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情人節由來的故事版本眾多
千百年來,人世間有多少愛,就有多少故事永遠流傳,所以關于情人節由來的故事版本眾多,也各有各的浪漫和感人之處。那麼,究竟哪種版本更可信、更有依據呢?下面幾種版本的PK結果僅供您參考。
版本A︰真愛的守護神 可信度︰9(最高為10)
傳說在公元3世紀,古羅馬有一位高風亮節、德高望重的修士,名叫瓦倫丁(Valentine),深受人民愛戴和崇拜。那時的羅馬人,不論貧富貴賤、男女老幼,總喜歡圍在他的身邊,聆听瓦倫丁的祈禱。
當時古羅馬正處于暴君克勞多斯(Claudius)的殘酷統治下,戰火連綿,人民苦不堪言。克勞多斯經常征召大批百姓前往戰場,還禁止人們舉行婚禮,甚至命令所有訂婚的愛侶立刻解除婚約。在他的淫威下,很多年輕男子被迫告別愛人,悲憤地走向戰場;姑娘們也由于失去愛人而抑郁神傷,整個羅馬籠罩在哀怨的相思之中。
然而暴政阻止不了真愛。一對情侶在絕望之中想到了修士瓦倫丁,于是向他求助。他們的愛情打動了瓦倫丁,他在神聖的祭壇前為這對年輕人悄悄地舉行了婚禮,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個故事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瓦倫丁的幫助下走進婚姻殿堂。
可惜,好景不長,消息傳進了暴君的耳朵里。克勞多斯暴跳如雷,命令士兵們將瓦倫丁逮捕並投入地牢。最終瓦倫丁在地牢中受盡折磨而死,悲傷的百姓們將他安葬于聖普拉教堂。那一天是2月14日,那一年是公元270年。
後來,世人為了紀念瓦倫丁的英勇行為,奉他為情侶的“守護神”,並將他的殉難日——2月14日定為“瓦倫丁日”。經過多年流傳,Valentine漸漸成了情人的代名詞,“瓦倫丁日”也演變為今天的情人節。
可信度分析︰這個傳說雖然年代久遠,但與史實記載的歷史背景比較吻合,邏輯也比較清楚,比較合理地解釋了“瓦倫丁日”到情人節的演變,廣受認同,因此可信度也最高。
版本B︰修士的俠骨柔情 可信度︰8.5
第二個版本似乎平淡些,但涉及到了瓦倫丁的俠骨柔情。故事是這樣的︰瓦倫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而在那個時代,“基督徒”三個字就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瓦倫丁也沒能逃脫厄運,被關進了大牢。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監獄長的女兒,並幫她治好了失明的雙眼。當暴君克勞多斯听到這奇跡般的消息時,意識到瓦倫丁的存在對他是個巨大的威脅,于是將瓦倫丁斬首示眾。就在行刑的那天早晨——也就是2月14日,瓦倫丁給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署名是︰From your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倫丁)。而那位女孩在瓦倫丁的墓前種了一株開滿紅花的杏樹,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可信度分析︰這一版本也緊緊圍繞“瓦倫丁”展開,通過個人之間的愛情來講述情人節的最早來由,流傳範圍比較廣,可信度可以和上一個相媲美。
版本C︰歷史學家的解釋 可信度︰8.5
歷史學家們的解釋則又是另一種︰那是在公元3世紀,古羅馬人每年的2月15日都要隆重慶祝牧神節(Lupercalia),傳說牧神盧波庫斯 (Lupercus)負責保護牧羊人和羊群。也有一種說法是︰烏努斯神(Faunus)才是主管畜牧和農業的神。牧神到底是誰暫且不談,但這一節日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據史料記載,安東尼就是在公元前44年的牧神節上將王冠授予愷撒的。
隨著羅馬勢力在歐洲的擴張,牧神節的習俗傳到現在的法國和英國等地。而人們最樂此不疲的節日活動莫過于“摸彩”︰盒子內裝滿寫著年輕女子姓名的紙條,由年輕男子抽取,抽中的女子將成為他的情人,時間是一年或更長。
基督教的興起使牧神節的習俗逐漸淡漠,但教士們仍希望百姓可以享受節日的歡樂,于是將牧神節改為瓦倫丁節(Valentine's Day),時間移至2月14日,這一節日在中世紀的英國最為流行。未婚男女“摸彩”後,會互贈禮品,女子在這一年成為男子的Valentine(情人);男子的衣袖上會繡上女子的名字,表明照顧和保護該女子就成為他的神聖職責。
在17世紀,鮮花逐漸成為情人節的重要信物。法國國王亨利四世之女在瓦倫丁節舉辦了一個盛大晚會,所有男士要送給選中的女士一束鮮花……
可信度分析︰歷史學家的考證和研究自然成為這種版本可信度的“保證”,但由于沒有恰當地解釋為什麼情人節最初叫“瓦倫丁日”,所以可信度打了一點折扣。
版本D︰花瓶定情 可信度︰7
