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醫小腸氣會點架??

2006-10-25 5:17 am
如果係13~14歲做手術會點??

回答 (3)

2006-10-26 11:46 pm
The correct Medical Terminology for 小腸氣 is -----Hernia,

There are many types. The classification depends on the cause (for example, incisional hernia means hernia after a surgical incision) and the anatomical location (for example, inguinal hernia or femoral hernia).

Not treating a hernia can result in
1. Incarceration. The hole in which the abdominal content protrudes is small and traps the abdominal contents. The blood supply is largely maintained, giving rising to occasional pain.

2. Strangulation. The blood supply of the protruding contents are compromised cause ischemia and necrosis, eventually to peforation and fecal peritonitis. This condition is fatal (you can die) without treatment.

The risk of developing complications of the hernia depends on many factors, ie.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hernia. See a doctor if you have the slightest concern.
參考: doctor
2006-10-25 5:23 am
小 腸 氣 如 無 適 當 醫 治 , 則 可 能 引 起 疳 閉 , 即 突 出 部 份 不 能 進 回 腹 內 , 或 腸 梗 阻 而 致 腸 壞 死 等 併 發 症 , 除 卻 有 腹 部 劇 痛 外 , 兼 有 生 命 危 險 。

中大小兒外科及小兒泌尿科主任楊重光教授指出,傳統的手術要切開腹腔,手術切口約2.5至3厘米,癒合需要很長時間,同時可能損傷周圍的輸精管和睾丸血管等,病童亦需較長時間才能恢復日常活動。

另外,由於有近三成病童左、右腹會同時出現小腸氣,但進行傳統手術時,不能即時判斷是否出現以上情,有可能要事後再「開刀」切除,大大增加對病童的創傷。

中大研究技術製疝氣

中文大學於2000年開始研究利用微創技術治療小腸氣病童。方法是在病童肚臍下位置開一個約2毫米的小傷口,放入腹腔鏡後,再利用特製「疝氣」把「跌入」疝囊的內臟組織和腹膜分隔,並把漏管縫合。手術過程只需約20分鐘,病童更可即日出院。

楊指出,新技術對病童造成的創傷很小,疤痕亦不顯眼﹔另外,把腹腔鏡放進體內後,可清楚看出另外一邊的腹腔是否亦同樣出現「小腸氣」。

他又說,新技術由2000年開始應用,至今威爾斯醫院已為325名病童進行手術,成功率達100%,全部都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只有兩兒童復發,即0.6%,較傳統做法的1%為低。

微創手術治小腸氣免誤傷器官(2004年10月15日)
成功率100% 傷口2毫米可即日出院


以微創技術治療小腸氣,即在病童肚臍下位置放入腹腔鏡後,再利用特製「疝氣」把「跌入」疝囊的內臟組織和腹膜分隔,並把漏管縫合。

小 腸 氣 的 病 徵 就 是 感 覺 有 種 腫 脹 物 突 出 , 或 有 痛 。 腫 脹 之 部 位 視 乎 何 種 小 腸 氣 而 定 。 腹 部 小 腸 氣 有 多 種 。 最 常 見 者 是 腹 股 溝 疝 , 多 見 於 男 性 , 年 齡 無 一 定 , 腫 脹 物 首 先 發 覺 於 腹 與 腿 之 間 之 腹 股 溝 , 繼 而 腫 脹 物 進 入 陰 囊 而 脹 大 , 在 勞 動 時 更 甚 , 在 臨 床 休 息 時 則 腫 脹 物 消 失 , 因 為 腹 內 器 官 又 會 進 入 腹 腔 內 腹 部 之 其 他 小 腸 氣 包 括 股 疝 , 突 出 部 位 在 腿 之 前 上 端 , 臍 疝 及 臍 旁 疝 則 突 出 部 份 在 腹 之 前 壁 。
2006-10-25 5:19 am
小腸一樣會生癌:
以下是成報在2006年3月1日的報導
小腸出血可致營養不良
貧血患者應及早檢查





小腸是消化道一個神秘區域,長達六米之餘,其彎曲的狀態,亦令檢查出現困難。有外科醫生指出,不少原因不明的腸道出血,多來自這個部位,建議長期貧血及營養不良的市民,應注意是否小腸出現毛病,及早進行適當檢查。

 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陳志偉接受本報訪問時說,現時一般消化管道出血,大致上可分為三類,包括︰胃出血、小腸出血及大腸出血等,其中胃出血及大腸出血,分別可用照胃鏡及大腸鏡等內視鏡方式了解出血原因。
 不過,由於小腸位於兩者之間,全長約六米,而且呈現彎曲形狀,內視鏡難以深入,現時大部分內視鏡只可深入相等於整條小腸約三分一位置,仍然有所不足。因此,很多腸道不明出血大多是此位置發生。
不明腸出血多發生小腸
 陳醫生指出,病人很多時發現大便呈現黑色,或出現屙血等情況,才驚悉消化管道有出血。部分病情較為輕微的腸道出血,病人根本並不知情,由於長期失血,病人因而出現貧血等現象,雖然有進食鈣片等補血藥物亦無助病情。
 小腸出血大致上有兩個成因,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小腸有血管瘤,而另外一個原因是小腸內部出現發炎,導致出血。若小腸長期出血,不但會導致貧血,由於該部位主要是吸收養分,亦會令病人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不過,陳醫生指出,隨科技發達,要檢查小腸情況,也不是太困難。純粹檢查,可利用膠囊內鏡,而新一代膠囊內鏡已陸續於公立及私家醫院所採用。新一代膠囊內鏡由日本一知名相機製造商生產,內置了兩個鏡頭及八小時電源,有足夠時間視察整條小腸的情況,更可即時將影像傳送至接收器,了解出血位置,但有腸塞人士則不適宜使用。
雙氣囊內鏡檢查兼手術
 但由於膠囊內鏡只可用作檢查用途,要同時做到檢查及手術效果,始終要利用內視鏡。其中一項引入香港不久的新技術,稱為雙氣囊內鏡,在內視鏡兩端設有兩個氣囊,當內鏡進入小腸後,兩個氣囊會被注入氣體並脹大,將小腸拉直讓內鏡可進入小腸深處,一次可深入一半小腸,更可將影像放大約一千倍,即使黏膜細胞也看得見。因此病人需要照兩次內鏡才可完成檢查整條小腸。在檢查期間,若發現出有細小的血管瘤,更可即時以電擊方式切除。
 陳醫生續稱,雖然血管瘤及小腸發炎大多可治愈,而小腸癌亦不及胃癌及大腸癌普遍,相信與以往檢查小腸的技術有關。隨科技發展,小腸的透明度亦愈來愈高,有關疾病會相應增加,建議市民多留意身體情況。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18.gif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56: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4000051KK0414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