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民變,黨爭,宦官,藩鎮,哪一樣是唐亡最重要的原因?

2006-10-28 5:33 am
安史之亂中藩鎮,民變,宦官,黨爭,
哪一樣是唐亡最重要的原因?

試根據史實分析,請詳細回答

安史之亂中民變,黨爭,宦官,藩鎮,
可以參考
http://aer2.sbc.edu.hk/~kcw/BACK05.htm

回答 (2)

2006-10-28 5:37 am
✔ 最佳答案
大唐衰落
但是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征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編輯] 元和中興
自此以後,唐朝有吐蕃、囘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獨立於中央的管理權。唐德宗死後,繼位的唐順宗試圖進行改革,威脅了宦官的利益。於是經過了永貞內禪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依靠禁軍的兵力令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歸服唐朝,史稱元和中興。


[編輯] 會昌中興
憲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黨、李黨相繼執政。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與李訓和鄭注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殘唐時藩鎮和宦官的直接衝突。

文宗死後,唐武宗繼位,建元會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鬥爭而繼位。由於擁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鑑於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給武宗親自處理朝政,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武宗重視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宗教,例如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的其中一位稱號武字的君主。又稱為會昌滅佛。


[編輯] 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後,唐宣宗在宦官的協助之下繼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後勵精圖治。一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編輯] 殘唐而亡
宣宗之後,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之君,使唐朝的國勢一直走下坡。

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發唐末農民戰爭,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

經過黃巢之亂後,把唐朝的基礎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所以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黃巢之亂後,唐僖宗在節度使的動亂之中去世,由弟唐昭宗繼位。

而朱全忠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朱全忠入宮盡誅宦官。天祐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並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唐昭宗被朱溫毒死。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禪位,改國號梁(史稱後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都於開封。唐朝滅亡。
參考: me and wikipedia
2006-10-28 5:51 am
安史之亂後,受封為節度使的降將,名義上承認唐朝中央政府,實際上各自為於,獨霸一方.這種地方上的割據勢力通稱藩鎮,他們有時互相攻伐兼併,有時聯合起來反抗中央政府,朝廷無力整頓,只好採用姑息政策,任由藩鎮割據.後來篡唐的朱溫就是勢力最大的藩鎮,可見唐室的覆亡也是直接因藩鎮的禍亂而導政的


請勿抄襲
參考: My 中史書


收錄日期: 2021-04-13 00:23: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7000051KK0415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