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奧數,學林數,還有甚麼數?

2006-10-23 10:59 pm
除了奧數,學林數,還有甚麼數?

回答 (3)

2006-10-23 11:09 pm
✔ 最佳答案
沒有了!
枚舉法
枚舉法
1. 在研究問題時,把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一一列舉加以研究的方法叫做枚舉法(也叫窮舉法)。
2. 用枚舉法解題時,常常需要把討論的對象進行恰當的分類,否則就無法枚舉,或解答過程變得冗長、繁瑣、當討論的對象很多,甚至是無窮多個時,更是必須如此。
3. 枚舉時不能有遺漏。當然分類也就不能有遺漏,也就是說,要使研究的每一個對象都在某一類中。分類時,一般最好不重覆,但有時重覆沒有引起錯誤,沒有使解法變複雜,就不必苛求。
4. 縮小枚舉範圍的方法叫做篩選法,篩選法遵循的原則是:確定範圍,逐個試驗,淘汰非解,尋求解答。


例一
 已知甲、乙、丙三個數的乘積是10,試問甲、乙、丙三數分別可能是幾?

分析
 在尋找問題的答案時,應該嚴格遵循不重不漏的枚舉原則,由於10的因數有1、2、5、10,因此甲、乙、丙僅可取這四個自然數,先令甲數=1、2、5、10,做到不重不漏,再考慮乙、丙的取法。


 
   因為10的因數有:1、2、5、10,故甲、乙、丙三數的取法可列下表:
甲=1 乙=1 丙=10
乙=2 丙=5
乙=5 丙=2
乙=10 丙=1

甲=2 乙=1 丙=5
乙=5 丙=2

甲=5 乙=1 丙=2
乙=2 丙=1

甲=10 乙=1 丙=1

總共得到問題的九組解答。
甲=1 、1、1、1 、2、2、5、5、10
乙=1 、2、5、10、1、5、1、2、1
丙=10、5、2、1 、5、1、2、1、1


說明
如果沒有枚舉的思想,只是盲目地猜試,既費時間,又有可能重覆或漏掉解答。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正式成立於1986年,轉瞬已經十二年了。自1988年開始,正式派隊前往澳大利亞參加比賽。這十二年來,隊員亦分別贏得了不少銀牌、銅牌及榮譽獎狀,為香港取得了榮譽。更於1994年,在香港舉辦了第三十五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共有七十多個國家參加。這項活動,對香港的數學教育,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亦提升了香港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每年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代表隊選拔初賽的數學精英,達六百多人。參加這項工作的老師及教署同仁,都是義務性的服務。大家都花了不少時間與心血,默默地耕耘,為訓練優秀的數學幼苗,作出努力及貢獻。目前,香港可以說是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國家及地區中,唯一尚沒有政府資助的地區,參加比賽學生的機票及雜費,均是來自民間捐助。

  對於社會人仕的熱心捐助及幫忙,尤其是利國偉博士、伍絜宜慈善基金、偉倫基金、黃大仙嗇色園.....等等及眾多社會人仕,沒有他們的支持,這個活動很早就已停辦了。

  在這本小冊子中,編錄了過去多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代表隊選拔初賽的數學題目,供老師及同學們參考。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的各類競賽題目,都是一些十分刁鑽而富有技巧的題目,這是由許多大學及資深中學老師們提供,經過多次評選及討論後,才被採錄的。其實,國際數學奧林克競賽的命題,也是考驗一個國家有關中學數學的教學水平。這些題目所需要的基本知識並不深奧,但解題方法卻非常巧妙。要用"平凡的作料",弄出"可口佳餚",而又要令一般有數學才能的學生均可接受,"廚師"一定要有相當功力。所以如有可能,教署及政府不單應對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優勝者予以獎勵,亦必須對命題入選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命題者予以獎賞。這樣才可以更全面地推廣及普及香港的數學教育。

