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

2006-10-25 2:52 am
成因?
傳播途徑?
病徵?
預防方法?
thank~~

回答 (5)

2006-10-25 2:58 am
✔ 最佳答案


乙型肝炎是由一種過濾性病毒所引起的肝病,影響肝機能。


常見的傳染途徑有:

由乙型肝炎帶菌的母親傳給初生嬰兒。
帶菌者的血液或體液(例如:精液、陰道分泌物及大量的涎液、汗液或眼淚),都是重要的傳染媒介,病毒能透過皮膚上細小的傷口而進入身體,包括那些您完全不留意的傷口或黏膜表皮,例如:

性接觸
使用未經消毒的針咀打針、針灸、穿耳或紋身
共用鬚刨,牙刷等。

1. 急性肝炎


在症狀出現前,病毒可能已潛伏數月之久。這段期間,傳染性非常高,患者可能不自覺地傳給與他接觸的人仕。
在急性時期,乙型肝炎能引起嚴重的症狀: 例如身體虛弱、疲勞、發熱、嘔吐以及眼白和皮膚發黃(黃疸病)。
很多人可能需要留醫及休息數週,甚至長達數月後才能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
有少部份人仕病情會迅速惡化為暴發性肝炎,出現昏迷及數日內死亡,但這情況十分罕見。
2. 慢性肝炎


較為常見,感染者可能完全沒有病徵。
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導致肝硬化或肝癌。
現今尚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癒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治療只限於休息及遵照醫生指示,增強病人本身的抵抗能力來對抗病毒。
3. 乙型肝炎帶菌者


急性或慢性肝炎康復後,有部份人會獲得終生免疫能力。
但另一部份卻變成帶菌者,乙型肝炎病毒會潛伏在帶菌者身上,有可能繼續傳染與他有親密接觸的人。
帶菌者的人數約佔全港華人十分之一。九成患上肝癌及三分之二患上肝硬化的人仕都是與乙型肝炎帶菌有關。

A. 應避免與別人的血液或體液有直接的接觸。


避免性濫交。
正確地使用避孕套,可以減低感染的機會。
不共用私人物品如牙刷、剃刀及針筒。
如工作需要與病者接觸,應實行一些安全操施:

應戴上手套、面罩及外衣。
以漂白水洗擦沾污的手套、布塊及敷料,送去焚化。
但這些都不是絕對有效的安全措施。

B. 接受乙型肝炎疫的注射:


於六個月內注射三針。
此疫苗相當安全,只偶有於針口處輕微不適。
必須接受全部三次注射,才能產生足夠的免疫作用,有效期為五年或以上。
請注意:
未接受注射前,應先驗血,如已有抗體或已帶菌,則無需或無法再預防。


香港大學醫療保健處的預防乙型肝炎政策:


因為出生及入學讀書期間,最易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後者是因可能跟其他帶菌兒童有親密接觸), 自一九八八年十一月起,本港政府已開始為所有本地新生嬰兒免費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並且由一九九二年七月起,所有六歲以下的兒童也可以免費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

