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同北韓有什麼仇恨?

2006-10-27 6:27 pm
南韓同北韓有什麼仇恨?

回答 (4)

2006-10-27 6:31 pm
✔ 最佳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1943年以後,德、意、日法西斯敗相初露,美、蘇、英、中等主要盟國首腦頻繁接觸,就戰後世界安排進行討論。關於朝鮮問題,至1945年8月盟國首腦之間達成的共識主要有兩項。
  1.戰後朝鮮應予獨立。這一主張最初是由蔣介石提出的,獲美、英支援,寫進了1943年11月發表的《開羅宣言》,蘇聯在德黑蘭會議上對此表示“完全贊同”。但至於戰後朝鮮何時獨立,《宣言》中卻使用了“在相當期間內”這樣含混的字眼,這表明大國各有想法。
  2.對朝鮮實行“四國託管”。這是由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來的。他主張由美、中、蘇三國對朝鮮實行爲期30年的託管,以培養朝鮮自主能力。蘇聯主張托合國爲四國,加上英國,但託管年限要縮短。對此盟國在雅爾達會議期間達成協定。但此後大國間未對託管具體實施辦法進行協商。
  1945年7月波茨坦會議期間,美蘇軍事首腦就蘇聯對日宣戰後雙方海、空軍活動範圍達成協定,但雙方陸軍間並未劃出明確界線。因此,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後,蘇軍立即在朝鮮北部登陸向南推進,大有佔領整個半島之勢,而美軍這時仍在太平洋與日軍激戰,遠離半島。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國務院提出美軍應立即在半島南部登陸北上,以免朝鮮全境被蘇佔領,而美陸軍則認爲無法辦到。爲尋求解決辦法,他們在8月10日夜進行緊急會議。於是當時任作戰參謀的臘斯克(後來曾任美國國務卿)和他的一個同事便提出了以朝鮮中部38°線爲界作爲美蘇地面部隊作戰和受降分界線的方案。13日此主張被杜魯門批准,15日送交蘇、英政府。蘇聯表示同意,因爲史達林打算以在朝鮮的讓步換取美國同意蘇軍佔領日本北海道(實際上美國堅持獨佔日本,未作讓步)。3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太平洋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在一項命令中將美蘇間關於38°線的決定公佈於世,已進入38°線以南的蘇軍即後撤回到此線以北。9月7日美軍才在半島南端登陸。自8月下旬起,三八線兩側便已禁止人員物資交流,鐵路被切斷,9月上旬通訊聯繫也被中止,朝鮮南北之間已處於被分割狀態。
  關於爲什麽偏偏選了38°線,現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爲它是純粹軍事性質,而且其出現是一個偶然的就便措施。美國總統杜魯門等當權人物即持此說。另一種說法是三八線直接炮製者臘斯克等人的主張,說它是對當時美蘇力量對比作了權衡後確定的,因爲38°線大體上把朝鮮分成相等的兩半,而當時朝鮮政治、經濟中心漢城又在此線以南,這樣既增加蘇聯接受它的可能性,又使美國在朝鮮的影響略占上風。而韓國一些學者則懷疑三八線背後可能存在著美蘇之間秘密交易,但他們至今尚未發現有關於此的檔案依據。
  朝鮮分裂向固定化發展
  美蘇軍隊分別對三八線兩側實行軍事佔領後,各自按照自己的模式對佔領區進行統治。
  在北方,先在蘇軍支援下於1945年11月成立了“北朝鮮五道行政局”。1946年2月成立以金日成爲首的“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在北半部推行民主改革。1947年2月經普選産生臨時權力機構北朝鮮人民會議和北朝鮮人民委員會。在南方,美軍登陸後宣佈解散一切朝鮮人自治組織,成立“軍政廳”對南朝鮮實行直接軍事統治,並禁止當時在中國重慶的以金九爲首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回國(“臨政”官員僅可以個人身分回國)。由於南朝鮮人民對日本殖民統治垮臺後仍要接受一個新的外國統治機構十分反感,紛紛反抗,美軍當局於1947年2月和6月分別成立由朝鮮人組成的民政長官室和臨時政府,但實際權力仍掌握在美軍手中。
  由於三八線的出現把北方的工業和能源同南方的糧食分離開來,給南北兩方的經濟恢復和人民生活造成極大困難,美蘇佔領軍當局不得不就恢復南北交流進行協商。但此時美蘇關係正從戰時盟友向戰後對手轉變,已無法進行合作。1947年9月美國單方面把朝鮮問題提交聯合國。聯合國遂通過決議,在其監督下在朝鮮全境實行普選成立統一朝鮮政府。蘇聯堅決拒絕,並禁止聯合國監督人員進入三八線以北。美國和南朝鮮領袖李承晚堅持單獨選舉。於是,1948年5月南朝鮮舉行普選,8月15日宣佈成立以李承晚爲總統的大韓民國。面對此局面,北方亦在8月進行普選。9月9日成立以金日成爲內閣首相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這樣,三八線兩側便各自出現了一個國家,都宣佈自己的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它們之間處於尖銳對立之中。
  朝鮮南北分別建國以後,蘇軍於1948年12月撤離朝鮮北半部,翌年6月,美軍也從南朝鮮撤軍。
  朝鮮南北分別建國後,雙方關係迅速惡化,三八線上不時發生流血衝突。據統計,僅1949年一年三八線發生大小武裝衝突達2600餘起,且規模越來越大。到1950年6月25日,終於爆發了全面戰爭。
  這場戰爭本意是希望通過武力手段恢復國家的統一,但三年戰爭的結果是雙方重新回到了三八線。這樣,三八線兩側的對峙局面和國家的分裂狀態便維持下來了,屈指算來,迄今恰恰已滿50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軍投降,韓民族也擺脫36年的殖民統治時期,迎接光復。盟軍為解除日軍武裝,以38度線分界,也因牽連強國間的利害關係之下,1948年南方出現大韓民國,北方出現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北分裂和對峙的局面最終導致了韓國戰爭:1950年6月25日,北韓軍隊發動南侵,造成了同族相殘的悲慘戰爭。這一場戰事長長持續了三年,1953年7月27日達成停戰協議,休戰狀態一直維持 到今天。

