一飲而盡,並祝新人幸福。婚禮進入高潮,豐盛的宴席、醇香的美酒、賓客的歡歌起舞,包含了對新人的衷心祝願。
2006-11-03 3:50 am
民族婚俗:蒙古族婚禮

--------------------------------------------------------------------------------

蒙古族婚禮充分表現了這個古老民族勤勞勇敢和能歌善舞 的獨特風格。由於分佈廣闊,各地婚俗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 比如,新郎佩帶火鐮、蒙古刀和弓箭,致頌詞,祝詞和對歌等都是蒙古族婚禮的共同點。   
東部地區接親時新娘坐轎車,大門口對歌,洞房門口致頌詞、祝詞,更為精彩的是歡送送親賓客時搶新郎的帽子,以試雙方的機智勇敢和坐騎快慢。這既保留了傳統習俗,又表現了農區特點。   

西部牧區接親時新娘騎馬,整個婚禮儀式充滿了牧區特點。 西部牧區婚禮申最為熱鬧而又比較完整地保留傳統習俗的還是鄂爾多斯婚禮。迎親那天,雙方的親戚朋友著盛裝聚集在雙方家中。接親的隊伍由新郎、接親親家、伴郎組成,新郎身背弓箭,男方的親友們在門口以歌聲送接親隊伍出發,新郎一行來到女方家要繞蒙古包一圈,才能下馬。伴娘此時用毛氈攔住新郎的隊伍,開始對歌,伴娘要考間男方很多問題,男方的接親親家要對答如流。經過一番盤問,女方對接親隊伍的回答滿意了,新娘才可以把禮物獻上,伴娘撤去白氈,請客人進蒙古包裡,蒙古包裡隆重的「烏查」(全羊席)開始。新郎在歌聲中向新娘父親獻上哈達。新娘此刻在另一座蒙古包裡打扮一新與好友們依依惜別。   

宴席結束,新娘要去夫家了,娘家人唱著「送女歌」送行。接 親隊伍回到新郎家,只見門前燃著兩堆火,新娘要拉著新郎從火堆另一端遞過來的鞭梢,從火申間走過。這儀式象徵著愛情堅貞不渝,隱含純潔辟邪、興旺發達之意。   

進蒙古包後婚禮開始,揭去新娘頭上的紅蓋頭,新娘一一拜 過公婆和親戚長輩。新郎手執銅壺,新娘手端放有銀碗的酒盤向賓客敬酒,被敬酒者一定要一飲而盡,並祝新人幸福。婚禮進入高潮,豐盛的宴席、醇香的美酒、賓客的歡歌起舞,包含了對新人的衷心祝願。
2006-11-03 3:48 am
苗族的出生
忌孕婦與孕婦見面,亦忌去別的孕婦家,否則會延長產期。苗人信鬼,每遇人出生,都舉行「入譜」儀式。所謂族譜即是一塊裝在竹筒內的青布,凡有小孩出生,就把青布按順時針方向轉兩次,即算入譜。
苗族的婚禮
在青年男女婚戀過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飯。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米粑做為信物互相饋贈。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米飯。新媳婦過門,就把青布按順時針方向轉兩次,即入譜。苗族的婚姻比較自由﹐青年男女婚前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一般不干涉﹐每逢節慶﹑趕場的日子﹐他們便利用聚會的時機對唱情歌﹑談情說愛﹑互訴衷情。這種婚前戀愛的方式在黔東南稱為“遊方”。遊方是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的一種傳統習俗。   過去﹐苗族在婚後有「不落夫家」的習俗。新娘結婚不久便回娘家居住。父母包辦婚姻的新娘﹐在舉行結婚儀式當天或次日﹐即回娘家居住。住娘家的時間﹐未成年的婦女是六、七年﹐成年婦女為三四年。在此期間﹐在節日﹐或遇到夫家喪事時才可回夫家居住。

