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珍珠港

2006-10-31 4:58 am
點解果時日本要偷襲珍珠港?珍珠港o係邊嫁?

回答 (4)

2006-10-31 5:03 am
✔ 最佳答案
珠港(英文Pearl Harbor),是美軍在夏威夷州的軍港。西元1941年12月7日遭日軍轟炸,史稱「珍珠港事件」,此事件是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珍珠港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聯合艦隊的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夏威夷歐胡島上的飛機場的事件。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美墨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此事件亦稱珍珠港事變、偷襲珍珠港、珍珠港戰役等;日方則稱真珠灣攻擊。概述
11月26日,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在日本海軍中將南雲忠一的指揮下離開日本開往珍珠港。途上艦隊保持徹底的無線電靜默。除這六艘航空母艦外日本艦隊還包括兩艘戰艦、三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和三艘潛艇。此外還有八艘油輪和兩艘驅逐艦只開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早晨,該艦隊的飛機轟炸了歐胡島上所有的美軍機場和許多在珍珠港內停泊的艦艇,包括那裡的戰艦。地面上幾乎所有飛機被摧毀,只有少數飛機得以起飛和還擊。12艘戰艦和其它艦船被擊沉或損壞。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被破壞,2403名美國人喪身。僅亞利桑那號戰艦爆炸沉沒時就有上千人死亡。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6/Attack_on_Pearl_Harbor_Japanese_minisub.jpg/120px-Attack_on_Pearl_Harbor_Japanese_minisub.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一艘被摧毀的日軍袖珍潛艇殘骸
這次戰鬥的第一炮和第一個犧牲者是美國一條驅逐艦對日本的一艘微型潛艇的攻擊。那艘微型潛艇被擊沉。日本一共出動了五艘微型潛艇,它們打算在空襲開始後對美國船隻施放魚雷,五艘船後來都被擊沉,其中只有四艘後來被找到。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國在二戰中的第一個俘虜。
日本參加這次襲擊的航空母艦是赤城號(旗艦)、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和瑞鶴號。這六艘航空母艦一共可以裝載441架飛機,其中包括戰鬥機、魚雷轟炸機、俯衝轟炸機和水平轟炸機,其中29架被毀。這些飛機分兩波攻擊。南雲中將決定放棄第三波攻擊而將主力撤回。歷史意義
這場戰役是有歷史決定性意義的。由於日本未能擊沉美國的航空母艦,它只有一個小的軍事作用。但即使日本擊沉了美國的航空母艦,從長遠角度上來看它還是不能幫助日本。這次襲擊徹底地將美國和它雄厚的工業和服務經濟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軸心國在全世界的覆滅。此後盟軍的勝利和美國在國際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從軍事史的角度來看,對珍珠港的襲擊標志著航空母艦取代戰艦成為海軍主力的轉折點。但世界海軍強國對這一點一直到後來珊瑚島戰役和中途島戰役後才明白過來。

[編輯] 後事
雖然這場襲擊被看做是對美國的一次災難性的攻擊,但美國海軍只徹底損失了五艘船隻。它們是亞利桑那號戰艦、俄克拉荷馬號戰艦、一艘老的靶船和兩艘驅逐艦。而且許多可用的物資也從這些船中打撈起來了,包括亞利桑那號的兩門後炮台。四艘被沉船隻後來被打撈並被修復重新使用,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亞號戰艦、西維吉尼亞號戰艦和內華達號戰艦。參加襲擊的22艘日本船隻只有一艘幸存於大戰。
包括南雲中將船上和空軍領導的許多人說,日本人應該發動第三波攻擊消滅油庫、工廠和船塢。將這些設備銷毀後美國海軍的困難會增加很多,因為最近的海軍設施位於上千公里以外的美洲西海岸上。南雲中將沒有下第三波攻擊有幾個原因:

