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昰植物或動物?

2006-10-29 12:46 am
珊瑚昰植物或動物?

回答 (9)

2006-10-29 1:03 am
✔ 最佳答案
珊瑚為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學名叫「珊瑚蟲」。

珊瑚生長時會分泌碳酸鈣骨骼,骨骼慢慢連接起來就形成了珊瑚「礁」,就像蓋了許多房子一樣,提供給許多海洋生物居住生活的環境。珊瑚體內還有藻類和牠共生,稱為「共生藻」,平常我們看到色彩繽紛的珊瑚,其實大部份都是共生藻的顏色。共生藻可以進行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產生能量,提供大量的營養給珊瑚礁生物,所以,對許多海洋生物來說,珊瑚可是個管吃管住的大房東喔!

而由於共生藻需要陽光行光合作用,因此,牠們生活的水域水質是否混濁、光線是否充足,或是海水溫度、鹽度是否合適,都會影響共生藻的生存;如果海邊堆滿了垃圾、亂倒廢土或廢熱水、濫用農藥等把水質污染或使得水溫變得太高,共生藻就會離開珊瑚而使珊瑚露出白色的鈣質骨骼,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珊瑚白化」。

其實,白化的珊瑚並沒有死亡,只要環境及時恢復正常,共生藻就會再回到珊瑚體內,但是如果環境一直沒有改善,那麼,珊瑚就會因為共生藻的離開,得不到充分的養分而死亡,珊瑚一死,整個珊瑚礁生態系就瓦解了。目前,「珊瑚白化」是全世界都很關心的問題,因為環境不斷被污染和破壞,全世界的珊瑚正面臨著一場可怕的劫難。


珊瑚的構造和介紹
1.體壁由內﹑外兩胚層組成。外胚層構成身體的外壁﹐主要由肌肉細胞組成﹐有保護或感覺作用﹐並能分泌鈣質外骨骼﹔內胚層圍成體腔壁﹐具刺細胞﹐營消化﹑排泄和生殖的功能。內﹑外胚層間只有含少量細胞﹑沒有分化的中膠層。
2.個體中央有一個營消化等功用的中央腔﹐稱為腔腸。腔腸的上端有口道﹐既是食物的進口﹐又是廢物的排泄孔﹐其外圍有一圈或多圈觸手能將捕到的食物送入口道和腔腸。
3.主要捕食浮游生物和有機懸浮物質﹐有人認為珊瑚還可以食用水域中的細菌。
4.營底棲生活﹐主要是固著生活。
5.水螅蟲類以世代交替的方式﹐即無性世代的水螅型和有性世代的水母型相互更替繁殖後代﹔珊瑚蟲類僅有水螅型﹐無水母型﹐兼有無性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珊瑚是雌雄同體的﹐異體受精﹔無性生殖有出芽和分裂等形式。
6.珊瑚蟲的外骨骼生物節律明顯﹐能反映年﹑月﹑日的變化及其規律。


<<特徵>>
珊瑚的主要化學成分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折光率1.48-1.66。硬度3.5-4,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較低,為1.34g/cm3。性脆。遇鹽酸強烈起泡。無熒光。

<<珊瑚的分類>>
珊瑚從外觀形態分有石珊瑚和軟珊瑚。
從生態角度分有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
作為寶石或觀賞石來分,品種有:紅珊瑚、粉珊瑚、黑珊瑚、藍珊瑚、地中侯賽因瑚、日本珊瑚、喀麥隆珊瑚、中國海南珊瑚等。

紅珊瑚
紅珊瑚是海洋低等無脊椎動物,屬於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八放珊瑚亞綱,軟珊瑚目、硬軸珊瑚亞目、紅珊瑚科、紅珊瑚屬。人們見到的紅珊瑚是殘留的骨骼。
紅珊瑚的生物學特點

生長區域:紅珊瑚生長於硬底、流急、無沉積物,特別是無陸源性沉積物的水質清澈,光照度低、低溫(8~20℃)海區。其中地中海紅珊瑚場最適溫度是10℃。

紅珊瑚生長慢、壽命長,紅珊瑚從幼蟲附着後10~12年才性成熟,每年夏季產卵,其浮浪幼蟲是負趨光性。
紅珊瑚是珍貴的寶石珊瑚,中國過去曾作為皇家貢品,在印度和西藏,佛教徒視紅色珊瑚為如來佛化身,他們用珊瑚來做佛珠,或裝飾神像。中醫認為,紅珊瑚可治病入藥。

