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證明珊瑚是動物?

2006-10-31 6:39 am
如何證明珊瑚是動物?

回答 (3)

2006-11-03 12:10 am
✔ 最佳答案
植物 (Kingdom plantae) -
1. 能自行製造食物 (photosynthesis - 光合作用)
2. 細胞有細胞壁 (cell wall)

動物 (Kingdom animalia) -
1. 不能自行製造食物, 是異養 (heterotrophic) 的. (只能從有機物中獲得營養,而不能從無機物中取)
2. 細胞沒有細胞壁

珊瑚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須要進食在海中的微生物, 細胞也沒有細胞壁. 所以不是植物, 而是動物.

Kingdom共有六種, 每種有不同特徵, 不作詳錄. 珊瑚所有特徵都符合動物的特徵, 但牠有些特徵不符其餘五個kingdom的, 所以歸納為動物.
2006-11-01 1:11 am
大多數的珊瑚是固定生活在底質上的生物,必須有穩固的底質,才可以持續生長。從幼苗開始,牠們就必須附著在堅固的岩石上,因此,通常只可在穩固的岩石底質上發現珊瑚的蹤跡。在澎湖內海的泥沙底質上,有一些管孔珊瑚和軸孔珊瑚,牠們利用群體之間互相嵌合的方式,自行建立一個穩固的基質,而在泥沙底質上蔓延生長;另外,還有少數的珊瑚會形成球形的小群體,隨著海流在海底四處滾動,這些可說是比較特殊的適應方式
海流和波浪及颱風等災害,會造成珊瑚組織和骨骼的磨損,甚至整個分枝斷裂。然而許多珊瑚對強烈的海流或波浪衝擊這類災害,已發展出良好的適應能力;有些珊瑚甚至於河以利用波浪來幫助牠們散布折斷的分枝,當找到適宜環境,分枝就可以繼續生長,進而建立群體,珊瑚往往可經由改變群體的形態,或者分枝的粗細,來應付環境中的水流。無論水流的強弱珊瑚都能藉由形態上的改變,生長在不同的環境。
珊瑚通常只生長在清潔的海域裡,海水中過多的污染物質,都可能對珊瑚造成傷害。當水中的沉積物沉降在珊瑚的表面,包埋住珊瑚蟲,致使珊瑚窒息死亡;少量的沉積物會減低水中的光度,影響珊瑚的正常生理活動,連帶影響珊瑚的成長速率,妨礙珊瑚幼蟲的附著和發育,或者改變珊瑚的生長形態。一般而言,較大的珊瑚蟲經由分泌的黏液吸附沉積物質,能清除少量的沉積物,再靠著海流或觸手的擺動,把它排出群體表面。