其他港大人仕,則可以自費由大學保健處安排疫苗注射,或參加保健處每年舉辦的"預防甲/乙型肝炎運動",以優惠價提供驗血及疫苗注射服務。
2006-10-25 4:48 am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與肺結核和愛滋病並列世界上最常見的傳染病。全世界約有3.5億人患乙型肝炎。
~病原體:乙型肝炎的病原體是一種屬於肝病毒科的有外殼的雙鏈脫氧核糖核酸病毒。它的直徑為42奈米。它的脂蛋白外殼上攜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近年的研究證明這種病毒的基因的穩定性比過去想象的要差。現在也已經發現了數種不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但是仍然可以致病的病毒。
~分佈:乙型肝炎尤其在東南亞和非洲熱帶地區流行。通過推進種疫苗的方法在北歐、西歐、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洲南部乙型肝炎的分佈得以下降到所有慢性病毒病的0.1%以下。
~傳播:乙型肝炎主要通過與被感染的人的血和其它體液的接觸傳染。通過血液、含血的唾液、精液和陰道液可以傳染乙型肝炎。一般病毒通過皮膚上的小傷口或者粘膜進入體內。危險因素包括:不安全的性交、靜脈注射毒品(與其他人公用針頭)、在衛生機關工作、獲得沒有檢驗乙型肝炎病毒的血製品、牙醫和其它醫學手術、美容手術(刺青、穿孔)。幼兒可能通過抓撓和咬被感染。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傷口的物件比如刮鬍子刀、指甲刀等等也可能傳染乙型肝炎。不過最常見的感染途徑是性交和母親在生育時感染給孩子。
~在已開發國家獻血後的血液都要檢查肝炎病毒,因此在這些地區通過受血感染肝炎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通過與乙型肝炎患者公用針頭的感染率為30%。
~過程:乙型肝炎的潛伏期為40至160天。發病過程隨每人的免疫反應而不同。成人病人中約5%至10%的人患慢性B型肝炎。乙型肝炎可以從一開始就慢性,也可以從急性轉成慢性。按照定義假如病人的肝臟發炎以及血液內可以證實病毒的時期超過六個月就是慢性。被感染的人年齡越低,乙型肝炎慢性的可能性就越高,剛出生的嬰兒被感染後慢性的可能性為90%以上,四歲的幼兒被感染後慢性的可能性為50%。此外約5%的B型肝炎病人同時也受丁型肝炎感染。
~脫氧核糖核酸:過去化驗乙型肝炎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主要是在不明確的情況下確定病情,以及用來確定病人的感染力。今天這個數據也被用來診斷和觀察慢性乙型肝炎。血液中病毒脫氧核糖核酸數量少說明病情不加劇,數量多說明病情惡化。
~癥狀:帶有發燒、精神萎靡、腹痛和消化不良的黃疸。往往也會沒有癥狀而因此病情不被發現。
~治療:急性乙型肝炎一般不被治療,因為在90%至95%的情況下病情自然消失。
~針對慢性乙型肝炎有多種藥物:α干擾素、PEG干擾素、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韋。此外還有其它藥物目前正在試驗階段。不過這些藥物都不能完全治愈B型肝炎,而是減輕乙型肝炎的發展、防止後果癥狀。在3%以下的情況下干擾素可以達到血液內不存在HBsAg抗體,這實際上已經相當於治愈了。醫生決定哪些病人何時使用哪些藥物來治療。在病情不重的情況下一般僅對病情發展進行監視。在肝臟受損的情況下治療是必須的(以上數據為2006年1月的數據)。在這裡也是由醫生來判斷應該使用什麼措施。

~預防:針對乙型肝炎可以種疫苗。兒童和青少年均應該免疫。尤其醫務人員、接受點滴的人、性交雜亂的人、濫用毒品的人應該免疫。為了防止生育時的感染在嬰兒出生後12小時後還可以接受乙型肝炎的疫苗。這個嬰兒免疫必須在一個月和半年後相繼重複才能達到完全免疫。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34.gif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93000911
2006-10-25 3:05 am
乙型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Type B),亦簡稱B肝、B肝,是一種由B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B型肝炎病毒會引起肝臟病變。目前中國人口中約有十分之一是B肝病毒攜帶者。

B型肝炎是全球死亡原因的第10位,全世界約有3.5~4億人感染B肝病毒,人數高達愛滋病感染者的八倍以上。肝炎種類

1.急性肝炎(Acutehepatitis)

在症狀出現前,病毒可能已潛伏數月之久。這段期間,傳染性非常高,患者可能不自覺地傳給與他接觸的人仕。B型肝炎所引起的早期徵狀不是很明顯,就好像重感冒一樣,包括輕微發熱、全身疲倦、肌肉痛、頭痛、食慾不振、厭惡吸煙,隨後會噁心嘔吐、上腹不適和脹痛、便秘或腹瀉等。如病程轉壞,皮膚和眼白會變黃,小便顏色加深,就像茶一樣顏色,稱為黃疸。需長達數月才能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有少部份人士會迅速演變為暴發性肝炎(Fulminanthepatitis),出現昏迷及於數日內死亡,但這情況十分罕見

