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一樣會生癌:
以下是成報在2006年3月1日的報導
小腸出血可致營養不良
貧血患者應及早檢查
小腸是消化道一個神秘區域,長達六米之餘,其彎曲的狀態,亦令檢查出現困難。有外科醫生指出,不少原因不明的腸道出血,多來自這個部位,建議長期貧血及營養不良的市民,應注意是否小腸出現毛病,及早進行適當檢查。
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陳志偉接受本報訪問時說,現時一般消化管道出血,大致上可分為三類,包括︰胃出血、小腸出血及大腸出血等,其中胃出血及大腸出血,分別可用照胃鏡及大腸鏡等內視鏡方式了解出血原因。
不過,由於小腸位於兩者之間,全長約六米,而且呈現彎曲形狀,內視鏡難以深入,現時大部分內視鏡只可深入相等於整條小腸約三分一位置,仍然有所不足。因此,很多腸道不明出血大多是此位置發生。
不明腸出血多發生小腸
陳醫生指出,病人很多時發現大便呈現黑色,或出現屙血等情況,才驚悉消化管道有出血。部分病情較為輕微的腸道出血,病人根本並不知情,由於長期失血,病人因而出現貧血等現象,雖然有進食鈣片等補血藥物亦無助病情。
小腸出血大致上有兩個成因,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小腸有血管瘤,而另外一個原因是小腸內部出現發炎,導致出血。若小腸長期出血,不但會導致貧血,由於該部位主要是吸收養分,亦會令病人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不過,陳醫生指出,隨科技發達,要檢查小腸情況,也不是太困難。純粹檢查,可利用膠囊內鏡,而新一代膠囊內鏡已陸續於公立及私家醫院所採用。新一代膠囊內鏡由日本一知名相機製造商生產,內置了兩個鏡頭及八小時電源,有足夠時間視察整條小腸的情況,更可即時將影像傳送至接收器,了解出血位置,但有腸塞人士則不適宜使用。
雙氣囊內鏡檢查兼手術
但由於膠囊內鏡只可用作檢查用途,要同時做到檢查及手術效果,始終要利用內視鏡。其中一項引入香港不久的新技術,稱為雙氣囊內鏡,在內視鏡兩端設有兩個氣囊,當內鏡進入小腸後,兩個氣囊會被注入氣體並脹大,將小腸拉直讓內鏡可進入小腸深處,一次可深入一半小腸,更可將影像放大約一千倍,即使黏膜細胞也看得見。因此病人需要照兩次內鏡才可完成檢查整條小腸。在檢查期間,若發現出有細小的血管瘤,更可即時以電擊方式切除。
陳醫生續稱,雖然血管瘤及小腸發炎大多可治愈,而小腸癌亦不及胃癌及大腸癌普遍,相信與以往檢查小腸的技術有關。隨科技發展,小腸的透明度亦愈來愈高,有關疾病會相應增加,建議市民多留意身體情況。
圖片參考:
http://hk.yimg.com/i/icon/16/1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