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生平事跡

2006-10-31 4:55 am
諸葛亮的生平事跡(略寫)

回答 (7)

2006-11-03 2:56 am
諸葛亮,字孔明,瑯琊陽都人,世稱臥龍先生。身長八尺,面如冠玉,氣宇軒昂,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有經天緯地之才,神鬼不測之機;性淡泊名利,因見天下盜賊蠡起,諸侯交伐,遂躬耕壟畝,笑談風月,好梁父吟,常自比管仲、樂毅;後感劉備三顧之情出仕輔備,佔荊襄、收西川,定漢中,終成鼎足之勢,大開蜀漢基業。備死後,力輔後主,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陳壽贊之曰「識治之良材,管、蕭之亞匹」。亮數出祁山以圖中原,皆不克,終卒於五丈原,司馬懿案其營壘處所,嘆曰「天下奇才」。官至丞相,授武鄉侯領益州牧,諡曰忠武侯。
2006-11-02 2:36 am
人名﹕諸葛亮
詳細介紹﹕(181-234),字孔明,人稱「臥龍」,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有一兄諸葛謹,兩位姊姊和一個弟弟諸葛均.父(諸葛珪)母皆早喪,諸葛亮與兄弟姊妹都由叔父諸葛玄撫養教育,漢世諸葛為琅琊大族,諸葛亮少年時便受到嚴格的教育.後來曹操攻打徐州,屠殺了幾十萬人民,令只有13歲的孔明留下極深的印象.後來叔父病死,哥哥到了孫權帳下工作,兩位姊姊又出嫁了,所以只有17歲的諸葛亮就與弟弟隱居於襄陽二十里的隆中,過著清靜的農耕生活,刻苦自學,但諸葛亮相信自己一生絕不會窮於此地,經常與有識之士,徐庶,司馬徵,崔州平,黃承彥等共談論天下大事,另外更娶了黃承彥的醜女為妻,引起一時奇談!他常自比管仲、樂毅,愛唱《梁父吟》,不過有些人只覺得他不過是自大狂妄的黃毛小子而已.當然"大鵠之志,黃雀豈知"有日,孔明與朋友共談及將來的志向,孔明說他們可以當上刺史,太守 (後來果真如此!)但當朋友問到諸葛亮時,他只笑而不語,其實他的朋友也知道,孔明的志向理想都比任何人遠大得多了~他只是在默默等待一個機會;一個值得自己為他鞠躬盡瘁的賢主罷了!---10年後,機會終於來臨...漢獻帝的「遠房皇叔」劉備,雖有復興漢室的希望,但奈何在群雄四起的亂世下,別說是復興,即使要站穩陣腳,建立勢力也很難,一次偶然機會,遇見了司馬徵,他向劉備推薦了二人:「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於是劉備便決心要尋訪孔明,第一,二次拜訪都適逢孔明外遊,無功而還;到第三次,今次孔明終於在家,但卻在午睡,劉備不想吵醒先生,靜靜地等候著,孔明翻了個身,又繼續睡大覺,良久才起床尚容更衣,口中唸著:「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劉備道明來意,諸葛亮拿出地圖,向劉備透徹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和劉備建立地位的方法,這便是出名的<隆中對>!劉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懇請諸葛亮出山,但他辭以「懶於應世,不能奉命」,於是劉備又使出他的喊包本色,最後諸葛亮答應了,自這天開始,他便不能再「窗外日遲遲」,日夜操勞,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日.