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好幾年前,在東京接受一個宣傳日本文化的雜誌(大概就是放在各個大使館的架子上的宣傳材料的那一類東東)採訪,題目是外國人對日本的新年的印象。我跟他們講了一個故事,那年也曾學了日本人,在一打過新年鐘聲的時候就趕去當地的一個很有名的寺廟拜拜,(哎,期望快些沐浴點佛的聖光啊)排了2個小時的隊好容易才輪到我,可是還沒有等我來得及擺正姿勢,跟佛對個正臉,就又被推出來了。不過既然是佛,我的心意一定會被理解了吧。那些記者笑我把日本人的形式主義形容得很透徹。
在日本最隆重的節日就要數新年了。大和民族是一個很重視形式的民族,在新年裏還保留了許多傳統的東東。也許現在的年輕人並不一定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子做,但是大家都會很認真地照著做。入鄉隨俗,我也有時候會比著葫蘆畫瓢地自己把自己弄得瞎忙一場,比方那個拜拜的笑話。到最近才慢慢地了解到一點新年的真正來歷。我喜歡現學現賣,就把自己道聽途説的這點東西賣弄給大家聼聼了。
據説,日本新年裏的很多習俗都歸結到一個只有正月才下到人間的神--年神身上。就像聖誕節所有的慶祝活動都是圍繞基督的誕生一樣,日本人在玄関前插門松,門上挂草繩做的裝飾,家裏供鏡餅等,都是爲了這個主角的到來。至於這個神是從中囯傳來的,還是日本固有的,我也不曉得啦。反正大家就記住有這麼先生就是了。
大掃除
記得很小的時候,在一本雜誌上讀過很多國家都有在新年之前作大掃除的習慣。日本也不例外。不同于別的國家的是,喜歡定規矩的日本人的傳統的大掃除也是有規定的日子的--12月13日。只是現在人們生活都繁忙,13日那天頂多就把神棚上的灰塵撣一下,象徵性地守守規矩,到12月下旬放了假才真正開始大掃除。目的當然很明確了,掃得乾乾淨淨才好迎接年神。夠虔誠吧。
年賀狀與忘年會
我發現,只有這兩個是跟年神沒有太大關係,不不,是找不出關係的過年有必須作的事情。
年賀狀就是我們中國的賀年卡,過去是用來向遠方的親友們(正月裏無法見面的親友)致以節日的問候,後來就沒有這個界限了。日本人每年每一戶家人都要寄出上百張的年賀狀。隨著電腦的普及,打印機逐漸代替了毛筆。但是客氣的日本人爲了表示禮貌,即使是打印的年賀狀上也要親筆添寫上一句表示吉利,鼓勵,或者報告近況的話。跟中國一樣,年賀狀也帶有抽獎的號碼。
寫年賀狀要注意的是,如果這一年家裏有親人去世的話,是不可以寫年賀庄的,那麼就要在12月中旬向親朋寄一張新年不能表示祝賀的道歉明信片。上面寫明理由。受到這種明信片的人也不可以給對方寄年賀狀。
(暫時沒有好的圖片,大家對付著看吧,就是右邊那個就是年賀狀)。
寫年賀狀要注意的是,如果這一年家裏有親人去世的話,是不可以寫年賀庄的,那麼就要在12月中旬向親朋寄一張新年不能表示祝賀的道歉明信片。上面寫明理由。受到這種明信片的人也不可以給對方寄年賀狀。
十分坦誠地告訴大家,我很討厭寫年賀狀。希望大家都用電子郵件寄年賀狀的習慣越來越普及。我就不用死這麼多的細胞去把我鬼畫符一樣的字拿出去現寳了。
忘年會卻是我的一大喜好,就是公司或者朋友們的聚餐。據説是從室町時代留下來的習慣。忘年會的意思是忘掉一年的辛苦的宴會。過去人們一邊喝酒一邊詠和歌,現在變成了唱卡拉OK。
每年的這個時節,街上總會有很多喝得醉醺醺,衣服搭在肩上,領帶歪歪斜斜的的中年男人,一邊走一邊唱誰都聼不明白的歌曲。
忘年會上也是很多平時在公司裏低聲下氣地過日子的公司職員罵上司的絕好場合。大家借酒裝瘋,把壓抑在内心的不滿小小的發洩一下。
年糕 門松 締飾
年糕在日語裏寫作餅。餅在古代的日本是十分貴重的食品。(其實,無非是些碳水化合物,可憐的古代日本人)。所以在新年裏,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哦。過去,在年前家家戶戶都要用木槌,石杵將糯米飯槌成年糕。現在都市裏年輕人多半直接到超級市場去買。
做好的年糕,一部分是作爲奉給年神的供品,這個叫鏡餅。複雜的還有對蝦,海帶等東西,最簡單的就是用兩塊大小不一的圓形年糕再加一個帶有青葉子橙子曡成一個小塔,底下在墊一張白紙。記著,鏡餅一定要供在屋子裏最重要的地方。這些東西多半取其諧音,圖個代代繁榮世世昌盛樂的吉利。
等下會提到的,還有一部分的年糕,在元旦那天被做成一種叫雜煮的年糕湯吃掉。
所謂門松,很好理解就是在門口插上松樹枝,圖片可以看這一頁的最下面那個圖片。門松是請年神在這裡下車記號。雖然是民間廣爲流傳的習慣。古代京都的上流社會是不興這一套的,所以至今皇居的門口是不裝飾門松的。我想,貴族大概比較有自己的驕傲,不會像平民一樣,用幾個樹枝來討好,年神年神,快到我們家裏坐一坐。
