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對回族的來源有幾多種說法?

2006-10-22 2:05 am
歷史上對回族的來源有幾多種說法?

回答 (3)

2006-10-22 5:59 am
✔ 最佳答案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對它的歷史,經過許多前輩學者的開鑿,脈絡漸為清晰、論述也很充分,此不欲複述。僅就近來人們較為關注的民族性格特徵問題,從族稱角度略述管見,不妥之處,敬乞指正。

一、回族來源幾說
關於回族的來源,是涉足回族史領域首先遇到的問題,也是回族族稱的相關所在,歷來論者頗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巴種觀點曾經流傳。至於其中有將族稱與族源分別論述、有將二者混合為一的,各人自會分辨,不再一一區別。具體為:

1.回國人說。此說最為流行,認為回族主源為13世紀隨西征蒙古軍東來的中亞、西亞回回人,影響較大。白壽彝、林乾等人均持此說,這也被認為是明代以後「回國教」觀念形成的根源。

2.回絕、回鶻。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最早持此說。屠寄《蒙兀兒史記》進而言「回回」為「回絕之音訛」。清代及其後的魏源、洪鈞、丁謙、陳垣、岑仲勉等均沿續並肯定了這一觀點。但大多又為指證「回回」這詞源,對其族源不一而足。

3.突厥說。徐珂《清稗類鈔》、呂振羽《中國民族簡史》等持此說。其以流溯源之片面性不言而喻。

4.阿拉伯說。李光廷《漢西域圖考》持此說。回族民間亦有類似樸素說法,甚有「回回」為唐代阿拉伯人「去了又回」和東來平叛阿拉伯士兵因想家而念叨「回(家)」。「回(家)」這傳說。

5.波斯說。馮承鈞《景教碑考》引王旭語而持此說。其以點概全之誤亦很明顯。

6.九姓胡說。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持此說。後人多以其為誤證。當代學人高郜先先生徊回源流考論》獨鍾情於此說。並為此披波溯源,一探幽證左,獨辟度徑,可為一家之言」 。

7.大食蕃客說。金吉堂《中國回教史研究》持此說;教內學人多有持贊同態者,其將民族上限綿延的做法可以理解。

8.漢回同源說。周開慶《西北剪影》及國民黨內要員多持此說。

以上8種來源說,高嵩先生在其專著《回回族源考論》①中有詳細的評價,此不細述。而關於回族來源近幾年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回族是以元代前後進人中國的中亞、西亞各族人為主體,匯合了唐宋時進人中國經商、傳教、求學等而定居的一部分阿拉伯、波斯人後裔、並融合了中國境內各民族(主要是漢族)成份發展而形成的一個民族。至於其族稱之演變,可以令人信服的說法是,「回回」一詞,是從唐宋時期的回給、回鶻音轉而來,元代回回,主要用以稱呼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西亞諸民族,但有時又泛指一切西域人或色目人,要作具體分析;明代回回,既有「穆斯林」之義,又有「回民」之義,要加以區別」清代至民國的「回回」,已有明確的民族意義的劃分,並有將國內各信仰伊斯蘭教民族不準確地區分為「纏回」、「撒拉回」、「番回」、「漢回」等的做法,」「回回」一詞所蘊含之民族與宗教意義開始混淆,因而又普遍有「回教」、「回部」的稱呼;新中國成立後才明確將回族加以確認,「回回」專指這一民族而言。


參考資料:上述文獻。

2006-10-22 19:41:46 補充:
多謝!
2006-10-22 2:08 am
http://zh.wikipedia. org/wiki/%E5%9B%9E%E 6%97%8F, http://www.huizucn.c om/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是中國少數民族中散居全國、分佈最廣的民族。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東、雲南等省也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區。大約有981.6萬人(2000年)。

回族的形成
回族人是由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多種民族成分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民族,是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伊朗人以及突厥語系民族到中國之後跟蒙古族、維吾爾族及漢族相融合產生的民族,他們從唐代開始經由陸路與海路各自的地方來到中原生活,並漸漸與漢人同化。大約於距今600年前的元末明初,今日的回族人口開始成型。651年伊斯蘭教正式傳入中國,大批穆斯林商人陸續由海路來華,在廣州、西安等城市定居,建築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禮拜寺。當時他們被稱為蕃客或土生蕃客,至元代被稱為回回蕃客或南蕃回回,成為回回人的一部分。回回一詞初見於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和南宋彭大雅《黑韃事略》中,主要指蔥嶺東、西處於喀喇汗朝統治下的回紇人。元代回回是對伊斯蘭教信仰者的通稱。明代稱伊斯蘭教為回教,稱其教徒為回回人。清朝至民國年間凡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統稱回或回回。回族主要來源則是13世紀初葉,大量被迫遷來中國的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後來同漢族人、維吾爾人、蒙古人融合,形成了回回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各民族確定了自己的族稱,回回成為回族的通俗稱呼。