隨著科學的進展,珊瑚的食性、攝食行為、生理現象、生活史等,陸續被詳細研究,更加確定珊瑚是動物的說法。其實,在所謂“珊瑚”的動物性組織裡面,還包含了數量眾多的植物細胞-共生藻,而且植物細胞的總重量往往心珊瑚的動物細胞多,整個組織還能行光合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稱珊瑚是動物,碓實是相當尷尬的。比較精確的說法,應該稱珊瑚為植物和動物細胞的複合體,牠的外表和生理特性,兼有動物和植物的特徵,可以說珊瑚蟲是珊瑚體唯一有生命的構造。

珊瑚到底是植物,還是動物?為什麼它好像有著植物的外觀,卻又有著動物的攝食特性?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珊瑚是動物,珊瑚蟲(最小的生活單位)由許多細胞組成,牠會利用擺動的觸手,捕抓海水中的小型浮游動物來當作食物;此外,大部分的造礁珊瑚細胞內又具有可行光合作用的共生藻,這些單細胞的共生藻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會把許多養分傳送給珊瑚(宿主),而提供珊瑚另一個生存能量的來源。
  許多人可能認為,生長在海底形成美麗景觀的珊瑚是植物。不過,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珊瑚是屬於「腔腸動物」,其最小的生存單位是「珊瑚蟲」,珊瑚蟲具有觸手、口、腔腸、體壁等。單一的珊瑚蟲可以用「分裂」或「出芽」的方式來形成更多新的珊瑚蟲,這時眾多的珊瑚蟲稱為「珊瑚群體」,珊瑚就是利用增加珊瑚蟲的方法來生長。

  珊瑚蟲會利用擺動的觸手,捕抓海中的小型浮游動物來當作食物,但由於身體無法移動,必須靠著水流把浮游動物帶到身體附近,所以水流強勁的海域通常也是珊瑚生長良好的區域。

  此外,大部分的造礁珊瑚細胞內又具有可行光合作用的共生藻,這些單細胞的共生藻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會把許多養分傳送給宿主珊瑚,提供珊瑚另一個生存能量的來源。因此,在光線充足的淺水海域裡,珊瑚單靠共生藻就可得到足夠代謝所需的能量。

  大部分的珊瑚是卵生的,以台灣墾丁海域而言,每年春季末,即三、四月間「珊瑚產卵」,是最大的海洋盛事。珊瑚將成熟的卵子與精子同時排放到大海中,隨著海流漂浮進行體外受精,形成新的生命。受精卵發育成胚胎後,會經過「變態」的過程,而形成單一珊瑚蟲,這是珊瑚生命史上附著生活的開始。

  不過,仍有些種類的珊瑚會透過「胎生」的方式來繁衍後代,他們會將受精卵留在體內發育一段時間,等幼苗發育到相當階段後,才釋放到水層中尋找合適的著生地點。

  至於「珊瑚礁」的成因是由於珊瑚生長時會分泌碳酸鈣,形成鈣質骨骼,經年累月後,珊瑚群體內的骨骼累積量相當可觀,再加上其他生物如貝類、石灰藻、有孔蟲等也會分泌鈣質骨骼,膠結在一起便逐漸形成大塊的礁體,即所謂的「珊瑚礁」。

  一旦形成珊瑚礁之後,所造就出的一個棲所多樣化的三度空間,便容易吸引更多種類的生物在此一同生活,所以珊瑚礁是海洋中生物種類歧異度最高的生態系,因此,常被稱為「海洋的熱帶雨林」或是「海洋的綠洲」。

  但由於要形成礁體的前提是珊瑚必須生長的夠快,才有可能形成珊瑚礁,因此,只有在光照充足、溫度較高的熱帶淺水域,才會有珊瑚礁的分布。

  位於亞熱帶的台灣珊瑚礁生物多樣性就是夏威夷珊瑚礁生物多樣性的十倍以上,再加上比起鄰近的東南亞國家更具有學術研究的人力及經費,因此,在全球性的珊瑚礁學術研究上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珊瑚也被公認是最長命的動物!由於珊瑚生長速率十分緩慢,每年約僅增長一公分左右,所以海底下五、六十公分高的珊瑚,其實都已存活至少超過半個世紀。

