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叫初禪 二禪 三禪 四禪?

2006-10-30 5:39 am
咩叫初禪 二禪 三禪 四禪?

回答 (2)

2006-10-31 6:42 pm
✔ 最佳答案






四.色.界.定.
1)初禪名為離生喜樂地。
離欲界之粗濁,而生初禪得喜樂,故名離生喜樂地。

初禪有五支功德 -
一、覺支。於禪定中,得大清淨,知色界細觸,非欲界粗觸,如大寐得醒,如貧得寶藏。二、觀支。即以細心分別禪中諸妙功德。三、喜支。獲得初禪,定中所得利益甚多,如是思維,歡喜無量。四、樂支。喜心既息,恬然寂靜,受禪定樂。五、一心支。證初禪時,心依覺觀喜樂之法,故有細微散亂,若將喜樂心息,則心與定為一,故名一心支。

得初禪人,能離五蓋 -
一、離貪欲蓋。欲界樂粗淺,今得初禪之樂細妙,以勝奪輕,故能離貪欲。
二、離瞋恚蓋。欲界苦緣逼迫,易生瞋心,得初禪時,無有逼迫,樂境在心,故無瞋恚。
三、離睡眠蓋。得初禪時身心明淨,定法所持,心不昏亂,觸樂自娛,故不睡眠。
四、離掉悔蓋。禪定持心,任運不動,故能離掉,由掉故有悔,無掉即無悔。
五、離疑惑蓋。未得初禪時,疑有定無定,今親證定境,疑心即除,故得離疑惑。
昔日常為欲火所燒,得初禪時,如人入清涼池,是以偈說:「如貧得寶藏,大喜覺動心。」初心粗念名為覺,後細心分別名為觀。若得初禪,即具信、戒、捨、定、聞、慧等種種善心。需知初禪覺觀二法亂心,譬如人睡眠,有呼喚聲,心大惱亂,故應遣覺觀。
初禪所生之喜樂為粗,障二禪內淨,初禪唯與身識相應,故名外淨。二禪則與心識相應,故名內淨。初禪心有覺觀,名為內垢,二禪無尋無伺,故名內淨。
既知初禪之過,障於二禪,今欲遠離,當用三種方法遣除。一、不受不著。二、呵責過失。三、觀心窮檢。由此三法,可離初禪覺觀之過。譬如世人僱傭工作,後見其有過失,心欲令去,亦用此三種方法。如是上人利智,不與顏色自動便去。二若是不去,應與數數責備始去。如果再不去,則以杖遣出。呵責初禪覺觀方法,亦是如此。
  

2)二禪名為定生喜樂地。
此定生時,與喜俱發,勇心大悅。二禪未發時,於其中間,亦有定法,從此靜坐,加功不已,其心忽然澄靜,無有分散,即是未到地定。如此經久,不失不退,定心與喜俱時而發,如人從暗室出,忽見外邊光明,其心明亮內淨,十種功德俱發,具如初禪發相。

二禪有四支功德 -
一、內心清淨。既離覺觀,依內淨心發定,皎潔分明,無有垢穢。二、喜悅無量。定與喜俱時而發,行人深心自慶,內心生喜定等十種功德善法。三、甚為快樂。行者享受喜中之樂,恬澹悅怡。四、一心不動。受樂心息,既不緣定內喜樂,又不緣外念思想,是故一心不動。

  
三禪名為離喜妙樂地。
入此定時,離於前地之喜,而得勝妙之樂,身諸毛孔,悉皆欣悅。
欲得三禪,又當呵責二禪喜悅之過,亦如捨覺觀,由愛故有苦,失喜則生憂,如人知婦是羅剎女,棄捨不生戀著,仍用三法遣除。一、不受不著。二、呵責過失。三、觀心窮檢。喜則自謝。
三禪未生,中間有定,加功不止,一心修習,其心湛然安靜,即是三禪未到地定。而後其心,泯然入定,不依內外,與樂俱發,心樂美妙,不可為喻。
樂定初生,既未身,中間多有三過。一、樂定既淺,其心沈沒,少有智慧。二、樂定微少,心智勇發,不能安穩。三、樂定之心,與慧力等,綿綿美妙,多生貪著,心易迷醉,是故經說:「是樂聖人可以捨,餘人捨為難。」
三禪欲發,有此三過,是故樂定不得增長身,當用三種方法調適。一、若心昏沈,當以念精進慧策起。二、若心勇發,當念三昧定法攝持。三、若心迷醉,當念後樂及諸勝妙法門,以自醒悟,令心不著。雖對五塵,不發五識,樂與意識相應,以識內滿,故身而受樂。
又者,初禪之樂,從外而發,外識相應,與意識不相應,內樂不滿。二禪之樂,雖從內發,然從喜而生,與喜根相應,樂根不相應,而樂依於喜,喜尚且不,何況於樂乎。今三禪之樂從內發,以樂為主,內無喜動,念慧因緣,令樂增長。