苗族的喪禮
凡每死了一個人,則把青布反時針方向轉兩次,即算出譜。苗族受到道教的影響。這種影響具體地表現為道教的神職人員在很多的時候介入了廣大群眾的喪禮之中,如為死者靈魂「開路」、擇墳地、超度等。
   現代,雲南很多地方的人們仍沿襲舊俗舉行喪禮。如八十年代以來,苗族群眾仍盛行請僧人、道士為死者超度、擇墳地並在出殯前又須請「地師」(風水先生)覓好墳地並測定下葬時辰,然後由兒女披麻帶孝迭葬。出殯時採用篾紮紙裱的「金童」、「玉女」及「招魂幡」等物。葬後次日,家人又須再到墳上祭掃(稱「復喪」)。死者亡後第七天,家人須延請僧人、道士為死者做法事、道場以超度亡靈。一百天後,方可脫孝。
苗族的習俗
有些苗族地區,忌隨時洗刷飲甑、飯包、飯盆,只能在吃新米時洗,以示去舊米迎新米。隨時洗刷會洗去家財,飯不夠吃。在山上飲生水忌直接飲用,須先打草標,以示殺死病鬼。忌動他人放於路邊的衣物,以免傳染麻瘋病。忌孩子在家中亂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禁殺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耙,嬉鬧時不許用帶捆苗家人。遇門上懸挂草帽、樹枝或婚喪祭日,不要進屋。路遇新婚夫婦,不要從中間穿過……

苗族的生活習慣
工作: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手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
音樂: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食物: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裏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
蒙古族的出生
按照蒙古民族古代習俗,嬰兒誕生三日方用水洗,名叫「洗三」。洗時只近親在旁。洗,有向親族報喜之意。洗三後,用奶油塗抹嬰兒中指,為嬰兒祈福,稱為「米喇兀(音:屹)」。蒙、藏均有此習俗。
蒙古的婚禮
新郎新娘要叩拜蒼天、火神和父母。然後男方父母、迎親者和親友一同入席。婚宴期間,新郎新娘會表演跳舞和唱歌。如果蒙古小伙子看上了哪家姑娘﹐在訂婚前﹐要托媒人帶著象徵和諧﹑甜蜜﹑旺盛的白糖﹑茶葉﹑膠等物品﹐用一塊白手巾包著前去撮合﹐若女方收下﹐婚事則可以進行。隨後男方父母及本人要帶著哈達﹑奶酒﹑糖塊之類禮品求婚﹐一般要進行數次才能定婚。女方收下訂婚禮後﹐男方還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如女方將這三次酒全部收下喝掉﹐這件婚事便確定下來。當接近婚期﹐男方要給女方送一次禮﹐一般是煮整羊一只﹐還有酒﹑茶﹑哈達。女方對送禮者熱情招待﹐雙方祝酒﹐口頌吉祥語句﹐對歌慶賀 。
蒙古的喪禮
‧重孝道:皇帝廟號均冠以「孝」字,諸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庶民在先人的牌位或墓碑上亦冠以「某孝子/女」、「某孝孫/孫女」等;官員喪父母,須辭官回家服喪三年,叫「守制」等等。
‧明宗法:蒙古族的喪葬是在宗族範圍內進行的,規定也因人之間血緣關係的遠近而各有不同。例如,同家族有人去世,同族、姻親若不去悼喪,會被認為是無禮,要受到族內指責,喪家會因此與之絕交。
‧顯等級:所謂「生享富貴,死極哀榮」,這是中國人傳統的生死追求;同時也顯示死者的家族親屬的社會等級。
蒙古族喪禮基本上與我們平常的喪禮沒有分別。
蒙古的習俗
蒙古族人騎馬、駕車接近蒙古包時忌重騎快行,以免驚動畜群。若門前有火堆或挂有紅布條等記號,表示這家有病人或產婦,忌外人進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動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辦喪事時忌紅色和白色,辦喜事時忌黑色和黃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腳、鞋、襪和褲子等。禁止在參觀寺院經堂、供殿時吸煙、吐痰和亂摸法器、經典、佛像以及高聲喧嘩,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獵。
蒙古族的生活習慣
居所:他們居住在蒙古包,由網狀編壁哈那、條木楞子烏尼、圓形天窗等構成,外面蒙上氈子,再用鬃毛繩子勒緊紮。蒙古包規格的大小一般高一米五六,長2米多。有4扇、6扇、8扇……
服飾:有首飾、長袍、腰帶、靴子……
食物:種類有紅食(即肉食)、白食(即奶食)、糧食。
宗教信仰:早期信仰薩滿教,明末清初,藏傳佛教取代薩滿教。
交通運輸工具:他們用馬、駱駝、勒勒車等載人和裝貨物。
節慶集會:那達慕大會,蒙古語音譯那達慕,意為娛樂。
娛樂:騎馬、射箭、摔交、蒙古象棋、跳民族舞、彈馬頭琴等。
參考資料:
我之前做專題做過
2006-11-03 3:47 am
蒙古族婚禮大体可分三個階段:第一,求婚定親;第二,娶親,娶親又分為女方婚宴和男方婚宴;第三,探親,探親包括父母探訪姑娘和姑娘回門等儀禮。以各地區三個階段婚禮与鄂爾多斯婚俗相比。既有共同性,也有明顯區別。現將三個階段中各地區不同的主要特點大致歸納為以下几個方面。

