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為什麼不再遷徙??

2006-10-22 3:15 am
唔該!~我想問候鳥為什麼不再遷徙??

回答 (2)

2006-10-22 3:23 am
✔ 最佳答案
可能因為時候未到,否則牠們一定會遷徒。

鳥類遷徙是鳥類隨著季節變化進行的,方向確定的,有規律的和長距離的遷居活動。在動物界中,類似的活動非常常見,在昆蟲則稱為「遷飛」,在魚類則稱為「洄游」在哺乳動物則稱為「遷移」。遷徙是鳥類生命周期中風險最高的行為,受到體能、天敵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而人類的活動常常有意無意地破壞鳥類遷徙的補給站點,而給他們的遷徙製造更大的困難,有時甚至對某些物種的存續產生嚴重影響。

遷徙與居留類型
根據鳥類遷徙的行為,可以將鳥類分成不同的居留類型

留鳥:留鳥是那些沒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它們常年居住在出生地,大部分留鳥甚至終身不離開自己的巢區,有些留鳥則會進行不定向和短距離的遷移,這種遷移在有的情況下是有規律的,比如烏鴉會在冬季向城市中心區域聚集,而在夏季則會分散到郊區或者山區,這種規律性的短距離不定向遷移被叫做「漂泊」;還有一些物種如雪雞會根據季節的變化在高海拔和低海拔之間進行遷移,這種遷移叫做「垂直遷徙」,雖然名為遷徙,但仍然是留鳥的一種行為;有些物種的短距離遷移則是完全沒有規律的,僅僅是隨著食物狀況的改變而游蕩,這種鳥類實際上是留鳥與候鳥之間的過渡類型。
候鳥:候鳥是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它們每年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在不同的地域,根據候鳥出現的時間,可以將候鳥分為冬候鳥、夏候鳥和旅鳥,同一種候鳥,在它的越冬地則為冬候鳥,在它的繁殖地則為夏候鳥,在它往返於越冬地和繁殖地途中所經過的區域則為旅鳥
迷鳥:迷鳥是那些由於天氣惡劣或者其他自然原因,偏離自身遷徙路線,出現在本不應該出現的區域的鳥類,例如曾經在中國湖南省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發現的大紅鸛就是迷鳥。
候鳥和留鳥之間的區別並不是絕對的,同一鳥種,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在不同的地區甚至在同一地區表現出不同的居留類型,決定一個鳥種在一地的居留類型的因素有當地氣候、食物狀況、生境等。例如繁殖於日本北海道的丹頂鶴原為夏候鳥,由於當地人士持續在冬季定期投餵給予其穩定的食物來源,部分丹頂鶴已經放棄遷徙的本能,成為當地的留鳥;又如雀形目鳥類黑卷尾,在中國南部的海南島、雲南等地為留鳥,而在長江流域和華北則為夏候鳥,而在歐洲則為漂鳥。

ok? ^^
2006-10-22 3:31 am
衛星監控候鳥在青海湖啟動 禽流感防控升級
投資300萬租用法國衛星跟蹤鳥類遷徙全程﹔專家稱要搶在"人傳人"前打破傳播鏈條
2006年04月05日10:48 【字號 大 中 小】【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3月23日,國家林業局有關工作人員赴青海湖,啟動衛星監控候鳥遷徙路線項目。
去年5月,這裡暴發禽流感,6345隻候鳥死亡。

國家首席獸醫師賈幼陵認為,我國部分省份的禽流感疫情,正好與候鳥的遷徙路線重合,而在國外,候鳥已將禽流感傳播到其他“近人”動物身上,在專家看來,這些帶毒動物已成為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

  在禽流感傳播鏈條中,候鳥成為其中重要一環。

  此次,我國租用法國衛星監控候鳥,也是旨在通過時時監控鳥類遷徙動態、路線,了解禽流感的產生和傳播,並為途經地區的防控提供信息。
去年5月,青海湖6345隻候鳥死亡。
3月23日,中國紅十字會禽流感預防會議上,青海湖候鳥之死事件被國家首席獸醫師、農業部獸醫局局長賈幼陵特別重提,並用“震驚世界”來形容。
同日,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楚國忠領隊,國家林業局一行三人前往青海,執行租用法國衛星監控候鳥遷徙路線的項目,該項目去年12月由國務院批復。
在國外,有跡象表明,野鳥對禽流感的傳播已波及到其他動物。
這種情況下,減少、監控候鳥傳播途徑成為重要一環。
進行衛星跟蹤,這在內地是第一次。”楚國忠冀望通過衛星跟蹤鳥類,能夠時時監控鳥類的遷徙動態、路線,結合經過地區的疫情,了解禽流感的產生和傳播,並為途經地區的防控提供信息。

