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有D咩仁&義的事跡

2006-10-28 8:02 pm
諸葛亮有D咩仁&義的事跡?
更新1:

仁&義的事跡,不是生平,don't copy all the inforemation from wekipedia, please

回答 (3)

2006-10-28 8:06 pm
✔ 最佳答案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先生,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南縣)。三國時期蜀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目錄[隱藏]

1 早年生平
2 輔佐劉備
3 主政生涯
4 北伐與過世
5 武侯祠
6 世俗文化中的諸葛亮

6.1 諸葛亮的扮演者
7 著作
8 後人評價
9 配偶、子女及後裔

9.1 配偶
9.2 子女
9.3 後裔
10 參見



[編輯] 早年生平
181年諸葛亮出生於琅琊郡陽都,家世一千石(即俸祿為一千石糧食)。9歲母親章氏去世。12歲父親諸葛珪去世。由叔父諸葛玄撫養長大。197年叔父去世,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移居南陽郡。地點在今河南南陽城西臥龍崗;一說在當時可能屬於南郡的湖北省襄樊市隆中西。雖從事農業耕種,仍志向遠大,自比管仲、樂毅,別人常常笑他,只有與諸葛亮友好的崔州平、徐庶相信諸葛亮有這樣的才能。諸葛亮曾求學於司馬徽、龐德公(龐統之叔)等當時名士,並娶名士黃承彥之女為妻。

[編輯] 輔佐劉備
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即著名的「隆中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後來羅貫中將這一事實加以藝術描寫,遂成為儒家傳統社會君臣相得的典範。諸葛亮進入劉備陣營後,被派往東吳,負責聯吳抗曹,並最終成功促進孫劉聯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戰中,劉備協助孫權大敗曹操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後,協助劉備平定荊南。後劉備入蜀,諸葛亮坐鎮荊州。但龐統的身亡使得劉備調諸葛亮入蜀,改命關羽負責荊州防務。
諸葛亮在川期間,主要依靠從荊州帶來的舊屬,同時注意籠絡原來劉璋部下和益州豪強大族。對出身貧寒而有才幹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稱讚為能盡時人之器用。他法令嚴明,賞罰必信,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關係。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諸葛亮受任丞相、錄尚書事。223年(章武三年),劉備病篤,臨終托孤於諸葛亮。劉禪繼位,他以丞相輔政,又領益州牧,封武鄉侯。對於諸葛亮何時當政有爭議。有人認為劉備一直十分看重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另外有些人認為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才實權推行自己的主張。

[編輯] 主政生涯
諸葛亮主政後,先重建和吳國的聯盟關係,建興三年(225年)蜀漢南部的南中地區(即今雲南、貴州和四川的南部)少數民族在孟獲率領發動叛亂。諸葛亮即親率大軍,深入不毛之地,採取參軍馬謖建議,以攻心為主,打擊為首分子,盡量爭取當地上層大姓和民眾支持,有的被起用為地方長官。一年多後,這些地區的統治得以穩固,為後來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編輯] 北伐與過世
主條目:北伐(諸葛亮)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反。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於第五次北伐魏國中病故於五丈原,享年54歲,歸葬定軍山。

[編輯] 武侯祠
諸葛亮死後由多個地方修建武侯祠紀念武鄉侯諸葛亮。全中國目前尚保存九處武侯祠,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川成都、河南南陽、陝西漢中市勉縣、漢中市城固縣武侯祠。 他出戰時寫了一份出師表來給劉禪。

[編輯] 世俗文化中的諸葛亮
由於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國演義》一書的渲染與宣揚,諸葛亮在民間成為智慧的化身。他的隆中對、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揮淚斬馬謖、空城計……等故事家喻戶曉。
傳說中諸葛亮南征時發明了饅頭以代替祭祀用的人頭。
現有「事後諸葛亮」一說,意思是事後聰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形容集體智慧的偉大。
注:「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能是「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的訛傳,參見諧音訛傳成俗語。