三禪有二時樂 -
一、快樂樂。樂定初樂,未能身。二、受樂樂。樂既增長,身受樂。譬如石中之泉,從內湧出,盈流於外,滿溝渠。三禪之樂,正是如此。

三禪有五支功德 -
一、捨喜心不悔,並離前三種過失。二、既得三禪之樂,仍念用前三法守護,令樂增長。三、善用三法離前三過。四、快樂,樂身受。五、受樂心息,一心寂定。
  


四禪名為捨念清淨地。
此定發時,體無苦樂,與微妙捨受俱發,樂受暫滅。欲得四禪,當應深見三禪過患,初欲得樂,一心勤求,大為辛苦;既得復要守護愛著,是亦為苦;一旦失壞,益加受苦。因見三禪之樂,有大苦惱,應當一心厭離,求四禪不動定。時於三禪邊地,當修六行觀法,仍用三法遣除。一、不著。二、呵責。三、窮檢。行此三法,三禪之樂便謝。
行者精進不止,心無動散,於後忽然開發,定心安穩,出入息斷,定發之時,與捨俱生,無苦無樂,空明寂靜,此時心如明鏡不動,亦如靜水無波,絕諸亂想,正念堅固,猶如虛空,是名世間真實禪定。於此禪中,若欲轉緣,學一切事,隨意成就,轉粗形為妙質,易短壽為長年,一切神通妙用,說法自在,莫不從此定出。
  
四禪有四支功德 -
一、不苦不樂,此禪初發,與捨受俱發,捨受心法,不與苦樂相應。二、既得不苦不樂定,捨棄勝樂,不生厭悔。三、心念清淨,禪定分明,平等智慧,照了無遺。四、定心寂靜,雖對眾緣,心無動念。
  
以上四禪,乃依尋伺喜樂,有具不具,分為四種差別,若具尋伺喜樂,名為初禪定。離尋伺但有喜樂,名為二禪定。離尋伺喜三種,但有樂一種,名為三禪定。具離尋伺喜樂四種,名為四禪定。
 
2006-11-02 1:22 am
「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此是初禪三天。
「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此是二禪三天。
「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此是三禪三天。
「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此是四禪九天。

欲界天修上品十善,還帶一些未到定,他們能伏五欲,但是沒有伏斷,也就是說欲界六層天愈往上去,欲念愈淡薄。如果欲念完全伏住,定功就成就了,就能夠生初禪色界天。色界有十八層天。

初禪三天:
實際上它是一層,只是福報享受不一樣。梵眾好比是人民,梵輔好比是大臣,大梵天好比是天王,福報就更大了,同一層天三種不同的享受。梵為清淨之意,初禪就已心地清淨了,再往上去更不必講,愈往上心愈清淨。

二禪三天:
古德說,初禪天還有類似人間的組織,有人民、有官僚、有國王。二禪以上,是平等的世界,真正的共和,沒有國王、大臣,統統平等。雖然平等,但福報還是有差別。差別從何而來?個人修行功夫不同。少光天天人的光,比其他天人少一點;無量光天光就大一點。光從哪裡來?心地清淨,自然就放光。

其實所有一切萬物,包括草木皆有光。每個人光的色彩不同,大小各異,從光的大小、顏色就能看到一個人心行的善惡。心地善良慈悲,心善、行善放的光是金色光明,最殊勝。其次是黃色,顏色差一點。鬼神見到修行人為什麼尊敬?他看到心地善良、慈悲行善的人,光的顏色很好。

「光音天」用光表音聲。二禪,人與人的意見溝通不須說話,用放光來表示。

三禪三天:
心地更清淨,故稱淨天。其名稱也是以心地清淨、功行優劣而言。

四禪九天:
「福生天,福愛天」,此是四禪普通天,跟三禪一樣。「福生、福愛、廣果」稱為福天,福報最大,三災不及。三災即水災、火災、風災。火可以燒到初禪,水可以淹沒到二禪,風可吹毀三禪。到第四禪,水、火、風三種災難都沒有。水火風,佛經稱為「大三災」;而「小三災」是刀兵劫、瘟疫、饑饉。