第二波的損失比第一波大得多,第三波的損失會更加大。
前兩波使用的飛機是預先準備好的,要發動第三波攻擊需要一些時間來做準備,這可能給美國人機會來確定他的艦隊的位置。而且南雲不知道美國航空母艦在什麼地方。
日本飛行員沒有做攻擊珍珠港岸上設施的準備,要做這些準備需要更多的時間。
日本艦隊的燃油已嫌不足,在珍珠港北部多待時間會使得返回時的燃油情況更加加劇。
第三波發起後他們的飛行員可能要到天黑後才能返回。1941年時航空母艦夜間行動還非常不可靠,而且沒有這樣的經驗。
第二波已經基本完成了行動計劃,打垮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
在一個地方待這麼久的時間是非常危險的。日本艦隊能夠不被發現從日本航行到珍珠港已經非常幸運了。在這裡待的時間再長一些可能會被一艘幸運的美國潛艇或航空母艦發現。
這次突然襲擊後美國西海岸洲份將日裔美國人關入集中營。美國西岸軍區長官約翰·德威特將軍持有種族歧視的觀點,他聲稱有日裔或日裔後代作為間諜和破壞分子的情報並建議羅斯福下令將他們監禁起來。實際上他並沒有這樣的情報。
1991年有傳說說日本將正式向美國就珍珠港事件道歉。但這個道歉的實際意義是另一個。日本外交部發表了一個聲明說日本本來打算於華盛頓時間下午一時向美國宣戰,這是襲擊開始前25分鐘。但由於各種拖延導致日本大使無法及時向美國宣戰,結果宣戰是在襲擊後發生。為此日本政府表示道歉。

[編輯] 關於美國預先知道的爭論
從1941年12月8日起一直有關於為什麼美國政府可以被矇蔽這麼久和美國官方對日本計劃知道多少的爭論。有人說,不同的人(一些理論說羅斯福和/或其他美國官員或溫斯頓·邱吉爾和英國人或其他什麼人或所有這些人)事前知道,並可能容忍或甚至促進了它的發生以使美國進入大戰。
戰後對當時情報的分析確定,當時美國有足夠的情報說明日本打算進攻珍珠港,但由於情報機關配合不恰或無能使得這些情報未能被適當使用。

[編輯] 關於珍珠港事件的電影
關於珍珠港事件一共拍攝了三部電影:

走向永生(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年
虎!虎!虎!(Tora! Tora! Tora!,又譯「偷襲珍珠港」),1970年
珍珠港(Pearl Harbor),2001年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F%8D%E7%8F%A0%E6%B8%AF%E4%BA%8B%E4%BB%B6&variant=zh-hk
2006-11-02 12:28 am
珍珠港在太平洋的夏威夷
日本打珍珠港是因為美國和它之間不和
2006-10-31 6:17 am
珍珠港(英文Pearl Harbor),是美軍在夏威夷州的軍港。西元1941年12月7日遭日軍轟炸,史稱「珍珠港事件」,此事件是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珍珠港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聯合艦隊的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夏威夷歐胡島上的飛機場的事件。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美墨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此事件亦稱珍珠港事變、偷襲珍珠港、珍珠港戰役等;日方則稱真珠灣攻擊。

[編輯] 概述
11月26日,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在日本海軍中將南雲忠一的指揮下離開日本開往珍珠港。途上艦隊保持徹底的無線電靜默。除這六艘航空母艦外日本艦隊還包括兩艘戰艦、三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和三艘潛艇。此外還有八艘油輪和兩艘驅逐艦只開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早晨,該艦隊的飛機轟炸了歐胡島上所有的美軍機場和許多在珍珠港內停泊的艦艇,包括那裡的戰艦。地面上幾乎所有飛機被摧毀,只有少數飛機得以起飛和還擊。12艘戰艦和其它艦船被擊沉或損壞。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被破壞,2403名美國人喪身。僅亞利桑那號戰艦爆炸沉沒時就有上千人死亡。


一艘被摧毀的日軍袖珍潛艇殘骸這次戰鬥的第一炮和第一個犧牲者是美國一條驅逐艦對日本的一艘微型潛艇的攻擊。那艘微型潛艇被擊沉。日本一共出動了五艘微型潛艇,它們打算在空襲開始後對美國船隻施放魚雷,五艘船後來都被擊沉,其中只有四艘後來被找到。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國在二戰中的第一個俘虜。

日本參加這次襲擊的航空母艦是赤城號(旗艦)、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和瑞鶴號。這六艘航空母艦一共可以裝載441架飛機,其中包括戰鬥機、魚雷轟炸機、俯衝轟炸機和水平轟炸機,其中29架被毀。這些飛機分兩波攻擊。南雲中將決定放棄第三波攻擊而將主力撤回。


