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飛魚呢種魚有冇d咩傳說或者意思?

2006-10-29 3:45 am
或者你地對飛魚既特性(好似會飛咁)有冇d咩特別既聯想/想法?

回答 (2)

2006-10-29 3:49 am
✔ 最佳答案
深具觀光潛力的蘭嶼飛魚文化
文/劉振鄉
 蘭嶼是一個面積只有 45 平方公里,方頭歪尾的蟾形小島,位於臺灣東南方的太平洋黑潮主流區上,距臺灣南端的鵝鑾鼻約 40 浬,與北面的綠島屬同一系列的火山島,其東南方距 5 浬處有小蘭嶼為無人島。蘭嶼幾乎是丘陵地,僅部分海岸附近有迂緩坡地及海灘平地,紅頭山高達 548 公尺是最高峰。雅美族居民分布在環島海岸的 6 個村落,即紅頭、漁人、椰油、朗島、東清和野銀。島上有環島公路,方便遊客攬勝,對外交通有蘭嶼機場可停降小型飛機,每天均有往返臺北、高雄及臺東等的班機,另外開元港可停靠百噸級的遊輪,提供遊客另一種交通工具。島上的觀光旅館都集中在椰油村附近,客房及設備上尚敷使用,但有待充實與加強。在此約略介紹蘭嶼的地理及交通現況,乃是評估發展飛魚觀光漁業的先決條件,由於先決條件已臻成熟,所以是著手發展的時機了。
 飛魚就像烏魚一般同屬汛魚的一種,每年 3 至 7 月間就會隨著黑潮,陸續抵達台灣東部,給東部的居民帶來天然糧食,受惠最多的是住在蘭嶼的雅美族島民,生活在此的島民將一年 12 個月的經濟活動分成三季,春季為捕魚季節,夏秋為農業季節,秋冬為製造季節,然而卻以飛魚汛期做為曆法週期的校正基準;飛魚終了期時節就是一年的年尾,飛魚收藏饋贈時節為新年。由此可見飛魚在蘭嶼島民生活中所占的份量是多麼地大!然而飛魚汛期究竟有多少工作帶給島民忙碌與快樂呢?打從 2 月底船組共宿起,就展開了一年一度的飛魚祭序幕,其活動歷經祈豐漁祭、招魚祭、初夜漁祭、船組解散、小船晝漁祭、飛魚晝食祭、飛魚收藏祭、飛魚漁止祭,到 10 月中旬的飛魚終食祭止,為期七個半月的飛魚祭才算落幕。茲就飛魚祭之內涵敘述如下:


船組共宿:在 2 月底以村落為單位的各船組,會集於各舵長或有 3 戶以上大住宅的船員家共宿,一起檢視漁具和夜漁火把。
祈豐漁祭:在 3 月 1 日早晨舉行,船員們共同把大型漁船 (10 人) 搬運到海灘,各人的櫂架安置船上,然後在共宿的家裏共食各家煮好送來的魚和芋。
招魚祭:在 3 月 2 日各船員穿上背心,戴上銀兜,掛上胸飾,集合在海灘的各自漁船邊,依舵手 (manavilak) 、左右櫂手 (sagat) 、左右二櫂手 (avak) 、前二櫂手 (talan) 、代理舵手 (manumoron) 的次序站在自己座位的旁邊,然後由舵長領導依次上船。舵長手刃雄雞,雞血流於木盤內,各船員以食指觸雞血而塗於海邊的礁石上,口中唸咒語,呼魚游來集中本社漁場。之後再用小竹筒 33 個,也塗上雞血,以預祝小船晝漁的豐收。
初夜漁:由 3 月 3 日起,以村落為單位,選一船組首先出海,殺一豬對天神祭拜,以祈安全及豐收。祭後每天繼續在自己的海區夜漁,紅頭、漁人和椰油等三村落的漁船隊,更會遠至他們共有的小蘭嶼海區捕魚,若經充許,其它村落亦可借用漁場捕魚。白天則一起共宿、休息、飲食,一直持續一個月。
船組解散:在 4 月 1 日早晨,將各家於上月所捕的飛魚用賸的全收集起來,煮熟後與芋同食畢,之後集合在共宿之家的前庭,把上月中保存在共宿之家所賸餘的飛魚分配給各組員帶回家,此後各組員在白天可以住在家,夜間繼續出漁。
小船晝漁祭:由 5 月 1 日起,各家都可用小漁船,用勾絲釣魚,釣獲的除飛魚外尚有其它魚種。此期間也有祈豐魚祭,往後的兩個月內所有的漁獲,各家可以製成魚乾收藏起來,慢慢吃到 10 月中旬。
飛魚晝食祭:在 5 月 17 日,漁船組員盛裝到海邊汲海水和淡水各一壼帶回家,在家中的往椽下,把晒乾的飛魚取下 3 尾,起火煮熟,祝祭後共食,此後晝夜間不分男女均可吃魚。
飛魚收藏祭:在 6 月 22 日這天,各家主婦取飛魚一尾與水芋一齊煮熟,放到隔日晨祝祭,在一家共食後,婦人把一個月以來所曬乾的飛魚收藏於陶甕中。
飛魚漁止祭:在 7 月 1 日這天,男人到牧場捉一山羊,女人收芋藷,打掃屋內外,隔日晨煮飛魚和芋並宰殺山羊,男女盛裝共食之,自此飛魚漁期結束。
飛魚終食祭:在 10 月 14 日舉行,前兩天男人入掘山芋及採薪,女人則掘水芋,在晚上並把所賸的飛魚乾全煮熟,全家作最後一次共食後,所賸下的都棄之於垃圾堆。
 在長達七個半月的蘭嶼飛魚祭,其中的初夜漁起一個月是飛魚的盛產期,每部落的漁船隊在日落時分,會抵達他們的漁場,趁天色漸暗片刻,點燃火炬引誘飛魚,讓牠們撲向船上的燈火而捕之,這是最具古典特色的漁法,也是觀光漁業的好賣點。又在 1962 年後蘭嶼島民引進追逐網漁法,由於此漁法在白天作業,使用兩艘式機動船佈網,再配合水中人群的追趕,使飛魚紛紛進入網內,參與的人員多半是青年人,完全打破了傳統飛漁祭的秩序。不過現場的熱鬧氣氛,碼頭卸魚及分魚的情形,以及解剖、醃漬、晒乾等一連串的過程亦是觀光漁業的好賣點。 (這種科學的漁法根據文獻記載,是 1913 年就開始引用,而在 1954 年由琉球引進宜蘭、高雄地區,被應用於捕捉飛魚。)

 蘭嶼島民對漁場的劃分及漁業資源的自律式分配,這是一種立足點平等的管理,雖然沒有資源學的理論基礎,但是管理工作執行起來很容易,沒有任何的糾紛發生,這種模式很類似東港地區的櫻蝦產銷管理,值得我們沿用與推廣。蘭嶼的島民依賴著大自然給予的飛魚,由捕捉、分配、醃晒、儲存的過程,所蘊育出特殊的飛魚文化,希望透過觀光漁業的宣揚,讓大家能更愛護蘭嶼島上的各種原始風貌,給島民保留生活的基本尊嚴,而不是藉現代文明的活動來污染原始的環境及毀滅他們的文化。

2006-10-28 19:49:46 補充:
http://e-info.org.tw/topic/fish/Exocoetidae-spp/ex02062401.htm
2006-10-29 3:52 am
RODS = 飛魚
未有人捉到,只有相片,,有人話係相片反光效果....


收錄日期: 2021-04-12 19:01: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8000051KK0426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