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R的歷史~~~請各位幫忙~~~(急用)

2006-10-24 8:08 am
我想要地鐵的歷史~~
最好有埋...線路的歷史~~
THX~~~~

回答 (4)

2006-10-24 9:03 am
✔ 最佳答案
香港地鐵(MTR),原本叫地下鐡路(Mass Transit Railway),係香港嘅通勤鐵路線﹝捷運﹞,由地鐵有限公司(MTR Corporation Limited)營運。自1979年開通以嚟,香港地鐵已經發展成有7條路綫,全長91.0公里嘅鐵路系統網絡。系統共有53個車站,其中14個係轉車站。
[編輯] 早期系統
1967年9月,英國嘅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 Associates)發表咗《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提議香港興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地下鐵路系統),全長51公里,4條路綫分9期興建,耗資150億港元。當時建議嘅4條路綫係咁嘅:

荃灣綫:荃灣↔海軍船塢(金鐘)
觀塘綫:馬游塘↔上環街市
港島綫:堅尼地城↔柴灣
沙田綫:禾寮坑(火炭)↔尖沙咀
1968年,顧問公司就研究所倡議嘅集體運輸系統嘅建造估價做咗啲修正,要嚟作進一步嘅研究。

1970年,顧問公司完成咗對興建地下鐵路系統嘅進一步研究,發表咗《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具體咁提出建造鐵路嘅建議。研究報告建議要起一個全長52.7公里嘅地下鐵路系統,分成3條主要嘅行車綫:港九綫、港島綫及東九龍綫,同埋兩條港九綫嘅支綫:荃灣支綫、觀塘支綫。

港九綫:中環↔旺角
荃灣支綫:旺角↔荃灣西
觀塘支綫:旺角↔馬游塘
港島綫:堅尼地城↔柴灣
東九龍綫:鑽石山↔林士(上環)
顧問公司同時亦都建議用「分期興建」嘅方式嚟起頭4期共長20公里嘅路綫,即係「早期系統」。早期系統包括港島綫(上環街市↔海軍船塢)、港九綫(海軍船塢↔旺角)同埋觀塘支綫(旺角↔彩虹)。

1972年,香港政府成立咗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原則上同意咗先起「早期系統」。

1973年3月,香港政府曾經喺屬於地鐵沿線嘅港島舊海軍船塢、尖沙咀半島酒店、荔枝角同埋樂富嘅地底起試驗隧道用嚟試吓啲地質。呢啲試驗隧道俾英國財團投到,用900萬嚟起,合約條款中亦都註明咗嗰個財團3年裡面唔可以參與其他地鐵承建項目,以示公平。同一時間,香港政府亦都幫工程進行招標,總共有8個財團投標,而政府亦初步揀好咗四個國際財團。當時嘅計劃係將工程用固定價格嘅單一合約形式批出去。

1974年初,日本財團簽咗承投工程嘅意向書,但係喺同年嘅11月因為石油危機問題而對投資前景悲觀,決定退出,令到呢個計劃要一度暫停。

荃灣綫

香港地鐵葵芳站喺1977年嘅7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起荃灣綫,並且喺1978年11月開始動工。荃灣綫全長差唔多10.5公里,由太子站去到荃灣站。路綫將地鐵嘅版圖總長度加到去26.1公里。成條綫有10個車站,包括6個地底車站、1個地面車站同埋3個架空車站。1982年5月10號,荃灣綫「荃灣至太子段」開放通車。工程費用係港幣41億。

荃灣綫通車之後,喺1982年5月17號取代咗修正早期系統,經尖沙咀直接去到中環。由嗰日開始,修正早期系統剩番嘅路段就叫做觀塘綫,並且需要縮短到油麻地。咁嘅做法係因為喺「修正早期系統」相關文件同埋喺1976年嘅《香港整體交通研究》裡面指出咗荃灣綫喺需求量、必要性同埋技術上嘅要求而做嘅。呢個預計喺1998年之前都仲係啱架,直至東涌綫通咗車之後,分流咗來往香港島同埋荔景以北嘅大批乘客為止。