  在台灣綠島海域南寮漁港海域下的一株微孔珊瑚,高達十二公尺,被潛水人員稱為「綠島大香菇」或「大鋼盔」,以每年生長一公分的速率來推估,這株珊瑚已有一千兩百年的壽命,也就是從元朝開始,台灣在還沒有漢人居住之際,這株珊瑚就已生長在綠島海域了。

  珊瑚沒有老化的現象,年齡愈大,長得愈大的珊瑚愈不容易死亡。

  但每年夏天水溫升高時,許多地方的珊瑚會出現「白化」現象,這是因為海中環境變得惡劣的時候,共生藻會離開珊瑚宿主,導致整個珊瑚組織失去色彩,直接而清楚露出鈣質骨骼。

  「白化」的珊瑚並沒有死亡,如果環境能夠迅速恢復正常,共生藻便可能再度快速增生,使珊瑚恢復原有的色彩。但是如果環境持續惡劣好幾個月,珊瑚是有可能因為缺少平常共生藻所提供的能量,而開始真正的死亡。

所以珊瑚是動物
2006-10-30 5:59 pm
嗯.......=___=lll
2006-10-29 5:36 am
珊瑚不是植物,是動物!!!

紅珊瑚
紅珊瑚是海洋低等無脊椎動物,屬於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八放珊瑚亞綱,軟珊瑚目、硬軸珊瑚亞目、紅珊瑚科、紅珊瑚屬。人們見到的紅珊瑚是殘留的骨骼。紅珊瑚生長慢、壽命長,紅珊瑚從幼蟲附着後10~12年才性成熟,每年夏季產卵,其浮浪幼蟲是負趨光性。

從生活方式來看,大多數的珊瑚是固著生活的動物,也就是說牠們不能自由移動身體;我們習慣把不會動的生物稱為植物,會動的生物稱為動物,珊瑚既然不會動,為什麼被歸類為動物呢?

隨著科學的進展,珊瑚的食性、攝食行為、生理現象、生活史等,陸續被詳細研究,更加確定珊瑚是動物的說法。其實,在所謂“珊瑚”的動物性組織裡面,還包含了數量眾多的植物細胞-共生藻,而且植物細胞的總重量往往心珊瑚的動物細胞多,整個組織還能行光合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稱珊瑚是動物,碓實是相當尷尬的。比較精確的說法,應該稱珊瑚為植物和動物細胞的複合體,牠的外表和生理特性,兼有動物和植物的特徵,可以說珊瑚蟲是珊瑚體唯一有生命的構造。
2006-10-29 1:43 am
珊瑚昰動物
2006-10-29 1:02 am
珊瑚____________昰____________動物____________
參考: wat_tsz_wun_____書_____
2006-10-29 12:50 am
隨著科學的進展,珊瑚的食性、攝食行為、生理現象、生活史等,陸續被詳細研究,更加確定珊瑚是動物的說法。其實,在所謂“珊瑚”的動物性組織裡面,還包含了數量眾多的植物細胞-共生藻,而且植物細胞的總重量往往心珊瑚的動物細胞多,整個組織還能行光合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稱珊瑚是動物,碓實是相當尷尬的。比較精確的說法,應該稱珊瑚為植物和動物細胞的複合體,牠的外表和生理特性,兼有動物和植物的特徵,可以說珊瑚蟲是珊瑚體唯一有生命的構造。

珊瑚到底是植物,還是動物?為什麼它好像有著植物的外觀,卻又有著動物的攝食特性?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珊瑚是動物,珊瑚蟲(最小的生活單位)由許多細胞組成,牠會利用擺動的觸手,捕抓海水中的小型浮游動物來當作食物;此外,大部分的造礁珊瑚細胞內又具有可行光合作用的共生藻,這些單細胞的共生藻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會把許多養分傳送給珊瑚(宿主),而提供珊瑚另一個生存能量的來源。
  許多人可能認為,生長在海底形成美麗景觀的珊瑚是植物。不過,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珊瑚是屬於「腔腸動物」,其最小的生存單位是「珊瑚蟲」,珊瑚蟲具有觸手、口、腔腸、體壁等。單一的珊瑚蟲可以用「分裂」或「出芽」的方式來形成更多新的珊瑚蟲,這時眾多的珊瑚蟲稱為「珊瑚群體」,珊瑚就是利用增加珊瑚蟲的方法來生長。

