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拉啤酒館政變

2006-10-31 3:16 am
有沒有希特拉啤酒館政變的資料?

回答 (4)

2006-10-31 3:20 am
✔ 最佳答案
啤酒館政變 (也稱為慕尼黑政變;德語稱作Hitler-Ludendorff-Putsch,Putsch意思是政變) 在1923年11月9日晚上發生,由德國納粹黨在慕尼黑發動,但最後失敗。主要策劃者包括納粹黨領導人阿道夫·希特勒、一戰德軍名將埃里希·魯登道夫及其他戰鬥聯盟的成員 (由納粹黨、衝鋒隊、Oberland League與Reichskriegsflagge等組織組成) 。

政變失敗後三天,希特勒被判叛國罪。他的部分同黨被捕,也有些逃到奧地利。魏瑪共和國政府搗破納粹黨的總部,並查封了黨報人民觀察者 (Völkischer Beobachter)。

1924年2月26日,希特勒與其部下魯道夫·赫斯被判監五年。在牢獄中,赫斯擔當秘書,協助希特勒撰寫了《我的奮鬥》,作為後者的自傳與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希特勒明白到不能以武力奪權,而是應該用合法的手段上臺。希特勒最後在該年12月被釋放,但赫斯則坐牢七年半。

事件中,有數十位納粹黨的支持者身亡。希特勒在《我的奮鬥》的前言中提及他們的名字,並認為他們是「烈士」。1935年,以上死者被葬於慕尼黑一個裝修華麗的墓室中。1947年,盟軍拆除墓室,並把遺骨四散。

2006-11-10 17:10:49 補充:
下面兩位,你地答案離哂題,邊個叫你地講希特拉既生平?
2006-11-13 6:41 am
啤酒館政變 (也稱為慕尼黑政變;德語稱作Hitler-Ludendorff-Putsch,Putsch意思是政變) 在1923年11月9日晚上發生,由德國納粹黨在慕尼黑發動,但最後失敗。主要策劃者包括納粹黨領導人阿道夫·希特勒、一戰德軍名將埃里希·魯登道夫及其他戰鬥聯盟的成員 (由納粹黨、衝鋒隊、Oberland League與Reichskriegsflagge等組織組成) 。

政變失敗後三天,希特勒被判叛國罪。他的部分同黨被捕,也有些逃到奧地利。魏瑪共和國政府搗破納粹黨的總部,並查封了黨報人民觀察者 (Völkischer Beobachter)。

1924年2月26日,希特勒與其部下魯道夫·赫斯被判監五年。在牢獄中,赫斯擔當秘書,協助希特勒撰寫了《我的奮鬥》,作為後者的自傳與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希特勒明白到不能以武力奪權,而是應該用合法的手段上臺。希特勒最後在該年12月被釋放,但赫斯則坐牢七年半。

事件中,有數十位納粹黨的支持者身亡。希特勒在《我的奮鬥》的前言中提及他們的名字,並認為他們是「烈士」。1935年,以上死者被葬於慕尼黑一個裝修華麗的墓室中。1947年,盟軍拆除墓室,並把遺骨四散。
2006-11-08 2:34 am
希特勒早年的夢想是成為一個畫家,也曾想當建築師。他曾兩次報考維也納美術學院,可都落榜了。由此,他成為維也納街頭的一個流浪漢,住在貧民窟內,飽一餐餓一餐地過日子。他後來回憶說,「那時我除了一身黑大衣和飢餓是忠實朋友外,什麼都沒有。」為了謀生,希特勒曾到鐵路行李房扛包裹,也曾在街道給人畫像,還曾在下雪天掃馬路,實在沒有活幹,就到粥棚去蹭粥喝。這段悲慘生活經歷深深影響了希特勒的一生,他不但人格上變得刻薄冷酷,在政治上也好走極端。如希特勒主張日爾曼民族優越無比,並頑固地反社會主義、反猶太主義等。