  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無論教與學,均有俾益。所以每年參賽的國家近八十多個,受到全球的重視。在過去十年,亞洲各國均先後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除中國一支獨秀外,亞洲各國亦先後有優秀表現。在1989年,香港隊表現甚佳,是英聯邦與東南亞各國之冠,但之後由於條件限制,而無甚進步。越南、印度、中華台北等均先後闖入五名;英、日、韓、新、澳大利亞等亦先後凌駕香港;甚至菲律賓、泰國等亦有長足進步。菲律賓、印度等國的命題均有入選為大會競賽試題,而伊朗則於今年奪得團體冠軍。假若香港在數學方面不能奮發圖強,將會很快淪為弱旅,對香港發展高科技是很不利的。反觀亞洲國家,則正大力扶植數學教育,培養數學人才。繼香港、印度、中華台北後,南韓(2000年)、菲律賓(2002年)、日本(2003年)均將主辦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而越南、新加坡、蒙古、泰國等亞洲國家,亦有意主辦。因此,香港當局,不應仍沉醉於"香港數學不算太差"這個不實在的空言,而對周邊發生的變化不聞不問。沒有數學人才,就不可能有高科技。推行資訊科技教育而不提高數學教育水平,學生不外是把"電腦"作為高級玩具。數學是科技的核心,若本末倒置,忽視數學,則會把金錢付諸流水而不見成效。

  這個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的成員,經過十二年"長征",有部份成員巳離開了,其餘的也開始老化。其實很希望有新血來接班,把數學競賽的成績辦得更好。也希望政府能重視這項活動。假如一直沒有資助,這項活動,將無可避免不久要停辦,實在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最後,謹對支持及曾經支持的機構、老師及同學致以萬分謝意。

奧數=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是國際科學奧林匹克歷史最長的賽事。

1959年,第一屆IMO於羅馬尼亞舉行。除了1980年之外,每年IMO都會舉行。約八十個國家會各派出最多六位參賽中學生、一名領隊、一名副領隊和觀察員。參賽者必須在比賽時未屆20歲,且不能有任何比中學程度較高的學歷;參加IMO的次數不限。

每份試卷有六題,每題7分,滿分42分。賽事分兩日進行,每日參賽者有4.5小時來解決三題問題(由上午9時到下午1時30分)。通常每天的第1題(即第1, 4題)最淺,第2題(即第2, 5題)中等,第3題(即第3, 6題)最深。所有問題是由中學數學課程中的不同範疇中選出,通常是組合數學、數論、幾何和代數、不等式。解決這些問題,參賽者通常不需要更深入的數學知識(雖然大部分參賽者都有,而且實際上需要很多課程以外的數學知識和技巧),但通常要有異想天開的思維和良好的數學能力,才能找出解答。

比賽過程
比賽的擬題方法為除主辦國外的參與國家提供問題和解答,由主辦國組成擬題委員會,從提交題目中挑選候選題目。各國領隊在隊員前數天抵達,共同商議出問題及官方答案,及由各領隊把試題翻譯為他們各自語言。不獲選的候選試題,直至下一屆比賽前不予公佈,以便各參賽國作為訓練和測試之用。

由於領隊知悉問題,他們在比賽結束後才可和參賽者接觸。他們居住於大會安排酒店,地點不對外公佈。參賽隊員則由副領隊帶領,有時也有觀察員隨行,居住在大學宿舍,比賽完結前不得與外界通訊,包括打電話和上網。大會也為各參與隊伍安排一名導遊照料參賽隊員,向參賽隊員解釋日程和守則,帶領他們往返各場所,以及安排比賽後遊覽活動等。領隊、副領隊和參賽者住宿飲食的開支由大會負擔,觀察員則需自費。

比賽後有兩天批改答卷。每一題由各國領隊和副領隊及主辦國指定的協調員評改,商議出最後分數。領隊為參賽者向協調員盡量爭取分數,若他們未能達成一致結果,則交由主試委員會仲裁。最後定出金銀銅的分數線,於比賽閉幕禮頒獎。

這個是奧數官方網頁:
http://imo.math.ca/

2006-10-24 18:10:12 補充:
還有平均數,及數
2006-10-26 2:32 am
公文數(公文式數學)
2006-10-24 1:15 am
公民數,
珠心算
速算


收錄日期: 2021-04-15 19:23: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3000051KK017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