由上面的敘述看來,珊瑚是對環境品質要求很嚴格的生物,牠們對環境的改變也非常敏感;而且,只有在合適的環境中,才有蓬勃欣茂的珊瑚生長,也才有生機盎然的珊瑚礁生態系存在;因此,珊瑚礁生態系的存在,是一個很好的環境指標,它可以做為環境品質的指示燈。
我們通常把珊瑚分為:石珊瑚、軟珊瑚和柳珊瑚,這種分類方式,大致反映了牠們的形態特徵。石珊瑚就是堅硬如石的種類,軟珊瑚就是形態柔軟的珊瑚,而形態似樹的就是柳珊瑚了。在分類學上,軟珊瑚和柳珊瑚都屬於八放珊瑚;另外,還有一類水螅珊瑚,牠們的種類雖少,卻也是珊瑚礁上的重要生物之一。珊瑚的外表形態變化很大,在同一類中還有非常複雜的變異,這些形態上的特徵和變異,用來區別珊瑚的種類是最適合的了。
石珊瑚具有堅硬的碳酸鈣骨骼,牠們是最主要的珊瑚礁建造者,也可以說是珊瑚礁生態系的主角。在動物分類學上,石珊瑚屬於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菟葵亞綱的石珊瑚目,全世界已知的石珊瑚大約有七百種,墾丁國家公園海域內的紀錄大約有二百五十種,這些石珊瑚又分別歸類為十餘個科。
以下介紹幾種石珊瑚,讓大家更了解石珊瑚的表態特徵:
軸孔珊瑚科(Family Acroporidae)是石珊瑚家族中的最大宗,現生的種類最多,也是最主要的造礁珊瑚。是珊瑚礁上長得最快的珊瑚,在珊瑚礁上占盡了各種優勢。表孔珊瑚(Montipora)是軸孔珊瑚科的另一大宗,牠們擁有多變的型態,有的長成薄薄的葉片,層層相疊,或形成螺旋形互相纏繞,宛如萵苣一般;有的種類則平舖在岩石上生長,像是青苔,還有一些種類則長成柱形,或形成細小的分枝,各種形態,不一而足。表孔珊瑚的珊瑚蟲非常細小,通常都在一公釐以內,必須仰賴放大鏡才能看清楚些,這些珊瑚蟲分布在葉片的表面,稀稀疏疏,很難辨認。鹿角珊瑚科(Pocilloporidae)包括鹿角珊瑚(Pocillopora)、柱珊瑚(Stylophora)和列孔珊瑚(Seriatopora)等三個屬的種類,通常生長在淺海的礁石上,牠們的群體由一系列的兩叉分枝構成。蓮珊瑚科(Agariciidae)包括雀屏珊瑚(Pavona)、柔紋珊瑚(Leptoseris)、腔紋珊瑚(Coeloseris)和波紋珊瑚(Pachyseris)等,通常長成葉片形、盤形、球形或柱形。蕈珊瑚科(Fungiidae)大多游離生長,不固定在岩石上,通常分布在珊瑚礁上的凹洞或沙地表面。牠們可以鼓脹起自己的身體,然後藉著水流的幫助而移動身體,一次還可以移動數公分,因此又被稱為「會走的珊瑚」。微孔珊瑚科(Poritidae)包含微孔珊瑚(Porites)、管孔珊瑚(Goniopora)、和汽孔珊瑚(Alveopora)等三個屬。微孔珊瑚通常長成球形或圓柱形,是海底最大的珊瑚群體;另外,還有一些微孔珊瑚則長成分枝形或板葉形,牠們的共同特徵是具有小型多孔的珊瑚石骨骼。
菊珊瑚科(Faviidae)的形態變異很大,而以球形、半球形、板葉形或柱形為主要的造型。群體表面的紋路由珊瑚石構成的,珊瑚石的外形則有圓柱形、圓盤形、多角形、腦紋形或不規則的形狀。葵珊瑚科(Caryophylliidae)的種類比較少,本科的種類都具有大而數目多的觸手,是捕捉食物的最佳利器。
苔珊瑚科(Mussidae)的骨骼表面具有許多尖尖的棘刺,即使表面包著一層活體組織,觸摸起來仍有刺刺的感覺,骨骼表面的尖刺,就是很明顯的鑑別特徵了。樹珊瑚科(Dendrophylliidae)包含許多形態獨特,顏色鮮艷的種類,牠們多數並不屬於造礁珊瑚,有些分布在洞穴周圍或陰暗的角落,有些則單獨零星地散布在比較深的海底;牠們鮮豔的顏色或獨特的造型,經常成為海底攝影者競相捕捉鏡頭的對象。八放珊瑚的明顯特徵,就是每個珊瑚蟲都擁有八隻羽毛狀的觸手,因此只要仔細觀察,往往一眼就可認出牠們來。大多數的成員並不屬於造礁珊瑚,對於建造珊瑚礁的貢獻很小;只有藍珊瑚和笙珊瑚會堆積鈣質的骨骼,而被歸類為造礁珊瑚。藍珊瑚(Heliopora coerulea)通常聚集生長在淺水域,形成大型的群體,牠們的模樣並不顯眼,在塊狀的基座上面,矗立著一些手指形或隔板狀的分枝,群體表面則覆蓋著墨綠或暗褐色的組織;牠們的名稱來自獨特的藍色骨骼,如果只看外表,沒看到牠們的骨骼。 笙珊瑚(Tubipora musica)是一種很早就為人熟知的珊瑚,形狀有點像國樂器的笙,所以被稱為笙珊瑚,主要分布在淺水域裡。軟珊瑚目(Order Alcyonacea)是一個大家族,包含的種類多到目前沒有人知道全世界到底有多少種軟珊瑚,軟珊瑚的體內含有毒素,吃了可能就會命喪黃泉。儘管如此,軟珊瑚仍是美麗的動物,牠們有柔軟而楚楚動人的外形、光鮮亮麗的顏色。穗珊瑚科的種類通常長成直立的樹形或球形,珊瑚蟲聚集成簇,如稻穗般分布在群體的頂端,而由白色的柱部支撐著。具有驚人的伸縮能力,當柱部頂端的珊瑚蟲充分伸張時,宛如盛開的花朵,美不勝收;當收縮起來時,高度縮小不及原來的五分之一,像一顆花椰菜般,靜靜地瑟縮在幽暗的角落。 柳珊瑚是另一類八放珊瑚,牠們的形態最像樹木,常被稱為海樹或海柳,牠們的數量不多,然而牠們的模樣奇特,形態優雅,非常引人注目。海筆(Pennatulacea)也被歸類為八放珊瑚,牠們的形態奇特,像是古時候人們使用的羽筆,牠的身體可分為羽軸和是柄二部分。羽軸的兩側具有許多成簇珊瑚蟲構成的羽片,足柄則是用來支撐的構造,使牠們能夠挺立在沙泥地上。海筆的顏色鮮豔亮麗,鮮紅的羽片搭配潔白的羽柄,對比鮮明,格外引人注意。黑角珊瑚(Antipatharia)是一類數量稀少的珊瑚,通常生長在比較深的海底,緊密固著在岩石上,群體的形態大致有樹形和鞭形兩種。牠們具有黑色的骨骼,而珊瑚蟲則是白色或透明的,分布在骨骼表面,樹形的角珊瑚形態像松樹,因此又被稱為海松;長成鞭狀的鞭角珊瑚(Cirripathes)長度可達五公尺以上,常在頂端形成螺旋,這種構造就像彈簧般,使牠們在強勁的海流中,保持相當的彈性,以抗拒海流的沖擊。被稱為水螅珊瑚的一些種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千孔珊瑚(Millepora)了。千孔珊瑚又被稱為火珊瑚或刺珊瑚,這些別名的由來,是由於牠們含有毒性強烈的刺絲胞,當人不小心被刺螫到時,會有火燒般的疼痛感覺,還會引起皮膚紅腫和起水皰等症狀。千孔珊瑚長得其貌不揚,珊瑚體由一些直立的板葉或分枝構成,這些板葉和分枝的表面都很平滑,肉眼幾乎看不出壬何水螅蟲的痕跡,牠們的水螅蟲很小,而且是近似透明的,像一層纖細的毛髮,任誰也想不到牠們還會造成人體的傷害。千孔珊瑚是很重要的造礁珊瑚。

