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世界上很多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不一定有一個屬於政府的公共廣播機構。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為政府的特定目的服務,美國的「美國之音」就是最好的例子。政府的機構,就是要履行政府的功能,屬於政府的廣播機構,當然就是政府的傳播媒介、政府的喉舌。現在的香港電台,是一個不稱職的政府機構,因為它自我創造角色衝突,一方面是政府的喉舌,一方面又要扮演政府的批評者。何曾見「美國之音」播出過批評美國政府的言論?事實上香港的傳媒資訊高度發達,政府並不需要一個公共廣播機構作為喉舌,來傳遞和宣傳政府的政策和工作。但反過來,由於香港的商營廣播過於商業化,製作的節目過於迎合媚俗,香港確實迫切需要一個有社會與文化內涵的、高質素的、不一定屬於政府的公共廣播機構。
扮演兩種角色
(二)香港的公共廣播機構,應該扮演甚麼角色?
作為公共廣播機構,它應該是政治與宗教中立,不附屬於任何公、私團體或機構。它應扮演兩方面的角色:主要的角色是植根於香港和祖國社會,透過廣播功能,製作並提供給香港市民具有祖國與香港社會及文化內涵的、知識性的、有教育意義的、和高質素的文娛視聽節目。這機構的另一個角色,應該是市民與政府的中介。它應提供充分的廣播時間,使兩者之間有一個廣泛平等對話,及理智溝通的平台,增加互動,促進和諧。讓市民更了解政府的施政,也讓政府更知道市民的需求,以提高管治和施政能力。由於是公共傳播機構,所以它不用為了收聽/視率而嘩眾取寵、言行出位,可以嚴守立場中立的宗旨,使之既不是政府的喉舌,也不會被利用成為反政府的陣地。
(三)經費來源與運作方式: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只有約700萬人口,但資訊發達,傳媒充斥,現存的商營電視和電台廣播經營,已足以構成飽和的競爭。所以香港的公共廣播機構一定不能、也不應私有化或公司化,以免惡化競爭。它應該是非牟利的經營,不接受廣告,避免與民爭利。它的經費來源主要還是應該來自政府撥款(所以它有責任為政府提供與市民溝通的平台),但也可以接受來自企業不附帶條件的贊助及公開募捐(可參考美國PBS「公眾廣播服務」這方面的做法)。至於日常運作,機構本身一定要有自己的電台和電視廣播頻道,作為日常的廣播運作。結構方面應由專業人士組成董事局與管理層,聘請技術及工作人員,每年提交工作計劃及預算,向政府和立法會申請撥款,在政府與立法會制定之法例監管下,獨立經營。
保障員工利益
上面提出的只是幾個至關重大的概念。還有很多應該檢討的問題,不能一一論述。但其中最突出的問題,莫過於檢討應該如何處理現在的香港電台及其人員。如有所改,應如何保障員工的利益、平穩過度。「檢討委員會」應就此與香港電台緊密合作、謀求雙贏。
相信廣大的香港市民都樂於見到一個能真正為市民提供高質素廣播節目、能為社會所用的公共廣播機構。希望「檢討委員會」能集思廣益,為這項工程繪出一個美好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