港島綫

香港地鐵金鍾站喺1980年12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起港島綫,並且喺1982年嘅10月開始動工。實際起嘅港島綫係由上環去到柴灣,而且會同荃灣綫嘅中環同埋金鐘交匯成為轉車站。呢條路綫將地下鐵路嘅路綫加到去37公里。港島綫總共有14個車站,包括12個地底車站、1個地面車站同埋1個架空車站,而鰂魚涌站係到1981年嘅12月先至落實起嘅。

喺1985年嘅5月31號,港島綫「金鐘至柴灣段」通車。同一時間,地鐵列車全面加到變8卡。因為起行車管道嗰陣時出錯咗引致延誤,上環站需要等到1986年5月23號先至啟用。嗰日,部份地鐵車站嘅名亦都作出咗改動。「荔灣站」改做「美孚站」,中環站(Chater→Central)、旺角站(Argyle→Mong Kok)同埋油麻地站(Waterloo→Yau Ma Tei)嘅英文名稱亦都做咗啲修改。

東隧延綫
當年地鐵打算喺港島綫通車後就休養生息吓,暫時唔做大投資住,但係日本財團就提出用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嘅形式嚟起東隧,地鐵就樂觀其成咁答應咗。喺1984年初,日本財團提出東隧方案並且主動同地鐵接洽,當時地鐵諗住東隧同仲有一年先通車港島綫嘅太古站交匯。但係當政府同地鐵研究呢條鐵、陸兩用嘅隧道之後,認為東隧應該會遷就行車管道而同東區走廊的交匯,所以鐵路管道根本冇辦法同太古站連接,最後地鐵唯有大幅度咁改造鰂魚涌車站,變咗一個根本唔啱香港標準嘅轉車站。

因此,觀塘綫就被安排經東隧延長到鰂魚涌。而鰂魚涌站就成為咗港島綫同埋觀塘綫嘅轉車站。有關工程喺1985年12月開始動工興建。1989年8月6號,東區海底隧道起好,觀塘綫觀塘至鰂魚涌一段通車。而新起嘅藍田站於都喺同年嘅10月1號正式開啟使用。

將軍澳綫

香港地鐵將軍澳站1998年,政府落實將將軍澳綫交俾地鐵起,同時間亦都決定將東隧路段交俾將軍澳綫,而觀塘綫嘅總站就由港島改返去新界嘅調景嶺站。

基於將軍澳綫工程需時,地鐵首先進行咗鰂魚涌站嘅轉綫通道紓緩工程,要嚟解決轉綫通道嘅擠塞情況同埋第時將軍澳綫乘客嘅增加,暫時將觀塘綫總站由鰂魚涌站伸到去北角站,直至將軍澳綫落成之後先一齊交返。工程期間曾經試過火燭,所以喺2001年9月27號先至落成啟用,工程拖遲咗差唔多1年。

為咗配合方便觀塘綫嘅乘客可以適應喺油塘站轉過去搭將軍澳綫列車過去港島,將軍澳綫同埋觀塘綫來往北角站同埋藍田站至到油塘站嘅路段喺2002年8月4號啟用,列車喺離開鰂魚涌站同埋東區海底隧道路段之後,就唔會再去藍田站,改行一段新起嘅鐵路去新嘅油塘站。另一方面,原本喺起東隧嗰陣時由鰂魚涌去藍田嘅路段就被棄置。

