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 !!中國跳繩歷史資料

2006-10-27 1:09 am
請提供中國跳繩的起源、年代、背景、繩的物料。
識幾多答幾多!

Tks!!

回答 (2)

2006-10-27 1:15 am
繩與我們的生活相當密切,早在古遠的時代,老祖宗們就拿它來記 事,用它來捆紮收穫的農作物、搬運東西,或是驅使牛馬等家畜,是人類生活上重要的工具之一。  
  而繩子在孩子們眼中更是童年不可缺的童 玩之一。他們利用繩子玩出來的遊戲,就叫跳繩。在古代,跳繩叫「跳百索」,這遊戲在我國起碼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最早是孩子們在春節時興的一種遊戲,所謂「跳百索」,就是因為當繩飛轉時,可以幻成千百條,而顧名 思義。
  由於「跳百索」既有趣,又能眾人同樂,所以這項童玩一直被延傳下來。到了今天,孩童們玩這種遊戲,已不限於在元宵節,「跳百索」也改口叫跳繩了。
繩子可分為草繩、麻繩、橡皮繩、尼龍繩等數種。跳繩繩端的握把很重要,無論用那一種繩子,兩端如再裝以握柄則更適用,它是和繩端相連,能隨人操縱而圓滑的迴旋。最好的繩把有如車軸,放有鐵珠,以易於迴旋。旋轉繩索時,不僅要旋轉手腕,而且盡量旋轉兩臂,並且伸直。
跳繩的姿勢需要面部正向,眼向前方直視,輕舉 足部,兩腿垂直騰空跳躍。挺胸,勿抬肩,必要時可口鼻交互呼吸。預備姿勢是跳繩運動各種動作的基本,其方法是併足直立,兩手各臥著跳繩的兩端繩把,將手肘上提,手距離肩部約十五公分,手心向上,繩子則置於體後。在跳躍完畢,繩迴旋停止時,左腳必須往前伸出,將繩子踏在地面與腳底之間。
繩子的基本迴旋法
●肩迴旋:兩臂伸直,以肩膀為中心的大迴旋法。
●肘迴旋:彎曲手肘,靠近人體側,以手肘部為中心來迴旋。
●手迴旋:兩臂下垂於體側,以手背為肘的迴旋。
●前後擺振: 就是將繩子在身體前後擺動。
●前迴旋:把置在體後方的繩子,迴旋繞過上方,至體前經兩足下方。
●後迴旋:就是前迴旋的逆轉。
●側迴旋:單手在身體前方,將另一手伸在 身體後方,而將繩由側面向另一側面迴旋。
●水平迴旋:單手執繩,手臂下垂,身體前屈,把繩由地面成平行由左向右迴旋。
長繩的方向迴旋法
●左右振:兩人擺振長繩,跳躍者由任何一面跳入。
●內迴旋:又稱順迴旋,兩人擺振長繩,跳躍者向跳繩順迴旋向跳入。
●外迴避:兩人擺振長繩,跳躍者面向繩子逆迴旋的方向跳入。
●側迴旋:兩人擺振長繩,跳躍者對其中一人跳入。
最常見的個人跳繩法
●單腳跳:是用單腳來配合繩子跳躍,另一腳自然彎曲。
●跑步跳:這種跳法就像跑步一樣的要領,每跨 出一步,同時跳躍一次,也就是前後腳輕快的交 互跳躍。
●踏替跳:這種跳法也很簡單,就是以單腳跳兩次,再換腳跳兩次,就這樣重覆的跳 躍。
●併攏跳:這是最基本的跳繩法,跳躍時雙腳併 合直立,以腳尖輕踏地面,在原地跳動。
●開合跳:這種跳法的要點是跳起時雙腳併攏,在著地的剎那間,雙腳呈左右跳開,或是前後跳開。
●兩手正交叉跳:這是指當繩子要通過頭頂時,把兩手臂交叉在胸前,繞動繩子的一種跳法。
兩人一組的短繩跳法
●母子跳:這是指由一個人迴旋短繩,而另一人選擇最恰當的時機加入跳躍的方法。也可以再增加三人,四人同時跳。
●共同迴旋交互單獨跳:就是二個人輪流迴旋,並且當做跳躍者的另一 隻手。
●兩人共同迴旋跳:它的跳法是二人共同迴旋短繩,並且同時跳躍,當 然,二人可同一方向或是一正一反的跳。
●三人一組短繩跳法
●兩人迴旋一人跳:這個方法是跳躍者可選擇順迴旋或逆迴旋,同時還可以變化腳的動作,來增加這種跳法的樂趣。
  一條細細的繩子,在孩子們手中似乎已成了萬花筒,能律動出美妙而無懈可擊的變化。這項中華傳統的民俗運動實在不禁要讓人為它發出衷心的讚嘆。
2. 歷史背景

大概在五十年前貧困的鄉間,順手拈來的草繩已可以讓兒童們嬉戲跳躍半天,

而由橡皮筋串連成的橡皮筋繩,更是跳繩的絕佳替代品。

現在這種好玩有趣的遊戲已漸被電視,遊戲機取代,但仍有不少人把跳繩發揚光大,令跳繩成為現在老少咸宜,有益身心的活動。

跳繩,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今天的跳繩,大至可分為「單人跳繩」,「多人跳繩」,及「花式跳繩」三種,