希特勒的復仇情結使他待人冷酷無情,毫無良知。希特勒後來因為「啤酒館政變」而被捕下獄,他在獄中寫下了臭名昭著的《我的奮鬥》一書,其核心思想就是復仇與擴張。希特勒上臺之後,完全執行了其納粹理念,撕毀了《凡爾賽和約》對德國軍力的限制,瘋狂擴軍備戰。1939年9月,希特勒悍然發動了侵犯波蘭的戰爭,由此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佔領波蘭後,希特勒把德國、波蘭等國的猶太人都押送至設在當地的集中營。這是因為希特勒認為,當年猶太人的背叛是「一戰」中德國戰敗的主要原因。所以他要瘋狂迫害猶太人,以洩當年之憤。1939年「二戰」爆發時,歐洲共有猶太人920萬人,可到了1945年戰爭結束時,歐洲僅剩下310萬猶太人;同樣,「二戰」爆發時,德國有猶太人20萬人,可到1945年5月,只剩12,000人。

由此,希特勒的復仇情結完全超越了人性。按照國際法,軍人一旦在戰場被俘,是不得虐待的。但是,希特勒根本不顧這一套。他曾下令:蘇聯軍隊中的政治委員一旦被俘後一律槍斃。「二戰」中,蘇聯紅軍的政工幹部極少生存。他的手下認為槍殺戰俘不妥,對此他說:「見他的鬼!如果我不體恤俘虜,不考慮戰俘的權利,那麼敵人在戰場前就會好好地想一想了。」據說,希特勒還曾下令,如果德軍拿下莫斯科,將徹底予以毀滅,以報其不投降之仇。

希特勒的復仇情結使他對國人也十分冷酷。1945年開春,德軍的處境越來越不妙。希特勒下令,將德軍所有放棄重要陣地的指揮官立即處死。

希特勒也是一個偏執型人格障礙者

希特勒也是一個嚴重的偏執型人格障礙者。偏執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突出表現有:固執、僵化、敏感多疑、易發脾氣、完全不替他人著想。偏執型人格障礙者還伴有憂鬱型情緒障礙,其表現為心情惡劣、焦慮緊張,並很容易感到生活乏味、對受過的傷害耿耿於懷,不能饒恕他人。希特勒做事極端蠻橫而不計後果。

希特勒的中學老師愛德華.休曼曾說:「希特勒肯定有某些天資,但是他缺乏自製力,說得客氣一點,他好強辯,剛愎自用,脾氣暴躁,自以為是,不遵守課堂紀律,總之學習又不用功。」希特勒從小就是一個妄想成性的人,做事我行我素,隨心所欲,頗具藝術家氣質。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個人處在精神亢奮的狀態下可能會產生高度的突發奇想。梵.高、莫奈的不少藝術傑作都是在這種狀態下完成的。希特勒在情緒高漲時,也是靈感迸發,做畫甚具原創性。可惜夢碎維也納,使希特勒由追求藝術夢想而轉變為尋求政治抱負,走上了另一條人生道路。可悲的是,他的政治抱負給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時代帶都來了巨大的災難!

1941年12月5日,蘇軍向莫斯科城外的德軍發起總攻,在蘇軍強大的攻勢下,德軍傷亡很大。此時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博克元帥請求後撤。但是希特勒堅決不准,儘管後退會有利於部隊補給。由於希特勒堅持己見,德軍在蘇軍的反擊中無必要地傷亡了50多萬人,最後還是後退了100-150公里。對此,希特勒沒有絲毫的反省!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希特勒的某些偏執表現曾一度給他贏得了輝煌,使人們錯把他當作是軍事天才。如在「二戰」初期,希特勒堅持打破常規做法,以「閃電戰」的方法大膽襲取波蘭、比利時及法國等國,令德軍統帥部的將領們對他刮目相看。在蘇聯戰役初期,希特勒也以其鋼鐵般的意志,贏得了戰場的某些主動。但沒多久,大家就都發現,希特勒完全就是一個瘋子,一切唯意志論,根本不考慮現實,令人無法忍受。德軍元帥古德裏安後來在回憶錄中就曾痛苦地寫道:「元首這是在動員全世界力量要打敗我們自己。」可惜,希特勒對此毫無察覺!

