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馮的來源是怎樣(非常急,係功課!!!!!!!)

2006-11-03 2:56 am
姓氏-馮的來源是怎樣

回答 (4)

2006-11-03 3:00 am
✔ 最佳答案
一、來源有三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後。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

  2、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後馮邑被晉國所奪,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長卿的後裔也稱馮氏。是為河南馮氏。3、還有出自其他方面的馮姓,如:出穎川者,為漢征西大將軍馮異之後;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後;出長樂者,為宜都侯馮參之後;出京兆者,為燕王馮宏之後;出宏農者,為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出河間者,為唐監察御史馮師之後。

二、郡望堂號

  1、堂號

  "同輿堂"或"三同堂":根據《後魏書》記載,馮誕和後魏高祖同歲,幼同學,娶高祖妹安樂公主為駙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輿而行,所以稱"同輿堂"。又同案而食,同硯而學--同輿、同硯、同案,所以叫"三同堂"。

  "市義堂":戰國時馮驩,是孟嘗君的食客。起初孟嘗君對他只當一般門客對待,後來孟嘗君派他到薛地,他把所有帳戶叫來,宣佈將債券燒掉,給所有帳戶解決了困難。馮驩回去後,對孟嘗君說:"討來的錢我全部買了'義'帶回來。"(市就是買)。孟嘗君當時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後來,孟嘗君罷了官到薛地去,薛人夾道歡迎,這時孟嘗君才省悟地感謝馮驩說:"今天我嘗到了你替我買的珍貴物品--義,這可是萬金難買呀!"

  2、郡望

  始平郡:晉時置郡,治所在槐裏。

  杜陵縣:此支馮氏,為上黨馮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馮唐之弟馮騫。

  穎川郡:秦時置郡,治所在陽翟。上黨郡:戰國韓置郡,此支馮氏,其開基始祖為戰國時韓上黨太守馮亭。

  長樂郡:後魏置郡。

  京兆郡: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

  弘農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弘農。

  河間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樂城。

2006-11-02 19:03:33 補充:
When I say &quot, it stands for a quote puntuation
2006-11-03 3:18 am
2006-11-03 3:03 am
一、來源有三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後。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

  2、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後馮邑被晉國所奪,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長卿的後裔也稱馮氏。是為河南馮氏。3、還有出自其他方面的馮姓,如:出穎川者,為漢征西大將軍馮異之後;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後;出長樂者,為宜都侯馮參之後;出京兆者,為燕王馮宏之後;出宏農者,為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出河間者,為唐監察御史馮師之後。

二、郡望堂號

  1、堂號

  "同輿堂"或"三同堂":根據《後魏書》記載,馮誕和後魏高祖同歲,幼同學,娶高祖妹安樂公主為駙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輿而行,所以稱"同輿堂"。又同案而食,同硯而學--同輿、同硯、同案,所以叫"三同堂"。

  "市義堂":戰國時馮驩,是孟嘗君的食客。起初孟嘗君對他只當一般門客對待,後來孟嘗君派他到薛地,他把所有帳戶叫來,宣佈將債券燒掉,給所有帳戶解決了困難。馮驩回去後,對孟嘗君說:"討來的錢我全部買了'義'帶回來。"(市就是買)。孟嘗君當時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後來,孟嘗君罷了官到薛地去,薛人夾道歡迎,這時孟嘗君才省悟地感謝馮驩說:"今天我嘗到了你替我買的珍貴物品--義,這可是萬金難買呀!"

  2、郡望

  始平郡:晉時置郡,治所在槐裏。

  杜陵縣:此支馮氏,為上黨馮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馮唐之弟馮騫。

  穎川郡:秦時置郡,治所在陽翟。上黨郡:戰國韓置郡,此支馮氏,其開基始祖為戰國時韓上黨太守馮亭。

  長樂郡:後魏置郡。

  京兆郡: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

  弘農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弘農。

  河間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樂城。
2006-11-03 3:02 am
聽人講

司馬家被人抄家的時候....

有兩兄弟決定改姓,以便逃走


其中,兄(好似係兄....)就選了馬,之後佢張"馬"加多兩點,變成"馮"



好似係咁


收錄日期: 2021-04-23 15:46: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2000051KK031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