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可能以下我所寫的都與你的問題無關,但希望你不會介意我寫上自己對《放逐》的評論在這裡吧。
《放逐》這部戲當中包含了杜Sir的一貫作風和他的新嘗試原素。
一貫作風:
杜Sir的作品中,不少得的當然是他獨特的拍攝手法,還有他在戲中營造出的那一種冷靜而沉靜的氣氛,尤其是在主角身上所制造出的獨特感覺,在《放逐》裡面,這方面做得最明顯的就是男主角黃秋生、張家輝和男配角張耀揚,因為他們身上所發放出的那種特別感覺,而令整部戲在很多時候都可以出現一種沉重的氣氛,當然,這一方面也需要鏡頭的配合。
戲中人物的性格配搭,也安排得不錯,林雪仍然保持他一貫戇居居的作風,杜Sir作品作風之一—偶然間出現幽默風趣的情節,都是由林雪主力包辦,至於比較粗暴的性格就由吳鎮宇和任達華負責,這樣配搭出各個角色的性格,從而令人的性格特徵更明顯,這是一部好電影最基本要做到的事。
新嘗試:
我還記一個在我記憶中,杜Sir作品首次出現的鏡頭,就係開始不久之後,吳鎮宇和張耀揚的一幕—從頭頂上面跟著演員行走路的方向拍的短短不足五秒的鏡頭,這個也可以算是杜Sir其中一個新嘗試吧。
另外的一個突破就是劇情安排方面。杜Sir雖然都是例牌用黑社會作為故事背景,但他的主力描述就發揮在男人之間的情懷,也就是戲裡面,五個男人之間的友情。雖然在較早前的杜Sir作品《槍火》都是以此為主題,但《槍火》未能深入探究其程度,而這次這部新作就真的是做到高程度且著實地描寫兄弟間的情懷。我深刻記得一幕,吳鎮宇在車裡面抱著受重傷的張家輝,其情誼之深完全地出現在觀眾眼前。可見杜Sir這次對自己作品的要求再次提高了,不像以前般,好像經常故意避忌拍出主角間的的感情,以前的做法,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杜Sir本來是一個大男人的關係,而不想令自己的作品過份婆媽呢?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進入主題了,先簡單講講故事的內容 : 一個發生在兩個黑幫組織,五個感情深厚的兄弟,和一個流亡多年的三口家庭.故事發生地點是在澳門,時段是澳門回歸前的幾天。
從故事大綱就可以知道,電影想表達的意像實與港澳回歸前所面對的問題有關。先講講回歸的最基層原因,共產黨之所以一定要收回香港和澳門,是因為他們還深刻記得當時英國人和葡萄牙人是如何欺壓中國而奪走他們後來各自得到的土地,他們對中國造成的傷害之大,令中國永記於心中,所以中國非收回港、澳不可。其實,故事一開始不久也有幾幕是想表達以上這點,就是林雪所講的對白"他那槍幾乎打死大飛啊"和任達華時常摸他心口上被張家輝打了一槍所留低的疤痕,可見外國人當時對中國人造成的傷害之嚴重--令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及中國人永遠也會記住這一仇的意念,換言之,這裡張家輝的角色是暫時映射英國及葡萄牙,但張家輝的角色的作用還有其它,下來會逐層解構。
從開幕到故事結局可見,電影就是要表達出港澳人當面對快要回歸祖國,對自己前程不知去向而表現出的慌忙失措。從張家輝所說的對白"我們走了那麼久,只想有個家"、"我喜歡這裡"和何超儀的一句"放我們一條生路吧"可見,港澳人在面對香港和澳門即將回歸前的徬惶和不願意的意識。
另外,黃秋生的角色就是要表現出另一部份港澳人的心情--十五十六,不知道可以做甚麼,但又不想作出無謂的反抗,因為他深知自己的力量是鬥不過那兩個勢力雄厚的黑幫組織,其實,這兩個黑幫組織就正正映射著共產黨和港澳的執政者。電影中最能表達出人們失措、徬惶的一幕,就是黃秋生、吳鎮宇、張耀揚和林雪跟黑幫人馬激戰後,毫無方向地逃亡的片段。後來,他們在盲目逃亡路上機玄巧合之下,透過間接打劫的途徑中,得到一批重達一噸的黃金,這裡就是描述澳門黑幫在臨回歸前的那一段時間,不斷跟其它幫會展開廝殺,目的就是要在政權以及生活環境被完全轉變前,賺到一大筆錢,原因是他們認為,當澳門回歸後,共產黨會用盡一切方法,滅絕黑社會的存在,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賺到一大筆錢,以作日後逃亡等的準備。
與此同時,飾演司警的任賢齊,在最後竟同流合污,參與均分黃金的違法行為,這裡是一個不尋常表現,是要表達出當時港澳面臨回歸前,有一些執政者也對祖國失去信心,任賢齊講的一句話"我老板還怎麼會信任我呢?"可見司警對自己"老板"的不信任和失望的觀念、想離開到別處的心理,這裡的"老板"當然就是指港、澳的祖國—中國共產黨,映射當時香港回歸,很多人紛紛移民外國,以逃避共產黨統治的現象。
導演利用激烈的槍戰和廝殺場面來表現出港澳人對回歸祖國和受共產黨統治所懷著的不認同、不信任、不歸順、甚至反抗的強烈偏激意識。電影中所有觀眾意想不到的劇情轉變,就是要表現出港、澳在回歸前及回歸後的所有政局上環境上的轉變。
綜合以上,當人們離棄將要改朝換代的生活環境及政權時,淪落到的下場就是被後來執政黨放棄及漠視,這裡改朝換代後的新執政黨當然就是指共產黨,而共產黨作出放氣及漠視那群人的行為,就是這部電影的戲名—《放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