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前言:
有人說人一生最少會入三次 Church,第一次就係受洗、第二次就係結婚、第三次就係 Funeral。咁呢,今日就係人生最少三次裡面既第一次。本來係平常心,但係唔知點解身邊既人仲緊張,搞到我都緊張埋。但係諗多幾諗,其實自己都有多少緊張既。
好似令大家失望咁,係咪應該我設計翻張 Invitation Card呢?但係真係無時間,其實又唔既,只係自己遲遲都唔做。。。三次裡面既第二次就一定會咁做!放心。
亦都有人有另一個失望的就係洗禮唔係浸禮!?特別係呢位人士 ↓
點都好啦,Thank You Everyone!
---
在小時,爸媽替我起了個英文名,叫「VICTOR」。起初不已為意,但後來發覺自己和這名字莫名其妙的相配。「VICTOR」在拉丁文中是指勝利者,可是沒有失敗的時候。當我還是年少氣盛的時候,自信心和自尊心可是強得嚇人,相信沒有事情是辦不到。只要下定決心去做某件事,定必全心全意去做,為的是保住面子,以及讓人稱讚一番!
由於自己在溫室環境中長大,並沒有遇到太多的困難,一切事情都很順利。那時覺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一類說話只是用來安慰失敗者。可是年紀大了,發覺有多少力有不逮,做起事上來總覺得未能盡人意。在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迫使下,壓力因此產生。初期那些壓力的確能形成一種推動力,但到後期這些壓力令我自信心「破產」。有兩件事是壓力爆炸的導火線,一件事就是考不到自己所選的學科,而另一件事則是在大學裡識不到朋友。這可是「懷才不遇」及「無人無物」雙重打擊呢!
事件發生了,壓力大得自己也無沒承受,弄得怨念纏身。剛巧遇上農曆新年假期,約了某位老師茶聚,順道釋放身上那股怨念。閒談了一會,老師便說不如嘗試返教會,說不定會擴大生活圈子,有新的體驗。當時口講就答會嘗試一下,但卻沒有做這事的決心。但不知是安排還是巧合,老師找我設計一本有關信仰分享的小冊子。自己為了把小冊子做得更好,製作時看了很多關於信仰的文章、亦請教了多位有信仰的朋友協助,希望能夠以「教徒」的角度去完成這本小冊子。此時,自己也開始跟著老師返教會了。
初初返教會的目的純粹為著與老師傾談小冊子的事情,完成小冊子之後也未必會繼續返教會。後來漸漸被教會那種很「Grand」的感覺吸引著,那種感覺是很平安、寧靜,亦開始養成返教會的習慣。認識神多了,更覺得人是很弱小、脆弱。為著年少氣盛時所犯的過錯感到難過,自信心和自尊心也慢慢回到合理的水平。壓力少了,生活開始回復正常。亦在這「順境」的時刻忘記了些非常重要的事,是甚麼事呢?生活不是變得正常了嗎?直到看見了這句 →「If God seems so far away, guess who moved?」。嗯,原來忘記了祂!?竟然忘記了改變我、幫助我的祂!?經過不斷的禱告,神令我信心更堅定的跟隨祂,沒有了祂的幫助便沒有了今天的我。
現在靜靜的想一想,發覺神的安排總是人意想不到的。祂引領我,令我重新振作。雖然現在生活壓力也不是小,但是現在我知道自己不是孤獨的一個人,而是與神在一起。好高興自己有機會認識神,不再有憂慮,不再有害怕,因有主就滿足了。現在我可以好大聲對人說「My life is brilliant.」。雖然未知將來是如何,但仍有袮在!
其實不算肥,一般
2006-10-25 14:44:31 補充:
唔係好肥。你而家係發育期﹐唔應該著重減肥。均行飲食﹐適量運動先係最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