直至2002年嘅8月18號,將軍澳綫正式啟用,路線延長去到寶琳站,而觀塘綫亦都同時延長到調景嶺站。

通車初期,好多乘客都唔習慣咁繁複嘅轉車過程、同埋將軍澳綫]]嘅列車班次過於疏落,一度引起混亂。位於油塘嘅轉車站最高峰嗰陣,曾經試過有3班嚟自觀塘綫嘅乘客喺月台度等轉車。另一方面,因為新路軌同列車嘅配合問題,加上新路段好多急彎,令到新路段嘅嘈音特別大,呢個問題直到而家都仲未有妥善嘅解決方案。
2006-10-27 12:57 am
香港的地鐵(MTR),原稱地下鐡路(Mass Transit Railway),是香港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地鐵有限公司(MTR Corporation Limited)營運。自1979年開通以來,香港地鐵已經發展成有7條路綫,全長91.0公里的鐵路系統網絡[1]。系統共有53個車站,其中16個為轉車站。

觀塘綫:油麻地站↔調景嶺站
荃灣綫:荃灣站↔中環站
港島綫:上環站↔柴灣站
將軍澳綫:寶琳站↔北角站
東涌綫:東涌站↔香港站(中環)
迪士尼綫:欣澳站↔迪士尼站
機場快綫:博覽館站↔香港站(中環)
昂坪360:東涌站↔昂坪站(旅遊吊車系統)

經濟急速發展
1960年代,香港經濟急速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公共運輸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港英政府於1964年邀請了來自英國的道路研究部門,就香港交通未來發展進行研究,並在1967年發表《香港乘客運輸研究》(Hong Kong passenger transport survey),交代香港有必需興建一種集體運輸系統,以解決當時的交通問題。

早期系統

1970年《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所提出的早期系統路綫圖1967年9月,英國的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 Associates)發表了《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提議香港興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地下鐵路系統),全長51公里,4條路綫分9期興建,耗資150億港元。
1970年,顧問公司完成對興建地下鐵路系統的進一步研究,發表《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具體提出建造鐵路的建議。研究報告建議興建一個全長52.7公里的地下鐵路系統,分成3條主要行車綫:港九綫、港島綫及東九龍綫,以及兩條港九綫支綫:荃灣支綫、觀塘支綫。

港九綫:中環↔旺角
荃灣支綫:旺角↔荃灣西
觀塘支綫:旺角↔馬游塘
港島綫:堅尼地城↔柴灣
東九龍綫:鑽石山↔林士(上環)
顧問公司同時亦建議以「分期興建」方式興建首4期共長20公里的路綫,為「早期系統」。早期系統包括港島綫(上環街市↔海軍船塢)、港九綫(海軍船塢↔旺角)、觀塘支綫(旺角↔彩虹)。

1972年,香港政府成立了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原則上同意先行興建「早期系統」。

1973年3月,香港政府曾於屬地鐵沿線的港島舊海軍船塢、尖沙咀半島酒店、荔枝角及樂富的地底興建試驗隧道以試驗地質。該試驗隧道由英國財團投得,以900萬興建,合約條款中亦註明該財團3年內不參與其他地鐵承建項目,以示公允。同一時間,香港政府亦為工程進行招標,共有8個財團投標,而政府則初步選定了四個國際財團。當時的計劃是將工程以固定價格的單一合約形式批出。

1974年初,日本財團簽署了承投工程的意向書,但在同年11月因石油危機問題而對投資前景悲觀,於1975年初決定退出,引致有關計劃一度暫停。


修正早期系統

香港地鐵鑽石山站1975年初,香港政府屬下的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宣佈,將「早期系統」略予縮減至15.6公里,為「修正早期系統」。同時亦放棄採用單一承建合約的方法,將工程分為25主要土木工程合約及10個電機及機械工程合約。香港政府於同年9月撥出共11.5億港元,成立全資擁有的地下鐵路公司,取代臨時管理局監督工程的進行,並打算在通車後,以審慎商業原則負責經營鐵路。

「修正早期系統」連接中環至觀塘,於1975年11月動工興建。路綫將香港島中環與九龍的主要住宅及工業區聯接起來。路綫其中12.8公里在地底建造,其餘的2.8公里則為架空路段。全綫有15個車站,包括12個地底車站及3個架空車站。