那年諸葛亮27歲以後,劉備與孔明來往甚密,因而招致關羽,張飛不滿,但劉備安慰他們曰:「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從此,劉備的天下就在孔明的妙計協助下,一步一步的打了出來.經過諸葛亮的獻計幫助下,劉備渡過了一個個的難關,也一步步的建下基業,劉備終在諸葛亮的支持下於西蜀自立為漢中王,而諸葛亮就被任為丞相.但由於關羽被東吳所殺,劉備不理會趙雲的力勸,親自領兵報仇.結果大敗而病故於白帝城 .劉備臨死前,召諸葛亮矚託後事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立即叩著頭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事實上,他真的徹徹底底地實踐了他的諾言.劉備死,後主即位,但「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儘管如此,他仍毫無異心,只是盡心盡力地輔助後主.後來,南蠻孟獲起兵作亂,諸葛亮先後用計打敗蠻兵,但孟獲總是不服,於是孔明便放他回去,一連七擒七縱,最後,孟獲心服口服,主動的說:「丞相天威,南人不再反矣.」諸葛亮每每擒住孟獲,總好言相勸,因為他認為,要令南方永遠安寧,不是單單殺掉主腦便可以了,否則根本不用他親自出馬,而最重要是收復人心;孟獲降服後,諸葛亮允許他和各部族首領照舊管理原來的地區,不派出官吏,也不留軍隊,使漢人和各民族長期相安無事,蠻人都感受到丞相的恩威,於是一直到蜀國覆亡,南方也沒有再發動叛亂.不久,諸葛亮上《出師表》於後主,率軍北伐,繼續完成先主的遺願.第一次北伐,孔明攻天水時,發現那兒的中郎將姜維文武全材,有勇有謀,足以繼承諸葛亮的衣缽,於是孔明用計令姜維投降,他高興地說:「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願足矣.」但另一方面,孔明卻誤用了參軍馬謖駐街亭。結果馬謖指揮不當,大敗於魏軍,丟失街亭。蜀軍失去前進的據點,只好退回漢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上書自貶三級,但仍然以右將軍身分處理政務。大約一年後,諸葛亮因北伐凱旋而復丞相職位.到第四次北伐,當時蜀兵打了勝仗,士氣正盛,但此時李嚴未及時籌集到糧草,便寫信給諸葛亮說東吳攻蜀,要他退兵.諸葛亮退軍後,李嚴又欺騙朝廷說此次退兵是為了誘敵。於是,諸葛亮在上朝時拿出李嚴的書信為據,與許多將士一道簽名上表,彈劾李嚴,將他免為庶人,流放到梓潼。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軍出斜谷,據五丈原。敵將司馬懿堅守不戰,這對蜀軍是很不利的.此次出兵,事先與東吳約好同時攻魏,但東吳三路進軍失敗.孔明一聞此信,長嘆一聲,皆倒於地.其實當時諸葛亮日夜操勞,經常食少事煩,每事都親力親為,需杖責二十以上的案件都自行審核一早積勞成疾了,而且軍隊數次出兵不利,所以對這隊援軍抱很大期望,此消息對孔明,甚至蜀軍,都是個沈重的打擊!孔明自知命不久矣,召姜維,傳授了自己平身所學24篇,又與楊儀,馬岱等安排退兵之計,操勞了一陣子,又昏倒過去,醒來還命人扶上小車,出營視察各營,自覺秋風吹面,徹骨生寒;乃長嘆曰:「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建興十二年八月廿三日,公元234年,諸葛亮暴卒於前線,時年54歲,蜀軍依諸葛亮生前所安排,秘不發喪,緩緩地全線撤軍。諸葛亮後被追諡為[忠武侯],遺命葬於漢中定軍山。
參考: 自己!!!!
2006-10-31 5:08 am
姓名:諸葛亮 字:孔明

