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注釋】 吾(務):我。日:每天。三:多次。省(醒):檢查,反省。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呢?”
【讀解】自古以來講忠信,否則會寸步難行,兩千年曾子就在告誡世人。在此道德的基礎上再談學習,人不學習同樣也不能立世!做學生當教師這一條切記,切記!一日不講誠信,一日停止學習都對人是不利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體會嗎?今日學習了就覺得充實,不學就覺得空虛。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視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文】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使學習,所學也不會鞏固。要以忠實和誠信為主。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錯誤就不怕改正。
【原文】: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譯文】: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
【讀解】慎重追遠,強調的是人對於文化和道德傳承應當秉承十分謹慎的態度和強烈的責任感,對於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悖於祖輩的教育,身後對後世子孫有何影響,都應當深思熟慮。
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報著這樣的態度做人做事,社會風氣就會淳厚樸素。
例如:潮汕人歷來重視祠堂的建築,這是一種“懷抱祖德”、“慎終追遠”、也是後代人“飲水思源”、“報本返始”的一種孝思表現。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
【注釋】 患:憂慮,怨恨。 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裝。
【譯文】 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瞭解別人。”
【讀解】 別人不瞭解我,我還是我,於我自己並沒有什麼損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慍”,值不得憂慮,更沒有怨天尤人。
相反。“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瞭解別人,則不知道別人的是非邪正,不能親近好人,遠離壞人,這倒是值得憂慮的。
當然,說是這麼說,要真正做到卻是不容易。所以聖人不僅在《學而》打頭的一章裏告訴我們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而且又在這末尾的一章裏再次語重心長地說:“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全篇恰好首尾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