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十公里全攻略
要輕鬆完成十公里或有好成績,必需三管齊下,在體能、耐力及比賽速度三方面下苦功。跑手要練好基本體能,可每周進行一次健身或重量訓練,以負重小及重複次數多為適合。耐力練習方面,初學者每周練20至30公里已足夠,亦不必只顧「一味跑」,可加入與跑步相似但不相同的運動作輔助訓練,例如踏單車及游泳,既可練耐力,又可避免訓練太過單一枯燥。而比賽速度的訓練初期比重相對較少,每周三課練習之中,其中一課專注練速度便可。
如為了迎戰比賽,最好賽前要進行最少三個月的針對訓練,並將之劃分為三個階段,務求在比賽前夕達到「最fit」的狀態。第一個階段為基礎訓練期,為時五至六周,以鍛鍊耐力為主,訓練量大但強度小,要應付十公里比賽,即使資深跑手,一周練六十至八十公里已很足夠,期間加插體能及步速練習。去到第二階段的訓練,便要將訓練重點轉到速度上,保持一定的耐力訓練,但要調高訓練時的步速,有時甚至要練習較比賽時還快的速度,而體能訓練亦需要增加負重及組數。去到比賽前兩周,便進入最後倒數的第三階段,訓練量進一步減少,即每周訓練次數要少,但強度要接近比賽,而體能訓練可減至最少,甚至停止。蘇凱男解釋跑手可根據目標及需要,改變訓練周期或每階段長度,只要維持初期量大強度小,後期量少強度大的大原則便可。
要改善表現,跑手便要進行基本體能訓練
對於想有所突破的跑手,建議可於練習期間進行跳躍動作,或跑斜路,提高肌肉的爆發力,他十分鼓勵用心跳帶輔助,保持練習時達到的心跳維持於最高心跳率的70%至80%,並持續半小時至一小時,甚至偶然超過80%,以達到訓練成效。到比賽時,跑手要避免開賽初段,肌肉未適應時「快放」,免乳酸過早積聚,尾段乏力,反而步速愈平均愈好,留力應付最後兩公里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