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滿漢全席是清代中葉興趣的一種氣勢宏大,禮儀隆重,接待程序繁複,廣集各民族各地區肴饌精華,以滿、漢珍味和燕窩、魚翅、燒豬、烤鴨四大名菜為龍頭的特級酒筵。
滿漢全席是清代中葉興趣的一種氣勢宏大,禮儀隆重,接待程序繁複,廣集各民族各地區肴饌精華,以滿、漢珍味和燕窩、魚翅、燒豬、烤鴨四大名菜為龍頭的特級酒筵。
關於它的始源,目前有多種說法。有人說它發源於北京,萌芽於宮廷,創始於乾隆、嘉慶年間;有人說它濫觴在揚州,誕生在官場,是為接待隨同乾隆南巡的文武大臣而專設的。
剖析滿漢全席的成因,不能脫離清代中葉的經濟政治刑勢和社會上層的飲食風尚。首先,繁盛了數千年的中國酒筵發展到清代,已進入碩果累累的金秋,歷代傳承下來的各種名席都為滿漢全席的孕育提供了可供借覽的藍本。其次,清初國力強盛,上層統治集團的生活逐漸奢靡,滿蒙王公和漢族權貴之間的頻繁酬酢,促使酒筵急劇升級。尤其是乾隆的六次南巡,窮極口腹之美,地方官吏邀功請賞,操辦盛宴不遺餘力。
第三,當時的揚州物華天寶,富甲天下,加之淮揚廚技自古馳名,飲食市場異常繁榮,所以有條件多次接待龐大的君臣南巡隊伍,從而操辦出這一煌煌大宴,在中國筵宴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滿漢全席的主要特色有四:
其一,禮儀重,程式繁,強調氣勢和文采。
其二,規格高,菜式多,宴聚時間相當長。
其三,原料廣,工藝精,南北名食匯一席。
其四,席套席,菜帶菜,燕、翅、豬、鴨扛大旗。
2:
宴王時,府內由內司負責祭典的進行,前案擺設素食,後案擺設滿漢全席;滿漢全席共有一百零八道菜,各有其獨特的風味。而府外則 由眾班頭扶杖護衛,內外肅靜,此時府門要先封閉。在子時前,主廚指揮大家擺好滿漢全席,在滿漢全席旁,右為整隻生羊,左為整隻生羊,並設有盥浴所。
滿漢全席擺妥之後,經過三敲擂鼓、九叩禮、三跪九叩等儀式之後就進行素齋,這就如同祀王時的儀式。
祭神前由大總理先以水潔手,象徵性地吃一口、喝一口,屬於與神共進之遺風。然後一道道一序送到千歲爺前面,請神品嘗。
在素齋之後就由「讀祝生就位,進祝文」
尊神俯念塵凡疾苦,拔諸蔽孽瘴癘,水勞旱乾,靜淨庶徯,蘇有待惠,拯困解厄,其時宜矣。聖德尊崇,威震環宇,豐功偉烈,深澤廣被群生;穿瘉匿跡,魍魎潛形,闔寬以安覺;至誠而感召,萬民慶有賴,聽擊攘之歡聲。,
先頌讚王爺的「禪惡彰仁,禍淫福善」,為民眾的素行主持獎懲,所以讚美其公正無私。然後鄭重地禮謝在蒞境期間所行的一切恩澤,感謝為全鎮善信的平安,進行了一連串的驅除事務。
讀完祝文後,再一次行三跪九叩,分三次進獻各種山珍海味,而每一進獻後都進行三跪九叩。
初進獻:燕窩、五湖、四海、山珍、海味
二進獻:羹、飯、胙肉、甜湯、水果、紅龜、金帛
最後行禮進香,然後將祝文和金帛燒掉,祝文的宣讀、焚化即是與神溝通、崇奉的象徵行為。
宴王後,按照古禮所有參與者都要共同進食,通常會選在另一場所進行享用這些貢奉給神的御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