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同借喻有咩5同同點分架~?

2006-10-23 5:19 am
如題~~~~~~~~~~~~~~~

回答 (4)

2006-10-23 5:24 am
✔ 最佳答案
借喻
借喻是比喻法的其中一種。所謂比喻,就是利用相似的事物比作另一種事物的修辭手法(請緊記,這兩種是事物是完全不同的)。常見的比喻法可分為三種──明喻、暗喻及借喻:

比喻的公式:

本體+喻詞+喻體  =  明喻
本體+(是)+喻體 =  暗喻
本體、喻詞、喻體  =  借喻

   換言之,借喻法是直接以喻體出現在句子之中,而不會寫出本體和喻詞的。





借代
借代跟借喻不同。借喻是利用相似的事物比作另一種事物,而這兩種是事物是完全不同的;而借代卻是用同一事物中的特徵或其中一部份去代表事物的全部。

借代的步驟:

設定被借代物-→找出這事物的特徵或較具代表性的一部份-→以此特徵或部份作借代詞-→以借代詞取代被借代物寫成句子

   換言之,若使用借代法,則借代詞及被借代物都要是相同事物,分別只在於借代詞的涵蓋面不可比被借代物廣。
參考: 課堂老師解釋、網上
2006-10-23 5:36 am
借代:
用物件/事情借以代替想形容的物件/事情
如:不知道那個魔鬼,明天又會用什麼方法來虐待我們了!
其中'魔鬼'代替那位女老師(女王的教室)
借喻:
用物件/事情比喻想形容的物件/事情/人物
如:胡杏兒真是貌美如花
這裡用了'花'比 喻胡杏兒

明無?

2006-11-03 00:20:05 補充:
my explanation included an example, try to have a look la!!
參考: 我的資料
2006-10-23 5:31 am
借代是指以一個物品來代替其他東西出現一種修辭方式,通常用於修飾文句。

借代,顧名思義便是以一物借來代替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當在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盡量不要化簡為繁,並且也要讓文義通順才行。

借喻只出現喻體

借喻既沒有喻詞,又本體亦不出現,直接用喻體來取代本體;因此借喻必須使用適宜,使讀者能夠透過作者的描述,理解本體是甚麼,否則讀者就很易摸不着頭腦。

~?點分?~
借代和借喻的分別︰借喻是用相似的事物來取代本來的事物;借代是用本來的事物的某項特徵來取代本來的事物
2006-10-23 5:28 am
借代

借代是指以一個物品來代替其他東西出現一種修辭方式,通常用於修飾文句。

使用法則
借代,顧名思義便是以一物借來代替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當在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盡量不要化簡為繁,並且也要讓文義通順才行。

例子
王甲乙是 '大帥哥'

王甲乙是我的'白馬王子'

老兄,我一點'錢'都沒有啦

老兄,我沒有'孔方兄'了啦

活該!沒事愛耍『帥』

活該!沒事無聊『多此一舉』

我也沒你們那樣餓嫁,個個去捧棺材板。(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湖南是中國的斯巴達。(蔣夢麟:西湖) 為何老想把手貼在河面,讓溫暖流過海峽,慰藉那秋色的海棠。(李覓:我還沒見過長江) 我為了明天的麵包和昨日的債務辛勤地工作。(紀弦:存在主義) 那兩個小四眼哪看得見啊? 四海之內皆兄弟。

常見借代詞語
帥哥→潘安
美女→西施
錢→孔方兄、阿堵物
酒→杜康
信→鯉魚
方式:

(1)以事物的特徵或標幟代替事物
如:紈褲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杜甫 贈韋左丞詩)
紈褲是富貴子弟的標幟,儒冠是文人學者的標幟,故各自替代。

(2)以事物的所在或所屬代替事物
如:每次寫到全臺北都睡著,而李賀自唐朝醒來。(余光中 逍遙遊後記)
臺北為臺北人之所在,以此借之。

(3)以事物的作者或產地代替事物
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 短歌行)
相傳杜康是善於造酒之人,故以「杜康」代酒。

(4)以事物的資料或工具代替事物
如:「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劉禹錫 陋室銘)
絲竹本為樂器之名,借為音樂之稱。

(5)部分和全體相代
如:「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溫庭筠 望江南)
帆為船上之器物,借代為船之全體。

(6)特定和普通相代
如:
A.三折肱而成良醫。(春秋定公時三年 )
以三代多
B.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孟子藤文公下 )
以薛居州代善士

(7)具體和抽象相代
如:
A.披堅執銳,義不如公。(史記項羽紀 )
堅代鎧甲,銳指兵器
B.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孟子離婁上)
小德大德及小賢大賢都指人

(8)原因和結果相代
如: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 長恨歌 )
以傾國代佳人

借喻
只出現喻體

例子:
猴子在公園跑來跑去。

借喻既沒有喻詞,又本體亦不出現,直接用喻體來取代本體;因此借喻必須使用適宜,使讀者能夠透過作者的描述,理解本體是甚麼,否則讀者就很易摸不著頭腦。


收錄日期: 2021-04-18 19:56: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2000051KK0565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