2.慢性肝炎

是一種較常見的情形,感染者可能完全沒有病徵。慢性B型肝炎可能導致肝硬化或肝癌。無論是急性及慢性,B型肝炎是沒有藥物可以根治。治療只限於休息及遵照醫生指示,增強病人本身的抵抗能力來對付病毒。

3.B型肝炎帶原者(Carriers)

急性或慢性肝炎康復後,有部份人會獲得終生免疫能力。但另一部份變成帶菌者,B型肝炎病毒在此時間會停留在帶原者身上,繼續傳染與他有親密接觸的人仕。在香港,帶原者的人數約佔全體華人十分之一。九成患上肝癌及三分之二患肝硬化的人仕都是與B型肝炎帶原者有關。
預防

1. 注射有效對抗B型肝炎的疫苗。免疫注射的程序包括三次疫苗注射,注射程序分別為0、1及6個月。按以上程序完成三次注射的人最好在此之後檢驗是否有表面抗體,通常無須再接受加強劑注射。現在有兩種疫苗,其安全、有效的程度一樣。任何有條件的人,從新生兒(尤其是B肝病毒攜帶者的後代)到成年人都應該注射B肝疫苗。B肝病毒攜帶者母親生產的嬰兒在產後12小時之內接注疫苗會使B肝感染的可能性下降95%。
2. 與不清楚是否攜帶B肝病毒的人進行性行為前應採取安全預防措施。正確地使用保險套,可以減低感染的機會。
3. 不用他人的有可能與血液及體液接觸的私人物品,如牙刷、剃刀及針筒。
4. 如工作需要與病者接觸,應實行一些安全措施。如會接觸大量病者的血液及體液,應戴上手套、面罩和保護外衣。也可用稀釋的家用漂白水(1份漂白水加49份水)消毒受血液染污的物品。
5. 避免紋身、針灸或紋眉、脫痣等不必要手術。如有需要進行任何手術,盡量使用「用後即棄」的器具,或確保儀器徹底消毒。
2006-10-25 3:01 am
乙型肝炎


病原體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

病徵
乙型肝炎病毒可引致急性肝炎。在患者當中,少於5%的5歲以下兒童,以及30至60%的成年人會出現症狀。常見症狀包括發燒、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眼白變黃、小便深色及大便呈泥土色或變淺色。不管出現症狀與否,大約5至10%的成人患者及95%受母體感染的嬰兒均不能清除這種病毒,因而變成慢性帶菌者,並可能在日後患上慢性肝炎,肝臟永久損壞或肝癌。

傳播途徑
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患者的血液及體液中,並通過下列途徑傳播給他人:
1. 母親在分娩時或在分娩期間傳給嬰兒。
2. 血液接觸
I. 直接接觸帶病毒血液
II. 與人共用受污染的個人物品,例如牙刷、剃刀及指甲鉗
III. 與人共用受污染針筒
IV. 使用帶病毒的工具穿耳孔、紋身或針灸
V. 輸入受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製成品。
3. 性接觸

潛伏期
潛伏期由45日至160日不等,症狀通常在3個月內出現。

治理方法
患者須有足夠休息和均衡飲食,並避免飲酒。患者 在 進行性行為前應採取安全預防措施和避免與人共用針筒。

預防方法
1. 避免與人共用針筒、剃刀、牙刷及其他可能受血液污染的物品。
2. 妥當地清洗和包傷口。
3. 接觸血液及體液時須戴上手套。
4. 用稀釋的家用漂白水(1份漂白水加49份水)消毒受血液染污的物品。
5. 進行性行為前應採取安全預防措施。
6. 注射有效對抗乙型肝炎的疫苗。免疫注射的程序包括三次疫苗注射,注射程序分別為0,1及6個月。按以上程序完成三次注射的人通常無須再接受加強劑注射。
7. 所有在香港出生的嬰兒均會接受有關的防疫注射。第一次在嬰兒出生時在醫院注射,第二、三次則在母嬰健康院注射。若嬰兒的母親為帶菌者,嬰兒須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受額外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以防止病毒經母親傳給嬰兒。

收錄日期: 2021-04-12 01:59: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4000051KK0287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