經過近4年的工程,修正早期系統的北段(石硤尾↔觀塘)於1979年9月30日完工,並於10月1日正式通車。當時地鐵只以4卡列車行走,最低票價為港幣1元,相對於巴士票價0.2元,對一般市民來說地鐵是一種奢侈品。同年12月31日,路綫伸延至尖沙咀。1980年2月12日,全段修正早期系統「觀塘至中環段」通車,通車日期比原定提前7星期,成為香港首條過海鐵路。由於過海乘客的龐大需求,地鐵列車便由通車初期的4卡增至6卡。

興建修正早期系統的總費用為58億港元。由於路綫建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施工遇上的困難很多。當時需克服地底的不同地質以及較高的地下水位,部份路段亦曾出現地陷等情況,但能保持沒有超出預算這項驕人成績。


荃灣綫

香港地鐵太子站1977年7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興建荃灣綫,並於1978年11月開始動工。荃灣綫全長約10.5公里,由太子站至荃灣站。路綫將地鐵版圖總長度增至26.1公里。全綫有10個車站,包括6個地底車站、1個地面車站及3個架空車站。1982年5月10日,荃灣綫「荃灣至太子段」開放通車。工程費用為41億港元。

荃灣綫通車後,於1982年5月17日取代修正早期系統,經尖沙咀直達中環。同日起,修正早期系統餘下路段命名為觀塘綫,並需要縮短至油麻地。這是由於在「修正早期系統」相關文件及1976年《香港整體交通研究》指出,荃灣綫在需求量、必要性、技術上的要求進行的。此預計於1998年前都是正確的,直至東涌綫通車後,分流了來往香港島及荔景站以北的大批乘客。


港島綫

香港地鐵金鐘站1980年12月,香港政府正式批准興建港島綫,並於1982年10月開始動工。實際興建的港島綫由上環至柴灣,並與荃灣綫的中環及金鐘交匯成為轉車站。這條路綫將地下鐵路之路綫增至37公里。港島綫共有14個車站,包括12個地底車站、1個地面車站及1個架空車站,而鰂魚涌站是在1981年12月才落實興建。

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金鐘至柴灣段」通車。同一時間,地鐵列車全面增至8卡。因興建行車管道時出錯引致延誤,上環站需要延至1986年5月23日才啟用。同日,部份地鐵車站的名稱作出改動。「荔灣站」改為「美孚站」,中環站(Chater→Central)、旺角站(Argyle→Mong Kok)及油麻地站(Waterloo→Yau Ma Tei)的英文名稱也作出修改。


東隧延綫
當年地鐵打算在為港島綫通車後休養生息,暫不再作大投資,而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地鐵當然樂觀其成欣然答允。1984年初,日本財團提出東隧方案並主動同地鐵接洽,當時地鐵屬意東隧與還有一年通車港島綫的太古站交匯。當政府跟地鐵研究這條鐵、陸兩用的隧道後,認為東隧應遷就行車管道跟東區走廊的交匯處,鐵路管道根本無法連接太古站,最後地鐵唯有大幅度改建鰂魚涌站成為一個根本不合香港標準的轉車站。

因此,觀塘綫被安排經東隧延長至鰂魚涌。而鰂魚涌站則成為港島綫及觀塘綫之轉車站。有關工程於1985年12月開始動工興建。1989年8月6日,東區海底隧道竣工,觀塘綫觀塘至鰂魚涌段通車。而新增的藍田站於同年10月1日正式開啟使用。


機場鐵路

香港地鐵香港站
香港地鐵香港站東涌綫大堂1989年10月,當時香港總督衛奕信爵士落實將位於九龍半島的香港國際機場遷往遠離市區的大嶼山,並提出了機場核心計劃,興建機場鐵路連接。然而,因為中國政府與英國政府在造價問題出現分歧,故這條路綫拖延至1994年11月才開始興建。

