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刺繡歷史

2006-10-25 4:35 am
中國刺繡歷史
thank you!!

回答 (2)

2006-10-25 5:29 am
✔ 最佳答案
中國 - 刺繡 作為手工藝的刺繡,是在一般縫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穿針引線縫制衣服,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

中國刺繡歷史源遠流長。中國新石器時代,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人,不但使用骨針,而且有了紡織。中國的刺繡,數千年來大體上是沿著這樣一條線發展的:先是刺繡衣裳,又擴展到刺繡起居的日用品,以後才上升到刺繡觀賞品。直到現在,依然是分作兩類,即刺繡生活用品和刺繡書畫。

刺繡是一種原發性的藝術,是為了自己生活的美好而創造出來的。刺繡質樸純真,表現出刺繡藝人內在的深情。

絲綢 絲是蠶在結繭時所吐出的一種液體,由絲蛋白和絲膠經過空氣凝固而成。絲的性能優良,韌性大而且彈性好。一條蠶可吐絲1000米長左右。養蠶繅絲,絲織刺繡,成為中國古代婦女的主要勞動。一條小小的蟲兒竟在中國人的生活中起了那麼大的作用,並引起全世界的震動。
中國的絲織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根據考古發掘的資料証明,中國的絲織物開始于東南地區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年代約在西元前2735-2175年。

中國漢代(西元前206年-西元220年)和唐代(西元618年-907年)是兩個鼎盛期。在絲織方面也是空前發展,達到了一個高峰,並有許多實物流傳下來。長期以來,中國不但是發明絲綢的國家,並且是有這種手工業的唯一國家。由於高級絲織品的向外輸出,中國被世界各國譽為"絲國"。

現在所稱的"綢",是絲織物類稱。綢,質地較細密,但不過于輕薄,有生織、熟織、素織、(平紋上起簡單花紋)之分。

中國絲織物的圖案花紋,一開始就呈現出豐富多采的景象。不論小花、大花、單色、彩色,也不論幾何自然形,都適應著絲物結構和實際用途,並且且又與同時代的藝朮裝飾相映照。中國傳統的工藝裝飾圖案,在題材和內容上不僅講究形式的美感,更強調吉祥的含義。那些辟邪驅惡的命題也是為了平安納福。

絲綢錦緞,以其華美高貴的品質贏得了全人類的珍愛,又以各種不同的織造技藝使其繁雜多樣,加之風格獨異的藝朮匠心,因而造就了三千年的輝煌。

服飾 服飾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成果,它既是物質文明的結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意。幾乎是從服飾起源的那天起,人們就已將其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都積澱於服飾之中,構築成了服飾文化的精神文明內涵。

中國服飾如同中國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滲透影響而生成的。漢唐(西元前206--西元907)以來,尤其是近代以後,大量吸納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來文化的優秀結晶,才演化成整體的所謂中國以漢族為主體的服飾文化。

清代(西元1644--1911)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以上衣下裙為時尚。婦女服飾的樣式及品種至清代也愈來愈多樣,如背心、裙子、大衣、圍巾、腰帶、眼鏡……,層出不窮。

風行於本世紀20年代的旗袍,脫胎於清代滿族婦女服裝,是由漢族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徹底擺脫了老式樣,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後來,旗袍還傳至國外,為他國女子效仿穿著。

地毯 中國約在(清)咸豐十年至同治十年之間(1860-1871)開始生產地毯。地毯圖案設計,大約出現在19世紀最後的幾年。20世紀初,中國地毯在圖案設計、設色、工藝三方面漸趨成熟,至20年代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地毯。

中國地毯的標准制式:
地毯圖案的基本章法,主要反映在內紋樣的佈局以圓夔紋樣為主占據地毯中心部位,四個角隅由等邊三角形的角雲裝飾,地毯的外部環繞著小邊和大邊,地毯的邊緣是一圈狹窄而沒有任何裝飾的匝邊。

清代(西元1644--1911)的地毯。主要用於朝廷禮儀、帝後生活以及京中官宦人家,少數為民間喜慶活動使用。

中國地毯圖案的格局、紋飾以富麗堂皇、莊重肅穆、色彩典雅而不媚俗蓍稱於世。1920年以後,中國地毯又產生了彩枝式、美朮式等類圖案。

刺繡歷史久遠,特別是在我國,無論是在日用品的裝飾上還是服飾上一直占有矚目的位置,在欣賞价值上刺繡与繪畫、瓷器、玉器等齊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審美觀念的提高,逐漸對刺繡有了重新的認識,加之電腦刺繡的引進發展,使其進入了机械化、數字化,加快了制作過程,使刺繡得到了廣泛的推廣。但電腦刺繡終究代替不了傳統的手工刺繡,因為刺繡的精髓是肌理感极強的針法,它的變化是机器所不能的。解讀中國傳統、民間刺繡作品,分析研究刺繡的表現技法,結合現代裝飾圖案,配合各种針法表現出作品的空間、肌理效果,了解和掌握刺繡針法在現代裝飾圖案的應用,做到圖案具有裝飾效果并与針法相互融合,做工精細。
2006-10-25 11:26 pm
1. 先秦(原始社會) 舊石器時代
發展沿革 《繡花針的始祖》