[編輯] 戰略意義

美軍戰艦遇襲
圖中西維吉尼亞號(左前)、亞利桑那號(右)受損嚴重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為了(至少暫時)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山本五十六本人認為一次成功的襲擊只能帶來一年左右的戰略優越性。從1931年開始日本與中國交戰,此前日本佔領了滿州。從1941年1月日本開始計劃襲擊珍珠港以取得戰略優勢,經過一些海軍內部的討論和爭執後從年中開始日本開始為這次行動做訓練。

日本計劃的一部分是在襲擊前(而且必須在襲擊前)中止與美國的協商。到12月7日為止,日本駐華盛頓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與美國外交部進行很廣泛的討論,包括美國對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東南亞的反應。襲擊前日本大使從日本外交部獲得了一封很長的電報,並受令在襲擊前(華盛頓時間下午一時)將它遞交國務卿科德爾·赫爾。但大使人員未能及時解碼和打印這篇很長的國書。最後這篇宣戰書在襲擊後才遞交給美國。這個延遲增加了美國對這次襲擊的憤怒,它是羅斯福總統將這天稱為「一個無恥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將似乎同意這個觀點。在日美合拍的電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說:「我恐怕我們將一個沉睡的巨人喚醒了,現在他充滿了憤怒。」這句話山本本人可能從未說過,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確如此感覺。

實際上這篇國書在日本遞交美國前就已經被美國解碼了。喬治·馬歇爾在讀過這篇國書後立刻向夏威夷發送了一張緊急警告,但由於美軍內部傳送系統的混亂這篇電報不得不通過民用電信局來傳達。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緊急」標誌。襲擊數小時後一個年輕的日裔美國郵遞員將這張電報送到美軍司令部。


[編輯] 背景
日本從1941年中開始向東南亞的發展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安,十年來這些國家對日本的發展的不滿頂多局限於遞交外交抗議書,但1941年7月美國、英國和荷蘭殖民政府對日本宣佈禁止嚮日本運輸戰略物資,尤其是鋼和石油。這一步對日本的經濟和軍事都有威脅,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東南亞的活動,回到談判桌邊。羅斯福下令讓艦隊駐扎在珍珠港(由於它離日本比美國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對日本是一個直接威脅)也是這個目的。羅斯福認為這個決定是如此重要,以至於當理查遜上將對這個決定提出抗議時,他將理查遜解職。但美國和其它國家的反應似乎只是加強了日本軍方的決定,佔領和利用這個地區。日本的石油產量很小,而提煉的石油的儲藏更少,因此禁運對日本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日本政府決定佔據亞洲,尤其是東南亞的資源作為對禁運的回答。他們不能假設,假如他們開始行動了,美國會在一旁袖手旁觀。這是山本五十六考慮事前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他襲擊珍珠港的海軍基地的主意是實現這個戰略目的中的一個戰術步驟。日本資料顯示山本於1941年初開始考慮襲擊珍珠港。數月後,在做了一些預先考察後,他被批准開始準備這個行動。日本海軍內部有強烈的反對這樣一個行動的力量。山本威脅,假如這個行動被中止的話,他將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昭和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這個行動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出兵太平洋的決定被批准。在11月的會議上還決定,只有在美國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況下才放棄這次行動。


