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土木堡之變之後英宗的問題

2006-10-30 1:29 pm
我查過很多書,只說土木堡之變之後英宗被虜,那他被擄走之後,英宗最後怎麼了?

回答 (2)

2006-10-30 1:38 pm
✔ 最佳答案
土木之變,又稱土木堡之變,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朝時期,蒙古瓦剌也先部隊進攻明朝,宦官王振不顧朝臣反對,鼓勵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七月命皇弟郕王朱祁鈺留守,朱祁鎮率軍50萬親征,出居庸關,軍糧不繼,八月在大同聽說前方戰敗,王振驚慌撤退。然而王振想讓英宗到他的家鄉蔚州(今河北蔚縣),不顧大同總兵郭登反對,匆忙改變行軍路線。行四十里後,又怕大軍過境損壞家鄉莊稼,急令軍隊轉道宣府。在8月14日到達土木堡(河北懷來西南),就地宿營。土木堡缺水,將士饑渴,被也先部隊追上。也先遣使詐和,英宗不疑有他。當明軍大軍移動時,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發動攻勢。明軍只得倉促應戰,結果死傷過半,朱祁鎮被俘,王振被護衛將軍樊忠所殺。明軍死亡過半,大量輜重盡為也先掠奪。

土木之變的消息傳回京城,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文等擁立朱祁鈺即位為景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同年十月,也先軍攻至北京城下,欲用英宗為人質,向明廷進行勒索;此時朝廷分為兩派,一派主張議和,將首都南遷。另一派以于謙為首,主張保衛京城。在京師保衛戰中,京師民眾起而支援明軍,打擊也先的部隊。也先受到夾擊,勒索不成,景泰元年(1450年)釋放英宗,後為景帝幽禁於南宮。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鈺病重,武清侯石亨、太監曹吉祥和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密謀發動政變,擁立英宗復辟,立此年為天順元年,是有明一朝唯一使用兩個年號的皇帝。不久于謙與王文以謀逆罪被殺,史稱「奪門之變」。土木之變後,瓦剌勢力大振,明朝北邊長期處於挨打局面。
參考: 維基百科
2006-10-31 2:35 am
明朝第七任皇帝明英宗於1449年受宦官王振慫恿,親征瓦剌,豈料在土木堡一役兵敗,王振被殺,英宗被俘,瓦剌族長也先本希望以明英宗來威脅中國,但當時大臣于謙力主抗戰到底,為安定人心,他領導眾大臣宗室擁立英宗的弟弟郕王為帝,是為明景帝,而遙稱被俘的英宗為太上皇。之後瓦剌攻北京被擊退,瓦剌太師也先見不可打敗中國,而自己也與瓦剌可汗脫脫不花不和,加上瓦剌與中國開戰後失去與中國互市的好處,故與中國言和,並於1450年釋放明英宗回北京。

明英宗回京後,被封為太上皇,但實在被軟禁在後宮之中,而明景帝當初曾表示會立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作為補償,但後來卻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之後朱見濟病故,景帝已無其他兒子,但也不肯立見深為太子,這令英宗相當不滿。

景帝在位八年,重用賢臣于謙,政治清明,但不少奸臣小人被于謙貶抑,對于謙懷恨在心,故找機會向于謙反撲。景帝後來患上重病,與于謙有隙的宦官曹吉祥、大臣石亨、徐有貞在黎門時份帶兵破軟禁英宗的南宮城牆,擁立英宗復辟,並廢景帝為郕王。史稱奪門之變。

奪門之變後,景帝病故,奪門一黨人怕英宗復辟名不正言不順,誣陷于謙私自迎外藩入宮奪位,實在真是賊喊捷賊,但一代賢臣于謙就因此被害。
明英宗復位後,改元天順,是明清兩代唯一有兩個年號的皇帝。各發動奪門之變的諸臣都獲封賞,但各人在數年間都因犯下不法事已下獄但被誅。
至於明英宗,似乎沒有因木土堡之變而得到教訓,他復辟後甚至思念起王振,為他雕刻一個木像,以招王振亡魂。
明英宗復辟後在位八年,在公元1464年駕崩,享年39歲。太子朱見深繼位,是為明憲宗。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18: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30000051KK0069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