一、送禮定親,別具章程

訂婚送彩禮一般是送牲畜布匹、綢緞、哈達、茶糖等。但是西部青海蒙古族聚居區、新疆衛拉特蒙古各部、還有喀爾喀蒙古部,他們除呈送上述彩禮外,其最大特點是以送膠素表示聯姻。

青海蒙古族聚居區的呼日勒格旗往昔訂婚時一般要送八至十二份禮品,其中莫過于送膠素獨具特點。送禮時,新郎的父母、叔叔、舅舅、嫂子、達瑪勒(管事人)、兩個外甥或弟弟六到八人前往。禮品中有一壇洒,壇口系哈達,將一指長、二指寬的膠素用紅黃兩色的緞子纏起來,末端墜有九穗,酒壇上系一條金線。有的地方對膠素還要精心裝飾,用五色線把它細細网上,繡個吉祥結。這是獻給姑娘母親最珍貴的禮物。

二、報答母恩,隆禮回敬。

姑娘臨嫁前要舉行"報答母親鮮乳之恩"儀禮,這在許多地區均存,也很有特點,可鄂爾多斯婚禮儀式中卻是一紙空白。對此儀禮的稱呼各地區不盡一致,如阿巴哈納爾叫作"給姑娘喝茶",茂明安稱為"給姑娘听",其婚禮詞都是以吟誦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為主要內容。蘇尼特地區在姑娘离家前,專設"奶酒宴"招待姑娘,母親手捧一銀碗鮮奶,疼愛地凝望著姑娘,讓她品嘗做姑娘時代的最后一次鮮乳,祝頌人滿怀深情地開始吟唱:
三、男方堵門,婚儀翻新
從整体說,堵門儀禮在蒙古族婚禮中分女方和男方堵門,女方堵門一般較為普遍,男方堵門只在某些地區盛行。女力堵門從某种意義上說,可能發端于女方父母或新郎的同輩人要考驗一下新婿的才華和智辯能力,故提問時設置障礙,多方刁難,有才气的机智者就能闖過一道道難關,受到稱許,反之會出丑露相,被人譏笑。岳翁考驗女婿的話題,在蒙古族民間向津津樂道,因此,女方提問,男方回答,合情合理,特別是由祝頌人代替表演,從而使論戰更上一層樓,一時諧詞謔語、奚落諷喻之唇槍舌劍層出不窮,滿堂溢彩,使女方婚禮一開場就掀起了濃重的喜劇气氛。男方堵門對答詞似乎与此不同,基本是在該不該擋門的問題上展開舌戰,翻來覆去講大道理。如果堵門源于考驗女婿的話,那么男方堵門則可能是由女方堵門發展變化而來,因為男方堵門不在于難題解答,而是著重于答禮和求吉利的喜劇效果上。根据策‧扎姆查拉諾搜集的古老本子《洪錦祝頌冊》來看,無論男方、女方,其堵門詞均無記載,因此,堵門儀禮可能是民間晚近出現的一种婚姻禮俗。