南北韓文化皆不一樣

北韓較往共產黨意志
南韓較往自由意志

北韓較傾向工業
南韓較傾向貿易國

北韓發展較緩
南韓發展較快
2006-10-28 11:49 pm
1. 兩個政府各自爭認自己才是唯一的朝鮮半島的合法政府.
2. 一個主張共產主義, 一個主張資本主義.
2006-10-27 6:39 pm
假若现在有人还要为了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去仇恨跟自己是同种族甚至于以前是有血缘关系的, 那是很不应该. 就是以前的东西德也合并,为何他们不能想东西德一样能够和平共容.
在一定程度上,外国的介入也是导火线, 看见南北韓,希望大陆跟台湾也可以总有一天可以和平统一,不要再有敌对的发生.
2006-10-27 6:38 pm
韓國自1910年被日本吞併,直至二次大戰期間都被日本統治。1943年,中美英三國元首在埃及開羅舉行戰爭會議,討論二戰後遠東的國際秩序。三國同意戰後韓國應脫離日本,成立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但蘇聯對日宣戰,對韓國戰後的地位出現變數。

1945年8月6日,美國已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日本敗局已定,蘇聯為免失去在遠東戰區成為戰勝國的機會,於8月8日對日宣戰,並派兵攻入仍受日本統治的中國東北及韓國北部,至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但蘇軍仍未有停止攻勢,至九月初蘇軍已佔領北緯三十八度以北的韓國。同一時間,美軍也開始接管日本本土及韓國南部,並於9月7日在仁川港登陸,於是韓國便由美蘇兩國共同接管。