此外,明朝時從南洋到中國的人口中亦有不少信奉伊斯蘭教,這些人口來到中國,成為了中國沿岸(如:山東、福建及海南)的回族。

語言
回族的語言,在其東遷初期為阿拉伯語、波斯語和漢語同時使用。回族由於長期和漢族雜居,逐漸習慣以漢語、漢文為本民族的共同語言。但在日常交往中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辭彙。在邊疆地區也經常使用當地少數民族語言。與此同時,回族人仍然保有不少過去阿拉伯、波斯等傳統文化,在共同心理狀態,經濟生活,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方面表現出自己的特點。

信仰
為了宗教活動和生活習俗上的便利,回民習慣在住地建禮拜寺(也稱清真寺),圍寺而居。回族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對其歷史、文化和日常生活都有重要的影響。回民從剛出生時開始,就要請阿訇起回回名字(經名),結婚時請阿訇證婚,死亡後請阿訇主持殯葬。忌吃豬肉、動物血、自死亡動物和未奉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即使是牛羊肉也必須是穆斯林所宰,方能食用,只可食用咀嚼性動物,例如牛羊兔。所以在城市中設有民族市場),禁止飲酒等。

服裝
回族民族服裝具有鮮明的特點。男子一般上穿白色對襟褂,外套黑色對襟坎肩,頭戴白色或黑色無檐小圓帽,稱「回回帽」、「號帽」,亦稱「禮拜帽」。 根據《古蘭經》規定,回族穆斯林婦女多頭戴遮頭護面的蓋頭。蓋頭的顏色依年齡而不同,老年用白色,中青年用黑色,姑娘用綠色。這既符合了伊斯蘭教教義的規定,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服飾。 《古蘭經》規定:「你對信女們說,叫她們降低視線,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飾,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們用面紗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飾,除非對她們的丈夫,或她們的父親,或她們的兒子。」

婚姻
婚姻方面,回族注重男女雙方在信仰和生活習慣上的一致,主張男女「婚姻無貧富,必擇善良」,不重門第、富貴,而注重雙方的信仰、品德和才貌。舉辦婚禮時要請阿訇念「尼卡哈」(阿拉伯語,意為結合),寫「依扎布」(證婚書),男方還要給女方聘金(根據男方條件而給予女方並由女方單獨擁有支配的一定數量的錢財)。

喪葬
按照伊斯蘭教傳統,人死後用布包裹,實行土葬。

經濟
主要從事農業,農戶多附帶經營牧業或運輸業、手工業、小商業。回族工匠在制香、製藥、製革、制炮以及礦產的開採上都較著名。回族以善於經營著稱,傳統行業有珠寶玉石業、運輸業及牛羊屠宰加工業等。

回族自治的地區
1958年成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及青海、新疆、河北等地的2個自治州、6個自治縣、5個聯合自治縣。

昌吉回族自治州
臨夏回族自治州
門源回族自治縣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焉耆回族自治縣
姓氏
回族人的姓氏多數源自其阿拉伯名字,有馬姓、穆姓或木姓 (Mohammad)、沙姓 (Sadiq),此外,回族人口亦有很多哈姓、羽姓及脫姓的人。
http://zh.wikipedia. org/wiki/%E5%9B%9E%E 6%97%8F

回族在線
http://www.huizucn.c om/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 org/wiki/%E5%9B%9E%E 6%97%8F, http://www.huizucn.c om/
2006-10-22 2:08 am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是中國少數民族中散居全國、分佈最廣的民族。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東、雲南等省也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區。大約有981.6萬人(2000年)。