[編輯] 諸葛亮的扮演者
在各種地方戲劇中不計其數的人扮演過諸葛亮。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越調申鳳梅
京劇老生馬連良
李法增在電視連續劇《諸葛亮》中扮演諸葛亮。
唐國強在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扮演諸葛亮。
鄭少秋在電視連續劇《諸葛亮》中扮演諸葛亮。

[編輯] 著作

西晉陳壽撰《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萬四千多字。
明王士騏撰《武侯全書》
清張澍撰《諸葛忠武侯文集》
《隆中對》
《悼周瑜》(亮本傳及瑜本傳未見,唯演義有載,恐非亮作,當為羅貫中之藝術添加)
《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後出師表》疑為後人偽作,陶元珍所著魏晉史叢考的第一篇《世傳諸葛亮後出師表辨證》(全文)加以考證。)
《誡子書》
《誡外甥書》
《將苑》(又名《心書》,多數學者認為非諸葛亮所作,多為後人託諸葛之名而作)
《馬前課》(絕非諸葛亮著作)
《便宜十六策》

[編輯] 後人評價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的後面稱他「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尚馳《諸葛武侯廟碑銘序》所說「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雲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於生。」[《唐文粹》]
呂溫《諸葛武侯廟記》說,諸葛亮「大勛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唐文粹》]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作名為《蜀相》的七言律詩表達了其景仰之情,詩曰: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懸掛的攻心聯,為清朝趙藩所作,此聯曾引起毛澤東等重視。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4/Zhugeliang_Temple.jpg/200px-Zhugeliang_Temple.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位於成都武侯祠的諸葛亮殿。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古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諸葛亮:狀多智而近妖。

[編輯] 配偶、子女及後裔

[編輯] 配偶
根據《三國志》引《襄陽記》的記載,諸葛亮的妻子是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氏。黃承彥知道諸葛亮在考慮娶親,就對他說:「我聽說你正在挑選老婆。我有一位相貌醜陋的女兒,生得黃頭髮黑皮膚,但是才能和你相匹配。」結果諸葛亮答應了,馬上把黃氏迎娶過來。當時的人把這件事當作笑談,鄉間有句諺語說:「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黃氏亦有一名作「黃月英」。

[編輯] 子女

諸葛喬:諸葛亮嗣子,諸葛瑾過繼給諸葛亮,字伯松、原字仲慎,官至翊武將軍。
諸葛瞻:(西元227年—263年)字思遠,17歲時,被後主劉撣招為駙馬.歷任騎都尉、侍中、尚書 僕射加軍師將軍等職。西元261年後,與董殿共同執掌蜀漢軍政。西元263年,魏將鄧艾入蜀,諸葛瞻率軍至涪迎戰。鄧艾在陣前寫信誘他投降,諸葛瞻怒斬來使。在綿竹與魏軍決戰時,由於寡不敵眾,與其子諸葛尚一同壯烈戰死。
諸葛懷:諸葛亮幼子,晉太傅王覽建議朝廷,召錄漢代名臣之後裔到京城任職,惟諸葛懷未至。經查訪得知,原打算給諸葛懷封爵,他推辭說生活可以自給,無才幹補閏,願終老於家。晉帝同意了他的請求。
諸葛果:諸葛果,諸葛亮的女兒。成都西南有朝真觀,即乘煙觀。古老相傳諸葛果在這裏修行和成仙升天。
諸葛亮流傳有〈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編輯] 後裔
根據古代史料,有關諸葛亮後裔三代之後裔孫下落均無記載。1992年,浙江蘭溪諸葛村發現《高隆諸葛氏族宗譜》,據此記載,自宋代以來諸葛亮後裔一直生活在浙江蘭溪一帶。
現在諸葛亮的後裔主要聚居在建德、蘭溪、龍游三市縣相鄰的50公里範圍內的11個村鎮中,那裡有諸葛亮的後裔八千餘人,多是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孫。
諸葛亮後裔聚居浙江是從其第14代孫諸葛利任五代時壽昌縣縣令開始的。五代時的壽昌即今浙江建德。諸葛利生子諸葛青,諸葛青的長子諸葛承陰的後代於南宋時遷到泉麓村。泉麓村現屬蘭溪市,現該村有109戶569人,其中450人是諸葛氏後裔。諸葛青之次子諸葛承枯的後代從壽昌遷到石鼓坂腳,石鼓坂腳即今浙江省建德縣李家鎮石鼓村,現那裡有諸葛後裔292人。諸葛青之四子諸葛承突的後代從壽昌遷到浙江省龍游縣華龍村定居,目前這裡有諸葛後裔49戶230人。諸葛青的三子諸葛承載的後代於南宋時遷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諸葛亮高臥隆中之意。高隆即今蘭溪市諸葛鎮。諸葛後代散居在高隆周圍的7個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們便開始稱高隆為諸葛鎮了,這個稱呼一直叫到現在。現在的諸葛鎮有諸葛後裔2500人,是諸葛後裔最集中的地方,現已成為諸葛後裔的活動中心。
諸葛鎮保存有始建於明代的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內的寶樓上珍藏著 《諸葛氏宗譜》,這本宗譜共修過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後一次在1947年,當時的國民黨元老陳果夫為這部宗譜的最後修訂寫了序。