在距今至少約有二萬到五萬年之久的山頂洞人居住遺址 - 於西元 1993年,北平郊區的房山縣周口店龍骨山,考古學家發現了一枚骨針。這枚骨針長度為82mm,最粗處直徑約3.3mm,是屬於體積粗長型的針,應是用於縫製獸皮衣物。尖端銳利、針身圓滑、尾部穿孔的這樣工具,代表了縫紉工具的發明與縫紉時代的開始。

特色/色彩 工具為縫紉獸皮所用

針法技術 基本縫合
出土文物 無織物出土
先秦(原始社會) 新石器時代
發展沿革 《最早文獻記述》

各地考古遺址普遍發現先進紡織工具,織物並且開始染色。刺繡見於文獻紀錄:《說文》、《虞書》、《尚書》、《事物原始》記載帝舜制定君王禮服,命禹上(衣)繪下(裳)繡十二種圖案(又稱十二章): 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繪於上衣、宗彝(ㄧˊ)、藻、火、粉米、黼(ㄈㄨˇ)、黻(ㄈㄨ ˊ)繡於下裳。杜佑《通典》:日、月、星辰取其照臨;山取其鎮;龍取其變;華蟲(雉雞)取其文;宗彝(宗廟祭器)取其孝;藻(水草)取其潔;火取其明;粉米(稻米)取其養;黼(斧)取其斷;黻取其辨。
特色/色彩 因技術條件的限制,工藝作品以簡約的表現方式,突出其形象的特徵。
針法技術 針法以堅固耐用,有實用價值為上乘。
出土文物 仰韶文化幕葬陶器上發現織物痕跡,於陜西華縣發現朱紅色麻布殘片。


2. 夏商
發展沿革 《開創縫紉工藝時代》

商代是典型的鬼神迷信社會,當時農業及手工業有很大發展,已有專門的紡織業和縫紉工業。絲織品受王室重視,商王室設專管蠶事的文官「女蠶」。
特色/色彩 素衣朱繡,流暢的刺繡線條,工藝裝飾的宗教意義大於審美意義。
針法技術 殷商至兩漢共約一千七、八百年間,針法以鎖繡類及其變化針法為主,加上少數平繡類針法。
出土文物 河北省篙城臺西村商代中期墓葬出土絲麻織物。

3. 西周
發展沿革 《多彩時代來臨》

西周時期染織工藝已有專門的分工,文獻記載許多織物的色彩,刺繡技術成熟及廣泛被應用。

特色/色彩 豐富顏色加上優美花紋圖案。強調禮治的社會中,工藝製作的式樣具有固定的規格,裝飾上反映顯著的次序感。
針法技術 辮繡
出土文物 陜西寶雞茹家莊墓葬織物刺繡痕跡


4. 春秋戰國
發展沿革 《龍飛鳳舞的美麗圖騰》

多彩織錦漸趨興盛,刺繡工藝進入成熟階段,成品達到實用性與裝飾性高度合一,不僅有精美刺繡,而且有刺繡服飾行銷各地,如山東齊魯的細薄絲織品和五彩繡品聞名全國,有「冠帶衣履天下」的比喻。

特色/色彩 壯麗雄魄的風格表現,色彩對比強烈,剛柔曲直變化至極的線條。繡紋的圖騰主要是龍、鳳、虎等,與神話或民間信仰有關的動物猛獸。
針法技術 針法主要為辮繡,局部間以平繡。
出土文物 湖北省江陵縣馬山一號墓:
龍鳳虎紋繡羅禪衣


5. 秦漢
發展沿革 《商品化的成熟市場》

因社會大統一後,開始標準化商品生產,古物出土數量較前朝代更為可觀。漢代都城長安設織室管理紡、織、染手工業,刺繡工藝有飛躍的進步。刺繡在生活中應用範圍更加廣泛,除服飾之外亦有家居品及裝飾宮室車輿、帳帷等用品。隨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中外經濟貿易及文化的交流。

特色/色彩 花紋單位趨細小,色彩豐富。西漢前期常見卷曲迴轉的雲紋圖案,東漢繡品多為雲紋、卷草、動物圖案。刺繡的種類有信期繡、長壽繡、乘雲繡、打子梅花繡、棋紋繡、茱萸紋繡、平針鋪絨繡等。
針法技術 漢代的刺繡以鎖針法(辮繡)為主。西漢時除平繡類針法更加完備外,還有打子針法及貼絹、貼羽毛等刺繡形式。
出土文物 新疆民豐褐地繡郁金紋、
河北滿城、察哈爾懷安、
湖南長沙馬王堆、蒙古、甘肅等。



6. 魏晉南北朝
發展沿革 《藝術化的開端》

佛教傳入中國,南北朝大量刺繡佛像,刺繡佛像為供養品風氣盛行,以觀賞為主的刺繡工藝興起。由於三百年間社會一直處於分裂割據的狀態,刺繡工藝受到戰亂的摧殘,局部地區及局部品類,如南朝時的江南地區發展起來,以及三國時的蜀錦著名於世。

特色/色彩 刺繡主題除鳥獸花草外,擴展至人物描摹、發願文字、山川地理、星辰天象等,寫實刺繡增多。開始有兩三色漸濃漸淡的繡線相間,以達暈染效果。
針法技術 針法上以平繡及結子繡為主,平繡類應用針法快速發展。擘絨的技法出現,開始複雜的絲線配色。
出土文物 敦煌莫高窟北魏刺繡佛像


收錄日期: 2021-04-16 23:26: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4000051KK0377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