  珊瑚蟲會利用擺動的觸手,捕抓海中的小型浮游動物來當作食物,但由於身體無法移動,必須靠著水流把浮游動物帶到身體附近,所以水流強勁的海域通常也是珊瑚生長良好的區域。

  此外,大部分的造礁珊瑚細胞內又具有可行光合作用的共生藻,這些單細胞的共生藻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會把許多養分傳送給宿主珊瑚,提供珊瑚另一個生存能量的來源。因此,在光線充足的淺水海域裡,珊瑚單靠共生藻就可得到足夠代謝所需的能量。

  大部分的珊瑚是卵生的,以台灣墾丁海域而言,每年春季末,即三、四月間「珊瑚產卵」,是最大的海洋盛事。珊瑚將成熟的卵子與精子同時排放到大海中,隨著海流漂浮進行體外受精,形成新的生命。受精卵發育成胚胎後,會經過「變態」的過程,而形成單一珊瑚蟲,這是珊瑚生命史上附著生活的開始。

  不過,仍有些種類的珊瑚會透過「胎生」的方式來繁衍後代,他們會將受精卵留在體內發育一段時間,等幼苗發育到相當階段後,才釋放到水層中尋找合適的著生地點。

  至於「珊瑚礁」的成因是由於珊瑚生長時會分泌碳酸鈣,形成鈣質骨骼,經年累月後,珊瑚群體內的骨骼累積量相當可觀,再加上其他生物如貝類、石灰藻、有孔蟲等也會分泌鈣質骨骼,膠結在一起便逐漸形成大塊的礁體,即所謂的「珊瑚礁」。

  一旦形成珊瑚礁之後,所造就出的一個棲所多樣化的三度空間,便容易吸引更多種類的生物在此一同生活,所以珊瑚礁是海洋中生物種類歧異度最高的生態系,因此,常被稱為「海洋的熱帶雨林」或是「海洋的綠洲」。

  但由於要形成礁體的前提是珊瑚必須生長的夠快,才有可能形成珊瑚礁,因此,只有在光照充足、溫度較高的熱帶淺水域,才會有珊瑚礁的分布。

  位於亞熱帶的台灣珊瑚礁生物多樣性就是夏威夷珊瑚礁生物多樣性的十倍以上,再加上比起鄰近的東南亞國家更具有學術研究的人力及經費,因此,在全球性的珊瑚礁學術研究上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珊瑚也被公認是最長命的動物!由於珊瑚生長速率十分緩慢,每年約僅增長一公分左右,所以海底下五、六十公分高的珊瑚,其實都已存活至少超過半個世紀。

  在台灣綠島海域南寮漁港海域下的一株微孔珊瑚,高達十二公尺,被潛水人員稱為「綠島大香菇」或「大鋼盔」,以每年生長一公分的速率來推估,這株珊瑚已有一千兩百年的壽命,也就是從元朝開始,台灣在還沒有漢人居住之際,這株珊瑚就已生長在綠島海域了。

  珊瑚沒有老化的現象,年齡愈大,長得愈大的珊瑚愈不容易死亡。

  但每年夏天水溫升高時,許多地方的珊瑚會出現「白化」現象,這是因為海中環境變得惡劣的時候,共生藻會離開珊瑚宿主,導致整個珊瑚組織失去色彩,直接而清楚露出鈣質骨骼。

  「白化」的珊瑚並沒有死亡,如果環境能夠迅速恢復正常,共生藻便可能再度快速增生,使珊瑚恢復原有的色彩。但是如果環境持續惡劣好幾個月,珊瑚是有可能因為缺少平常共生藻所提供的能量,而開始真正的死亡。

所以珊瑚是動物啦!
2006-10-29 12:50 am
珊瑚昰動物
2006-10-29 12:50 am
珊瑚是動物,是由珊瑚蟲組成,你說蟲是植物or動動?
參考: me
2006-10-29 12:49 am
珊瑚為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學名叫「珊瑚蟲」。

珊瑚生長時會分泌碳酸鈣骨骼,骨骼慢慢連接起來就形成了珊瑚「礁」,就像蓋了許多房子一樣,提供給許多海洋生物居住生活的環境。珊瑚體內還有藻類和牠共生,稱為「共生藻」,平常我們看到色彩繽紛的珊瑚,其實大部份都是共生藻的顏色。共生藻可以進行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產生能量,提供大量的營養給珊瑚礁生物,所以,對許多海洋生物來說,珊瑚可是個管吃管住的大房東喔!