機場鐵路在定線初期,只有一條主線,在大濠才分成兩條支線前往機場或東涌新市鎮,因未來發展需要,故把機場鐵路分為兩部份:機場快綫(通車前原命名為「飛翔快綫」)及東涌綫,有助利用東涌綫作服務延伸之用。

1998年6月22日,東涌綫通車,成為第一條延伸到大嶼山的鐵路。1998年7月6日,即香港國際機場啟用當日,機場快綫通車,成為香港第一條來回機場至市區的鐵路,當時由機場往返中環市區只需23分鐘。

為配合九廣西鐵的興建,東涌綫於深水埗加設南昌站,該車站由九廣鐵路公司興建,由地鐵和九鐵共同管理,並已於2003年12月16日啟用。

2005年6月1日開始,欣澳站啟用,以準備迪士尼綫於8月啟用。機場快綫及東涌線的全程行車時間分別修定為24及28分鐘。

東涌綫和機場快綫通車初期設7列車卡,東涌綫列車於2003年初改為8卡列車,以配合南昌站啟用後所增長的客量。機場快綫列車於2005年10月起改為8卡列車,以配合博覽館站啟用後所增長的客量。

東涌綫和機場快綫的列車是由德國的Adtranz公司及西班牙的CAF公司聯合製造,行車時速可達每小時135公里,成為全球最快的地鐵系統。地鐵向南韓的Rotem株式會社訂購了4部8卡高速列車,為迪士尼綫通車後乘客的增加而購入,而首列新列車已於2006年2月抵港,第二列新列車已於2006年5月抵港,首列新列車於2006年6月中正式載客。
2006-10-25 5:52 am
地鐵的歷史(觀塘線) : 觀塘線是地鐵首條啟用的行車路線。1967 年香港政府委託顧問研究一套市區集體運輸系統時,建議了四條路線,此是其中一條路線,但中途有作修改。

觀塘線在 1979 年 10 月 1 日啟用,當時稱為「修正早期系統」,首階段是由觀塘至石硤尾之間的服務。次階段於十二月啟用,服務延長至尖沙咀;再於 1980 年 2 月延長至中環。

1982 年 5 月起,因應荃灣線啟用,觀塘線改用油麻地站作終點站。後來,東區海底隧道建成,觀塘線在 1989 年 8 月 6 日起加設藍田站,而總站亦改往港島區的魚涌。

隨著九龍東及將軍澳人口增加,地鐵於 1998 年起建造新一段鐵路,來往魚涌與北角,是將軍澳線的一部分;不過,觀塘線有幸於 2001 年 9 月 21 日起使用這一個新路段,但歷時只有十一個月。

將軍澳發展迅速,地鐵將軍澳線於 2002 年通車。由於技術問題,觀塘線過海路段需要修改,列車就改以調景嶺為終點站。同年,因為訊號系統設計及車廠工序外判問題,本來行走觀塘線的其中 12 抽地鐵列車分別改行港島線、荃灣線及將軍澳線,另有一抽部分車卡改裝成現時迪士尼線使用的列車。該線全數接收 13 抽韓國製新列車。

地鐵的歷史(荃灣線) : 荃灣線是地鐵第二條啟用的行車路線。1967 年香港政府委託顧問研究一套市區集體運輸系統時,建議了四條路線,此是其中的港九線和荃灣線的混合版,中途有作修改。

荃灣線其實是一條來往旺角至荃灣的支線,本來旺角至中環部分是「修正早期系統」的一段,於 1982 年起改為荃灣線的部分,故此如需正確地說,荃灣線首階段是由 1979 年 12 月啟用的旺角至尖沙咀段「修正早期系統」,而第二階段則為 1980 年 2 月的尖沙咀至中環;但正式的荃灣線,則應說是第三階段開放的旺角、太子、荔景至荃灣段,是在 1982 年 5 月 10 日起啟用。第四階段,就是深水至荔灣站之間的服務,於 1982 年 5 月 12 日啟用。之後除車站改名、荔景站改建及美孚站擴建外,此線已無改動。