[編輯] 直接結果
就其戰略目的而言,對珍珠港的襲擊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它的結果遠遠超過了它的計劃者最遠的設想,在整個戰爭史上,這樣的成果也是很罕見的。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日本對其它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此後它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編輯] 長期影響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珍珠港事件對日本來說是一個徹底的災難。事實上,計劃珍珠港事件的山本上將本人預言即使對美國海軍的襲擊成功,它不會,也不能贏得一場對美國的戰爭,因為美國的生產力實在太高了。日本的主目標之一是美國的三艘航空母艦,但當時沒有一艘在港內:企業號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剋星頓號數日前剛剛開出,薩拉托加號正在聖地亞哥維修。世界各地的海軍和其他觀察家都認為,將美國大多數戰艦創傷作廢是這個戰役的最大的成果。沒有了這些戰艦,美國海軍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艦和潛艇,實際上當時美國海軍只有這些艦船了,而這些艦船也是抵抗和後來反擊日本的主要力量。後來證明將戰艦摧毀的作用遠比預想的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將一個本來意見不齊的國家動員起來了。它將美國團結起來,一起要戰勝日本,它可能也是後來盟軍要求無條件投降的原因。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不論當時日本只是擊中了修理蓬還是擊中了航空母艦,對珍珠港的襲擊本身就已經決定了日本戰敗的命運。
2006-10-31 5:19 am
珍珠港圖
早在1940年下半年,日本海軍就著手制定太平洋作戰計劃。日本海軍傳統戰略設想是一旦發生戰爭,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將向西太平洋進攻以保衛菲律賓。日本艦隊將以逸待勞,近海殲敵。但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認為,日美兩國實力差距甚大,長期戰爭對日本不利,他主張先發制人,偷襲珍珠港,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等到美國恢復元氣時,日軍已在南洋一帶站好陣腳。根據山本五十六的設想,日本海軍精心制定了偷襲珍珠港的作戰計劃。


珍珠港基地遭炮轟
11月26日,偷襲珍珠港的南方機動艦隊從千島群島出發。這支艦隊擁有6艘大型航空母艦,數百架艦載機。12月8日,南方艦隊經北太平洋航線到達珍珠港附近海面,未被美軍發覺。當天早上由航空母艦起飛的日本飛機,對停泊在珍珠港內的美艦和機場發動猛烈攻擊。珍珠港美軍亳無戒備,8艦戰列艦非沉即傷,幾乎全軍覆沒,只有3艦航空母艦因出海未歸而倖免於難。珍珠港事件使美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也惹起了美國人的憤怒。美國終於排除了孤立主義的干擾,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戰鬥的行列,大大加強了盟軍的力量。


珍珠港遭炮轟後艦隊的情況
日本偷襲珍珠港,在軍事上雖僥倖成功,但卻遭到全世界的指責,並以可恥的背信棄義行為再一次載入史冊。12月8日,美國對日本宣戰。同日,英國、荷蘭也蒐日本宣戰。9日,經歷了4年抗戰的中國也正式對日本宣戰,次日又對德意宣戰。同時間,世界各地的20多個國家相繼對日本宣戰。日本於12月8日,即偷襲珍珠港後才正式對美國宣戰。12月11日,德、意向美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了。

日本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還向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各島嶼發動進攻。日本於12月8日入侵馬來西亞和泰國,12月10日進攻菲律賓和關島,12月19日進攻香港,12月23日進攻威克島。

日軍佔領了東南亞地區大部分土地,約1.5億人口和38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連同已佔領的中國領土及朝鮮、台灣、印度支那,日本共統治著5億人口左右,面積達700萬平方公里。日本於偷襲珍珠港之後,奪取了暫時的優勢,初步實現了"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促使德、意、日加緊軍事聯繫。1941年12月11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簽訂了新的軍事協定,規定三國對英美作戰到底,保證不單獨締結和約。1942年1月,三國簽訂了關於劃分德、意和日本之間作戰範圍的軍事協定。日本作戰範圍包括東經70度以東的亞洲大陸和到美州大陸西海岸的水域,以及澳大利亞﹔德、意的作戰則包括東經70度以西到美國海岸的地域以及美州大陸。

日軍偷襲珍珠港美並非不知道


來源:星島環球網 www.singtaonet.com 關鍵詞: 珍珠港 偷襲







  二戰時期,隨著日本法西斯到處入侵,尚未參戰的美國便在夏威夷珍珠港秘密部署了先進的防空雷達,以保護太平洋艦隊。據美國媒體日前披露,夏威夷的地面防空雷達曾提前50多分鐘發現了來襲的日本戰機,可惜的是,值班的美軍官兵卻沒有引起重視,而對此作出了錯誤判斷。

  1941年12月7日4時許,美國夏威夷州瓦胡島北端還籠罩在一片夜色中。腳步聲由遠而近,兩位二等兵洛卡德和埃利奧特不得不告別甜蜜的夢鄉,前往奧帕納機動防空雷達站,今天該他們倆值班。