7. 珊瑚的形態--遺傳或環境

珊瑚的構造單元就是珊瑚蟲;珊瑚蟲的形態很簡單,變異也比較小,但是當許多珊瑚蟲湊在一起,所表現出來的群體形態就複雜多了,這些形態變異,包含了遺傳基因和環境因子在珊瑚蟲個體和群體兩個層次上的交互作用。
同種珊瑚往往有很大的形態變異;這些變異,長久以來,被歸類為不同種的珊瑚,現代的珊瑚分類學家,大多認為這些是互相關聯的變異,而把牠們歸為同一種;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其他石珊瑚種類,造成珊瑚種類鑑別的困擾。

對生物種的定義,應用在珊瑚上面,受到很大的挑戰。環境對珊瑚形態的塑造,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有些珊瑚種類沒有固定的形態,落腳在不同的環境中,就長出不同的模樣來,而生長在相同環境中,即使是不同種類,也可能會長出類似的形態。另外一些珊瑚,則有相當固定的形態,不論生長在那一種環境,都長出類似的形態。由於分枝來自同一珊瑚群體,牠們的遺傳基因應該是相同的,而新群體的形態變異,就代表著環境因子的作用了。不同種類之間,遺傳和環境的影響都有,但是孰輕孰重,則沒有一致的結論,也許是依種類而定吧!
版權所有@不得抄襲 如有類同實屬巧合
2006-10-31 6:43 am
 提起珊瑚,大部分人的第一個迷惑應該是:「珊瑚到底是植物,還是動物?」為什麼他好像有著植物的外觀,卻又有著動物的攝食特性?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珊瑚是動物,珊瑚蟲(最小的生活單位)由許多細胞組成,牠會利用擺動的觸手,捕抓海水中的小型浮游動物來當作食物;但卻又因為身體無法移動,而必須依靠水流將浮游動物帶到身體附近來;所以,水流強勁的海域通常也是珊瑚生長良好的區域。
  除了依靠觸手捕食以外,大部分的造礁珊瑚細胞內又具有可行光和作用的共生藻,這些單細胞的共生藻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會把許多養分傳送給珊瑚(宿主),而提供珊瑚另一個生存能量的來源。事實上,在光線充足的淺水域裡,珊瑚單靠充足的陽光,就能間接從共生藻那兒得到足夠代謝需要的所有能量,因此,對珊瑚而言,生存水域的水質是否清澈是很重要的。


收錄日期: 2021-04-12 17:45: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30000051KK064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