二次結束後,美蘇兩國立即進入冷戰,而朝鮮半島,更是亞洲冷戰的前線。1946年3月,美蘇兩國代表商討成立韓國臨時政府,結果談判破裂,而兩國也在自己的控制區扶籍政權。蘇聯在北方扶植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由金日成為委員長,實行共產主義,而美國也在南方成立議會,以及建立過渡政府。至1947年5月中英美蘇四國再討論韓國問題,但談判再次破裂,美蘇兩國於是在本身的控制地區成立政權,1948年7月,李承晚當選南部的總統,並在同年8月15日宣佈成立大韓民國,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南韓;而北方的臨時人民委員會也修定憲法及進行選舉,於1948年9月10日宣
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北朝鮮或北韓。

南北韓分別建國後,兩國皆不甘只擁有半璧江山,均希望消滅對方統一韓國,但由於南韓立國後國內政治混亂,而北韓在蘇聯支持下,建立了比南韓強大的軍隊,再加上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內戰取得勝利,再加大了北韓領導金日成一統韓國的野心,1950年6月25日,北韓大軍越過兩國分界的三八
線入侵南韓,南韓軍隊節節敗退,至八月中只守著東南部釜山一帶,但美國很快以聯合國的名義支援南韓,其中美國在九月中旬在韓國中部仁川港登陸,並在九月底收復漢城,北韓軍倉惶敗退,美軍及南韓軍乘勝追擊,北韓軍而向北退至中韓邊境,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為恐美軍乘勝攻入中國東北,中國於十月派遣志願軍入韓國對美作戰,並在1951年初將美軍趕回三八線以南,並一度攻佔漢城,但在1951年3月美軍收復漢城後,戰爭進入膠著態度,直至1953年7月,雙方簽定停戰協議,南北韓以三八線為界。

