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粵劇的道具.服裝.動作等等(20分)

2006-10-23 10:58 am
如題
請詳細一點.尤其道具方面..很難找
最好同時有些網站參考
更新1:

我想要一d網址.. 因為要做資料搜集 尤其係道具...好難搵好難搵 有圖片更加之好

更新2:

十萬火急..請大家幫幫忙找找看=v=

更新3:

最主要最主要係武器..... "

回答 (2)

2006-10-24 8:21 am
✔ 最佳答案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佈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

粵劇早期服飾主要是模仿明代衣冠式樣,並加以改良為戲服。清朝時期,京劇越來越受歡迎,交流逐漸增多,服裝制度亦漸受京劇影響,而且當時新劇目加入朝廷官員角色,部分戲服也有清朝官服的式樣。傳統京劇服裝可分為:蟒、靠、褶、帔、衣。而然傳統粵劇服裝可分為:

「蟒」:取材自朝廷的官禮服,是劇中王侯將相、后妃大臣於朝會大典穿著。
「靠」:又稱「甲」,即將士用的鎧甲,是劇中武將的戰袍。
「褶子」:又稱「海青」,是劇中廣泛使用的便服。
「開氅」:又稱「海長」,是劇中武將權臣在非禮儀場合穿著的便服。
「官衣」:又稱「圓領」或「補子」,是劇中文武百官辦理公事時穿著的官服。
「帔」:又稱「帔風」,是劇中王侯將相、后妃大臣家居穿著的便服。
「衣」:凡不入以上六類的各式人等穿著的服裝。
材料方面以布質為主,後期增加了膠片或者銅托小鏡點綴戲服。在50-60年代初珠片戲服大行其道。根據《廣東戲劇史略》對服裝的描述:「粵尚顧繡,大率金錢為貴,於是金碧輝煌,勝於京滬所制。自歐美膠片輸入,光耀如鏡,照眼生花。梨園名角,競相採用,奇裝異服,侈言摩登,鬥麗爭妍,漸流詭雜」。可見其瘋魔程度如何如何。到了60年代末,繡花戲服開始受到歡迎,直到今日仍是戲行中的主流。

不同行當需要不同的戲服。例如:小生通常飾演文質彬彬的角色,有時候甩袖,所以長袖稱呼為文袖。小武需要打鬥,短袖才方便演員動作,所以短袖亦稱呼為武袖。因此文武生(小武加小生)的戲服會出現文武袖。

頭飾

粵劇《帝女花》所用的頭飾粵劇髮飾之特色主要是片子(女角用)、水紗(男角用)、頭套、髮髻、飾物,女角有系統地上片子、戴頭套及插頭飾飾物。不同種類頭套、髮髻、髮辮、髮包也有自己的特色、用法、製作方式、配戴及保養用具。

基本所有花旦都需要頭飾,其中片子石是花旦必用的。頭飾種類繁多,如大頭、前妝、簪、釵、梅花石、耳邊花、鳳冠(有五鳳冠和金鳳冠等,一般是穿蟒袍或霞帔時用)、正鳳、七星額(花旦穿大靠時必須使用七星額)、文武髻、牛角帶(穿十三妹裝或小打扮時用)、漁家絡(六國大封相的推車女專用)...等,用料也各有不同。不同身份的女角固然使用不同的頭飾,有時同一身份的女角,因應不同場合,也會使用不同的頭飾。上片子需要特殊的用具、基本手法及技巧,並利用片子改善面型及令片子牢固面部的技巧。

男角的頭飾有太子盔(或稱紫金冠或束髮冠)、東坡巾、蝠魚巾、日字巾、紥巾、蓮子帽、帥盔、荷葉盔、紗帽、駙馬盔、平天冠、耳邊花、耳邊球、結子、網巾、水髮、散髮、丫髻(書僮或僮子用)...等

***當然還可以去香港文化博物館實地欣賞一番啦
2006-10-24 11:05 pm
http://thea.ntjcpa.edu.tw/Chinese%20Opera/
不過係京劇過!!!

2006-10-24 15:06:52 補充:
請按去幕後變裝!!!


收錄日期: 2021-04-19 14:01: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3000051KK0045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