還有一個版本是這樣的︰在古羅馬時期,2月14日是為婦女和婚姻之神約娜而設的節日,以示尊敬。而2月15日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在當時的社會,少男少女授受不親,平時很少有機會接觸。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伙子們可以把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並與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姑娘也對小伙有意,他們便可以交往,也許會墜入愛河、終身廝守。慢慢地,後人將每年的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可信度分析︰此版本也很美妙和浪漫,但流傳度一般,解釋情人節的合理性一般,可信度也一般。
版本E︰大自然的說法 可信度︰7
此外,還有版本和大自然有關。傳說在從前的英國,所有鳥類都會在2月14日交配求偶,所以人類認為2月14日是春天來臨、萬物初生的佳日,代表著青春和生命的開始,于是也效仿鳥兒們于2月14日選伴侶。
可信度分析︰大自然的規律有著客觀的可信度,但這一版本也沒有恰當解釋情人節為什麼最早叫“瓦倫丁日”,可信度受影響。
後記
其實,不論由來如何,對于現代人來說,情人節就是一個代表愛的節日。無論是瓦倫丁修士、“摸彩”,還是花瓶定情,經過滄海桑田的變幻,要想真正證實這個節日的由來已經越加困難。而人們對圍繞瓦倫丁兩種由來版本的認同,除了名字的演變比較合理外,恐怕更重要的還在于這兩個版本都更具人性化,更讓人感動,也更能詮釋出愛的含義。
2006-11-01 09:22:35 補充:
送巧克力的由來:1936年時,神戶的巧克力製造商MARZOFF開始提倡在情人節這天贈送巧克力。但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男尊女卑的觀念十分強烈,因此接受度不高,難以普及。到了1950年,MARY'S巧克力公司想到一個特別為情人節設計巧克力的新點子,再加上業者的大力促銷,成功地把這個風氣推展開來。
2006-11-01 09:29:14 補充: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叫燈節,舊稱上元節。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漢高祖劉邦死後,周勃、陳平等人掃除諸呂,擁劉恆(即漢文帝)為主。因為掃除諸呂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日,所以每到這天晚上,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
2006-11-01 09:31:57 補充:
為甚麼元宵節是中國的情人節?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名「燈節」或「燈夕」,有中國情人節之稱,才子佳人故事特別多。因為中國傳統以來,婦女只能留在家裏,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在「元宵節」當晚才可出戶遊賞,與異性有接觸的機會,所以不少古代的愛情故事都以元宵為題材。
2006-11-01 13:20:13 補充:
According to church tradition St. Valentine was a priest near Rome in about the year 270 A.D. At that time the Roman Emperor Claudius-II who had issued an edict forbidding marriage.
2006-11-01 13:20:40 補充:
When Claudius became the emperor, he felt that married men were more emotionally attached to their families, and thus, will not make good soldiers. So to assure quality soldiers, he banned marriage.
2006-11-01 13:21:00 補充:
Valentine refused to recognize Roman Gods and even attempted to convert the emperor, knowing the consequences fully.On February 24, 270, Valentine was execu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