時而世易,冷戰早已結束,而中美也結束互相敵對的態度,惟北韓仍保持閉關自守,且與美國關係惡劣,所以朝鮮半島仍是當今國際潛在衝突的一個熱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1943年以後,德、意、日法西斯敗相初露,美、蘇、英、中等主要盟國首腦頻繁接觸,就戰後世界安排進行討論。關於朝鮮問題,至1945年8月盟國首腦之間達成的共識主要有兩項。
  1.戰後朝鮮應予獨立。這一主張最初是由蔣介石提出的,獲美、英支援,寫進了1943年11月發表的《開羅宣言》,蘇聯在德黑蘭會議上對此表示“完全贊同”。但至於戰後朝鮮何時獨立,《宣言》中卻使用了“在相當期間內”這樣含混的字眼,這表明大國各有想法。
  2.對朝鮮實行“四國託管”。這是由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來的。他主張由美、中、蘇三國對朝鮮實行爲期30年的託管,以培養朝鮮自主能力。蘇聯主張托合國爲四國,加上英國,但託管年限要縮短。對此盟國在雅爾達會議期間達成協定。但此後大國間未對託管具體實施辦法進行協商。
  1945年7月波茨坦會議期間,美蘇軍事首腦就蘇聯對日宣戰後雙方海、空軍活動範圍達成協定,但雙方陸軍間並未劃出明確界線。因此,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後,蘇軍立即在朝鮮北部登陸向南推進,大有佔領整個半島之勢,而美軍這時仍在太平洋與日軍激戰,遠離半島。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國務院提出美軍應立即在半島南部登陸北上,以免朝鮮全境被蘇佔領,而美陸軍則認爲無法辦到。爲尋求解決辦法,他們在8月10日夜進行緊急會議。於是當時任作戰參謀的臘斯克(後來曾任美國國務卿)和他的一個同事便提出了以朝鮮中部38°線爲界作爲美蘇地面部隊作戰和受降分界線的方案。13日此主張被杜魯門批准,15日送交蘇、英政府。蘇聯表示同意,因爲史達林打算以在朝鮮的讓步換取美國同意蘇軍佔領日本北海道(實際上美國堅持獨佔日本,未作讓步)。3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太平洋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在一項命令中將美蘇間關於38°線的決定公佈於世,已進入38°線以南的蘇軍即後撤回到此線以北。9月7日美軍才在半島南端登陸。自8月下旬起,三八線兩側便已禁止人員物資交流,鐵路被切斷,9月上旬通訊聯繫也被中止,朝鮮南北之間已處於被分割狀態。
  關於爲什麽偏偏選了38°線,現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爲它是純粹軍事性質,而且其出現是一個偶然的就便措施。美國總統杜魯門等當權人物即持此說。另一種說法是三八線直接炮製者臘斯克等人的主張,說它是對當時美蘇力量對比作了權衡後確定的,因爲38°線大體上把朝鮮分成相等的兩半,而當時朝鮮政治、經濟中心漢城又在此線以南,這樣既增加蘇聯接受它的可能性,又使美國在朝鮮的影響略占上風。而韓國一些學者則懷疑三八線背後可能存在著美蘇之間秘密交易,但他們至今尚未發現有關於此的檔案依據。
  朝鮮分裂向固定化發展
  美蘇軍隊分別對三八線兩側實行軍事佔領後,各自按照自己的模式對佔領區進行統治。
  在北方,先在蘇軍支援下於1945年11月成立了“北朝鮮五道行政局”。1946年2月成立以金日成爲首的“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在北半部推行民主改革。1947年2月經普選産生臨時權力機構北朝鮮人民會議和北朝鮮人民委員會。在南方,美軍登陸後宣佈解散一切朝鮮人自治組織,成立“軍政廳”對南朝鮮實行直接軍事統治,並禁止當時在中國重慶的以金九爲首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回國(“臨政”官員僅可以個人身分回國)。由於南朝鮮人民對日本殖民統治垮臺後仍要接受一個新的外國統治機構十分反感,紛紛反抗,美軍當局於1947年2月和6月分別成立由朝鮮人組成的民政長官室和臨時政府,但實際權力仍掌握在美軍手中。
  由於三八線的出現把北方的工業和能源同南方的糧食分離開來,給南北兩方的經濟恢復和人民生活造成極大困難,美蘇佔領軍當局不得不就恢復南北交流進行協商。但此時美蘇關係正從戰時盟友向戰後對手轉變,已無法進行合作。1947年9月美國單方面把朝鮮問題提交聯合國。聯合國遂通過決議,在其監督下在朝鮮全境實行普選成立統一朝鮮政府。蘇聯堅決拒絕,並禁止聯合國監督人員進入三八線以北。美國和南朝鮮領袖李承晚堅持單獨選舉。於是,1948年5月南朝鮮舉行普選,8月15日宣佈成立以李承晚爲總統的大韓民國。面對此局面,北方亦在8月進行普選。9月9日成立以金日成爲內閣首相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這樣,三八線兩側便各自出現了一個國家,都宣佈自己的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它們之間處於尖銳對立之中。
  朝鮮南北分別建國以後,蘇軍於1948年12月撤離朝鮮北半部,翌年6月,美軍也從南朝鮮撤軍。
  朝鮮南北分別建國後,雙方關係迅速惡化,三八線上不時發生流血衝突。據統計,僅1949年一年三八線發生大小武裝衝突達2600餘起,且規模越來越大。到1950年6月25日,終於爆發了全面戰爭。
  這場戰爭本意是希望通過武力手段恢復國家的統一,但三年戰爭的結果是雙方重新回到了三八線。這樣,三八線兩側的對峙局面和國家的分裂狀態便維持下來了,屈指算來,迄今恰恰已滿50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軍投降,韓民族也擺脫36年的殖民統治時期,迎接光復。盟軍為解除日軍武裝,以38度線分界,也因牽連強國間的利害關係之下,1948年南方出現大韓民國,北方出現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北分裂和對峙的局面最終導致了韓國戰爭:1950年6月25日,北韓軍隊發動南侵,造成了同族相殘的悲慘戰爭。這一場戰事長長持續了三年,1953年7月27日達成停戰協議,休戰狀態一直維持 到今天。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26: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7000051KK008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