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鏈與生態平衡有什麼關係?

2006-11-03 2:54 am
食物鏈與生態平衡有什麼關係?請盡快回覆

回答 (3)

2006-11-03 3:07 am
✔ 最佳答案
食物鏈是一種食物路徑,它聯繫著群落中的不同物種。食物鏈中的 能量和營養素在不同生物間傳遞著。食物鏈很少包括六個以上的物種, 因為傳遞的能量每經過一階段或食性層次就會減少一些。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雖然種類繁多,但根據它們在能量和物質運動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歸納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三類。
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用簡單的物質製造食物的自養生物,這種功能就是光合作用,也包括一些化學合成細菌,它們也能夠以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進行初級生產或稱為第一性生產,因此它們就是初級生產者或第一性生產者,其產生的生物量稱為初級生產量或第一性生產量。生產者的活動是從環境中得到二氧化碳和水,在太陽光能或化學的作用下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太陽輻射能只有通過生產者,才能不斷的輸入到生態系統中轉化為化學能力即生物能,成為消費者和分解者生命活動中唯一的能源。
消費者屬於異養生物,指那些以其他生物或有機物為食的動物,它們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根據食性不同,可以區分為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兩大類。食草動物稱為第一級消費者,它們吞食植物而得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和能量,這一類動物如一些昆蟲、鼠類、野豬一直到象。食草動物又可被食肉動物所捕食,這些食肉動物稱為第二級消費者,如瓢蟲以蚜蟲為食,黃鼠狼吃鼠類等,這樣,瓢蟲和黃鼠狼等又可稱為第一級食肉者。又有一些捕食小型食肉動物的大型食肉動物如狐狸、狼、蛇等,稱為第三級消費者或第二級食肉者。又有以第二級食肉動物為食物的如獅、虎、豹、鷹、鷲等猛獸猛禽,就是第四級消費者或第三級食肉者。此外,寄生物是特殊的消費者,根據食性可看作是草食動物或食肉動物。但某些寄生植物如桑寄生、槲寄生等,由於能自己製造食物,所以屬於生產者。而雜食類消費者是介於食草性動物和食肉性動物之間的類型,既吃植物,又吃動物,如鯉魚、熊等。人的食物也屬於雜食性。這些不同等級的消費者從不同的生物中得到食物,就形成了〝營養級〞。
由於很多動物不只是從一個營養級的生物中得到食物,如第三級食肉者不僅捕食第二級食肉者,同樣也捕食第一級食肉者和食草者,所以它屬於幾個營養級。而最後達到人類是最高級的消費者,他不僅是各級的食肉者,而且又以植物作為食物。所以各個營養級之間的界限是不明顯的。
分解者也是異養生物,主要是各種細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及腐食性動物如食枯木的甲蟲、白蟻,以及蚯蚓和一些軟體動物等。它們把複雜的動植物殘體分解為簡單的化合物,最後分解成無機物歸還到環境中去,被生產者再利用。分解者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大約有90% 的陸地初級生產量都必須經過分解者的作用而歸還給大地,再經過傳遞作用輸送給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分解者又可稱為還原者。
只要冇左其中一樣. 整個生態環境都會有重大改變

【Food Chain 食物鏈】

捕食者和獵物之間的所有交互作用,包括進出泥土的養分交流。這些交互作用把生態系統中各成員連繫起來,描繪出能量如何自某生物傳輸至另一生物。
I. 食物鏈(food chain)及食物網(food web)

1. 食物鏈 (food chain)
食物鏈顯示生態系中生物互相攝食的關係。

所有食物鏈都是由生產者開始。
i. 生產者:producers
生產者能藉光合作用將簡單的無機物(水及二氧化碳)製方複雜的有機食物,例如綠色植物是生產者。
ii. 消費者:consumers
動物是消費者。消費者不能自製食物。

草食性動物以吃植物為生,稱為初級消費者primary consumers。

肉食性動物以初級消費者為食物,稱為次級消費者secondary consumers。

以次級消費者為食物的稱為三級消費者tertiary consumers。
生產者(植物) → 初級消費者(草食性動物) → 次級消費者 (肉食性動物) → 頂級消費者
a. 樹葉 → 毛蟲 → 小鳥 → 鷹

b. 草 → 羊 → 人

c. 玉蜀黍 → 人
2. 食物網 (food web)
將群落中各食物鏈連起便形成一個食物網。

3. 分解者 decomposers



分解者將有機廢物及動植物屍體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

它們通常不會在食物網中顯示出來。

分解者包括細菌bacteria及真菌fungi。

分解者的存在有助於生態系中物質的循環,因它們將有機廢物及動植物屍體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這些無機物再被植物吸收。使物質在生態系中循環。