單人跳繩早在南北朝時已出現,多人跳繩遲至明代始見,花式跳繩則遲至現今才普及。

現今跳繩已成為了幼稚園學生,小學生,中學生以及成年人消閒,有益身心的運動﹗


跳繩,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今天的跳繩,大類而言,可分為「單人跳繩」與「多人跳繩」兩種,溯其歷史,單人跳繩早在南北朝時即已出現,多人跳繩則遲至明代始見記述。
跳繩是保持體態的有效運動
跳繩是一項極佳的健體運動。它能有效地訓練個人敏捷的反應和耐力,是強身健體的好方法。

跳繩可謂是「付出小,收益大 」的運動,因為:



運動範圍較小,無需租用等別場地。

器材只需一條繩、輕便衣服及一對適當的運動鞋。

運動量隨意,跳繩節拍快慢皆可,適合不同體能人士參與。

參與人數不限,可單獨一人及群體齊參與。

手、足、腦並用,容易加強身體四肢運動量及靈敏程度。

跳繩一下,猶如背負相等於個人體重之物件跳一下,有助增強個人的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

運動量遍及全身,體態較易均勻發展,有助身心健康。

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增強血液運行,強化血管功能。



跳繩的場地

練習跳繩前要選擇好跳繩場地,要求場地平坦,避免跳時關節扭傷。



如果是泥土地,要避免塵土飛揚或小砂粒飛揚的地方,可先打掃或灑水。

刮風、下雨時,人最好在室內進行練習,最好的地點還是舖有木板的室內體育館,但要注意空氣的流通。總括來說,平坦的水泥地、體育館或PU場地則是最佳的選擇。
▲前迴旋
又稱順迴旋,迴旋的繩子由體後經頭上方繞向體前經腳下而迴旋。
▲後迴旋
又稱逆迴旋,迴旋的繩子由體前方經頭上方繞向體後經腳下而迴旋。
▲側迴旋
雙手握繩,一手在體前,另一手在體後,將繩由側面向另一側面迴旋。
▲水平迴旋
單手或雙手持繩,繩索的迴旋與地面保持平行。
▲半迴旋
又稱前後擺振,雙手持繩,將繩擺振到體前平舉的高度,然後繞經腳下又將它擺振到體後上舉的高度,雙足或單足一擺振一跳躍。




雙人跳繩

即兩人一起跳繩的運動方法。此運動除具有個人跳繩的功能外,還可訓練兩人互助合作。

  因雙人站立位置的不同和變化,以及迴旋方法,跳躍動作的不同,可構成多種性質不同和跳繩運動方式。本次介紹較簡單的跳繩入門,至於花式變化,學習者可熟練後再進一步專研。



同向蹲步跳 ▲兩人同向,後面一人雙手握繩於體後,前面一人蹲下。

繩由後向前迴旋跳。一定時間後,兩人可交換位置。

▲蹲跳者亦可轉向與持繩者面相向。



相向縱立跳 ▲ 可分單人持繩與雙人持繩兩種方式,單人持繩的方法是由一個人迴旋短繩(可用前、後迴旋),另一人由前、側方伺機加入跳繩,但二人面相向。
▲ 雙人持繩的方法是兩人面相向,各持繩子的一端,一持左手一持右手,進行同步迴旋跳躍。



團體跳繩

指超過三個人以上的跳繩。

長繩的跳法 迴旋跳
兩人分持長繩的兩端,繩子做迴旋,另一人進入其中跳躍。

可雙腳跳、單腳跳,亦可單腳交互跳。

穿越跳

兩人分持一條長繩的兩端,繩子做迴旋,跳繩者在繩子與地面接觸剛離地時,快速跑步穿過繩子到達對邊。

兩人迴旋多人跳

兩人分持長繩的兩端迴旋繩子,中間可一個一個加入跳躍。

複繩跳法 兩人分持長躍的兩端迴旋,另一人持短 進入中間配合長繩跳躍。

持短躍者可以單人跳躍中的各種方法進行跳躍。
2006-10-27 1:14 am




四、五十年前貧困的鄉間,信手拈來的草繩即可讓兒童們嬉戲跳躍個半天,而由橡皮筋串連成的橡皮筋繩,更是跳繩的絕佳替代品。
  然而現在這種好玩有趣的遊戲已漸被電視、電玩所取代,如何恢復這固有的童玩文化當是目前重要的課題。


圖片參考:http://www.socialwork.com.hk/sport/jumprope/images/p01_4.jpg




  跳繩,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今天的跳繩,大類而言,可分為「單人跳繩」與「多人跳繩」兩種,溯其歷史,單人跳繩早在南北朝時即已出現,多人跳繩則遲至明代始見記述。

  所謂“兩手持繩,拂地而卻上”即今日的單人跳繩。唐代稱跳繩為“透索”,《酉陽雜俎》中記載:「婆羅遮並服狗頭猴面,男女無晝夜歌舞,八月十五月行像及透索為戲。
  明清時代,跳繩稱為“跳百索”、“繩飛”。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輪,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百索』。」由此可見,百索之名實因繩索擺動後似百條繩在動之故。


  明清兩朝,跳百索遊戲多在正月十五日左右舉行。
  清代《樂陵縣志》載:「元宵期間,女子以跳繩為戲,名曰跳百索。」
  清代出版的《有益遊戲圖說》一書中,稱跳繩為“繩飛”,大概是由於繩子來回轉動,像是在空中飛動,所以得名。
  清代兒童跳百索,經常用有節奏的歌謠加以伴唱,娛樂性很強。




收錄日期: 2021-04-15 22:46: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6000051KK022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