四、拜火成親,各展風情

有些地區的拜火成親習俗与鄂爾多斯婚禮比較也有不少特點,主要表現在將包外拜天地与拜火結合起來,把包內的游娛活動与成親結合起來,因此,儀禮形式活潑,气氛十分熱烈。例如巴爾虎就有新娘到婆家后,繞氈包叩拜的行動,可能就是拜天地日月古俗之流傳。

關于拜天地日月的儀禮,在西部蒙古族聚居區也有類似習俗,新疆衛拉特土爾扈特部婚儀是:新娘到婆家后与新郎并坐于門前白氈上,兩人手持脛骨向天日叩頭發誓:"向天叩頭,手抓脛骨,向日叩頭,開門立戶。"新娘的辮子被梳成兩股或取下腰帶,表示從此成為合法的終身伴侶,到晚上滿天星斗時才舉行拜火儀式。青海呼日勒格旗蒙古人當新人共舉脛骨拜日月時,前面扯上藍布帘,帘子上繡有日、月圖形,嫂子將新郎袍襟疊在新娘袍襟下用石頭或一盆糧食壓緊,祝頌人將少許茶、酒潑散,開始吟唱日月天祝詞。 新人向日月天連叩三次,接著祝頌人高喊"向高大洁白帳房比賽沖吧!"于是嫂子將一對新人的帽子摘下向氈包扔了進去,同時兩位新人立即脫開脛骨,爭搶著跑入新包,新郎將羊拐置于頭枕底下,新娘把長骨放在腳枕底下保存到老。

上舉數例可以看出西部阿拉善,青海、新疆蒙古人拜火前后之禮俗与中、東部蒙古人的婚俗相比,風格有所不同,西部區比較注重愉悅身心的游娛取樂活動,中、東部則追求嚴肅的訓諭和禮節性方面的內容,如在拜火后之賜名、送鼻煙壺,祝福交待媳婦、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等等,莫不与倫理道德方面的訓諭、教誨有關,那种在西部出現的紅火熱鬧場面實為少見,這是否与不同地區歷史發展的具体規定性、与某种不同外因之影響有著內在聯系?可進一步探索。

以上四方面的不同特點,是從婚禮儀式与婚禮詞緊密結合作出的歸納。如果以完整的婚姻禮俗作全面比較的話,那么各地區婚儀的地方特色將是五彩繽紛,更為絢麗多姿。比如女方婚宴中的搶婚象征儀式在許多地區存在,其表現方式亦各有千秋,富有特點;途中儀禮的演繹古禮傳說,嬉戲游樂也是楹花樣翻新,千姿百態。這些以表演形式出現的儀禮特點,當另作別論,不予贅述。

關于喀爾喀(即現今蒙古國)的婚俗禮儀,從總体框架看,与自古形成的蒙古族傳統婚禮沒有什么兩樣,仍然有著濃厚的古代遺風。如民間送彩禮以馬和綿羊為主、膠素作為象征性的彩禮、有各种禮品闡釋詞、娶親時女婿披弓挂箭、女方婚宴獻全羊、添箭、折脛骨、掰羊脖、摘羊拐、阻嫁、搶親等系列儀禮具全;男方婚宴供奉日月、堵門、新娘分發、拜火等等儀式全存。這些婚儀在一些具体做法上雖有所不同,但整体框架和傳統風格基本一致,可見這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一套比較穩固的婚姻習俗。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5: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2000051KK035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