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熱帶氣旋的本質和結構
熱帶氣旋是大氣中的巨大旋渦,不停轉動的暖濕空氣在當中醞釀。驟看一般書本的插圖,很多人都會錯誤地以為熱帶氣旋像龍捲風一樣,有一個高聳的圖柱狀外貌。其實,熱帶氣旋更像一個扁平的圓盤,高度只有十數公里,而平面距離卻有數百公里呢!
從太空島瞰熱帶氣旋,可以欣賞到風暴的雄偉氣勢。仔細觀察,可見到風暴中心附近有一片較白的卷雲幔﹣那是從中心頂部向外擴散的高雲。離開這片盾狀卷雲層又可清楚地看到一些低層螺旋雲帶。大雨大部份在風暴中心附近及螺旋雨帶中發生。雨帶隨著風暴環流方向旋轉,一條接著一條地掃過某一區域,受影響的地方有間歇性的大雨。雨帶接近及經過的時候,風勢疾勁,甚至會有狂風。當風暴中心移近時,雨勢會變得較持續,而風力亦更趨猛烈。
低壓槽:
受地理環境、季節變化等因素影響,地面氣壓分佈一般並不均勻。氣壓較四週為低的地區,稱為低壓區。從低壓區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稱為低壓槽。有鋒性的槽﹝槽的兩邊有冷暖氣團的差異﹞,視乎槽的移動方向,稱為冷鋒、暖鋒或靜止鋒。在華北地區,尤其在冬季,低壓槽通常以冷鋒形式出現,由東北向西南伸展,自西向東移動。在華南地區,低壓槽通常為東西走向,自北向南移動,推向南海北部。冬天鋒性較強,在天氣圖上多以冷鋒形態出現。到春天及初夏鋒性較弱,五、六月便是華南低壓槽的旺季。這些月份,夏天西南季候風正向北進入中國內陸,其前沿的位置往往就是在槽線上,故這時候的低壓槽也被稱為季風槽(monsoon trough)。
人望高處,水向低流。空氣則朝氣壓低的地區走。不同的氣流在低壓槽上匯聚,空氣被迫上升,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雲及雨。在適當條件下更可能有雷暴發展。
低壓槽伸延數百公里,但惡劣天氣主要是來自當中面積數十平方公里的對流細胞(convective cells),這些細胞的生命史只有短短數小時。故此暴雨警告的有效時間通常不會太長,不像熱帶氣旋警告訊號一掛整天。但如果低壓槽移動緩慢,其盤踞的地區便會經常受新發展的對流細胞影響,惡劣天氣便持續不散,大雨連場,即如六月底七月初香港經歷的情況一樣。
反氣旋:
當地區的大氣壓力比其外圍高時,便稱之為反氣旋或高氣壓。在北(南)半球,反氣旋附近的氣流是順時針(逆時針)方向運行的。接近地球表面,摩擦力使空氣稍微向外越過等壓線。一般來說,高氣壓地區內的天氣比較穩定及晴朗。
高壓脊:
當高氣壓呈延長狀,稱為高壓脊。在天氣圖上,它有時會伴隨著一條脊軸線。脊軸線上的氣壓會較其兩旁氣壓為高。
冷鋒和暖鋒:
冷鋒和暖鋒是冷空氣和暖空氣會合的地方,它們是由氣旋而形成的,通常是形成在溫帶區的低壓氣旋,而冷鋒向左伸展,暖鋒向右伸展,當冷鋒伸展到的地方必定有大雨,但時間不會很長久的,而風由冷鋒的兩面吹來,當暖鋒伸展到的地方必定有長時間的下雨,而風是由鋒的兩面吹向鋒到的地方。
高氣壓 :
當地區的大氣壓力比其外圍高時,便稱之為反氣旋或高氣壓。在北(南)半球,反氣旋附近的氣流是順時針(逆時針)方向運行的。接近地球表面,摩擦力使空氣稍微向外越過等壓線。一般來說,高氣壓地區內的天氣比較穩定及晴朗。
低氣壓 :
當地區的大氣壓力比其外圍低時,這個系統便稱為低氣壓或氣旋。在北(南)半球,低氣壓附近的空氣循逆時針(順時針)方向運行(從上面往下望)。接近地球表面,摩擦力使空氣稍微向內越過等壓線。進入低壓區的空氣只能往上升,因此低氣壓地區的天氣通常比較不穩定(如有雲、雨或驟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