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 ME GEOG

2006-10-29 3:08 am
在各種土壤形成的因素如氣候、地形、母質、生物和時間中,氣候可能是最重要的。

解釋這句子。在甚麼情況下氣候會對土壤的形成有較少影響?

回答 (2)

2006-10-29 5:55 pm
✔ 最佳答案
成土因素︰母質(parent materials)、氣候(climate)、生物(living organisms)、地形(relief)和時間(time)。


母質因素

土壤可以從岩石原地風化(in-situ weathering)或任何堆積物(deposits)演變而成。

岩石或堆積物的性質、構造、顏色和成分,對土壤的有直接的影響。

母質的差異,影響土壤形成的速度和土層的厚薄。

隨著土壤逐漸成熟,這因素的影響力便逐步下降,其影響最終會被其他因素完全遮蔽。


地形因素

地形對氣候產生影響,使土壤的水分和溫度狀況發生變化。高度上升、溫度下降、水分數量下降。

地形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佈,影響土壤中的物質轉移。

地形影響土壤侵蝕作用。坡度大,沖刷作用嚴重,水分和養分流失,上層輻薄。

山坡座向影響熱量和濕度。背陽坡,溫度低,濕度高,日照數量大。

土鏈(soil catena)︰在不同地形上,泥土剖面的變化。在陡坡上,土層厚度減少。在平坦土地上,土層厚。在沼澤地區,形成泥炭層。

山勢的起伏影響排水情況(drainage)。在山坡上,排水迅速,土壤含水量較低。在平坦地面上,如果泥土或岩石下屬排水不良,出現地下水位上升至地面情況,令有機物質累積。

在和緩起伏的地形,排水狀況理想,令土壤剖面保持穩定。在陡峭山坡,水分流失過多,土壤剖面發育遲緩。


時間因素

土壤的特性需要時間來發展。

年幼的土壤,各土層層次的特徵並不明顯。

土壤在穩定的氣候環境下,經過長時的發育,造成成熟的土壤剖面。

時間影響其他成土因素的重要性。在土壤形成初期,母質因素日最重要。但土壤形成後,其他因素的重要性日漸提高。


註﹕上述三個因素緩慢地、內在地影響土壤本質變化,稱為消極因素。下列兩組因素(氣候、生物)會較急劇地,外在地影響土壤形成,稱為積極因素。

氣候因素

無論土壤的母質如何,在同一氣候狀況下,經過相當的時間,土壤的特性將會十分相似。

降水/水分狀況

水分影響土壤中的化學作用和生物活動。

潮濕多雨地區,鹽分淋失,泥土呈酸性。土壤養分下移,肥力下降。

乾燥地區,蒸發大於降水,土壤中水分上升,令鹽分在地表積聚,形成硬磐 (hard pan)。

降水多的地區(降雨量>600毫米),形成淋餘土或鐵鋁土。(pedalfer soil)

雨量少的地區(降雨量<500毫米),形成鈣層土。(pedacal soil)

脫硅作用(desilication)﹕硅隨水分下移被沖至泥土下層,多在熱帶雨林發生。

溫度

直接影響風化作用速度,決定土層厚薄。

影響有機物的合成和分解、生物化學作用。

溫度每上升10 C,化學作用增加一倍。

寒帶地區,溫度低,風化作用、生物化學作用微弱,土壤發育緩慢,處於原始階段。土壤多受物理崩解形成碎屑物質,顆粒粗大。

熱帶地區,高溫多雨,礦物除石英外多被分解,顆粒較小。植物生長迅速,有機物質積聚快,但分解亦快,形成O層薄,腐殖質少。

溫度影響土壤中水分移動方向。在溫度高,蒸發率高地區,水分在泥土中向上移動,令鹽分積聚。

風速

增加蒸發作用,加速土壤中水分流失。
在乾燥地區,強風會將表面土壤帶走,令養分流失。


生物因素

植物

土壤與植物間的物質交換。

植物腐爛分解供給有機物質給土壤。

植物根部鞏固土壤。

植物產生截流作用,令土壤侵蝕減少。

森林減低風速,遮蔽陽光,減少水分蒸發,使分解作用不停進行。

植物吸收鹽基養分,養分被吸收後,經分解作用再釋放回土壤中。

植物根部有助風化,令空氣及水分流通。

微生物

細菌、真菌及分解者影響土壤的養分循環,令土壤保持養分流動。

土壤動物

鑽土動物影響土壤結構和性質,令土壤的物理及化學作用活躍。

人類活動

耕作、施肥、伐林、灌溉、保護植被等,可以改變土壤的性質、位置和成分。
2006-10-29 3:14 am
Stable climate
Reduce water air pollution and greenhouse gasing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45: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8000051KK040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