希特勒(1889-1945)是人類史上最大的戰爭魔王。他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61個國家參加,20億人參戰,5700萬人死亡。他曾想獨霸世界,卻最終自掘墳墓;他生前耀武揚威,卻最終畏罪自殺。
ckw2005Jul 6 2006, 10:39 PM
佢打仗一朝得志,語無倫次
hermanweiweiJul 7 2006, 01:55 PM
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爆發時,希特拉志願參加了德國巴伐利亞預備步兵第16團,在西線與英法聯軍作戰。1917年,他由傳令兵晉升為下士班長。戰後,由於德國曾爆發以猶太人為首,與蘇俄第三國際聯手的共產革命,德國陸軍一方面要避免共產思想在軍隊中蔓延,一方面又對如雨後春筍成立的各種新政黨頗有興趣,於是成立了一個調查局。希特拉因為這個調查局符合他的反共理念而應征並獲得錄用。在慕尼黑大學,他的對被遣返戰俘的演說才能讓教授與戰俘們同樣印象深刻。


納粹黨的標識1919年,在執行任務旁聽德國工人黨(即後來的納粹黨)會議時,希特拉起身痛斥一個鼓吹巴伐利亞分離運動者是中了猶太人「要把德國分裂成兩個國家」的奸計,德國工人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對此演說印象深刻並邀請了希特拉入黨。不久後希特拉成為主席團委員,3年後即1921年出任黨魁,並正式將黨名更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NSDAP),並雇佣了一批打手成立了國民衝鋒隊。

1923年,希特拉因為啤酒館政變事件而入獄,在獄中由他口述完成《我的奮鬥》一書的上半部分,表達出他多方面的觀點,如兼併奧地利,廢除《凡爾賽和約》,奪取生存空間,擴充領土,征服世界;並宣揚復仇主義、種族主義、民族沙文主義和反蘇反共等思想。1924年12月出獄後,他於次年重建納粹黨併成立黨衛軍(警衛旗隊)。


hermanweiweiJul 7 2006, 01:57 PM
1933年,在壟斷資本集團和軍界支持下,納粹黨發展成為國會中的第一大黨。1月30日,希特拉出任德國總理。通過「國會縱火案」與「長刀之夜」等事件,他逐漸打擊及削弱異己黨派與黨內反對派,鞏固自身勢力。1934年8月1日,總統興登堡病逝,希特拉兼任德國總統,並將總統與總理兩個職務合二為一,擁有無上的權力,可以無限期連任,並命令所有軍隊、法官以及政府官員向他宣誓效忠。作為元首和總理,他成為國家政權的單獨執掌者,即獨裁者,把軍隊和教會之外的所有政治社會機構都納粹化。在執政期間,希特拉廢止魏瑪共和國,將德國改稱為納粹德國或德意志第三帝國;並解散國會,取締其他一切政黨和團體,迫害和屠殺共產黨人、進步人士和猶太人,宣佈納粹黨和第三帝國合為一體,開始了他的獨裁之路。

在第三帝國初期階段,他的某些經濟措施一度使得德國經濟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陰影,也因此獲得低下層民眾的支持。希特拉承諾「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排與麵包」,而且他的承諾在第三帝國初期(1933年-1938年)實現了,從而使更多人擁護希特拉。所以戰後有人這樣評價他:「元首在1938年之前是偉人,1938-1940年之間是暴君,1940之後則是個徹底的瘋子。」這句話不無道理

在政治體制上,希特拉領導下的第三帝國相對魏瑪共和國時期是傾向於極端民族保守主義的。1936年,德國與東條英機領導的日本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次年,墨索里尼領導的意大利加入了這個協定,從而形成了德、日、意三大軸心國,這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1936年3月,在他的指揮下德軍進入萊茵蘭非軍事區。7月,德軍伙同意大利軍隊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扶持佛郎哥取得政權。1938年3月12日,第三帝國吞併奧地利;9月,英國、法國、德國與意大利在德國慕尼黑簽定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領土蘇台德區給德國的《慕尼黑協定》。1939年3月15日,德國撕毀《慕尼黑協定》,進軍並侵佔捷克斯洛伐克。為避免蘇聯捲入戰爭,導致德國兩線作戰,希特拉邀請史達林會晤,並於同年8月23日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2006-10-31 3:20 am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的黨魁和納粹德國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兼任德國武裝力量三軍統帥。希特勒嚴格地說應該是奧地利人。