II. 食性層次 (trophic level)

生物在食物中的位置稱為食性層次。

食物鏈中的生物 類別 食性層次

鷹 三級消費者 第四層

鳥 次級消費者 第三層

草蜢 初級消費者 第二層

草 生產者 第一層
2006-11-03 3:09 am
食物链(food chain)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以一系列吃与被吃关系联结起来的食物关系的顺序。鹰吃蛇,蛇吃蛙,蛙吃蝗虫,蝗虫吃草,这就是一条含5个环节的食物链。一般分三类:生食链,或叫捕食链,以植物为起点,经食草动物到食肉动物;腐食链,亦称碎屑链,以动植物尸体为起点,如枯枝落叶→分解者细菌→食菌生物→捕食动物;寄生链,以活的动植物体为起点,经各级寄生物,如黄鼠→跳蚤→细菌→噬菌体。生态系统中的能流分配到各种食物链的比例很不相同,这可用作生态系统功能特点的指标。在高度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多以生食链为主;浅水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以腐屑链为主,通过寄生链的比例一般较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不是固定不变的。如蛙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中食性就有变化,广食性动物的食性也因季节不同而异,若食物链中某一环节发生变化,则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6个营养级,因为能量每流经一级都要丢失一大部分,所以食物链越长,流量流失就越多。缩短食物链,如吃以生产者为主,就可使有限的土地供养较多人口。
生态系统中,由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接起来,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另一种以第三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称它为食物链。按照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一般又可把食物链分成四类:

(1)捕食性食物链,它以植物为基础。其构成形式是:植物→小动物→大动物。后者可以捕食前者,如在草原上,青草→野兔→狐狸→狼;在湖泊中,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

(2)碎食性食物链,它以碎食物为基础。碎食物是由高等植物叶子的碎片经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再加入微小的藻类构成。这种食物链的构成形式是:碎食物→碎食物消费者→小肉食性动物→大肉食性动物。

(3)寄生性食物链,以大型生物为基础,由小型生物寄生到大型生物身上构成。例如老鼠→ 跳蚤→细菌→病毒。

(4)腐生性食物链,以腐烂动植物遗体为基础。如植物残体→虹蛾→动物。
食物链是一种食物路径,它联系著群落中的不同物种。食物链中的 能量和营养素在不同生物间传递著。食物链很少包括六个以上的物种, 因为传递的能量每经过一阶段或食性层次就会减少一些。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根据它们在能量和物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归纳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类。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用简单的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这种功能就是光合作用,也包括一些化学合成细菌,它们也能够以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初级生产或称为第一性生产,因此它们就是初级生产者或第一性生产者,其产生的生物量称为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生产者的活动是从环境中得到二氧化碳和水,在太阳光能或化学的作用下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太阳辐射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不断的输入到生态系统中转化为化学能力即生物能,成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生命活动中唯一的能源。
消费者属於异养生物,指那些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根据食性不同,可以区分为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两大类。食草动物称为第一级消费者,它们吞食植物而得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和能量,这一类动物如一些昆虫、鼠类、野猪一直到象。食草动物又可被食肉动物所捕食,这些食肉动物称为第二级消费者,如瓢虫以蚜虫为食,黄鼠狼吃鼠类等,这样,瓢虫和黄鼠狼等又可称为第一级食肉者。又有一些捕食小型食肉动物的大型食肉动物如狐狸、狼、蛇等,称为第三级消费者或第二级食肉者。又有以第二级食肉动物为食物的如狮、虎、豹、鹰、鹫等猛兽猛禽,就是第四级消费者或第三级食肉者。此外,寄生物是特殊的消费者,根据食性可看作是草食动物或食肉动物。但某些寄生植物如桑寄生、槲寄生等,由於能自己制造食物,所以属於生产者。而杂食类消费者是介於食草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之间的类型,既吃植物,又吃动物,如鲤鱼、熊等。人的食物也属於杂食性。这些不同等级的消费者从不同的生物中得到食物,就形成了"营养级″。
由於很多动物不只是从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中得到食物,如第三级食肉者不仅捕食第二级食肉者,同样也捕食第一级食肉者和食草者,所以它属於几个营养级。而最后达到人类是最高级的消费者,他不仅是各级的食肉者,而且又以植物作为食物。所以各个营养级之间的界限是不明显的。
分解者也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各种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如食枯木的甲虫、白蚁,以及蚯蚓和一些软体动物等。它们把复杂的动植物残体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去,被生产者再利用。分解者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大约有90% 的陆地初级生产量都必须经过分解者的作用而归还给大地,再经过传递作用输送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分解者又可称为还原者。

只要有生態平衡,食物鏈就运作正常
2006-11-03 2:58 am
食物鏈係大食細生物
咁就會生態平衡


收錄日期: 2021-04-16 23:22: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102000051KK0314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