《大智度論》說,色界天人修禪定,依「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以及布施、持戒,才能以其定功生到四禪天。四禪諸天也是以定功淺深、修福多寡而產生的差別相。

「無想天」是外道天。修定,定中一念不生,是無想,修成功就生到此地。有定沒有慧,這是錯誤。「禪那」是梵語,譯為靜慮;「靜」是定,「慮」是觀照功夫,也就是說樣樣明瞭,不是死定。一念不生,又樣樣清楚、明瞭,方是禪定。如果只是一念不生,外面什麼都不知道,那是有定無慧。佛法修定是「定慧等持」。「奢摩他、毘婆舍那」,奢摩他譯作止息,毘婆舍那譯作觀,或者譯作觀見、觀察。單修就偏在一邊,不能成就。單修定的人容易昏沈,即使修成了也是無想天。單修慧的人不能得定,心是飄浮的,妄想很多。禪是定慧均等、定慧等持。

後面五天是聖人修行的處所。

「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此是五不還天,亦稱淨居天,為小乘三果聖人所居處。所以,四禪是凡聖同居土,凡夫天有福生、福愛、廣果、無想,此四種天人見不到淨居天人,知道淨居天人是在此處修行,但是看不到。我們地球也是凡聖同居土,有佛菩薩、阿羅漢,我們看不見。如《慈悲三昧水懺》所記載的迦諾迦尊者的道場在四川,普通人看去是荒山,什麼也見不到。悟達國師去時,見到莊嚴的道場。凡聖同居土,聖人的道場有緣才能見得到,無緣見不到。

唐朝法照大師在五台山,見到文殊菩薩的大聖竹林寺。他見到文殊菩薩在講經說法,還聽了一座。並向文殊菩薩請教:「佛法已經進入到末法,末法時期的人根性比較鈍,修什麼法門容易成就?」文殊菩薩教他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法照本來參禪,聽了文殊菩薩的教誨,發願專心念佛。他又請教:「如何念佛?」文殊菩薩傳授他念佛的方法。他離開五台山時,還沿路做記號,便於下次再來。做了幾次記號再回頭,道場沒有了,一片荒山,才知道不可思議。所以,在凡聖同居土,沒有緣分的凡夫還見不到聖人的境界。

迦葉尊者還在雞足山。他要等彌勒佛出世,將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傳給彌勒佛。彌勒佛出世,經上說要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迦葉尊者要等如此長的時間。但心得清淨,壽命是自在的,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因此,我勸導大眾要發願,願力只要超過業力,就得自在。我們要是不肯發願,一生決定受命運的支配,逃不出命運。我們一定要發大願捨己為人,才能得自在。生活自在、壽命自在、住世自在、教化自在,所有一切事無不自在!

經上講凡聖同居土有三處,娑婆世界是一處,欲界第四天兜率天是一處,第四禪的淨居天是一處,此三處均是凡聖同居土。兜率內院是彌勒菩薩的道場,兜率天人見不到彌勒菩薩。淨居天是三果聖人修行的處所,他們不會再到欲界來了,是故又稱五不還天。利根的人,在此修行直接證阿羅漢果超越三界,出離六道。若是根性稍鈍者,還要通過四空天,才能出離三界。見思煩惱,三界共有八十一品思惑;三界分九地,每一地九品,九九八十一品思惑,到五不還天才能斷盡,斷盡方證阿羅漢果。

當年,釋迦牟尼佛出現於世,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成佛之後就要教化眾生。然教化眾生須有人啟請,若無人啟請,佛就無能為力。世人誰認識釋迦牟尼佛!誰知道佛是大智慧的人、人天大導師!世間無人啟請,佛就要入般涅槃。淨居天人見到了,立刻啟請,所以佛才住世八十年,講經說法三百餘會,因此我們要感激淨居天人。他們也很慈悲,憐憫一切苦難的眾生,所以啟請如來說法。

「摩醯首羅天」,就是色究竟天,為淨居天人的上首,是最受人尊敬的大德,稱為摩醯首羅。他們於禪定得大自在,故摩醯首羅天亦稱大自在天。

以上是色界十八層天。


收錄日期: 2021-04-27 21:43: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9000051KK0538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