  洛卡德開始向新來的埃利奧特傳授操作技巧。按照規定,他們將在7時關機下班。7時2分,洛卡德正準備關機走人時,突然發現雷達示波器上出現了一個光點。他開始檢查設備,但查了個遍並沒有發現什麼故障。他終於確定:是飛機!但毫無思想準備的他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些正在朝他們飛來的戰機帶來的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兩人繼續監視。他們驚奇地發現空中機群正朝夏威夷瓦胡島飛來,而且示波器上的光點圖像很大,估計有戰機50多架。而實際情況就是,這是日本航母戰機編隊的第一波空襲戰機,總數為183架,包括轟炸機、魚雷機和戰鬥機等。時間在一秒一秒地流逝。埃利奧特感到了氣氛的緊張。他想,這麼多的戰機突然出現,定是“來者不善”,應該報告夏威夷謝夫特堡的美軍情報中心。洛卡德起初還有點猶豫,但最後還是同意把這個空中異常情況報告情報中心。

  此時,情報中心很安靜,一片和平景象,只有泰勒中尉一個人值班。按理說,遇到如此重大空情,作為一名飛行員的泰勒應該能很好地處理這個問題。而且據泰勒後來回憶說,當時,洛卡德報告空情後強調說,防空雷達示波器上的光亮是他值班以來看到的最大的。

  而遺憾的是,泰勒也沒有對此提高警惕。他根本沒想到6000公里外的日本會對夏威夷美軍實施突然襲擊。因此,他根本沒有把空中大量出現的戰機與日軍突然偷襲相聯繫。他安慰洛卡德和埃利奧特說:不要擔心!兩位操作員雖然沒有判斷準確,但也沒有立即關機休息,而是繼續監視日益接近夏威夷的大批戰機。7時39分,一輛卡車駛到雷達站,食堂給兩位值班的防空雷達操作員送來了早餐。

  寶貴的時間就這樣白白地浪費了。防空雷達雖然早在偷襲開始前50多分鐘就探測到了日軍航母戰機編隊日漸逼近,然而,因為值班的美軍官兵缺乏防空敵情觀念,最後竟只是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發生而沒有採取任何防範行動。

  7時50分許,洛卡德和埃利奧特正在享受著美味的早餐,炸彈便突然如雨點般落了下來。珍珠港的美軍基地裏,頓時爆炸聲聲,濃煙滾滾。這時,兩位防空雷達操作員才反應過來:日本偷襲珍珠港!然而,為時已晚。這是日軍航母戰機編隊第一波空襲,持續了半小時左右。美軍戰艦還沒來得及有所反應,就被炸沉入海底。9時左右,日軍航母第二波空襲開始,167架戰機猛烈轟炸珍珠港美軍戰艦和附近機場。珍珠港籠罩著一片血風腥雨。

  美軍官兵的誤判使得提前50多分鐘發現敵情的地面防空雷達形同擺設。美軍因此而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21艘戰艦被炸沉炸傷,其中8艘為威力巨大的戰列艦;311架戰機被炸毀,其中,陸軍戰機達231架。此外,美軍死傷3600多人,其中,海軍死亡2100多人

2006-10-30 21:23:18 補充:
五十年后解密的檔案透露,即使是以馬來亞遭偷襲為代价也是值得的。最有力的佐証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得知珍珠港遭偷襲后的日記里寫到:這是一個好消息!

2006-10-30 21:23:39 補充:
珍珠港事變前一天,12月6日,從馬來亞哥達巴魯机場起飛的澳大利亞空軍的偵察机發現了正向馬來亞航行的日軍登陸艦,立即報告上級,并要求加派其他飛机來接替跟。但是盟軍駐遠東空軍司令英國空軍上將布魯克卻命令取消跟蹤監視。駐澳大利亞的美軍代表史密斯上校得知這一消息,立即要求通報美國。但澳大利亞戰時內閣拖延十二小時后才批准史密斯的要求。這份報告實際上直到十七小時后才經夏威夷轉到華盛頓,早已失去了价值。布魯克和澳大利亞戰時內閣的這些令人疑惑的舉動最合乎邏輯的解釋是:處于艱難困苦中的英國,為了使美國早日參戰,


收錄日期: 2021-04-23 15:46: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30000051KK056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