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108種煩腦

2006-10-26 3:18 am
我成日聽到人地話人生有108種煩腦,到底是那108種煩腦呢??

回答 (3)

2006-10-26 3:24 am
✔ 最佳答案
各個顆數,皆有其代表的象徵意義。
一百八遍
 指念佛之數。「一百八」原為煩惱之數,欲對治此煩惱,故念珠常貫一百零八顆,為一百八遍之念佛。

數珠功德經曰:「其數珠者要當須滿一百八顆,如其難得。或為五十四顆,或二十七,或十四顆,亦皆得用。」

陀羅尼集經二曰:「其數皆滿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

金剛頂瑜伽念誦經曰:「念珠,分別有四種:上品最勝及中下。一千八十以為上,一百八珠為最勝,五十四珠以為中,二十七珠為下類。」
文殊儀軌經數珠儀則品曰:「數珠不定,亦有三品:上品一百八,中品五十四,下品二十七。別有最上品,當用一千八十為數。」依已上經軌之說則有一千八十,一百八,五十四,四十二,二十七,二十一,十四之七種,其他有古來念佛宗襲用之三十六珠與禪門所用之十八珠二種。總為九種。此珠顆之數目,各有表示。一千八十者,十界各有百八,成一千八十。一百八者,表百八煩惱,或百八尊、百八三昧,或本有之五十四位,與修生之五十四位。五十四者,表修生之五十四位。四十二者,表住行向地等妙之四十二位。二十七者,表聲聞乘之二十七賢聖。二十一者,表本有之十地與修生之十地及佛果。十四者,表仁王經所說之十四忍,即住行向之三忍與十地與十忍與佛果之一忍。其三十六與十八者,祇為攜帶之便,三分百八為三十六,又六分為十八,非別有深義之所表。
一般的念珠粒数有十四颗、十八颗、二十一颗、二十七颗、三十六颗、四十二颗、五十四颗、一百零八颗、一千零八十颗之分,据说,世间有很多烦恼,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因为念佛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称“清心珠”。佛教所谓“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念珠有一定數目,而且每一個數字都有特定的含意,根據藏經的記載,最上品的念珠是1080颗,但由於太大,一般不通用,只在法會上作為裝嚴品,或在閉關虔修使用。
一個母珠是表示彌陀的無量壽無量光,念珠雖然是串起來的 ... 藏經的記載,最上品的念珠是1080顆,但由於太大,一般不通 ... 鳳眼菩提子(108)~~據說只產在印度幾棵菩提樹上,十分難得~~~:) ...通常用的念珠数字為一百零八粒,代表斷除一百零八種煩腦,而証得一百零八種三昧。次為54顆,表示十住、十行、十信、十回向、十地、再加四善根。在次是27顆,表示18學人和九死學。再下品是14顆,表示觀音的十四無畏。根据藏經的記載,還有42顆和21顆的。未見記載而時下流行的有36顆;18顆的俗稱羅汉珠。密宗使用的有110顆。
----------------------------------------------------------------------
朝珠,用東珠一百有八,佛頭、記念、背雲、大小墜雜飾,各惟其宜,大典禮御之。
惟祀天以青金石為飾,祀地珠用蜜珀,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綠松石,雜飾惟宜。絛皆明
黃色。
道 教 的 科 儀 主 要 分 兩 類 : 祈 禱 懺 悔 和 濟 生 度 死 , 得 道 者 超 凡 入 聖 , 位 列 仙 班 ; 失 道 者 沉 淪 六 道 , 受 苦 幽 都 。 整 體 是 設 壇 演 法 , 誦 經 行 儀 , 祈 求 神 明 感 召 , 福 庇 蒼 生 , 因 派 別 和 傳 承 不 同 , 各 自 有 威 儀 的 演 釋 , 但 奉 神 和 經 懺 的 理 念 則 是 一 致 的 。
皆代表斷除一百零八種煩腦
2016-05-09 2:17 pm
哈囉 ! 大大

我可以建議你去仁寶當舖哦!!

在中壢往桃園方向中華路二段 YKK對面

我也是去那裡借的 店長很好商量 會給你方便的

保密 利息也很低 !服務態度也很親切

我也是我朋友介紹我去那的

而且她們在網路上的評價也很好哦

你可以去網路上搜尋 仁寶當舖

他們很專業 過件率也很高 評估完你的條件馬上放款

事後你有什麼問題 打過去給他們 他們都會盡量配合你

你可以去了解看看 !祝你好運~~~
2016-01-24 5:12 am
這位網友你好

我本身也有遇過這問題

急需用錢 找銀行真的太慢了

我知道 中壢仁寶當舖 有在幫人代辦二胎

估價速度快 放款速度快 息低保密

你可以去詢問看看

我之前有在那裡借過 服務態度好 辦事效率好

真的是短期週轉的好幫手

放心啦!仁寶當舖是政府立案合法當舖

網路上的風評也非常好

在 中壢YKK對面 03-4520077


收錄日期: 2021-04-23 15:44: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5000051KK032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