生於:東漢靈帝光和四年(西元一八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祖籍:徐州琅琊郡(今山東省沂南縣)

父:諸葛珪(曾為泰山郡郡丞)

母:章氏

叔父:諸葛玄

兄:諸葛謹

弟:諸葛均

<另外,上有兩位姊姊。>

妻妾:黃氏 (據聞有一妾,真實性不知。

子女:諸葛瞻、諸葛懷、諸葛果(女兒)

孫:諸葛尚、諸葛京...

友人:龐德公、司馬徽、崔州平、徐庶、石廣元、孟公威....

主公:劉備、劉禪

歿於: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二十三日,享年54歲。

歿地:五丈原(今陜西省岐山縣)

名作:出師表

作品


<前出師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等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後出師表>︰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于西,又務于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

謹陳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并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孫、吳,然困于南陽,險于烏巢,危于祁連,逼于黎陽,几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后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弩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驅長屯將七十余人,突將無前,叢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余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復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于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天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西元 年歲 諸葛亮年譜 重要事件
181 1 諸葛亮誕生。 皇子協(陳留王)生。
190 10 生母章氏死。 正月,袁紹等關東諸將起兵討伐董卓。
三月,董卓將首都由洛陽遷到長安。劉表被封為荊州剌史。
192 12 父珪死。 黃祖、孫堅被殺。
四月,董卓被殺。
194 14 孔明與弟均跟隨叔父遷往荊州。兄謹則隨母至江東。 劉焉、陶謙死。
劉備佔領予、徐二州。
195 15 叔父玄予赴南昌任章太守。討伐朱皓保護玄西城。 董卓部將李催、郭氾騷擾長安。
197 17 正月,諸葛玄被土著所殺。孔明與弟均遷到隆中。 袁術稱帝,與曹操抗衡。
198 18 與徐庶、石韜遊學。 劉表平定荊州八郡。
200 20 兄謹出仕孫權。 孫策死,權繼。
十月,曹操破袁紹於官渡。
207 27 劉備三顧茅廬。 劉禪(後主)生於荊州。
208 28 秋,孔明孫權相遇。 六月,曹操任宰相。
七月,曹操南征荊州。
八月,劉表死。次子劉琮繼。
九月,劉琮降曹操。
十月,赤壁之戰。
209 29 遷往臨丞,任軍師中郎侍。督視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徵調賦稅。 劉備統領荊州四郡。
211 31 劉備入蜀。和關羽、張飛、趙雲共守荊州。 劉璋出迎劉備。
214 34 留關羽鎮荊州,領張飛、趙雲攻蜀,定江州。
五月,益州定。封為軍師將軍與董和共事左將軍大司馬府。 五月,劉備入成都。
215 35 與吳爭荊州。鎮守南郡。 劉備與孫權分割荊州。
七月,曹操取漢中。
十一月,曹操招降張魯。
216 36 劉備率軍作戰於漢中時留手成都。 五月,曹操封魏王。
218 38 夏,受楊洪之勸,發動益州士兵攻漢中。  
219 39 七月,進諫劉備取漢中皇,是年得以實踐。 五月,劉備取漢中。
七月,劉備漢中稱王。
八月,關羽困曹仁於樊城。
十月,孫櫂與魏和解。討伐關羽。
220 40 七月,進諫劉備除劉封。 正月,曹操死。
十月,曹丕廢獻帝自立為王,東漢亡。
221 41 春,進諫劉備。
四月,任丞相。
七月,張飛死。兼任司隸校尉。 四月,劉備稱帝,興蜀漢。
222 42 十月,奉詔,治理成都南北郊。 六月,劉備伐吳,敗北。
十二月,漢嘉太守黃元叛變。
223 43 二月,至永安。
四月,受託孤。
五月,受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四月,劉備死。
五月,改元建興。
六月,南蠻叛變。
十一月,遣鄧芝至吳修好。
225 45 三月,南征平四郡。  
226 46 整頓北伐戰備。 魏文帝死,子叡繼。
227 47 三月,呈出師表鎮守漢中。  
228 48 春,街亭戰敗。殺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  
229 49 春,定武都、陰平二郡。復任丞相。
十二月,築漢、樂二城。 四月,孫權稱帝。
九月,建都建業。
230 50 魏入侵漢中。  
231 51 二月,攻祁山。
五月,破司馬懿。
六月,班師敗死張郃。 廢李嚴。
232 52 於黃沙造木牛、流馬。  
234 54 二月,領十萬軍。
八月,病逝於五丈原。 三月,山陽公(漢獻帝)死。
五月,吳軍分三路大軍伐魏。
2006-10-31 5:01 am
諸葛亮的生平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人稱伏龍,琅邪陽都人。本隱居於襄陽臥龍崗,因曾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思,故出山相助。出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荊州。劉備敗走夏口。諸葛亮建議劉備聯合孫權共同抗曹。劉備遂派諸葛亮出使東吳,遊說孫權。最後聯軍於赤壁大敗曹操, 便用火計大敗曹將夏候惇,一鳴驚人。赤壁一役,與吳聯手大破曹軍從此曹操不敢正視劉備.