[編輯] 參見

三國
三國志
三國演義
三國人物表
三國食貨志
賽珍珠著《中國小說》,著重論述了作為民間文學的小說特點,分析了《水滸傳》、《三國演義》及《紅樓夢》三部小說的特點。
2006-11-02 2:35 am
人名﹕諸葛亮
詳細介紹﹕(181-234),字孔明,人稱「臥龍」,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有一兄諸葛謹,兩位姊姊和一個弟弟諸葛均.父(諸葛珪)母皆早喪,諸葛亮與兄弟姊妹都由叔父諸葛玄撫養教育,漢世諸葛為琅琊大族,諸葛亮少年時便受到嚴格的教育.後來曹操攻打徐州,屠殺了幾十萬人民,令只有13歲的孔明留下極深的印象.後來叔父病死,哥哥到了孫權帳下工作,兩位姊姊又出嫁了,所以只有17歲的諸葛亮就與弟弟隱居於襄陽二十里的隆中,過著清靜的農耕生活,刻苦自學,但諸葛亮相信自己一生絕不會窮於此地,經常與有識之士,徐庶,司馬徵,崔州平,黃承彥等共談論天下大事,另外更娶了黃承彥的醜女為妻,引起一時奇談!他常自比管仲、樂毅,愛唱《梁父吟》,不過有些人只覺得他不過是自大狂妄的黃毛小子而已.當然"大鵠之志,黃雀豈知"有日,孔明與朋友共談及將來的志向,孔明說他們可以當上刺史,太守 (後來果真如此!)但當朋友問到諸葛亮時,他只笑而不語,其實他的朋友也知道,孔明的志向理想都比任何人遠大得多了~他只是在默默等待一個機會;一個值得自己為他鞠躬盡瘁的賢主罷了!---10年後,機會終於來臨...漢獻帝的「遠房皇叔」劉備,雖有復興漢室的希望,但奈何在群雄四起的亂世下,別說是復興,即使要站穩陣腳,建立勢力也很難,一次偶然機會,遇見了司馬徵,他向劉備推薦了二人:「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於是劉備便決心要尋訪孔明,第一,二次拜訪都適逢孔明外遊,無功而還;到第三次,今次孔明終於在家,但卻在午睡,劉備不想吵醒先生,靜靜地等候著,孔明翻了個身,又繼續睡大覺,良久才起床尚容更衣,口中唸著:「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劉備道明來意,諸葛亮拿出地圖,向劉備透徹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和劉備建立地位的方法,這便是出名的<隆中對>!劉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懇請諸葛亮出山,但他辭以「懶於應世,不能奉命」,於是劉備又使出他的喊包本色,最後諸葛亮答應了,自這天開始,他便不能再「窗外日遲遲」,日夜操勞,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日.那年諸葛亮27歲以後,劉備與孔明來往甚密,因而招致關羽,張飛不滿,但劉備安慰他們曰:「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從此,劉備的天下就在孔明的妙計協助下,一步一步的打了出來.經過諸葛亮的獻計幫助下,劉備渡過了一個個的難關,也一步步的建下基業,劉備終在諸葛亮的支持下於西蜀自立為漢中王,而諸葛亮就被任為丞相.但由於關羽被東吳所殺,劉備不理會趙雲的力勸,親自領兵報仇.結果大敗而病故於白帝城 .劉備臨死前,召諸葛亮矚託後事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立即叩著頭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事實上,他真的徹徹底底地實踐了他的諾言.劉備死,後主即位,但「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儘管如此,他仍毫無異心,只是盡心盡力地輔助後主.後來,南蠻孟獲起兵作亂,諸葛亮先後用計打敗蠻兵,但孟獲總是不服,於是孔明便放他回去,一連七擒七縱,最後,孟獲心服口服,主動的說:「丞相天威,南人不再反矣.」