地鐵的歷史(港島線) : 港島線是地鐵第三條啟用的行車路線。1967 年香港政府委託顧問研究一套市區集體運輸系統時,建議了四條路線,此是此是其中一條路線,但中途有作修改。

港島線在 1985 年 5 月 30 日啟用,如果以最新情況計算,共分三段。首階段是由柴灣至金鐘之間的服務。次階段於 1986 年 5 月 23 日啟用,服務延長至上環。至於第三段「西港島線」,至今仍為建議階段,尚未知何時興建。

本線是現時港島重要交通路線之一。

地鐵的歷史(東涌線) : 香港政府於 1992 年建議出「玫瑰園」計劃,於大嶼山北面的赤角,建造一個新機場。當時總共提出十項的機場核心工程。位於赤角對岸的東涌,就因為這個計劃發展為一個新市鎮。政府的規劃是有一條鐵路連接東涌及市區,並提供第三條過海鐵路通道,舒緩荃灣線的壓力。

東涌線在 1998 年 6 月 22 日啟用,是地鐵第四條行車路線,屬機場鐵路一部分,亦是香港現時最高速的通勤鐵路系統,列車最高時速達 135 公里,共有 12 列西班牙製列車行走,並會在 2006 年加入四列韓國製新列車。

此線另一特點,是首條香港通車鐵路中加裝月台幕門。而此線的班次之疏亦是較為少見,非繁忙時間班次要十分鐘一班,往往成為乘客最不滿的地方。

地鐵的歷史(機場快線) : 香港政府於 1992 年建議出「玫瑰園」計劃,於大嶼山北面的赤角,建造一個新機場。當時總共提出十項的機場核心工程。其中包括了機場本身及一條鐵路系統等。機場快線就是這條連接機場到市區的方法。。

機場快線在 1998 年 7 月 6 日隨機場開放而啟用,是地鐵第五條行車路線,屬機場鐵路一部分,亦是香港現時最高速的通勤鐵路系統,列車最高時速達 135 公里。此線原設計為 11 車卡行走,但因客量問題,改以 7 卡行走,其中一個車卡為行李車卡,方便使用市區預辦登機手續的乘客,將行李直接寄艙。到 2005 年年尾,因應博覽館站啟用,列車載客車卡由七卡增加至八卡。

此線所有列車均為豪華位設計,背後有電視,並可連接無線上網。

地鐵的歷史(將軍澳線) : 將軍澳線是地鐵第六條行車路線。此線是在 1995 年政府開始進行研究,當初是考慮由觀塘出發,經秀茂坪地底穿往將軍澳的,但因為技術上不能做到,故此改成現在的情況。

此線分開兩段啟用,首段油塘至北角在 2002 年 8 月 4 日啟用,方便乘客熟習轉車安排;第二段在 8 月 18 日通車,為全線投入服務。

此線東隧段是採用過往觀塘線的路段,新建的只是由東隧口至寶琳的一段。車廠設在百勝角,未來該處發展後,將軍澳線一半班次會改以該處為終點站。

地鐵的歷史(迪士尼線) : 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於 1999 年與迪士尼公司合作,在大嶼山竹篙灣興建迪士尼樂園。同時亦吮告興建這條路線。

此路線長 3.5 公里,行車時間約三分半鐘,是香港唯一一條單線雙程行車的鐵路,於迪欣湖旁亦設側線。而此路線的欣澳站亦是全港首個使用月台閘門,及在站內種植樹木的車站。
迪士尼站用維多利亞時代風格,設備及裝飾亦彷照十九世紀時代的格局。此站亦設有月台閘門。
2006-10-24 8:12 am
去MTR個網站咪有佢地o既資料law!!!!!!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43: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4000051KK000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