孔明發揮政治、軍略的專長,幫助無立錐之地的劉備佔有荊州、建立蜀漢、雄霸西南劉備死後,輔助劉備長子劉憚,七擒孟獲,六次北伐南蠻王孟獲率兵侵益州.諸葛亮親率大軍鎮壓,將孟獲七擒七縱,最後使孟獲歸降,命其繼續守衛益州南蠻。為北伐奠定了一大基礎,自此南蠻在蜀漢統治其間不曾再發生戰爭。後一心北伐,卻在內憂劉禪、外憂司馬懿之夾擊下以失敗因積勞成疾病死於五丈原。時年54歲。
2006-10-31 4:59 am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 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 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韩雪)、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 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军事上的成就

1.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研制了一发十矢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兵法,推演阵法作“八阵图”,为后世传扬。

2.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

3.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

4.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
2006-10-31 4:58 am
姓名: 諸葛亮

字: 孔明

〈生平〉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生長在政局動蕩、軍閥混戰的東漢末年,自幼失去父母,由叔父撫養成人。十餘歲時,隨叔父南遷豫章,不久前往襄陽。叔父病逝後,隱居襄陽附近的隆中,躬耕壟畝,自比管仲、樂毅,人稱“臥龍”。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跨有荊、益,聯吳抗曹的策略,幫助劉備取得荊、益,與魏、吳三分天下。 劉備稱帝於成都,建立蜀漢政權,以諸葛亮爲丞相。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後主劉禪,修整法度,平定南中,北伐曹魏,以興復漢室爲己任。第五次北伐時,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郿縣西南)。諸葛亮忠貞不渝、爲政清廉、公正不阿、鞠躬盡瘁,其道德風範和光輝業績一直爲後人所景仰和傳頌。


〈教育〉

諸葛亮學識的成長,主要是到襄陽以後。當時北方大亂,中原士人大量南遷,加之劉表重視學術,優禮碩彥,襄陽人才薈萃,官學和私學的規模都很大,文獻典籍也很豐富。諸葛亮開始在劉表設立的"學業堂"學習,叔父諸葛玄病逝後,他隱居於襄陽附近的隆中,一面躬耕於壟畝,一面到襄陽遊學。在此期間,他請教於著名的學者,結識了不少青年俊傑。讀書時,他不拘於一家之言,博採衆長,觀其大略。除研習儒家經典外,還讀了不少法家、兵家、縱橫家以及道家之書。在襄陽十二年的遊學經歷,爲諸葛亮建功立業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2006-10-31 4:58 am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先生,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南縣)。三國時期蜀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目錄[隱藏]

1 早年生平
2 輔佐劉備
3 主政生涯
4 北伐與過世
5 武侯祠
6 世俗文化中的諸葛亮

6.1 諸葛亮的扮演者
7 著作
8 後人評價
9 配偶、子女及後裔

9.1 配偶
9.2 子女
9.3 後裔
10 參見



[編輯] 早年生平
181年諸葛亮出生於琅琊郡陽都,家世一千石(即俸祿為一千石糧食)。9歲母親章氏去世。12歲父親諸葛珪去世。由叔父諸葛玄撫養長大。197年叔父去世,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移居南陽郡。地點在今河南南陽城西臥龍崗;一說在當時可能屬於南郡的湖北省襄樊市隆中西。雖從事農業耕種,仍志向遠大,自比管仲、樂毅,別人常常笑他,只有與諸葛亮友好的崔州平、徐庶相信諸葛亮有這樣的才能。諸葛亮曾求學於司馬徽、龐德公(龐統之叔)等當時名士,並娶名士黃承彥之女為妻。