  禽流感傳播鏈
去年5月,這裡卻成為鳥兒的噩夢。最開始是兩隻死亡的斑頭雁被發現,到后來,異常死亡的鳥兒越來越多。

  最后統計顯示,包括斑頭雁、鸕?、棕頭鷗、魚鷗、赤麻鴨五種候鳥共6345隻死亡。

  實驗室最后確証,引發鳥類死亡的元凶為H5N1型禽流感病毒。

  巧合的是,病毒在鳥類世界大暴發后,安徽、湖南、遼寧、湖北、新疆、內蒙古、山西、雲南等省份先后發生疫情,2005年全國共發生35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最厲害的一起,在2005年11月份初遼寧黑山,是我國首次大規模暴發疫情。”3月23日,國家首席獸醫師賈幼陵在報告中說,僅黑山一帶,為控制疫情,捕殺家禽數就達到1995.85萬隻。
對此,郭福生建議,應該關注那些離人類最近的傳播方式,諸如家禽的活動、非法或合法的家禽貿易。

  由鳥到哺乳動物

  郭福生認為,目前他國發生的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都是偶然事件,但從流行病學角度看,主要還是與感染病毒的野鳥有關。

事實上,在國外,H5N1型病毒已經通過鳥類傳播到“更接近人”的動物身上。

此前,已有報道表明曾在老虎、豬、石貂等哺乳動物身上檢測出禽流感病毒。

  3月15日,又一新物種被証實感染了禽流感,地處歐亞大陸中部的阿塞拜疆政府官員証實,一隻流浪狗9日死於禽流感。

  目前,狗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極為罕見,但沒有証據表明與鳥有關。
  3月23日,賈幼陵接受本報採訪時說,“曾有報道說遼寧黑山有貓感染,但后來經我們檢測,貓是陰性。”

  針對其他國家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郭福生表達的觀點是,目前發生的都是一些偶然的事件,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恐怕主要還是與感染病毒的野鳥有關。當晚,德國農業部部長賽賀佛在電視上說,再度傳出兩隻貓感染禽流感死亡,可見禽流感病毒又更接近人類﹔目前固然沒有必要驚慌,不過禽流感對人類的危險已經“不再抽象”。
傳染到人的謎團
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新聞官認為,“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接觸那些帶毒動物。”
那麼,鳥類也可以將禽流感病毒傳播給人嗎?人類感染禽流感的主要途徑又是什麼?
1997年,香港發生禽流感之前,豬曾作為一個混合器被學界廣泛認可
混合器意即,由於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受體不同,而豬對禽與人的受體都很容易接受,在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從而可能出現具有傳播給人的能力。
3月23日,賈幼陵向本報記者介紹,這兩年在對豬的監測中隻發現過抗體,沒發現過病毒,隻說明豬能夠感染和曾經感染禽流感。

  在我國內地,同樣沒有証據証實禽流感病毒如何傳播到人身上。

  3月24日,中國衛生部通報,29歲的外地至滬務工人員李女士被確診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李女士此前3月13日發病,后搶救無效於3月21日死亡。

  這是中國確診的第16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此前報告的15例患者中,10例已死亡,從時間上推算,11個病例在人禽流感疫情出現的同時,並沒有動物疫情的相關報告。

  同樣,此次上海確診病例情況類似,人禽流感的感染源成謎。

  “9個省份的15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中,有4例所在地有家禽疫情。此外,隻有福建省一個省份沒有發生過禽流感疫情,卻有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但我們監測過程中,也曾在福建分離出禽流感病毒。”賈幼陵3月23日的報告指出。

