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胃部不適
算是相當普遍的問題。遇上消化不良、胃氣脹或胃抽筋,即使吃遍各種胃藥,情一直反覆。原來關鍵在於治療胃病不能單靠藥物,同時還要改變生活習慣,效果才顯著。
另外,一直沒患胃病的人,突然胃痛難忍,那就要注意是否心、肝、膽、胰等器官出了問題——它們出事的話,也會出現如胃痛的病徵,延誤治療可能構成性命危險。
胃病有多普遍﹖香港中文大學曾調查沙田區居民患胃病的情,發現介乎20至25%的受訪者在調查前3個月有胃部不適的問題。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座教授陳家亮稱,一般的胃部不適並不致命,例如普遍出現的消化不良、胃氣脹或胃抽筋等。有趣的是,原來這些流行於民間的胃病名稱,醫學上而言並不存在,它們其實反映病人出現了「胃部蠕動節奏不協調」的問題。
部分胃部蠕動節奏不協調的病人,天生已如此,皆因他們擁有一個反應特別誇張的胃。若把氣球置於他們的胃內,然後打入氣體令它膨脹作測試,未待氣球脹大,病人已「痛到彈起」。至於一般人,只會在氣球膨脹至一定體積時,才感到不適。除了先天原因之外,亦有從沒胃部不適的人經歷了胃炎或食物中毒後,慢慢出現這樣的問題。
奶豆汽水「招氣」
胃部蠕動節奏不協調,一方面導致胃部反應過激而抽痛,另方面亦會令胃排空——胃部把食物消化後推進十二指腸——的速度較一般人慢,因而形成飯後飽滯或不停嗝胃氣等徵狀。
胃氣較多的原因也與食物或飲品種類有關,豆類、奶類或汽水等固然容易產生氣體,而高脂及高糖食物需要較長時間消化,加上病人本身胃排空能力弱,食物長時間留在胃裏發酵,也就產生較多氣體,形成胃氣。
制酸劑非萬能
胃藥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治療之選,部分更是毋須醫生紙即可購得。胃藥不光只有為人熟悉的制酸劑(用以中和胃酸),還有針對胃抽筋的減低胃蠕動節奏藥物,也有針對飽滯感的促進胃排空藥物。不過,暫時未有一種胃藥能根治「胃部蠕動節奏不協調」。
不少病人以制酸劑對付所有胃部不適,但陳家亮指出,制酸劑只能中和胃酸,並不能對付胃氣及胃脹。減低胃蠕動節奏的藥物,則不可以長期依賴,以免牽連腸臟的蠕動,造成便秘。至於促進胃排空的藥物,臨研究顯示,六成服用的病人覺得有效,而服用「假丸」安慰劑的病人中,也有三至四成指病徵有改善,說明「胃部蠕動節奏不協調」背後的原因,還有心理因素,故這病不能單以藥物去治療。
改善生活習慣
他稱,醫生需要了解病人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工作性質與環境、何種情下(如月經前後或面對考試等)或吃何種食物後較易出現胃部不適,然後提出改善建議。若病情依舊,病人需告訴醫生,以便醫生加以調整。過程中,醫生會讓病人明白,問題未必能在三兩次覆診後得以解決,而且這病並不能根治,但在藥物及生活習慣改善雙管齊下,起碼能減低病徵的嚴重程度,縮短病人受困擾的時間
胃痛要注意﹕
--飲食要定時定量,也勿小食多餐,因這會令胃部常產生胃液出現胃痛
--戒掉宵夜的習慣
--慢慢咀嚼
--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
奶類食物不太適合,因為蛋白質難分解令胃部形成負荷
--胃痛太嚴重要看醫生,問一問醫生需否做進一步的檢查,例如﹕照胃鏡、幽門螺旋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