[編輯] 輔佐劉備
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即著名的「隆中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後來羅貫中將這一事實加以藝術描寫,遂成為儒家傳統社會君臣相得的典範。諸葛亮進入劉備陣營後,被派往東吳,負責聯吳抗曹,並最終成功促進孫劉聯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戰中,劉備協助孫權大敗曹操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後,協助劉備平定荊南。後劉備入蜀,諸葛亮坐鎮荊州。但龐統的身亡使得劉備調諸葛亮入蜀,改命關羽負責荊州防務。
諸葛亮在川期間,主要依靠從荊州帶來的舊屬,同時注意籠絡原來劉璋部下和益州豪強大族。對出身貧寒而有才幹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稱讚為能盡時人之器用。他法令嚴明,賞罰必信,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關係。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諸葛亮受任丞相、錄尚書事。223年(章武三年),劉備病篤,臨終托孤於諸葛亮。劉禪繼位,他以丞相輔政,又領益州牧,封武鄉侯。對於諸葛亮何時當政有爭議。有人認為劉備一直十分看重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另外有些人認為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才實權推行自己的主張。

[編輯] 主政生涯
諸葛亮主政後,先重建和吳國的聯盟關係,建興三年(225年)蜀漢南部的南中地區(即今雲南、貴州和四川的南部)少數民族在孟獲率領發動叛亂。諸葛亮即親率大軍,深入不毛之地,採取參軍馬謖建議,以攻心為主,打擊為首分子,盡量爭取當地上層大姓和民眾支持,有的被起用為地方長官。一年多後,這些地區的統治得以穩固,為後來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編輯] 北伐與過世
主條目:北伐(諸葛亮)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反。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於第五次北伐魏國中病故於五丈原,享年54歲,歸葬定軍山。

[編輯] 武侯祠
諸葛亮死後由多個地方修建武侯祠紀念武鄉侯諸葛亮。全中國目前尚保存九處武侯祠,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川成都、河南南陽、陝西漢中市勉縣、漢中市城固縣武侯祠。 他出戰時寫了一份出師表來給劉禪。

[編輯] 世俗文化中的諸葛亮
由於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國演義》一書的渲染與宣揚,諸葛亮在民間成為智慧的化身。他的隆中對、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揮淚斬馬謖、空城計……等故事家喻戶曉。
傳說中諸葛亮南征時發明了饅頭以代替祭祀用的人頭。
現有「事後諸葛亮」一說,意思是事後聰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形容集體智慧的偉大。
注:「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能是「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的訛傳,參見諧音訛傳成俗語。

[編輯] 諸葛亮的扮演者
在各種地方戲劇中不計其數的人扮演過諸葛亮。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越調申鳳梅
京劇老生馬連良
李法增在電視連續劇《諸葛亮》中扮演諸葛亮。
唐國強在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扮演諸葛亮。
鄭少秋在電視連續劇《諸葛亮》中扮演諸葛亮。

[編輯] 著作

西晉陳壽撰《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萬四千多字。
明王士騏撰《武侯全書》
清張澍撰《諸葛忠武侯文集》
《隆中對》
《悼周瑜》(亮本傳及瑜本傳未見,唯演義有載,恐非亮作,當為羅貫中之藝術添加)
《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後出師表》疑為後人偽作,陶元珍所著魏晉史叢考的第一篇《世傳諸葛亮後出師表辨證》(全文)加以考證。)
《誡子書》
《誡外甥書》
《將苑》(又名《心書》,多數學者認為非諸葛亮所作,多為後人託諸葛之名而作)
《馬前課》(絕非諸葛亮著作)
《便宜十六策》

[編輯] 後人評價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的後面稱他「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尚馳《諸葛武侯廟碑銘序》所說「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雲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於生。」[《唐文粹》]
呂溫《諸葛武侯廟記》說,諸葛亮「大勛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唐文粹》]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作名為《蜀相》的七言律詩表達了其景仰之情,詩曰: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懸掛的攻心聯,為清朝趙藩所作,此聯曾引起毛澤東等重視。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4/Zhugeliang_Temple.jpg/200px-Zhugeliang_Temple.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位於成都武侯祠的諸葛亮殿。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古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諸葛亮:狀多智而近妖。

