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的中國人總愛以自己的名字來作為「我」的自稱?

2006-10-22 7:12 am
譬如好像「陳大文」般,他們總是以「大文」來取代作自稱的「我」,為何會這樣的呢?

還有「本官」﹑「本座」﹑「老夫」,以及「老衲」等等,為何會有這樣的自稱?

你們不需要指出這些自稱的出處,只要告訴我為何有這樣的自稱便行了。

回答 (2)

2006-11-02 2:11 am
✔ 最佳答案
用自己名字作自稱,通常是在對尊敬或高貴的人說話時才會用到,並不常用,比用「我」或「吾」作自稱少見。可以舉幾個例子:
《史記.韓信傳》中,韓信對劉邦自稱「信」,對武涉、蒯通,卻用「吾」、「寡人」這些字眼作自稱。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曹操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這裡用「操」作自稱。但「操」的自稱就只有這麼一次,同書《武帝紀》中,曹操對袁紹、許攸諸人,都只是用「吾」作自稱。
又據《世說新語》,鄧艾跟晉文帝(司馬昭)說話時,自稱「艾」。但觀《三國志.魏書.鄧艾傳》,鄧艾對其他人說話都只自稱「吾」。
從比例上看,用名字作自稱是遠少於用「我」或「吾」作自稱的。

本有自身的意思。
官是官銜。座是法座,指佛教和道教中,高級的僧道向其他人說法時所坐的位。
本官、本座,就是指自己的官銜或自己說法時所坐的位,代指擁有這個官銜或坐在這個位上的人。所以是官員和高級僧道自稱本官和本座。
老是年老,夫是男子,老夫即是年老的男子。年老男子形容自己,所以自稱老夫。
衲是僧人的衣服,代指穿著該衣服的僧人。老衲即是老僧,年老僧人形容自己,所以自稱老衲。

2006-11-01 21:08:40 補充:
抱歉,本人記錯。根本沒有《史記.韓信傳》,正確應該是《史記.淮陰侯列傳》。發問者見諒。
參考: 個人見解
2006-10-29 9:07 pm
這是稱謂的事宜。
稱謂廣義上可以指名稱;狹義上指人交往當中彼此的稱呼,這種稱呼通常基於血緣關係、職業特性、宗教信仰、社會地位等等因素,有時也可以指人的姓氏、名字。
稱謂是為了表明人們之間的社會關係才產生,它區分了人們在社會關係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許多都是成對出現的,例如:

先生——小姐——女士
丈夫——妻子
父親——兒子
祖父——孫子
師傅——徒弟
教師——學生
很多民族如漢族對錶達同一含義的稱謂分為尊稱、謙稱、雅稱、暱稱、別稱等多種形式。不同場合,對於同一人的稱謂不同;不同的人對同一含義的稱謂也不同,這主要根據扮演的角色不同,稱謂隨之發生變化。如中國皇帝自稱為「朕」,臣民則稱之為「陛下」;假如一個已婚中年女性,其職業為教師併兼校長職務,那麼其稱謂,在學校為「老師」或「校長」,在家裡子女稱之為「母親」,丈夫稱之為「妻子」,父母則稱之為「女兒」;當然除了學生、子女不直呼其名以外,其他的人可以將其「名字」作為稱呼。
稱謂的類別

家族、親屬類

父族親屬

遠祖
始祖
高祖
曾祖
祖父、祖母
父親、母親
親戚
兒子、女兒
孫子、孫女
曾孫
玄孫
來孫
昆孫
仍孫
雲孫
女婿
外孫
兄弟、姊妹
侄子、侄女
姐夫、妹夫
外甥
叔叔
姑姑
母族親屬

外祖父、外祖母
舅、姨
師徒朋友類

老師
學生
朋友
職官、身份、地位類

國君
皇后
太皇太后、皇太后
太子
公主、駙馬
宰相
宦官
博士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31: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1000051KK061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