而由於共生藻需要陽光行光合作用,因此,牠們生活的水域水質是否混濁、光線是否充足,或是海水溫度、鹽度是否合適,都會影響共生藻的生存;如果海邊堆滿了垃圾、亂倒廢土或廢熱水、濫用農藥等把水質污染或使得水溫變得太高,共生藻就會離開珊瑚而使珊瑚露出白色的鈣質骨骼,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珊瑚白化」。

其實,白化的珊瑚並沒有死亡,只要環境及時恢復正常,共生藻就會再回到珊瑚體內,但是如果環境一直沒有改善,那麼,珊瑚就會因為共生藻的離開,得不到充分的養分而死亡,珊瑚一死,整個珊瑚礁生態系就瓦解了。目前,「珊瑚白化」是全世界都很關心的問題,因為環境不斷被污染和破壞,全世界的珊瑚正面臨著一場可怕的劫難。


珊瑚的構造和介紹
1.體壁由內﹑外兩胚層組成。外胚層構成身體的外壁﹐主要由肌肉細胞組成﹐有保護或感覺作用﹐並能分泌鈣質外骨骼﹔內胚層圍成體腔壁﹐具刺細胞﹐營消化﹑排泄和生殖的功能。內﹑外胚層間只有含少量細胞﹑沒有分化的中膠層。
2.個體中央有一個營消化等功用的中央腔﹐稱為腔腸。腔腸的上端有口道﹐既是食物的進口﹐又是廢物的排泄孔﹐其外圍有一圈或多圈觸手能將捕到的食物送入口道和腔腸。
3.主要捕食浮游生物和有機懸浮物質﹐有人認為珊瑚還可以食用水域中的細菌。
4.營底棲生活﹐主要是固著生活。
5.水螅蟲類以世代交替的方式﹐即無性世代的水螅型和有性世代的水母型相互更替繁殖後代﹔珊瑚蟲類僅有水螅型﹐無水母型﹐兼有無性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珊瑚是雌雄同體的﹐異體受精﹔無性生殖有出芽和分裂等形式。
6.珊瑚蟲的外骨骼生物節律明顯﹐能反映年﹑月﹑日的變化及其規律。


<<特徵>>
珊瑚的主要化學成分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折光率1.48-1.66。硬度3.5-4,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較低,為1.34g/cm3。性脆。遇鹽酸強烈起泡。無熒光。

<<珊瑚的分類>>
珊瑚從外觀形態分有石珊瑚和軟珊瑚。
從生態角度分有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
作為寶石或觀賞石來分,品種有:紅珊瑚、粉珊瑚、黑珊瑚、藍珊瑚、地中侯賽因瑚、日本珊瑚、喀麥隆珊瑚、中國海南珊瑚等。

紅珊瑚
紅珊瑚是海洋低等無脊椎動物,屬於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八放珊瑚亞綱,軟珊瑚目、硬軸珊瑚亞目、紅珊瑚科、紅珊瑚屬。人們見到的紅珊瑚是殘留的骨骼。
紅珊瑚的生物學特點

生長區域:紅珊瑚生長於硬底、流急、無沉積物,特別是無陸源性沉積物的水質清澈,光照度低、低溫(8~20℃)海區。其中地中海紅珊瑚場最適溫度是10℃。

紅珊瑚生長慢、壽命長,紅珊瑚從幼蟲附着後10~12年才性成熟,每年夏季產卵,其浮浪幼蟲是負趨光性。
紅珊瑚是珍貴的寶石珊瑚,中國過去曾作為皇家貢品,在印度和西藏,佛教徒視紅色珊瑚為如來佛化身,他們用珊瑚來做佛珠,或裝飾神像。中醫認為,紅珊瑚可治病入藥。

2006-10-28 16:49:25 補充:
珊瑚昰動物


收錄日期: 2021-04-20 18:37: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8000051KK031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