早年歲月
生於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的邊界城市因河畔布勞瑙的 一個海關文職人員家庭,父親阿洛伊斯·希特勒曾經當過鞋匠,後來才轉為海關文職人員。童年時代性格倔強、放任。早年學習繪畫。中學時成績非常差,因此未畢 業就因肺病退學了。十八歲時報考維也納美術學院卻未被錄取。父母雙亡之後在維也納靠孤兒撫恤金及遺產維生,但他日後卻聲稱他此時衣食不繼,四處流浪,為自 己博取同情並塑造自立更生的強人形象。希特勒早在中學時就接觸了狂熱的民族主義,來到維也納之後又閱讀了大量宣傳種族優越的書籍,更加痴迷於其中,發誓要 為"德國復興而奮鬥"。

[編輯]

邁向權力之顛


1925年的魯登道夫與希特勒。

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爆發時他志願參加了德國巴伐利亞州的軍隊,在西線與英法聯軍作戰,1917年由傳令兵晉升為下士班長。戰後,由於德國曾爆發以猶太人為首,與蘇俄第三國際聯 手的共產革命,德國陸軍一方面要避免共產思想在軍隊中蔓延,一方面又對如雨後春筍成立的各種新政黨有興趣,於是成立了一個調查局。希特勒因為這個調查局符 合他的反共理念而應征並獲得錄用。在慕尼黑大學的受訓課程與向被遣返戰俘的演說中,希特勒的演說才能讓教授與戰俘們同樣印象深刻,1919年在執行任務旁聽德國工人黨(即後來的納粹黨)會議時,希特勒起身痛斥一個鼓吹巴伐利亞分離運動者是中了猶太人要把德國分裂成兩個國家的奸計,德國工人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對此演說印象深刻並邀請了希特勒入黨。不久後希特勒成為主席團委員,3年後出任黨魁,正式將黨名更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並雇佣了一批打手成立了國民衝鋒隊。1923年因為啤酒館政變入獄,併在獄中寫下《我的奮鬥》一書,表達出他多方面的觀點,如兼併奧地利和反猶。1924年12月出獄,次年重建納粹黨併成立黨衛軍和警衛旗隊。





參閱

您可以在維基語錄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文章:
阿道夫·希特勒
戈林
戈培爾
希姆萊
隆美爾
史達林
羅斯福
邱吉爾
墨索里尼
東條英機
《我的奮鬥》
第二次世界大戰



前任:
施萊謝爾 德國總理
1933年 - 1945年 繼任:
戈培爾
前任:
興登堡 德國總統
1934年 - 1945年 繼任:
鄧尼茨海軍元帥
阿道夫·希特拉

出生日期 1889年4月20日
出生地區 奧匈帝國因河畔布勞瑙
逝世日期 1945年4月30日
逝世地區 德國柏林
魏瑪共和國總理
總理任期 1933年1月30日 - 1934年8月2日
(合併為總統)
前任總理 施萊謝爾
繼任總理 卡爾·鄧尼茨
德意志帝國元首
在位時間 1934年8月2日 - 1945年4月30日
參考資料:
Wikipedia