據説富山縣的少數地方也沒有立門松的習慣。
締飾就是挂在門上用繩子做的裝飾。
現在也挂有一種在汽車上。
什麼意思呢?就是清場的意思。清場不就是繩子圈起來嗎?這也是一樣。表示家裏已經打掃乾淨,用繩子圈起來了,隨時可以歡迎年神老先生的到來。
御節料理
御節料理是供奉給神吃的料理,其實第二天就撤下來祭了人的五臟廟。日本人吃這個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從神那裏得到吃的東西。什麼話,明明是自己做的菜奉獻給了神,自己吃的時候反倒是從神那裏得到了恩賜。做御節料理的還有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爲年神在家裏,所以不便在廚房裏弄出很多丁丁噹噹的嘈雜聲,所以三天不開伙。最重要的一點我想是,可以讓繁忙的主婦得到三天的休息,所以在這三天裏大家都吃這種保存食物。
御節料理的擺法很有講究,專用的飯盒裏一共有四層,多半是些圖吉利的菜色。比方,紅白蘿蔔絲---紅白至喜。海帶卷---歡樂,愉快。
黑豆---勤勞工作。鯡魚籽---子孫昌盛。等等
大晦日
大晦日就是年的最後一天。通常這一天大家在中午爲止就把所有的過年的準備工作做完,到傍晚一家人團聚著開始圍爐過年。
大晦日的食品有蕎麥面,日本叫年越蕎麥,就像我們中國的餃子。有什麽講究我不是很懂,好像就是人生細長的意思,那不就跟我們的長壽面一樣了嗎???不知道對不對。但是有一個過去的俗話卻是聽説過的。就是女兒好比聖誕節的蛋糕,一定要到25以前嫁出去,男孩子是大年三十的蕎麥麺,過了30沒有娶也不要緊。
爲了迎神,大家有守嵗的習慣,所以通常都要到過了午夜才休息。等新年到來之際,各地的寺廟會敲鐘108下。表示除去舊年的煩惱。(108=4×9+8×9,也就是四苦八苦的總和)。
屠蘇與雜煮
新年的第一天要喝屠蘇酒,一年内防病消災的意思。屠蘇是一種中藥。配方内包括白術,桔梗,山椒,防風,肉桂,大黄,小豆等。喝屠蘇酒起源于宮廷,後來傳至民間。肯定有很多人會說,這個不用講得太詳細了,這個是我們中國傳過去的習慣,哈哈,的確這樣。
雜煮則是一種放年糕的湯。前面講過年糕在日本是很貴重的東西,古代還被當作壓歲錢用呢。不賞錢賞年糕吃。在關東用,用清水煮。關西用白味噌煮,年糕是圓形的。吃雜煮就是把頭天供給神吃的東西,撤下來加上山珍海味一起煮,表示得到了神的恩惠。
初詣
新年的大年初一,大家一般都會去神社或者寺廟裏參拜,大部分人選擇去的是神社。據説神社並不是某個宗教的神而是遠古時候當地的部落領袖。那麼,就相當於我們祭軒轅黃帝一樣了。電視裏每年都有各地的著名神社參拜情況的實況轉播。初詣也称初参或初社。
進神社首先要洗手,然後走到大殿前,晃動一根很粗的繩子,搖響挂在頂上的鈴鐺。很多人認爲是把神叫出來,其實我看過的一本書裏說的是把魔鬼驅趕走。當然驅走了魔鬼神才會出來嘛,好像講是在請神也可以。(有些牽強?)
拜拜的方式是二礼二拍一礼也叫二拝二拍一拝。先淺淺一鞠躬,然後晃響鈴鐺,將賽錢丟到木箱裏讓心靜下來。然後深深地鞠兩個躬,拍兩下手,再深深地鞠一個躬向神問候。記住,這個是神社的拜拜方式,寺院的時候不是拍手是合掌。千萬不要弄錯哦。
許多婦女去神社的時都會穿上和服,圍上毛皮圍巾。人們喝着熱乎乎的甜米酒,在有節奏的鼓樂声中或者神官祓厄,或者親朋好友聊天談笑,迎接新春的到来。
七草粥
喝七草粥,讓正月裏吃了太多好東西的胃得到休息也是古人的一種智慧吧。傳説一月七日的早上吃七草粥可以在新的一年中無病息災。最初的七草粥是由七種穀物(米、麦、粟米、黍米、稗子、芝麻、小豆)煮成的粥,鎌倉時代以後慢慢地變成了現在的芹菜、薺菜、繁縷、菘菜、蘿蔔菜、御形、佛座等七種綠色植物。
吃七草粥也有包含著盼望暖和的春天早些到來的心情。
鏡開
鏡開原來是武士社会的風習,是祈願延年長命的儀式。將供在神前的鏡餅取下來分成一塊塊,意味著正月的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因爲忌諱用切這個字,所以用了開運的開就叫鏡開。江戸時代以後定在1月11日這天為鏡開的日子。
過去的鏡餅,是不可以用刀之類的東西切開的,要用手或者槌來掰開,砸開。這天一般的家裏,一邊祈禱一家的圓圓滿滿,講用炭火烤熟的年糕放在熱騰騰的紅豆湯裏吃。
鏡開以後,也象徵著年過完了,大家又老老實實地囘到平常的日子裏,等待著下一個新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