[編輯] 配偶、子女及後裔

[編輯] 配偶
根據《三國志》引《襄陽記》的記載,諸葛亮的妻子是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氏。黃承彥知道諸葛亮在考慮娶親,就對他說:「我聽說你正在挑選老婆。我有一位相貌醜陋的女兒,生得黃頭髮黑皮膚,但是才能和你相匹配。」結果諸葛亮答應了,馬上把黃氏迎娶過來。當時的人把這件事當作笑談,鄉間有句諺語說:「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黃氏亦有一名作「黃月英」。

[編輯] 子女

諸葛喬:諸葛亮嗣子,諸葛瑾過繼給諸葛亮,字伯松、原字仲慎,官至翊武將軍。
諸葛瞻:(西元227年—263年)字思遠,17歲時,被後主劉撣招為駙馬.歷任騎都尉、侍中、尚書 僕射加軍師將軍等職。西元261年後,與董殿共同執掌蜀漢軍政。西元263年,魏將鄧艾入蜀,諸葛瞻率軍至涪迎戰。鄧艾在陣前寫信誘他投降,諸葛瞻怒斬來使。在綿竹與魏軍決戰時,由於寡不敵眾,與其子諸葛尚一同壯烈戰死。
諸葛懷:諸葛亮幼子,晉太傅王覽建議朝廷,召錄漢代名臣之後裔到京城任職,惟諸葛懷未至。經查訪得知,原打算給諸葛懷封爵,他推辭說生活可以自給,無才幹補閏,願終老於家。晉帝同意了他的請求。
諸葛果:諸葛果,諸葛亮的女兒。成都西南有朝真觀,即乘煙觀。古老相傳諸葛果在這裏修行和成仙升天。
諸葛亮流傳有〈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編輯] 後裔
根據古代史料,有關諸葛亮後裔三代之後裔孫下落均無記載。1992年,浙江蘭溪諸葛村發現《高隆諸葛氏族宗譜》,據此記載,自宋代以來諸葛亮後裔一直生活在浙江蘭溪一帶。
現在諸葛亮的後裔主要聚居在建德、蘭溪、龍游三市縣相鄰的50公里範圍內的11個村鎮中,那裡有諸葛亮的後裔八千餘人,多是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孫。
諸葛亮後裔聚居浙江是從其第14代孫諸葛利任五代時壽昌縣縣令開始的。五代時的壽昌即今浙江建德。諸葛利生子諸葛青,諸葛青的長子諸葛承陰的後代於南宋時遷到泉麓村。泉麓村現屬蘭溪市,現該村有109戶569人,其中450人是諸葛氏後裔。諸葛青之次子諸葛承枯的後代從壽昌遷到石鼓坂腳,石鼓坂腳即今浙江省建德縣李家鎮石鼓村,現那裡有諸葛後裔292人。諸葛青之四子諸葛承突的後代從壽昌遷到浙江省龍游縣華龍村定居,目前這裡有諸葛後裔49戶230人。諸葛青的三子諸葛承載的後代於南宋時遷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諸葛亮高臥隆中之意。高隆即今蘭溪市諸葛鎮。諸葛後代散居在高隆周圍的7個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們便開始稱高隆為諸葛鎮了,這個稱呼一直叫到現在。現在的諸葛鎮有諸葛後裔2500人,是諸葛後裔最集中的地方,現已成為諸葛後裔的活動中心。
諸葛鎮保存有始建於明代的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內的寶樓上珍藏着 《諸葛氏宗譜》,這本宗譜共修過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後一次在1947年,當時的國民黨元老陳果夫為這部宗譜的最後修訂寫了序。

[編輯] 參見

三國
三國志
三國演義
三國人物表
三國食貨志
賽珍珠著《中國小說》,著重論述了作為民間文學的小說特點,分析了《水滸傳》、《三國演義》及《紅樓夢》三部小說的特點。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21: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30000051KK0563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