回族的形成
回族人是由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多種民族成分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民族,是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伊朗人以及突厥語系民族到中國之後跟蒙古族、維吾爾族及漢族相融合產生的民族,他們從唐代開始經由陸路與海路各自的地方來到中原生活,並漸漸與漢人同化。大約於距今600年前的元末明初,今日的回族人口開始成型。651年伊斯蘭教正式傳入中國,大批穆斯林商人陸續由海路來華,在廣州、西安等城市定居,建築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禮拜寺。當時他們被稱為蕃客或土生蕃客,至元代被稱為回回蕃客或南蕃回回,成為回回人的一部分。回回一詞初見於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和南宋彭大雅《黑韃事略》中,主要指蔥嶺東、西處於喀喇汗朝統治下的回紇人。元代回回是對伊斯蘭教信仰者的通稱。明代稱伊斯蘭教為回教,稱其教徒為回回人。清朝至民國年間凡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統稱回或回回。回族主要來源則是13世紀初葉,大量被迫遷來中國的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後來同漢族人、維吾爾人、蒙古人融合,形成了回回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各民族確定了自己的族稱,回回成為回族的通俗稱呼。

此外,明朝時從南洋到中國的人口中亦有不少信奉伊斯蘭教,這些人口來到中國,成為了中國沿岸(如:山東、福建及海南)的回族。

語言
回族的語言,在其東遷初期為阿拉伯語、波斯語和漢語同時使用。回族由於長期和漢族雜居,逐漸習慣以漢語、漢文為本民族的共同語言。但在日常交往中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辭彙。在邊疆地區也經常使用當地少數民族語言。與此同時,回族人仍然保有不少過去阿拉伯、波斯等傳統文化,在共同心理狀態,經濟生活,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方面表現出自己的特點。

信仰
為了宗教活動和生活習俗上的便利,回民習慣在住地建禮拜寺(也稱清真寺),圍寺而居。回族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對其歷史、文化和日常生活都有重要的影響。回民從剛出生時開始,就要請阿訇起回回名字(經名),結婚時請阿訇證婚,死亡後請阿訇主持殯葬。忌吃豬肉、動物血、自死亡動物和未奉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即使是牛羊肉也必須是穆斯林所宰,方能食用,只可食用咀嚼性動物,例如牛羊兔。所以在城市中設有民族市場),禁止飲酒等。

服裝
回族民族服裝具有鮮明的特點。男子一般上穿白色對襟褂,外套黑色對襟坎肩,頭戴白色或黑色無檐小圓帽,稱「回回帽」、「號帽」,亦稱「禮拜帽」。 根據《古蘭經》規定,回族穆斯林婦女多頭戴遮頭護面的蓋頭。蓋頭的顏色依年齡而不同,老年用白色,中青年用黑色,姑娘用綠色。這既符合了伊斯蘭教教義的規定,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服飾。 《古蘭經》規定:「你對信女們說,叫她們降低視線,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飾,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們用面紗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飾,除非對她們的丈夫,或她們的父親,或她們的兒子。」

婚姻
婚姻方面,回族注重男女雙方在信仰和生活習慣上的一致,主張男女「婚姻無貧富,必擇善良」,不重門第、富貴,而注重雙方的信仰、品德和才貌。舉辦婚禮時要請阿訇念「尼卡哈」(阿拉伯語,意為結合),寫「依扎布」(證婚書),男方還要給女方聘金(根據男方條件而給予女方並由女方單獨擁有支配的一定數量的錢財)。

喪葬
按照伊斯蘭教傳統,人死後用布包裹,實行土葬。
經濟
主要從事農業,農戶多附帶經營牧業或運輸業、手工業、小商業。回族工匠在制香、製藥、製革、制炮以及礦產的開採上都較著名。回族以善於經營著稱,傳統行業有珠寶玉石業、運輸業及牛羊屠宰加工業等。

回族自治的地區
1958年成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及青海、新疆、河北等地的2個自治州、6個自治縣、5個聯合自治縣。

昌吉回族自治州
臨夏回族自治州
門源回族自治縣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焉耆回族自治縣
姓氏
回族人的姓氏多數源自其阿拉伯名字,有馬姓、穆姓或木姓 (Mohammad)、沙姓 (Sadiq),此外,回族人口亦有很多哈姓、羽姓及脫姓的人。

知名人物

賽典赤

鄭和
海瑞 ?
李贄 ?
常遇春 ?

杜文秀
馬新貽
白彥虎
民國
馬駿
馬本齋
楊靖宇
白崇禧
馬步芳
馬仲英
共和國
回良玉
白壽彝
張承志
沙葉新
童自榮
蔣錫夔
楊靜仁
白立忱
馬三立
馬志明
蔡明
沙寶亮
撒貝南
蔡國慶
海霞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36: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1000051KK0407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