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係唔係作家?

2006-10-25 7:10 am
如題~~~~~~~~~~~~~~~~~~~~~~~

回答 (3)

2006-10-25 7:15 am
✔ 最佳答案
海明威
想到海明威會想到什麽?以三個W——戰爭 (war)、美人 (woman)、醇酒 (wine)——為尚,與鬥牛、釣魚、狩獵為伍的作家,多麽雄糾糾氣昂昂的陽剛形象,再加上海明威的英俊偉岸,活脫一個男性雄風傳奇。而海明威也像個不甘寂寞的電影明星,酷愛製造個人傳奇,讓他筆下的人物及故事與他個人的經歷及吹噓,真真假假,交織成一個龐大迷人的海明威文本。他在佛羅里達州基威斯特 (Key West) 的舊居也成了朝聖地。如果說對世俗大眾,他的明星丰采是如此;對於文藝青年,則只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白描式的簡文體吸引了大批仿效者,大概就如同張愛玲所掀起的張派模仿旋風。甚至在他死後,後人還從他雜蕪的手稿當中編輯出三本小說,分別是1970年出版的《河流中群島》(Islands in the Stream) 、1986年出版的《伊甸園》 (The Garden of Eden) 與1999年 (即他百歲冥誕) 出版的《初見即真》 (True at First Light),而學者更不辭辛苦地挖掘他諸多手稿與出版品之間的歧異,以便探究海明威的複雜多面。海明威文本似乎繼續在擴展,而非削減之中。
  海明威以短篇故事集《在我們的時代》(In Our Time, 1925)(乃是以尼克.亞當斯為中心的系列故事)奠定文名。而自從他首部長篇小說《旭日又東升》(The Sun Also Rises, 1926) 為一次大戰後狂歡頹廢的「失落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 賦予鮮明形象後,海明威的小說便叫好也叫座,像《戰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 1929)、《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40)、《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52) 皆膾炙人口,《老人與海》並為他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現代主義作家裏他的小說最常搬上銀幕,除了前述作品外,至少還有《殺手》(The Killers) 、《雪山盟》(The Snows of Kilimanjaro),對他的文學聲譽不無加分的功效。
  現代主義作家皆以美學實驗著稱,海明威雖不像喬易斯 (James Joyce)、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吳爾芙 (Virginia Woolf)、福克納 (William Faulkner) 那麽炫奇搞怪,但他簡單當中的迂回曖昧卻也獨樹一格。
    海明威批判戰爭卻又不願錯過戰爭。早在〈在他鄉異國〉 (In Another Country) 、《旭日又東升》及《戰地春夢》,他便刻劃一次大戰所造成的無可彌補的創傷,但隨後每次爆發戰爭,像西班牙內戰、二次大戰,他又彷佛獵犬般嗜血地奔赴戰場。《戰地鐘聲》便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
  性愛與性別是另一個極其曖昧的題目。海明威成長於美國中西部清教徒式的家庭,卻跳著歐陸二○年代狂歡作樂的舞步。或許如此,海明威式的英雄信守著一些不曾言宣、但互有矛盾的個人道德規範。尼克.亞當斯的系列故事顯現對清教徒式規訓的厭煩及抗拒,但《旭日又東升》中男女主角顯然頗為清教徒式地相信金錢與感情可以互換。喜歡以海老爹 (papa) 自居的海明威沉湎於性愛歡樂,不願當父親,於是〈像白象的山丘〉(“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中男主角希望女主角墮胎,但通篇故事卻不曾出現墮胎二字。而像《戰地春夢》中女主角凱薩琳勇於當未婚媽媽,故事最後安排難產、母子皆死的結局則似乎也是必然,否則男主角難以卸責。
  海明威及其英雄予人的刻板印象是陽剛味十足的標準異性戀,搭配柔順甜美、面目模糊的女子,就像《戰地春夢》中女主角為典型的男性欲望投射。但海明威描寫性愛與性別的最精彩之作卻涉及了雌雄同體、性無能、離婚、同性戀、變裝、變性。海明威筆下難得一見的鮮烈女性均短髮、性自主、雌雄同體。《旭日又東升》中的女主角布烈特是個卡門式的壞女人,竄奪了男人放蕩的特權;《戰地鐘聲》裏的中年遊擊隊女司令碧勒粗獷又母性,對女主角瑪麗亞懷有同性情愫;《伊甸園》的女主角凱薩琳則要求在性愛活動中與男主角玩變發、變性遊戲。相對於強悍主動的女性,男性也變了。《旭日又東升》中男主角傑克是性無能,害怕自己被等同為女性化的男同性戀;《伊甸園》的男主角大衛在床笫間有時扮演妻子女友,有時互換性別角色。海明威喜歡刻畫男人共同從事釣魚、迷鬥牛等純男性的活動,而這其中有時也流湯著男人之間的曖昧情愫,例如《旭日又東升》。
2008-04-30 7:40 am
關於海明威<像白象般的山丘>的評語我不能認同,
我想這應該是出自1985年美國教授傑弗瑞˙梅耶的意見.
就像昆德拉<被背叛的遺囑>第五部<追尋逝去的現在>所言,
這樣的想法是"俗不可耐又違背美學的"!

對於其他作品的論斷也差不多像布羅德對卡夫卡做的,
是"俗不可耐"
或許作品跟他的生命有關(這大概是難以避免的),
或他個人的美學,
但像海明威這樣真正的小說家,是不會把自己低俗的幻想
(低俗世人現在強加在他頭上的)
放在"小說"裡的
2006-10-25 10:02 am
海明威係作家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58: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4000051KK049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