回答者 :levingorden [小學級 5 級]
回答時間:2006-05-10 00:19:37
檢舉


生於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的邊界城市因河畔布勞瑙的一個海關文職人員家庭,父親阿洛伊斯·希特拉曾經當過鞋匠,後來才轉為海關文職人員。童年時代性格倔強、放任。早年學習繪畫。中學時成績非常差,因此未畢業就因肺病退學了。十八歲時報考維也納美術學院卻未被錄取。父母雙亡之後在維也納靠孤兒撫恤金及遺產維生,但他日後卻聲稱他此時衣食不繼,四處流浪,為自己博取同情並塑造自立更生的強人形象。希特拉早在中學時就接觸了狂熱的民族主義,來到維也納之後又閱讀了大量宣傳種族優越的書籍,更加痴迷於其中,發誓要為"德國復興而奮鬥"。
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爆發時他志願參加了德國巴伐利亞州的軍隊,在西線與英法聯軍作戰,1917年由傳令兵晉升為下士班長。戰後,由於德國曾爆發以猶太人為首,與蘇俄第三國際聯手的共產革命,德國陸軍一方面要避免共產思想在軍隊中蔓延,一方面又對如雨後春筍成立的各種新政黨有興趣,於是成立了一個調查局。希特拉因為這個調查局符合他的反共理念而應征並獲得錄用。在慕尼黑大學的受訓課程與向被遣返戰俘的演說中,希特拉的演說才能讓教授與戰俘們同樣印象深刻,1919年在執行任務旁聽德國工人黨(即後來的納粹黨)會議時,希特拉起身痛斥一個鼓吹巴伐利亞分離運動者是中了猶太人要把德國分裂成兩個國家的奸計,德國工人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對此演說印象深刻並邀請了希特拉入黨。不久後希特拉成為主席團委員,3年後出任黨魁,正式將黨名更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並雇佣了一批打手成立了國民衝鋒隊。1923年因為啤酒館政變入獄,併在獄中寫下《我的奮鬥》一書,表達出他多方面的觀點,如兼併奧地利和反猶。1924年12月出獄,次年重建納粹黨併成立黨衛軍和警衛旗隊。
1933年1月30日出任德國總理,通過「國會縱火案」與「長刀之夜」打擊異己黨派與黨內反對派。1934年8月2日,87歲高齡的德國總統興登堡病逝,希特拉兼任德國總統,並將總統與總理兩個職務合二為一,擁有無上的權力,可以無限期連任,並命令所有軍隊以及法官和政府官員向他宣誓效忠。作為元首和總理,他成為國家政權的單獨執掌者即獨裁者,把軍隊和教會之外的所有政治社會機構都一體化。他執政期間的德國被稱為納粹德國或德意志第三帝國。並且取締其他一切政黨和團體,宣佈納粹黨和第三帝國合一。
在第三帝國初期階段,他的某些經濟措施一度使得德國經濟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泥潭,也因此獲得下層民眾的支持。希特拉承諾「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排與麵包」,而且他的承諾在第三帝國初期(1933-1938)變成了現實,從而使更多人擁護希特拉。所以戰後有人這樣評價他:「元首(希特拉)在1938年之前是偉人,1938-1940年之間是暴君,1940之後則是個徹底的瘋子。」這句話不無道理。
不過在政治體制上,希特拉領導下的德國相對魏瑪共和國時期是傾向於極端民族保守主義的。1936年,他和墨索里尼領導的意大利、東條英機領導的日本聯盟結成軸心國,這直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在他的領導下干涉西班牙內戰,扶持佛郎哥政權,並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蘭、法國、蘇聯等國家,發動了對英國的大規模空襲,但英美空軍回以更大規模的報復。
國內方面,他實行法西斯式的一黨恐怖專政,仇視且排斥其它非納粹政黨和思想,包括共產主義運動,他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即為關押共產黨之用。他還鼓吹民族優越,仇視其它民族。在國內建立衝鋒隊、黨衛軍、蓋世太保等獨立於國防軍外的納粹軍事組織。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在希特拉的領導下的第三帝國期間,德國以及其佔領國領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營,猶太人以及其他人種的遭到了大屠殺。根據粗略估計,期間總共有約600萬猶太人因為希特拉的種族滅絕政策而被屠殺。
在戰爭方面,希特拉在軍事上摒棄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模式,創立了並且實踐了閃電戰、空軍支援等新型戰爭模式,改變了戰爭的形態。
1941年希特拉將德文的花體書寫規範廢除,採用拉丁體。
1945年4月28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市區。希特拉宣佈鄧尼茨海軍元帥為元首繼承人,宣傳部長戈培爾博士為總理繼承人,黨務部長鮑曼為黨務繼承人,並下令逮捕不忠的帝國元帥戈林和蓋世太保首領希姆萊,之前他還槍斃了企圖叛逃的衛隊長,愛娃·布勞恩的親戚菲格萊因。30日15時30分,希特拉與愛娃·布勞恩舉行婚禮,之後希特拉用一支7.62毫米手槍自殺,而愛娃·布勞恩則服氰化鉀自盡。1945年5月8日夜,納粹德國正式投降。德國戰敗。不久盟軍在總理府的廢墟中找到了希特拉尚未完全焚毀的屍體。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05: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30000051KK049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