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冇文學語譯

2006-10-24 5:31 am
有冇以下課文ge語譯

<碩鼠>
<國殤>
<寡人之於國也章>
<知魚之樂>
更新1:

你係邊到搵嫁? 有冇網址果d可以俾我

回答 (1)

2006-10-24 2:32 pm
✔ 最佳答案
碩鼠語譯:
田鼠啊田鼠,千萬不要再吃我的黃米黍;
整整三年啊我將你供奉,為甚麼,竟一點也不肯,對我照顧?
我誓願離你遠去,去向那歡樂的國土;
樂土啊樂土,那邊才是我——棲身的處所!
田鼠啊田鼠,切不要再吃我的田中麥;
整整三年啊我將你供奉,為甚麼,竟一點也不肯,以德報德。
我誓願離你遠去,去向那歡樂的家國;
樂國啊樂國,那邊才能還我——公道與正直!
田鼠啊田鼠,切不要再吃我的青青苗;
整整三年啊我將你供奉,為甚麼,竟一點也不肯,將我慰勞?
我誓願離你遠去,去向那歡樂的城郊;
樂郊啊樂郊,那邊誰再會——欲哭無淚地悲號!


國殤語譯:
操起那鋒銳的戈矛,身披著屬革的堅甲,
戰車在衝撞,兵刃在碰擊。
何懼那敵旗遮日啊,敵勢如雲,
冒著紛紛墜落的箭雨,勇士們向前,向前。
那怕是衝亂了陣勢啊,踐踏了軍行,
那怕是駕車的駿馬啊,左側倒斃右帶傷。
將車輪埋入土中,將馬蹄緊緊繫住!
(結成那決死的方陣啊,看,我們的主帥——)
高舉起玉嵌的鼓槌,擂響了,最後一通悲壯的戰鼓......
是招惹了蒼天的怨忿?是遭逢了神靈的威怒?(為甚麼,為甚麼!)
勇士們全軍捐軀啊,拋屍原野血沃土!
一出國門啊,勇往直前不顧返,
平原莽莽啊,千里家道魂歸難。
緊抱著衛國的長劍啊,不棄那保家的勁弓——
身首分離啊,壯志雖挫永不悔。
性情真英勇啊,武藝更高強;
終始堅如鋼啊,至死氣如虹。
身軀雖已死啊,精神傳萬代,
魂魄永堅貞啊,作鬼也英雄!


寡人之於國也章語譯:
梁惠王說:「寡人對於國政,可說是 為之竭心盡力。河內遭逢荒年, 我就把那兒的百姓遷徙到河東就食, 又把河東的粟米運到河內賑饑;河東 遇到荒年,也同樣辦理。我觀察鄰國 的政治措施,沒有比寡人更用心的了 。然而鄰國的人丁不見減少,寡人的 人丁不見增多,這是為甚麼呢?」 孟子對答說:「大王喜戰爭,且允許 我用戰事來打個比方。鼕鼕地擊鼓催 軍前進,雙方兵器已經交鋒。一方丟 掉盔甲倒拖兵器就逃跑,有的跑了一 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才止住 。後者因為只跑了五十步而去取笑那 跑了一百步的,那麼大王您認為怎樣 呢?」

梁惠王說:「不行啊,只不過不到百 步而己,但這也是逃跑啊。」 孟子說:「大王知道這個道理,就不 必希望人丁比鄰國多了。」 「不違背農時,五穀就自然吃也吃不 完了;禁止細密的魚網進入池塘,魚之類的水產也自然多得吃不盡了;按 照時令才拿斧頭進入山林,木材就自 然用不完了。五穀水產多得吃不完, 木材多得用不盡,這樣就能讓百姓供 養生者,喪葬死者而沒有任何缺憾了 。百姓供養生者,喪葬死者沒有任何 缺憾,也就是王道仁政的第一步啊!」 「讓百姓有方圓五畝的住宅,周圍種 上桑樹來養蠶,這樣五十歲的老人就 可因此穿上絲棉衣了;飼養雞犬大小 生豬,不誤過發育生長的時機,七十 歲的老人就可因此吃上肉了。讓百姓 有一百畝田,不因徭役 誤他們的農 時,數口之家就不會挨餓了。再謹重 地從事學校教育,反覆教年青人孝敬 父母、尊重兄長的道理,這樣推己及 人,斑白頭髮的老人,也就不會負重 頂物在山道上行走了。七十老人有絲 棉衣穿有肉吃,青壯年不挨饑受凍, 做到這樣卻還不能稱王的,是從來沒 有的事啊。」
「反之,豐年狗豬吃人的食物,而不 知道及時積穀收藏;荒年路上有餓葬 的屍體,卻還不知道開倉賑濟。人死 了,就說:『這不是我的過失,是年 成不好。』這與用刀刺人把他殺了, 卻說『不是我殺的,是那把刀』,又 有甚麼不同呢?甚麼時候大王不歸咎 年成不好了,那麼,天下的百姓就都 會歸依魏國了。」


知魚之樂語譯:
莊子與惠子在濠水木橋上遊玩。
莊子說:「小白魚也出來遊玩,悠哉游哉,這魚兒真快樂啊。」
惠子駁難說:「您不是魚,怎能知道魚兒快樂呢?」
莊子反詰道:「您並不是我,又怎能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呢?」
惠子又說:「我不是您,誠然不能理解您;您本來也不是魚,您不能理解魚的快樂,就完全可證明了。」
莊子回答:「且允許我回溯您最初所說的話,您原先說『你怎樣知道魚兒快樂』甚麼的,這是在已經知道我了解魚兒快樂的情況下而來問我的,這說明您是能知我的,而不是不能知我;因此我當然也能知魚,現在我來回答您怎樣知道魚兒的吧,我就是在這濠水橋頭得知的啊!」


收錄日期: 2021-04-27 23:36: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3000051KK0457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