諸葛亮每每擒住孟獲,總好言相勸,因為他認為,要令南方永遠安寧,不是單單殺掉主腦便可以了,否則根本不用他親自出馬,而最重要是收復人心;孟獲降服後,諸葛亮允許他和各部族首領照舊管理原來的地區,不派出官吏,也不留軍隊,使漢人和各民族長期相安無事,蠻人都感受到丞相的恩威,於是一直到蜀國覆亡,南方也沒有再發動叛亂.不久,諸葛亮上《出師表》於後主,率軍北伐,繼續完成先主的遺願.第一次北伐,孔明攻天水時,發現那兒的中郎將姜維文武全材,有勇有謀,足以繼承諸葛亮的衣缽,於是孔明用計令姜維投降,他高興地說:「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願足矣.」但另一方面,孔明卻誤用了參軍馬謖駐街亭。結果馬謖指揮不當,大敗於魏軍,丟失街亭。蜀軍失去前進的據點,只好退回漢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上書自貶三級,但仍然以右將軍身分處理政務。大約一年後,諸葛亮因北伐凱旋而復丞相職位.到第四次北伐,當時蜀兵打了勝仗,士氣正盛,但此時李嚴未及時籌集到糧草,便寫信給諸葛亮說東吳攻蜀,要他退兵.諸葛亮退軍後,李嚴又欺騙朝廷說此次退兵是為了誘敵。於是,諸葛亮在上朝時拿出李嚴的書信為據,與許多將士一道簽名上表,彈劾李嚴,將他免為庶人,流放到梓潼。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軍出斜谷,據五丈原。敵將司馬懿堅守不戰,這對蜀軍是很不利的.此次出兵,事先與東吳約好同時攻魏,但東吳三路進軍失敗.孔明一聞此信,長嘆一聲,皆倒於地.其實當時諸葛亮日夜操勞,經常食少事煩,每事都親力親為,需杖責二十以上的案件都自行審核一早積勞成疾了,而且軍隊數次出兵不利,所以對這隊援軍抱很大期望,此消息對孔明,甚至蜀軍,都是個沈重的打擊!孔明自知命不久矣,召姜維,傳授了自己平身所學24篇,又與楊儀,馬岱等安排退兵之計,操勞了一陣子,又昏倒過去,醒來還命人扶上小車,出營視察各營,自覺秋風吹面,徹骨生寒;乃長嘆曰:「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建興十二年八月廿三日,公元234年,諸葛亮暴卒於前線,時年54歲,蜀軍依諸葛亮生前所安排,秘不發喪,緩緩地全線撤軍。諸葛亮後被追諡為[忠武侯],遺命葬於漢中定軍山。
參考: 自己!!!!
2006-10-28 8:08 pm
对于我们后代称为第一智者的诸葛孔明,在《三国演义》中刻画描写的孔明形象可以说是给人根深蒂固的想法,但是事实上很多《三国演义》里的典故都不是发生在孔明身上,而只是移花接木来衬托出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中最最著名的就是三顾茅庐,这个是有历史根据的,然而《三国志》中记载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至于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借东风——这个纯粹是天有不测风云,不是诸葛亮借来的;最著名的赤壁之战——诸葛亮也只是充当了一个说客,其中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他都是虚构出来的。虽然《三国演义》中有不少是杜撰出来的,但是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谈到了诸葛亮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为人们所称颂的。


收錄日期: 2021-04-23 15:22: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8000051KK0149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