  同樣,也沒有証據証實,上述的疫情和鳥類是否存有關系。但在國際上,從寵物到人存在的可能性傳播被高度關注。
 針對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傳播途徑,賈幼陵的分析是,禽流感病毒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感染人,一是直接接觸、食用發病死亡禽隻﹔二是通過呼吸道吸入含有高濃度禽流感病毒的飛沫及糞便粉塵﹔三是接觸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污染物和水源﹔四是接觸帶毒的候鳥、野鳥和觀賞鳥。

 “流行疾病第三階段”
郭福生認為,禽流感歷經“動物到動物、動物到人、人到人”的三步中,必須搶在第三步之前將這個鏈條打破。
“但我們目前還未暴發大流行,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也可能不會暴發大流行。”3月23日,WHO流行病預報與反應協調員霍居裡(Julie Hall)介紹,針對大流行的疫苗數量盡管有限,但我們還有時間做准備。

  一項事實是,WHO官方網站統計,截至3月24日,全球已報告185例人禽流感病例,其中104例死亡。

  在此背景下,WHO認為人類已經處於流行性疾病預警的第三階段。

  WHO官方網站顯示,流行性疾病預警分為六個階段。其中,在動物中發現病毒,尚未傳播給人類時,按其對人類威脅大小分為第一、二階段﹔病毒傳播到人類后,沒有或很少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劃為第三階段﹔少量聚集性病例定為第四階段﹔大量聚集性病例定為第五階段﹔最后一階段則為疾病暴發階段:大流行開始。

  “從目前的情況來說,禽流感病毒還沒有變異,還不具備人際傳播的能力。目前,世衛組織所做的就是幫助各國應對可能發生的流感暴發。”WHO駐華新聞官巴蒂亞塞維告訴本報記者。

  但在郭福生研究員看來,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歷經“動物到動物、動物到人、人到人”的三步中,必須搶在第三步之前將這個鏈條打破,就是要減少從動物到人的傳播。

  而在這個鏈條中,鳥作為傳染擴散源被高度關注。

  2月8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發布公告稱,經實驗室確診,尼日利亞北部的一個商業養雞場出現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這被禽流感研究者視為一個極為危險的信號,H5N1型病毒已經登陸世界上為貧困和疾病、災害肆虐所困擾的非洲。

  非洲大陸出現首例高致病性禽流感后,緊接著又有兩個非洲國家埃及和尼日爾被証實暴發禽流感。

  事實上,禽流感通過候鳥會傳播到非洲,在去年就已經被糧農組織預測到,而監控帶來空間傳播的鳥類擴散病毒便非常重要。

  透露上述消息的郭福生介紹,此前在非洲成立了區域協作組織,對候鳥進行監測並做相應准備。

  衛星監控候鳥升級防控

  項目將租用法國argos衛星,監測鳥類從繁殖地到越冬地的整個過程,為途經地區禽流感防控提供有效信息。

  “隨著2006年春季候鳥北遷,將可能出現禽流感疫情多點散發的情況,防控形勢仍十分嚴峻。”去年底,在一份關於我國鳥類禽流感監測體系建設的文章中,國家林業局副局長趙學敏提到。

  3月18日,賈幼陵宣布,2005年以來我國發生的35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已全部扑滅,但五天后,賈幼陵同時提到,當前禽流感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從2005年春季起,國家林業局相繼建立了150個覆蓋全國重點地區的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點,隨后,輔以400多個省級監測站點配套建設,候鳥成為重點監測對象。

  今年3月,一個使用衛星跟蹤候鳥的項目由國家林業局下屬的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在青海湖啟動,目的為監控候鳥遷徙路線,並對禽流感防控有所幫助。

  “對候鳥的監控為什麼重要?就是要通過監控弄清傳播關系有多大,如何傳染給家禽及哺乳動物?如何進行預警?”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楚國忠說,國際上採用衛星跟蹤已有10多年,在內地這還是第一次。

  楚國忠向本報記者介紹,項目去年12月底由國務院批復,總經費為300萬元,除進行衛星跟蹤以外,還將用於疫源疫病的監測。

  楚國忠介紹,項目將租用法國argos衛星,接受安裝在鳥身上的“衛星信號發射器”信號。灰色的發射器重150克,電池壽命為1000小時,每天的工作時間由項目組決定。


   


收錄日期: 2021-04-22 00:12: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1000051KK045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